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相關教案 > 雜文收錄 > 《最后一課》課本劇(通用17篇)

《最后一課》課本劇

發布時間:2022-11-06

《最后一課》課本劇(通用17篇)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

  212班語文活動課優秀作品展

  活動內容  :《最后一課》續編

  表演形式:  舞臺劇

  編    劇:  洪嘉妮

  表演者:    部分女生

  主    持:  郭  進  曾  佩

  表演前:    排練井然有序

  表演中:    表演形象逼真

  表演后:    演后意猶未盡

  最佳表演者:朱  蓉  黃思穎

  最佳導演:  左  靜

  《最后一課》寫作背景:

  《最后一課》是一篇世界馳名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之所以馳名世界,就因為它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欣賞《最后一課》續編之前,我們先要了解《最后一課》產生的歷史背景:

  19世紀60年代,法國與普魯士王國為爭奪稱霸歐洲的地位,斗爭日趨激化。終于導致1870年7月19日至1871年5月10日為期10個月的普法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普魯士擊敗了法國,迫使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格林兩個省的大部分土地給普魯士。法國著名作家都德正是以阿爾薩斯地區被普魯士占領后,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小弗郎士的敘述,表現了阿爾薩斯地區人民對失去國土和母語的由衷悲痛和對侵略者的無聲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依依深情。

  劇本展示:

  《最后一課》續編

  人   物:小弗郎士、安娜(小弗郎士的媽媽)、琳達(小弗郎士的同學)

  韓麥爾先生、伊莉莎(韓麥爾先生的妹妹)

  華希特、華生(以前的鎮長)、司湯達(從前的郵遞員)

  安東尼(琳達的哥哥)、詹姆斯(華希特的徒弟)

  保羅(德國上校)、普魯士兵

  第一幕

  第一場

  在上完最后一堂法語課回來的路上,小弗郎士走在一條幽靜的路上,他對身邊的鳥語花香一點也不在意……)

  小弗郎士: (驚訝)我這是怎么了?以前我最喜歡來這兒了,有時連逃課也要到這兒來玩,可現在我怎么對這兒的景色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呢?

  (嘆了口氣)唉!國家都要滅亡了,我怎么還可能在意這些花花草草啊。

  (小弗郎士灰心喪氣地繼續往前走著,前方出現了一條大道,他急忙走出這條小路,看見幾個普魯士兵在談笑風生。)

  小弗郎士: (氣憤地握緊拳頭)可惡的家伙!你們讓韓麥爾先生遠走他鄉,而你們卻用德語在說一些嘲笑我們法國民眾的話,簡直喪盡天良!

  (說著,小弗郎士向旁邊狠狠地捶了一拳,這時,一個人悄悄地向小弗郎士走了過來。)

  琳    達: (拍了一下小弗郎士的肩膀)喂,湯姆(小弗郎士的昵稱)你怎么了?別在這兒發呆了,韓麥爾先生的離開是我們誰也沒有料到的啊,別獨自難過了,不如到我家去,讓我哥哥陪你解解悶吧。

  (小弗郎士知道琳達的哥哥是個法國軍人,此時不知有什么力量讓小弗郎士跟琳達到了她家。)

  第二場

  (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到了一片偏僻的森林,琳達的家就在這片偏僻森林的后面,當他們來到琳達家的門口,還沒來得及敲門,房門便“呼”地一聲打開了,一個皮膚黑黑的青年在門口站著,他就是琳達的哥哥——安東尼)

  安東尼:   (帶著些許疲倦)哦!是湯姆來了啊,快到屋里頭坐,我剛從前線回來,比較疲倦,我正想去河邊洗個澡,然后好好的睡一覺,那我不陪你們了,你們自己玩吧,我先走了。

  琳   達:  (撒嬌)哥哥別去了,陪我跟湯姆說說話好嗎?你就給我們說說前線的事吧。

  安東尼:   (疲乏的臉上泛著光彩)那好,今天我就滿足你們倆的要求,那我們到屋里頭去說吧。

  (于是,他們三人走到書房,把窗簾拉得緊緊的,安東尼將自己的身子深深地陷進沙發,似乎只有這樣才舒服。)

  安東尼:   (饒有興趣)我們有時會被派遣到前線,在戰場上上陣殺敵,晚上將軍還會給我們進行嚴明的紀律教育……

  小弗郎士: (打斷安東尼的話,疑惑地問)你們平時怎樣保持聯絡啊?

  安東尼:   (接著話頭,興奮地說)雖然我們表面上沒有什么舉動,但私地下我們部隊內部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我們有一個地下組織,一旦戰斗需要我們,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勇敢地上前線殺敵。

  小弗郎士、琳達:(異口同聲地說)安東尼,你能不能帶我們到你們的組織去看看啊?

  安東尼:   (猶豫不決)這……這……似乎不太好吧。

  琳   達:  (央求)好哥哥,求你了,我是你親妹妹,小弗郎士是我最信賴的同學,你也是那兒的領導人物,你就讓我們去吧。

  安東尼:   (嚴肅)除非……

  小弗郎士:   除非什么,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答應。

  安東尼:   (莊重地說)你們去了,要一切行動聽我的指揮,不許私自行動,還有你們去那兒的事,不能隨便對別人說。

  小弗郎士、琳達:(異口同聲地說)沒問題,一切行動聽指揮!

