數學組2.0信息技術研修計劃(精選3篇)
數學組2.0信息技術研修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依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重點,就本學期我組的數學教研工作安排如下:組織全體高段數學老師認真學習浙江省小學數學建議30條。在學校教導處教科處的領導下,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地在學校的領導下完成各項任務,提高數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教研提倡嚴謹、科學、務實。
二、教研目標:
1、切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積極實踐課改的新理念、新思路,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在全組發揚團隊意識、合作意識 ,形成濃厚的教研之風、互學之風、創新之風。
3、立足課堂,在有效教學策略上深入實踐與研究。
4、深化數學教學研究,提升數學教師科研素養,積極鼓勵青年教師撰寫教改論文并參加各級的評比。
5、在學習、實踐、研討中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探索、總結新課程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本組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三、教研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本學期,我組數學教師圍繞以下內容開展學習活動:
。1)《數學 教學建議30條》;
(2)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構建:智慧課堂
。3)提高教學質量
具體做法:
(1)教研組活動時組織針對學校的.集體業務學習材料談心得體會,并形成書面材料。
。2)教師個人自學“教學建議”的理論并做好筆記,集體研討。
。3)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廣泛收閱教學改革信息,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2、加強常規管理。
加強常規管理的核心主要是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和作業的有效性。具體做法:
。1)學期初每位教師要認真制定教學;平時要做到:認真備課、上課、布置和批改作業、輔導學生;配合教導處每月對教師業務常規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
。2)充分發揮數學教研組的作用,組織集體備課,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常規,注重活動過程的實效性。
。3)配合教導處開展學科競賽活動。
。4)繼續組織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本學期數學組業務學習的重點是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進行教學經驗交流。
。5)大膽進行教改實踐,積極撰寫教改論文
3、開展多樣化教研活動,以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采用 教師自學、網絡學習的方法,及時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擴展教師知識視野,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育教學理論,提升理論水平和教學教研水平。
(2)開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使教學研討進課堂。
(3)開展聽課、評課的研討活動, 通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教師博客、論壇,開展網上教研。
數學組2.0信息技術研修計劃 篇2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已經開展了幾年,不論是起始年級,還是其它年級的數學老師,在教學觀念上已有一定變化,但我們也認識到,教學理念的切實轉變,基本理念的真正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所以,本學期要繼續搞好校本培訓工作,努力創建學習型、合作型的教師隊伍。根據我校教學工作計劃,我們確定數學組教研工作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來抓。
一、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系統工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就本校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盡管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反映時代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的總趨勢,已逐步得到社會和數學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認同,但相對于教學實踐來說,一些先進的理念還過于抽象,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一系列具體的問題,產生了種種困惑。因此,本學期將結合課題研究,把“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作為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二、工作目標
針對本學期學校的工作重點,我們制定以下目標:
1.加強教研組建設,努力創建學習型、合作型教師隊伍。
2.結合本學科認真實施新課程標準,用新課改精神和理念指導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3.學習相關理論、教學案例及教學論文,提高教研能力。
4.加大教研教改力度,鼓勵本組教師進行教學、測評、作業等各方面的創新和改革。
5.組織好各年級的 “趣味數學競賽”,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具體措施
教研是教學的.生命,是教育的血液。教而不研,則如耕種不施肥,不見長進,生命枯竭。因此,教研,它不僅僅是一個學校教學的命脈,也關系到每個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為了使數學組教研工作扎實有效地展開,這學期我們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開展校本培訓,構建學習型集體。
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本學期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繼續學習《數學課程標準》,組織學習、討論、寫心得體會,充分領會其精神,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新理念。
2、結合本組“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一課題研究,本學期的教研活動將專題安排學習“課堂提問”的理論和經驗文章、觀摩“課堂提問”的教學錄像和資料、研究本校教師在“課堂提問”中的問題,安排上課者、課題名稱與教學內容,明確聽評課以“課堂提問”為專題,要求教研組的教師各自針對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教師反思準備一段時間再組織上課和觀摩,聽評課時,大家集中關注和研討課堂提問中的問題設計、提問時機、問題傾聽、問題澄清、答案評價等問題,交流各自教學提問的心得和體會,使大家對“課堂提問”提高認識,改進課堂教學。
