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計劃(精選3篇)
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計劃 篇1
根據學?傮w發展規劃,對照江蘇省教育技術裝備配備的二類標準,堅持一次規劃、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發展思路,構建我校教育技術裝備較為完備的工作體系,不斷提高我校教育技術裝備和實驗教學水平,逐步實現教育技術裝備和實驗教學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為當前“五嚴”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師師能、提高課堂教育的有效性提供科學有效的保障。
一、思想重視、領會精神。
思想上足夠重視,領會上級精神,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理解教育技術裝備工作重要意義,這是加快基礎教育發展,改善辦學條件、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從根本上解決我校教育技術裝備設施,設備不足問題的難得機遇。是我校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學硬件教學設施的難得機遇。
二、健全組織,明確責任,明確分工,組建專門的領導小組。
我校成立以曹兆仁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把各室的基礎設施的目標責任迅速分解到相關成員,讓每位責任人明確在實施教育技術裝備工作中自己的職責。做到標準任務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在本校營造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建設的濃烈氛圍。
三、以裝備標準化推進教育技術裝備現代化,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技術裝備水平。
嚴格按照江蘇省教育技術裝備二類標準,在配置教育技術裝備時,要注重實用性、前瞻性、總體性,要堅持一次規劃、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發展思路,促使我校實驗室、功能室建設達到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的基本要求,圖書室建設達到江蘇省示范圖書館標準,從而加快我校教育技術裝備現代化建設步伐。
明確人員分工,加強日常管理。明確“服務、指導、創新”的工作職責,在確實完成好常規的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水平與工作效率,增強協作意識、奉獻意識、研究意識和成果意識。平時重視相關資料的收集、歸檔。
。ǘ┓e極開展“城鄉聯體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按統一課程表安排,與相關學校開展美術、音樂、英語等學科的“城鄉聯體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上課前由我校教師對兩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在與結對學校教師進行充分溝通后,再設計出詳盡的教學流程設計,最后付諸教學實際。有效解決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學科不配套的難題,確保農村學校開齊、上好課程,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ㄈ﹥灮W絡環境,提高網絡管理
1.優化網絡環境,加大網絡防毒力度,利用殺毒軟件對全校計算機的病毒發病情況進行監控,及時查、殺病毒,減少校園網內病毒的傳播,杜絕向外部擴散病毒,以保證網絡暢通。
2.強化網絡管理,杜絕教師于工作時間在網上聊天、打撲克和玩游戲等不良現象,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3.繼續加強對學校站建設,各個欄目管理責任到人,進一步豐富網站資源,構建網上自主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強化網站的維護和更新工作,全面提升網站建設、管理、應用水平,助推教學質量的提升。
4.積極推進學校教學資源庫建設,鼓勵廣大教師積極上傳優秀課件、教案、教材分析、試題等,不斷充實學校的教育資源庫,使其能更好地服務于日常的教學工作。
(四)加強功能室管理,提升應用水平
完善各功能室的教育設備設施管理制度,安排專人進行管理,規范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勞技、科技等器材的'管理,建好儀器、設備的賬簿,做到賬、卡、物相符,并認真填寫好各類儀器的使(借)用記錄;督促科學教師上好每一堂實驗課,做到演示實驗和學生開設率均達100%,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實驗課的水平。
。ㄎ澹┘訌娊處熃逃夹g培訓,提高應用能力。
把教師對教育技術裝備的管理和應用培訓納入學校教師繼續教育整體規劃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并以此為抓手,推進學校的信息化校本培訓工作;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撰寫教育信息化研究論文,制作各類教學課件,設計優秀教學課例,踴躍參評;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育技術應用的觀摩、競賽、評比、培訓活動,幫助他們認識新課程理念對實驗方式、教學方式所產生的影響,提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
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工作目標、以“服務師生、服務教學、服務管理”為宗旨,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主線,加強學習,積極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改革。堅持以培訓促應用,以應用促需求,以需求促發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進一步促進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
二、主要工作
。ㄒ唬┘訌婈犖樽陨斫ㄔO
明確人員分工,加強日常管理。明確“服務、指導、創新”的工作職責,在確實完成好常規的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水平與工作效率,增強協作意識、奉獻意識、研究意識和成果意識。平時重視相關資料的收集、歸檔。