  第三場

  (說走就走,他們三人離開這座隱秘的房子,來到了一家報社。)

  琳   達:  (奇怪地問)哥哥,你確定沒來錯地方嗎?這兒可是一家報社啊。

  安東尼:   (望著琳達,神秘地眨眨眼)小姑娘,先別妄下定論,等下進去了你就明白了。

  (推開門進去一看,小弗郎士驚呆了,里面有郝叟老頭、司湯達、華生、華希特、詹姆斯等鎮上的人。)

  郝叟老頭: (長舒一口氣)是你們啊,我還以為是普魯士兵來了,可把我們大家嚇壞了。

  (小弗郎士和琳達打消了疑惑,大家又各忙各的去了,偶爾也有幾個人和他們打招呼,在這里小弗郎士和琳達見到了許多關于反對普魯士兵的傳單,小弗郎士看到這些,覺得自己心中有一股熱血在沸騰。)

  小弗郎士: (好奇地對安東尼說)你們這個組織可以讓愛國的孩子參加嗎?

  郝   叟:  (打趣地說)怎么,小鬼,你也想參加我們這個先進組織?

  (小弗郎士誠懇地點了點頭。)

  詹姆斯:   (嚴肅)不行,小弗郎士,你還太年輕,你干不了這個。

  小弗郎士: (堅定地說)雖然現在我不能上前線殺敵,但是我可以幫你們發傳單啊!等我再大幾歲,我就可以和你們一起去打仗了。

  (詹姆斯看到小弗郎士意志堅定,他也從內心里喜歡上了這個孩子。)

  安東尼:   (微笑)小弗郎士,你既然意志這么堅定,那你從下周開始就在這兒幫我們發發傳單吧,但你可要處處小心哦。

  (小弗郎士高興得邊跳邊往外走,華生似乎想起了什么,連忙叫住了小弗郎士。)

  華   生:  (略微憂傷)小弗郎士,明天下午3點,韓麥爾先生就要和他的妹妹一起離開這座城市了,到時,你去送送他吧。

  (小弗郎士聽完華生的話,眼角流出了難過的淚水,他低著頭默默地離開了報社,在路上,小弗郎士想起了以前與韓麥爾先生交往的點點滴滴,心中更加難過。)

  第四場

  (不知不覺到了家門口,媽媽看到了小弗郎士淚流滿面,連忙迎上去。)

  安   娜:  (關切地說)好孩子,別哭了,媽媽知道你是為韓麥爾先生的離開表示傷心,你既然喜歡韓麥爾先生,就別難過了,明天去送送他,把你心中最美的祝福送給韓麥爾先生,讓他安心地離開好嗎?

  (小弗郎士抬頭看著媽媽關切的面容,懂事地點了點頭,他不知道該不該把發傳單的事告訴媽媽,他怕媽媽知道后會大發雷霆。)

  小弗郎士: (扯著媽媽的衣角,猶豫不決)媽媽,我想跟您說件事,就是……

  安   娜:  (擔心)是什么?孩子,說吧。

  小弗郎士: (小聲地說)我想加入安東尼他們的地下組織,我想去幫他們發傳單,行嗎?媽媽。

  安   娜:  (大發雷霆)不行,孩子,你小小年紀怎么能加入這種組織啊?

  小弗郎士: (哀求)媽媽,求您了,好嗎?

  安   娜:  (甩開小弗郎士的手,堅決地說)只要你敢加入這種組織,你就不是我兒子!

  小弗郎士: (倔強地說)我寧愿不做你兒子,我也要加入地下黨。

  安   娜:  (憤怒地說)你給我滾,從今以后,我們不再是母子關系了!

  (小弗郎士聽了媽媽的話,倔強地頭也不回地走了,安娜一怔,隨即嚎啕大哭。小弗郎士離開家后,在琳達家睡了一晚。)

  第五場

  (到下午3點時,小弗郎士和琳達來到碼頭,看到韓麥爾先生和伊莉莎小姐正準備上船。)

  小弗郎士、琳達:(高興地揮著手)韓麥爾先生和伊莉莎小姐,請等等。(小弗郎士、琳達氣喘噓噓地跑到韓麥爾先生和伊莉莎小姐面前。)

  小弗郎士: (掩藏送別的傷心,微笑著對韓麥爾先生說)韓麥爾先生,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被批準同意加入地下組織了。

  韓麥爾先生:(高興)不錯,小弗郎士,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士。

  (韓麥爾先生突然想起了什么,從包里拿出一本書來遞給小弗郎士。)勇敢的小弗郎士,我把這本法語書送給你,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祖國的語言。(轉身朝向琳達)琳達,你也要加油啊!

  (小弗郎士、琳達目送韓麥爾先生和伊莉莎小姐遠去,傷心的淚水不知不覺從眼角流了出來。)

  第二幕

  第一場

  (十幾年后,小弗郎士已經由一名頑皮的小孩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法國軍官,參加過幾次大型戰斗,他以謀略過人而令普魯士兵聞風喪膽。一次,在戰場上,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意外重逢。)

  小弗郎士: (騎在戰馬上,喜出望外地)韓麥爾先生,您怎么也到戰場上來了啊?(小弗郎士根本不知道韓麥爾先生此時是奉普魯士上校的命令,專程來捉拿自己的。)

  韓麥爾先生:(忐忑不安的搓著手)是啊,親愛的小弗郎士,沒想到咱們在這相見啊,你快下來,讓老師看看你到底長多高了。

  (此時,小弗郎士不知道自己會中計,立刻下了馬,韓麥爾先生見小弗郎士走到自己身邊,突然從身后抽出一支鐵棒,朝小弗郎士的頭上狠狠地砸了一下,小弗郎士頓時覺得頭暈目眩,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場

  (不知過了多久,小弗郎士醒了過來,發現自己被綁在一根柱子上,他也看見他最敬愛的韓麥爾先生正跟敵人站在一起,韓麥爾先生是那么的卑躬屈膝,小弗郎士頓時明白了一切,他真不敢相信眼前所見的是事實。)

  小弗郎士: (聲音顫抖)韓麥爾先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你是賣國求榮嗎?