3、加強教研組的網絡建設。校園網的鋪成給網絡教研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舞臺,學校通過自己的校園論壇,讓教師上傳自己的精品教案和教學反思、隨筆,同時也通過論壇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大討論。
(二)開展校本教研科研,構建合作型集體。
1、圍繞“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研主題,舉行“集體磨課活動”。以中、高年段為單位,先選定一個要“磨”的主題,再由組內各成員備完課,經過集體研討確定方案,由組內一成員做課;而后,又針對這一課,進行研討,提出整改方案,再由另一名組員繼續做課;然后再研討,再整改,再由下一位做課,以此類推,直到最后一個組員,綜合吸取整改意見,確定為匯報課進行匯報。
2、開辟教師沙龍。這學期,我們數學組準備組織2-3次的教師沙龍活動,以“如何增強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為題組織教師講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案例、體會或經驗,從而有助于教師加強反思及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借鑒,不斷加強合作與交流,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目的,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隊伍的整體提高。
數學組2.0信息技術研修計劃 篇3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主要有: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教材主要為《小學信息技術》課本,教材的優點是整合度較好,缺點是一些細節方面介紹的不夠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適當的插入相關信息技術教學內容。
四、班級分析
這個學期,我主要負責六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學生對電腦課的興趣比較濃,熱情比較高。所以,老師要抓住這點優勢,讓學生學的開心,寓教于樂。六年級總共有三個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電腦基礎,教師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學生原有的信息素養上來,抓住學生學習的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用科學的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教學措施
1、每班上機都編好坐位。機房的機器基本上可以實現每人一臺電腦進行操作。在上機時,要求每位同學嚴格按照學號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詳細制定機房紀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機時不得下位、調位,不得大聲喧嘩,有問題時舉手提出來等;如有違反則扣除平時分。
2、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風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上機操作時有些同學遇到疑難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
3、多種教學模式并存,提高教學效率。計算機課程基本上全在機房上課,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及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能比較直觀邊看演示邊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程度適當補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對于網絡應用的操作部分,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布置任務,利用網絡教室對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監控,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
研修主題
通過對信息技術、學習方式轉變和師德故事的自主學習,進一步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校本課程進行研修。
研修目標
1、通過學習信息技術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校本研究的技術支持。
2、通過研讀學習方式的轉變案例,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校本研究的理論支撐。
3、通過對身邊師德故事的學習以及自我的反思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撐。
學習內容
1、學習信息技術知識,主要學習Word文檔的編輯、圖片的編輯、視頻的編輯、Flash模板的制作、微電影的制作。
2、研讀學習方式轉變的案例,主要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學習、課外學習。
3、學習身邊的師德故事,主要學習媒體宣傳的典型的師德故事以及學校真實發生的師德故事。
實施計劃
1、每天按要求學習網絡國培課程
2、積極參加坊內探究活動,討論分析校本研修課題。
3、按時記錄自主學習心得做好積累。
4、寫一篇論文對研修成果進行總結,分享成果
預期成果
1、自覺轉變教學方式,增強對教師職業的自我情感認識。
2、能夠掌握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策略。
3、寫一篇研修成果論文。
信息技術提升教師個人研修計劃5
一、研修方式
1、網絡研修。加強業務進修,主動關心國內外及周圍教育信息和專業理論,每周至少抽出三個小時,通過多種途徑,如上網絡平臺閱讀與教學相關的刊物、學習多媒體技術、觀課磨課、聽講座等,汲取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
2、教學實踐。利用手段編助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優發,積極參與在線研討。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軟件、數宇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3、科組教研。積極參與學?平M的線上線下教研活動。參與集體備課、教學實踐、觀看評課、專題研討、課題研究、課例開發等活動。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今年至少撰寫一籍教學論文或者教學設計,積極參加市教育系統組織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
二、具體措施
1、每天花至少1小時登陸網絡研修平臺,認真完成所選能力點的各項任務及作業。
2、認真聆聽觀摩示范課例,做好筆記,并把理論運用于實踐,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力爭讓信息技術更好
4、多閱談信息技術方面的書籍,掌握教學中常用軟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應用能力水平。
總之,我決心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充盈自己的底氣,增強自己的理論底蕸,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結合教學實際,努力學習,并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