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學技術局工作總結
災區救災,第一時間編印抗震救災系列科普手冊10余萬冊送往災區;組織高新技術企業捐贈高效滅菌除臭劑、led照明燈等大批高科技產品支援抗震救災,協調科技部及國內35個城市科技部門科技賑災物資發送災區;組織專家開展災后建筑損毀及地質鑒定,撰寫《汶川大地震未對主城區造成損害的初步分析》等,及時為全市抗震救災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2.科技支持災后重建及時啟動。積極爭取到國家、省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科技資金1880萬元;按市政府要求及時調整重大科技專項預算,從市應用技術研發資金中調整1110萬元用于全市抗震救災專項資金。制定實施《市地震災后應急恢復與重建農村科技行動方案(—XX年)》,設立500萬元抗震救災科技專項計劃,編制“災后應急恢復與重建科技行動方案”,組織實施7個災區恢復與重建科技示范項目,在都江堰高原村、彭州新黃村災后新農村建設科技試點。組織引進日美防震減災體系和災后重建經驗,推動建立災后文物保護國際合作機制;編印“農村低成本抗震住宅建筑設計圖集與技術指南”,組織專家、技術人員赴災區開展專項技術指導。對口聯系重災鄉鎮工作扎實推進,組織編制了《邛崍市臨濟鎮茶葉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對口援助災區幫扶工作。
。ㄎ澹┘訌姯h境建設,科技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郁
1.科技政策法制建設進一步深化。制定出臺了西部科技中心建設一系列配套文件及《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市科技進步條例》修訂工作加快推進;出臺了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工作規程》、《預算評估評審管理暫行辦法》等規范,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立項、驗收及績效評估等進一步規范。
2.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創建持續深化。制定“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完善,“雷雨”、“天網”知識產權專項執法深入開展,為第九屆西博會等大型會展提供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監管和咨詢服務;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子站及高新、青羊、新都等平臺子站開通運行;在康弘等12家大企業(集團)開展知識產權信息運用推廣計劃,組織6個專家工作組為39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綜合服務。
3.科技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成功加入 “世界科技城市協會(wta)”,組團參加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東盟“10+3”生物科技論壇等國際高層論壇,成功舉辦了中醫藥國際科技博覽會及’apec中藥材gap國際科技合作論壇等,中以孵化器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4.創新創業氛圍日趨濃厚。實施《打造科技傳媒精品實施方案》,加強科技政策宣傳活動,開展西部科技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系列宣傳活動,加強了城鄉科普宣傳,市民科技素質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