  韓麥爾先生:(奸笑幾聲)呵呵!世事難料啊,你也不會想到有今天這一步吧!

  小弗郎士: (悲憤交加)韓麥爾先生,想不到你是這種人,虧我以前那么敬重你,把你當愛國之士,算我看走眼了!

  (這時德國上校——保羅走了過來,別看他是德國人,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

  保   羅:  (傲慢)弗郎士少尉,怎么樣?不想死的話,就說出你們這次的作戰方案吧,那樣我還會留你一條命。)

  小弗郎士: (不屑一顧)呸!憑什么讓我說出作戰方案,你們還能得意幾天啊,遲早有一天,我們偉大的法蘭西會戰勝普魯士的,法蘭西萬歲!(高呼)

  保   羅:  (氣得滿臉通紅)你……你死到臨頭了,還這么嘴硬,勸你放老實點,否則你會死得很痛苦。

  (說完,保羅命令士兵用皮鞭抽打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堅強地咬了咬牙,保羅覺得這樣好象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靠近身邊一位士兵的耳邊竊竊私語了幾句。不一會兒,只見那位士兵拿來了一條沾滿鹽水的鞭子,保羅接過這條鞭子,用盡全身所有的力量抽打著小弗郎士。)

  保   羅:  (猙獰地笑著)哈哈哈!弗郎士少尉,沒想到你也會落到我的手里,你跑不掉了。

  (小弗郎士沒有感覺到痛,因為他心里的傷痛已遠遠超過肉體的疼痛,他的內心仿佛插上了千萬把利劍,此時,韓麥爾先生在保羅的耳邊嘀咕了幾句,保羅立刻停止了鞭打,不一會兒,見韓麥爾先生用鉗子夾著一塊燒得通紅的鐵塊,走到小弗郎士跟前。)

  韓麥爾先生:(陰笑著說)小弗郎士,看在你以前是我學生的份上,我還給你一次機會,不然你吃不了兜著走。

  小弗郎士: (憤怒)呸!休想,你這個賣國賊,法蘭西人民是不會原諒你的!

  (韓麥爾先生聽了惱羞成怒地把燒紅的鐵塊放在小弗郎士身上,小弗郎士很快就暈過去了。)

  第三場

  伊莉莎:   (輕聲)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快醒醒,趕快醒醒啊!

  小弗郎士: (慢慢地睜開眼)伊莉莎小姐,你怎么在這兒啊?

  伊莉莎:   (一邊解開繩子一邊說)可憐的小弗郎士,你都昏迷三天了,噓!小聲點,換上這套普魯士兵的衣服跟我走,別讓他們發現,快走,等下就來不及了。

  (這時,容不得小弗郎士多想,換上衣服,只好乖乖地跟著伊莉莎小姐走,就在他們快要逃出去時,在門口,一個普魯士兵正好走了過來。)

  普魯士兵: (指著伊莉莎小姐)他是誰?

  伊莉莎:   (吞吞吐吐)他是……他是……

  (這個普魯士兵覺得很奇怪,于是,他吹了一下口哨,黑暗中猛然竄出一群普魯士兵包圍住他們,小弗郎士知道自己此時不能硬拼,只能智取,突然他靈機一動。)

  小弗郎士: (鎮定)喂!喂!你們這是干什么啊?我可是保羅上校的侍衛,保羅先生要我請伊莉莎小姐去有點要事商議,耽誤了時間你們可擔當不起啊!

  普魯士兵: (相互望望,半信半疑)這是真的嗎,我們怎么不認識你啊

  小弗郎士: (冷靜)你們當然不認識我,保羅上校經常派我去執行一些機密任務,我的身份是不能公開的,不信,你問伊莉莎小姐,他哥哥可是保羅上校身邊的大紅人,你們難道連伊莉莎小姐也不信嗎?

  莉莎小姐面色蒼白地點了點頭)

  普魯士兵: (和顏悅色)哦!原來是場誤會,對不起,請二位原諒。

  (就這樣小弗郎士和伊莉莎小姐順利地逃了出來。)

  小弗郎士: (擔心)伊莉莎小姐感謝您救了我,可您回去,他們會殺了你的,不如您跟我一起逃走吧。

  伊莉莎:   (恢復平靜)不了,我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我十分佩服你的勇氣,我既然敢把你放出來,我就有勇氣面對一切,放心吧,我沒事,你快走吧,法蘭西人民在翹首企盼你回去呢,另一方面,我想通過我的行為,能為我哥哥贖一些罪過。

  小弗郎士:  (痛心)韓麥爾先生的罪孽太重了,他已無法得到法蘭西人民的諒解了。

  伊莉莎:    (激動)不,我哥其實有許多難言之隱,保羅威脅我哥哥,如果不給他當參謀,保羅就要殺掉我全家,我哥哥這么卑賤,全是為了我們一家,我知道我哥哥應該舍小家為大家,可他太軟弱了,他做不到。

  第四場

  (小弗郎士沒有說什么,此時他的頭腦一片空白,他掙扎著回到了自己的營地,一到這兒,小弗郎士再度昏迷過去了。等小弗郎士醒來,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小弗郎士準備從床上坐起來。華生見小弗郎士醒來了,趕緊扶他躺下。)

  華   生:  (關心)小弗郎士你別動,好好躺著,這一段時間你不能上前線了。

  (小弗郎士在營地只養了幾天傷,傷口還沒有痊愈,他便急著上戰場了。)

  第五場

  (小弗郎士騎上他那匹心愛的戰馬上了戰場,冤家路窄,小弗郎士遇見了最不愿遇見的人——韓麥爾先生。)

  小弗郎士: (跳下戰馬,怒斥)你這個賣國賊,你賣國求榮,卑鄙無恥!

