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幫扶項目工作技術總結
1、實施模式的創新性:本項目為農業生產+精深加工模式,通過農業與工業的有機結合,拓展了農業產業鏈條,解決了農業生產高投入、低產出的問題,增加了農業生產收益,提高了果品的附加值。
2、生產模式的創新性:示范推廣大棚草莓、避雨葡萄、棚架梨栽培管理方式,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病蟲害發生,降低了農藥的施用次數及殘留,減少了勞力支出,實現了高效農業的省力化栽培。
3、將各項有機果品生產技術進行組裝集成應用,建立了有機果品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對園區進行有機生產轉換,制定質量管理手冊和有機生產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有機認證標準,提高了果品質量,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果品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4、完善了避雨葡萄、大棚草莓及棚架梨等有機生產設施栽培水平,全面推廣應用了有機果品生產技術、高接換種技術、生物農藥與生物肥料應用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疏花疏果技術、果實套袋技術、果品分級包裝技術、組培脫毒快繁技術,以及設施栽培技術等農業生產高新技術。
六、 項目實施后的效益
1、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傅家邊農業科技園核心區5200畝林果產業基地全部實現了有機生產轉換,新建了350畝避雨葡萄、大棚草莓及棚架梨等設施栽培有機生產示范園,并建設了配套養雞場和豬場各1個,引進推廣了葡萄、梨等9個新特優品種,建立了有機果品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有機果品生產體系建立后有機果品產量增加了10%,畝產達到1500公斤,項目實施2年內共生產各類有機果品1.3萬噸,優質果率達到93.5%,平均銷售價格增長了25%,由原來的3元/公斤提高到3.75元/公斤,畝均增收了900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有機果品生產示范基地,年新增銷售及服務性收入600萬元,新增利稅162萬元,增加勞動就業100名。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農戶進行有機果品生產1500戶,戶均增收585元。
2、社會效益
傅家邊科技園有機果品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及產業基地的建設為新型的獨具特色的丘陵山區園藝產業的開發建設賦予了新的生命力,提升了傅家邊農業科技園區果品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改善了傅家邊園區的基礎設施和現代化園藝設施條件,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了傅家邊的對外知名度,為農民致富提供了一條新路,同時還有效推動了傅家邊及周邊地區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為農村生態環境資源、農業科技研發、農業科普教育、農業觀光旅游和農民致富提供一個應用、集成和示范推廣的基地與空間;為高品質園藝產品與市場的緊密結合探索一條經營新路,實現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為農業、營農教育、觀賞參與有機融合提供了示范,建設自然優美的農業生態環境,為周邊城市居民提供了回歸自然的機會,社會和生態效益也將十分顯著。
七、項目資金的籌措與使用
項目計劃總投資115萬元,其中市撥項目經費50萬元,單位自籌65萬元。已到位資金115萬元,其中市撥項目經費到位50萬元,單位自籌到位65萬元。
經費使用情況:設施設備購置費48.75萬元 ,其中大棚鋼架材料費22.5萬元,鋼絲線、水泥立柱費26.25萬元;能源材料費50.75萬元,其中新征土地租賃費19.25萬元,生物肥料費11.25萬元,生物農藥費6.25萬元,種苗費7萬元,建園費7萬元;技術協作費7.5萬元;有機認證費1.5萬元;專利申請費1萬元;差旅費2萬元;會議、鑒定、驗收費1.5萬元;其它費用2萬元。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棚架建造、有機生產轉換、新品種推廣、生物農藥應用,以及技術協作等支出。
南京傅家邊科技園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