(二)積極開展“城鄉聯體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按統一課程表安排,與相關學校開展美術、音樂、英語等學科的“城鄉聯體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上課前由我校教師對兩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在與結對學校教師進行充分溝通后,再設計出詳盡的教學流程設計,最后付諸教學實際。有效解決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學科不配套的難題,確保農村學校開齊、上好課程,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三)優化網絡環境,提高網絡管理
1.優化網絡環境,加大網絡防毒力度,利用殺毒軟件對全校計算機的病毒發病情況進行監控,及時查、殺病毒,減少校園網內病毒的傳播,杜絕向外部擴散病毒,以保證網絡暢通。
2.強化網絡管理,杜絕教師于工作時間在網上聊天、打撲克和玩游戲等不良現象,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3.繼續加強對學校站建設,各個欄目管理責任到人,進一步豐富網站資源,構建網上自主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強化網站的維護和更新工作,全面提升網站建設、管理、應用水平,助推教學質量的提升。
4.積極推進學校教學資源庫建設,鼓勵廣大教師積極上傳優秀課件、教案、教材分析、試題等,不斷充實學校的教育資源庫,使其能更好地服務于日常的教學工作。
。ㄋ模┘訌姽δ苁夜芾,提升應用水平
完善各功能室的教育設備設施管理制度,安排專人進行管理,規范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勞技、科技等器材的管理,建好儀器、設備的賬簿,做到賬、卡、物相符,并認真填寫好各類儀器的使(借)用記錄;督促科學教師上好每一堂實驗課,做到演示實驗和學生開設率均達100%,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實驗課的水平。
(五)加強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提高應用能力。
把教師對教育技術裝備的管理和應用培訓納入學校教師繼續教育整體規劃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并以此為抓手,推進學校的信息化校本培訓工作;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撰寫教育信息化研究論文,制作各類教學課件,設計優秀教學課例,踴躍參評;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育技術應用的觀摩、競賽、評比、培訓活動,幫助他們認識新課程理念對實驗方式、教學方式所產生的影響,提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
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學校教育裝備室工作要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在工作中“爭優創先”,認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進一步確立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轉變觀念,強化職能,發揮優勢,圍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現代教育技術為載體,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供條件保障。
二、信息化工作方面
1、做好信息技術裝備的日常維護工作。
教育信息化日常維護工作分工到人,責任明確。在開學初組織力量對全校各班多媒體平臺進行維護,在學期中針對各班的報修情況,及時組織人員第一時間進行維修,確保教學工作正常開展。
2、優化電教設備運用
加強教育教學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整合,有序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研究的教學研討活動,做好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組織師生參加各級信息技術應用評比活動。規范班級多媒體使用要求,明確使用規定,落實到位。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和備課,做到有計劃、有記錄。對每天多媒體課進行登記,作為期末在教師信息化崗位考核之一。
3、搭建平臺
學校網站是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是學校對外交流、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更是現代化環境下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平臺。本學期重點做好學校站的改版,為實施校務公開,搭建oA辦公平臺,進行信息共享,進一步推進學校的信息化、網絡化。
4、重視培訓。
要將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發展需要組織全體教師開展相關培訓,指導各類教學設備設施的操作規范和使用方法,組織教師學習國家、省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開展未來教室、智慧教育等新技術、新理念的培訓工作,提升全體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使用技能。進一步加強學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協作組”建設,通過培養骨干,以點帶面,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整合。
三、實驗室工作方面
1、規范管理
實驗室儀器設備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進行登記擺放,期初裝備室加強檢查,嚴格要求做到做到了帳目清楚,帳、簿、冊、卡、物相符一致。
實驗器材、設備等資源存放合理規范,整齊劃一,做好“六防”(“防火、防盜、防雷、防潮、防磁、防震”),做到“四無”(無灰塵,無銹蝕,無丟失,無損壞);嚴格實驗藥品管理,確保設備、設施資源實體安全和實驗藥品安全;實驗耗材、設備分發、準備堅持節約,注意安全,做到無耗材浪費和安全事故發生。
2、重視應用
理化生實驗室管理人員期初根據各年級的教學內容編寫各冊教材的演示、分組實驗的匯總表,制定實驗教學計劃,保證本學期演示實驗開出率100%,分組實驗開出率100%。裝備室定期對理化生實驗的開出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