  韓麥爾先生:(辯解)小弗郎士,我也是被逼無奈啊!

  小弗郎士: (譏笑)少廢話,你以為你這樣說,就會換得法蘭西人民的原諒嗎?無恥!咱們今天必將決一死戰。

  (說完,小弗郎士拔出劍刺向韓麥爾先生,韓麥爾先生同樣拔出劍刺向小弗郎士,不愿看到的場景總在特定的時間發生,雙方的劍都刺中了對方的心臟,就在他們要倒下的一剎那,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眼角都流下了一滴晶瑩的淚珠,是那么閃亮……)

  (全劇終)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2

  教學內容:《最后一課》下課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的理解。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他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運用課本劇的形式詮釋課文內容,刻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教學用具準備:鐘、號子、錄音機、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教室里,到處充滿著愛國主義氣氛:課桌的鐵桿上掛著美麗的“法蘭西”“阿爾薩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專心畫“桿子”,鎮上的老人們正捧著初級讀本,發出古怪的聲音;韓麥爾先生正一動也不動,瞪著教室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里的東西全部帶走似的……可就在在這時,鐘聲響了,最后一課下課了。大家想一想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的心情會怎樣又會怎么做呢?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下課”部分內容。

  二、自主、合作學習

  朗讀“下課”部分內容后,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⑴這部分內容主要描寫哪個人物?(板書:韓麥爾先生)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韓麥爾先生形象的?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現在請一位同學來回答,……剛才,這位同學答得不夠完整,誰能再來補充?……那位同學回答得很好,很完整。)

  【明確:這部分主要從神態、語言、動作三個方面來描寫韓麥爾先生形象的。神態方面主要是從“臉色慘白”和“哽住”來體現;語言方面主要是從韓麥爾先生所說的話語當中可以看出;動作方面主要是從描寫韓麥爾先生的一些動詞可以體現。】(板書:神態:慘白 哽住     語言:法蘭西萬歲      動作:使出 *著)

  ⑵教堂的鐘聲響了,韓麥爾先生為什么“臉色慘白”和“哽住”?

  ⑶如何理解“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句話的意思?

  【這兩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去思考:第一題:“教堂的鐘聲響了”意味著什么?此時韓麥爾先生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第二題:韓麥爾先生寫字時心情會怎樣?從他寫出字的內容“法蘭西萬歲!”又可以表現出他內心對祖國充滿著怎樣的感情?現在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并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剛才,同學們討論很積極,發言也很踴躍。大體上已經把要點說出來了,只不過語言組織方面有點欠缺。現在,老師進行小結:“臉色慘白”是因為教堂的鐘聲響了,最后一課下課了,韓麥爾先生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在這里教法語了,內心無比悲痛。因為悲痛,所以說話哽往了。還有韓麥爾先生用一連串有力的動作,寫出“法蘭西萬歲”集中體現了韓麥爾先生失去國土,失去國語后,內心無比悲痛的心情,從中讓我們感受到:他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敵人的無比仇恨。以及他對法蘭西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板書:愛祖國   恨敵人)

  三、課本劇表演

  過渡:剛才,同學們透過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到他的內心世界。那么如何把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動作、語言和小弗郎士的心理,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呢?(依次打出課件)

  1、神態方面:①“臉色慘白”②“哽住”

  【組織形式:這兩個神態都是由于什么原因所致?對了是因為悲痛。“所以我們只要以悲痛的神情來表演“臉色慘白”即可。請幾位同學試表演一下。(剛才,前幾位同學演得不夠自然,后幾位同學演得很自然,很有感染力。)那么,“哽住”該如何表演呢?剛才,有位同學說到:用平常被哽住神情來表演,說得很好,那位同學你來試來表演“被哽住”的神情……這位同學表演得很好,同學們想一想要帶著什么樣的感情去演“哽住”……對了,要帶著著無比悲痛的感情去演,現在再請那位同學來演一下……演得很形象,很逼真。韓麥爾先生就是這種神情】

  2、語言方面:①“我的朋友啊,我——我——”②“法蘭西萬歲!”③“放學了,——你們走吧。”

  【組織形式:同學們先思考:這三句話都可以用什么樣的感情去朗讀呢?……(對了,悲痛)同學們再注意看一下第二句“法蘭西萬歲!”,除了悲痛的感情之外,還有包含著怎樣的感情呢?……(對了,對法蘭西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現在,請幾位同學試朗讀這幾句話。……(同學們,感情方面把握得很到位,只是語氣上有所欠缺。)現在,

  同學們聽錄音磁帶朗讀,注意錄音磁帶朗讀的節奏與語氣;接下來,同學們進行模仿錄音磁帶朗讀,也可以自行設計朗讀。對不足之處加以指正,對朗讀很好的加以肯定。】

  2、    動作方面:①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②他呆在

  那兒,頭*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組織形式:現在,請一位同學跟我合作,他朗讀小黑板上的內容,我來表演。……剛才,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剛才表演的時候,加了兩個動作,這兩個動作是什么?……(對了,就是寫字時,“手在微微的顫抖”和“粉筆被折斷好幾次”)老師為什么這樣處理?……(對了,為了更能突出韓麥爾先生無比悲痛的心情)接下來,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個同學朗讀,另外一個同學根據朗讀進行表演。同學們可以模仿老師的表演,也可以自行設計表演。】

  4、這部分除了寫韓麥爾先生之外,還寫了小弗郎士,那么小弗郎士該如何演呢?此時,他覺得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這么高大,可見他很理解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我們只要讓小弗郎士用理解的目光隨著韓麥爾先生的移動而移動即可。 

  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現在,叫幾個男生把韓麥爾先生整個過程試表演一下,從中選出優秀的學生,充當韓麥爾先生角色;另外選三個學生分別充當小弗郎士、敲鐘手、吹號手的角色;剩下的同學充當“最后一課”的學生,配合韓麥爾先生寫出“法蘭西萬歲”,同時讀出這一句話的內容。)

  現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這四位同學上臺為我們表演, 

  剛才這四位同學演得相當棒,我們再以熱烈的掌聲,為他們給我們帶來這么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謝。

  三、拓展性學習

  過渡:剛才,同學們演得很好,把韓麥爾先生無比悲痛的心情,表演得淋漓盡致。韓麥爾先生似乎心中有千言萬語卻沒有說出來,同學們請看“我的朋友們啊,我——我——”這一句話,、同學們想一想韓麥爾先生此時會想對學生說些什么話呢?請同學們把它補充出來。可以是課文里面的內容,也可以自己想像進行補充。

  【明確:剛才,同學們回答得很踴躍,從你們回答的內容當中,我可以歸納出大體上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補充:第一,對國土的愛;第二,對敵人的恨;第三,對祖國充滿著必勝的信心和希望。】

  四、小結

  1、齊讀“下課”部分內容。

  2、“下課”部分主要寫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通過他的神態、語言、動作,充分表現出他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敵人的無比仇恨。這是小說的高潮部分,也是小說的結局部分。行文至此,嘎然而止,這樣安排更耐人尋味,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五、板書設計

  10、最后一課

  都德

  神態:慘白 哽住

  下課 ———韓麥爾先生     動作:使出 *著         愛祖國  恨敵人

  語言:法蘭西萬歲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3

  《最后一課》教案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2、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3、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4、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5、利用小說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2課時

  【學習過程】 

  一、走進都德: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后,都德應征入伍,后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最后一課》等。《最后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二、寫作背景

  《最后一課》寫于1873年,普法戰爭剛結束兩年。

  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普奧戰爭后,法普矛盾加深。  

  課文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感。   

  三、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2、詞語積累  

  四、介紹小說常識 : 

  a、小說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b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c、小說三要素: 

  人物( 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 ) 

  環境( 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五、1、看題目作者為何以"最后一課"為題?  

  這是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語課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理由是什么  

  以小男孩為主人公的敘述角度,表現他在自己成為亡國奴后的悲憤與沉痛。  

  貫穿故事情節的作用。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  

  3、以什么為線索展開小說情節?  

  “我”的見聞感受是本文的線索。  

  4、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怕----詫異---難過---懊悔-----依戀----熱愛  

  六、課文情節  

  1、“我”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1-6)開  

  2我們上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7-23)發展  

  3、下課時韓麥爾先生悲壯、不屈的精神。(24-29)高潮和結局  

  4、環境描寫自然環境:“天氣”“畫眉”風和日麗  

  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幼稚、不懂事的心態。   

  社會環境:“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  

  點明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設置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變化埋下伏筆。  

  5、從全文看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么人?  

  六、課文研讀  

  1、最后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景有怎樣的不同?                   平  日  上  課                                       最  后  一  課   

  氣 氛: 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安安靜靜,跟星期天的早晨一  

  學 生: 課前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課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  

  老 師: 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    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平時“我”遲到會遭老師的責罵                      今天,老師卻很溫和地教我快坐好”,

  平時老師穿戴一般          今天老師穿著只在督學來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禮服。

  后 排:   板 凳 一向空著                       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   

  通過小弗郎士對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課”的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  

  1、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文中的“監獄”指的是?“鑰匙”指的是?文中有下劃線的句子是指什么?整個句子的含義是?  

  文中的“監獄”是指普魯士侵略者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  

  鑰匙”是指法國的語言。打開監獄大門指趕走入侵者,讓陽光重新照耀在法蘭西的大地上。整個句子的含義是只要掌握了祖國的語言,就可以激發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這句話語重心長,含義深刻。   

  2、“這個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可憐”一詞的含義是什么?  

  這句話表現了老師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也表現了小弗郎士同情老師在最后一課盡最大的力量來講法語的良苦用心  

  3、品析“亡了過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只要不忘記自己的祖國,保持強烈的愛國心,就一定能趕走侵略者。  

  4、“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什么感情?  

  表現了小弗郎士對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5、24-29段從哪三個方面描寫韓麥爾先生,表現他的(             )思想感情?  

  從語言、動作、神態三方面描寫。表現了韓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6、選文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小說的社會背景,是哪一句話?  

  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  

  7、“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這句話是什么描寫?“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描寫,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的原因是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愛國精神的崇敬。  

  8、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寫字的細節表現了什么?小說為什么以韓麥爾先生的一個手勢結尾,如果換成一段慷慨激昂的語言不更激動人心嗎?  

  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寫字的細節表現了熱愛祖國,堅信祖國必勝的信念這幾個字是這篇小說主題的升華。  

  9────”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來到了,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七、主題探討  

  通過描寫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反映了法國淪陷區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八、藝術手法  

  1、以小見大。  

  2、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九、學了本文后,你聯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此外閱讀:  

  1、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郎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為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終于戰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  

  2、課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處用了省略號,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也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里感到十分的內疚與痛心,特別是已經無法補救這些過失的時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這省略號中包涵了韓麥爾先生的深刻的自責,也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責任感。 

  3、小弗郎士不能背出書來,韓麥爾先生的態度與語言表現了什么感情?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是一貫以嚴格與嚴厲著稱的老師。現在,當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時,他沒有嚴厲的批評,而是真摯、沉痛地總結了以往的教訓: 

  首先,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這是對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 

  還有,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這是對家長的善意的指責。這兩點都體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也體現了他從事教育事業的一種使命感。 

  最后,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這是對自己的嚴格的自省與解剖。 

  這三點是韓麥爾對祖國的深情,對事業的忠誠,對民族、對后代負責的集中表現。韓麥爾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現在他的這種態度與語言中。這都深深撥動了小弗郎士和鎮上來聽課的人心靈上的愛國感情之弦。 、  

  4、比較《最后一課》與《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課》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國)          老舍(中國) 

  背景         普法戰爭           抗日戰爭 

  事件 阿爾薩斯淪陷后最后一堂法語課  北平被日軍占領后的第一堂課 

  中心     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人物    師生(學生眼中看老師)     師生(老師眼中看學生) 

  人稱          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描寫 方法     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寫作 手法          烘托           烘托 

  (烘托:通過環境描寫、氣氛渲染,多側面表現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種寫作手法。) 

  5、布置作業: 

  下課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請仍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進行創造性續寫。

  教后記:愛國主義教育是這一課的主旨。這篇課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敘述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遭受普軍侵占以后,師生上最后一課法語課的情景。短暫的最后一課,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法國人在失去土地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這時一篇充滿活力的文章,很能夠貼近學生的心靈。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4

  教學目標 

  1.繼續進行朗讀訓練,在反復朗讀中熟悉故事情節、理清文章思路、體味作者感情。

  2.品位文中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內容,在揣摩小說語言、分析人物形象中體味文章的獨特魅力。

  3.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學生分析

  這是一篇傳統的經典篇目,有出色的寫作技巧與深刻的主題表現。但需要主要的是,這篇文章所寫的故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距離,初一的學生不大容易體會主人公的悲憤與沉痛。同時,因文章篇幅較長,學生容易被故事情節所吸引,而忽略了對細節的咀嚼品味和深層次的探究,教師應注意引導。

  教學理念

  1.抓住文章重點,突出文章精髓,“長文短教”。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可學點、可教點很多,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達到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的取舍尤為重要。教學設計時應力求抓住最主要的內容,突出最精華的部分。

  2.讀寫相聯,以讀促寫。這篇小說在寫作技巧上有著許多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如:以小男孩為主人公的敘述角度,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詼諧幽默又不乏表現力的語言等等。應力求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綜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教學思路與輔助手段

  本文的教學設計可以有三種思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選擇。

  1.從小說的文體特點切入,抓住小說的人物、環境、情節三要素,在分析人物形象的過程中,貫穿對文章語言、情感的體味。

  2.從學生的欣賞點切入,根據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悟到的欣賞點,分別從敘述角度、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幾個方面進行欣賞。

  3.教師在課外選一篇同主題的文章,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實施

  一、 導入  新課

  以愛國為話題引入新課。

  二、 查預習

  1 給生字詞標上拼音

  2 暢談閱讀感受

  3 朗讀自己欣賞的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明確: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里\\\\\\\"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布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四、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么?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么?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么關系?

  明確:巧妙地點明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并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小弗郎士來到學校,發現今天上課的情形和平日上課大不一樣, 有什么不一樣呢?這說明了什么?

  平時上課 最后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這三方面的不同說明最后一課引起學生、老師以及鎮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他們對最后一課的無限珍惜。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a 在最后一課上,小弗郎士的表現怎樣?

  討論并歸納:

  a.對背不出分詞用法,心里挺難受。

  b.小弗郎士覺得今天聽講,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

  c.每人都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有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都不分心。

  d.聽到郝叟老頭古怪的念書聲,又想笑,又難過。

  e.覺得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b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什么變化?

  a. 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

  b. 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

  c. 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書設計 :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的心理活動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五、課外比較閱讀

  最后一課(鄭振鐸)

  這一天的清晨,天色還不曾大亮,我在睡夢里被電話的鈴聲驚醒。

  “聽到了炮聲和機關槍聲沒有?”c在電話里說。

  “沒有聽見。發生了什么事?”

  “聽說日本人占領租界,把英國兵繳了械,黃浦江上的一只英國炮艦被轟沉,一只美國炮艦投降了。”

  接連的又來了幾個電話,有的是報館里的朋友打來的。事實漸漸地明白。

  英國軍艦被轟沉,官兵們免水上岸,卻遇到了岸上的機關槍的掃射,紛紛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著預定的計劃,開始從虹口或郊外開進租界。

  被認為孤島的最后一塊彈丸地,終于也淪陷于敵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腦脫路的暨大。

  校長和許多重要的負責者們都已經到了。立刻舉行了一次會議,簡短而悲壯的,立刻議決了:

  “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立刻停課,將這大學關閉結束。”

  太陽光很紅亮地曬著,街上依然的熙來攘往,沒有一點異樣。

  我們依舊地搖鈴上課。

  我授課的地方,在樓下臨街的一個課室,站在講臺上可以望得見街。

  學生們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說道,“你們都已經知道了罷,”學生們都點點頭。“我們已經議決,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刻便停課,并且立即地將學校關閉結束。”

  學生們的臉上都顯現著堅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沒有一句話。

  “但是我這一門課還要照常地講下去,一分一秒鐘也不停頓,直到看見了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為止。”

  我不荒廢一秒鐘的工夫,開始照常地講下去。學生們照常地筆記著,默默無聲的。

  這一課似乎講得格外的親切,格外的清朗,語音里自己覺得有點異樣,似帶著堅毅的決心,最后的沉著;像殉難者的最后的晚餐,像沖鋒前的士兵們的上了刺刀,“引滿待發”。

  然而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的神色。該來的事變,一定會來的。一切都已準備好。

  誰都明白這“最后一課”的意義。我愿意講得愈多愈好;學生們愿意筆記得愈多愈好。

  講下去,講下去,講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應該講授的東西,統統在這一課里講完了它,學生們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記著。心無旁用,筆不停揮。

  別的十幾個課堂里也都是這樣的情形。

  對于要“辭別”的,要“離開”的東西,覺得格外的眷戀。黑板顯得格外的光亮,粉筆是分外的白而柔軟適用,小小的課桌,覺得十分的可愛;學生們靠在課椅的扶手上,撫摩著,也覺得十分的難分難舍。那晨夕與共的椅子,曾經在扶手上面用鋼筆、鉛筆、或鉛筆刀,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涂寫著,刻劃著許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離別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鮮,上販們不時地走過,太陽光很有精神地曬著。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著,那聲音仿佛聽得見。

  沒有傷感,沒有悲哀,只有堅定的決心,沉著異常地在等待著;等待著最后一刻的到來。

  遠遠的有沉重的車輪輾地的聲音可聽到。

  幾分鐘后,有幾輛滿載著日本兵的軍用車,經過校門口,由東向西,徐徐地走過,當頭一面旭日旗,血紅的一個圓圈,在迎風飄蕩著。

  時間是上午10時30分。

  我一眼看見了這些車子走過去,立刻挺立了身體,作著立正的姿勢,沉毅地合上了書本,以堅決的口氣宣布道: “現在下課!”

  學生們一致地立了起來,默默地不說一句話,一個女生似在低低地吸泣著。

  沒有一個學生有什么要問的,沒有遲疑,沒有躊躇,沒有彷徨,個個人都已決定了應該怎么辦,應該向哪一個方面走去。

  赤熱的心,像鋼鐵鑄成似的堅固,像走著鵝步的儀仗隊似的一致。

  從來沒有那天無紛紜的一致的堅決過,從校長到工役。

  這樣的,光榮的國立暨南大學在上海暫時結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著遷校的工作。

  (選自鄭振鐸《蟄居散記》,上海出版公司1951年出版)

  思考:

  1. 作者在文中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 本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3. 談談兩文的異同。

  作者郵箱: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5

  七、最后一課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了解小說的特點,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對漢語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3

  難點:目標1、3

  三、教學用時:3課時

  四、課型:講讀課

  五、教學設想

  首先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分故事情節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發展中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字詞、理清小說的基本情節、小說的結構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1、導入  新課

  由神州5號引入愛國主義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告訴學生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等情感。

  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這篇小說寫于1873年,以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爭為主。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注字音、釋詞義。

  鋸jù    踱duó    挾jiā    皺zhòu    督dū    叟sǒu    攤tān    

  曠kuàng 懊ào     隸lì    鑰yào     匙shi   哽gěng   賺zhuàn

  應該掌握的詞:

  宛轉:這里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3、介紹小說常識

  ⑴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

  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⑵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

  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⑶小說要素:人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

  環境(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

  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4、內容分析

  ⑴解題:

  ——最后一課,是指在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后,淪陷區阿爾薩斯一所小學上的最后一節法語

  課。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和一名小學生小弗郎士。

  ⑵本文線索——“我”的見聞感受。

  ⑶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劃分結構。(練習二)

  —(1-6)上學路上(開端)表現小弗郎士貪玩,幼稚;

  二(7-23)最后一課(發展)表現小弗郎士的吃驚,詫異,到恍然大悟,感情發生變化:由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也熱愛學習;

  三(24-末)宣布下課(高潮、結局)師生心相通,忠于祖國,絕不屈服。

  ⑷分析第一部分:學生齊聲朗讀并在文中劃出有關環境的描寫,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天氣”“畫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

  社會環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爭

  中法國淪陷,并設置了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好鋪墊。

  ⑸分析第二部分:對課堂氣氛的描寫的作用。(練習一)

  ——課堂氣氛與往日的不同

  課堂氣氛:(往日)喧鬧      ——  (今日)偏安安靜靜的   

  老師態度:       罵        ——         態度溫和

  老師衣著:                              穿禮服,衣著隆重

  人們:                                  神色憂慮,少見的人也都來了 

  ——渲染了一種嚴肅、莊嚴、悲憤的氣氛。

  5、作業 布置

  嘗試完成課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小弗郎士,通過理解小說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1、請學生復述基本情節 ,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胳。 

  2、閱讀前10段 

  ⑴小弗郎士上課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獨白式的心理描寫,寫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愛學習、幼稚的性格,但他還能管住

  自己,戰勝了想逃學的念頭,表明他還有一定的意志力,為下文的轉變埋下伏筆;同時也

  展現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壞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來稚氣,但內心愛憎分明,

  對敵人還是有一點恨。鐵匠開玩笑,他以為是諷刺自己,所以氣急敗壞地跑進先生的院子

  里,說明他有很強的自尊心。

  ——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

  出主題,有烘托作用;同時,看布告牌的細節,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明朗、輕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劇氣氛

  形成鮮明對比,使人們的心情反而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壓抑的感覺。

  ⑵這最后一課的上課前與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課”有什么特別含義? 

  ——通過先生的話點明這“最后一課”的含義,普魯士統治者禁止阿爾薩斯、洛林人民學

  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國人民,韓麥爾先生在這種情況下,

  連連強調這一課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后一課”。這樣,“最后一課”本

  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悲劇命運的打擊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靈

  深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出來。“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 老

  師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鳴和反響。

  ⑶聽到韓麥爾先生說“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

  些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剛才迷惑不解的現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來是很貪玩幼稚的,現在對再也不能學

  法語感到惋惜,為貪玩而悔恨,討厭的書變成老友;本來是害怕老師,現在老師的責罰也

  忘了,對老師充滿同情、理解、尊敬之情;本來還覺得好玩的操練,現在也從心底里憎恨

  起來,用“這些壞家伙”來稱呼他們。這段心理活動,表明老師真摯深切的愛國熱情,也

  通過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變化——從害怕到同情、理解、尊敬,表明了孩子心靈上的愛

  國意識正在成長。

  ⑷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法國侵略者強行剝奪法國人民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憤

  和愛國熱情。他們把法語和祖國視為同義詞,愛法語就是熱愛法蘭西祖國,因此他們對統

  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后一課。小弗郎士珍視這最后一課,并把學好祖國語

  言作為愛國的神圣職責,因而產生了高度的學習熱情;當老師提問時他不會,感到難受,

  說明他有了羞恥感;學習文法易懂,說明學習態端正了;他特別用心去聽,老師也特別用

  心教,因而能聽懂。

  ⑸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對老師充滿同情、理解、尊敬之情,因為熱愛法語的老師將不能再教法語了。

  他由字帖想到國旗,表明了他對祖國及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由鴿子想到普魯士兵該不會

  也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語唱歌吧,寫出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正在萌發,對侵略者的禁教

  法語的卑鄙行為的輕蔑和仇恨正在迸發。

  ⑹為什么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后一課”?(總結) 

  ——①小弗郎士本質不壞;

  ②受到老師的影響;

  ③亡國慘痛的震撼,激發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

  3、作業 布置

  ①小弗郎士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請就此發表你的意見,寫一段話。注意要從文章中找根據。

  ②嘗試從語言、衣著、神態、動作等描寫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總結全文。

  1、復習:簡述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

  2、分析:

  ⑴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更是一位對祖國充滿熱愛的愛國志士,請找出具體表現。(學生自由討論,舉手發言,教師引導歸納)

  ——韓麥爾先生穿著禮服上課,體現了他對這節課的重視與紀念,用以表現他對將要失

  去國土的敬意。

  ⑵小弗郎士沒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說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他出于民族責任感,沉痛地總結了教訓:1學生不努力2父母不關心3教師不盡責。

  總結過去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珍視這最后一課。說學生可憐,是說老師沒教好,學生沒

  學好,快要做亡國奴時,還學不好祖國語言,只會給敵人輕蔑。失去民族尊嚴。

  ⑶單引號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第19段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

  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

  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十分負責。

  ⑷老師講到法語是對法語有什么評價?用了什么比喻?這個比喻的深刻意義是什么? 

  ——高度贊美法國語言,強調掌握法語的重要意義。用監獄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

  民的統治與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

  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敵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⑸上習字課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么用意,產生什么效果? 

  ——忍受著離開服務了40多年的本鄉的痛苦,用心教學,寫“法蘭西”“阿爾薩斯”等

  別出心裁的字帖,象征著阿爾薩斯、洛林和法蘭西祖國永遠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

  情。

  ⑹重點分析最后一部分:這段文字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么他聽到鐘

  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么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有神態、語言、動作描寫。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號

  聲,暗示著德語要替代法語,兩者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的民族語言、祖國的

  語言告別,這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我”從

  先生的臉色中感到他對祖國的愛,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

  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于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我”

  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過,我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

  是一位愛國志士。“慘白”不能換“蒼白”,因為“慘白”帶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厲害,

  可怕;而“蒼白”多指病容。   

  ⑺“我——我——”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即語音的延長。從

  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到來了,

  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

  地包容這一切。

  ⑻文中有哪些動詞很好地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

  ——轉、拿、使、寫,一連串的動作表現了他的痛苦心理,傾注了他對祖國的愛、對敵

  人的恨。

  ⑼出表現他內心極度悲痛的詞語,簡要分析它的表達作用? 

  ——“寫大字”、“呆住”、“做手勢”、“臉色慘白”、“他哽住了”。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

  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感情。一方面表現他對祖

  國必勝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現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痛苦之中。因

  為內心激動,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因而“哽住了”。

  ⑽“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法蘭西萬歲”兩個大字,表達了韓麥爾先生的心聲,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早日

  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也是法國人民愛國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體現,這樣收尾,深化

  了主題,同時意境深遠,給讀者以豐富想象的余地。

  3、小結人物形象:

  韓麥爾先生既是一位嚴師,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學經驗的受人尊敬的老師,是一位把

  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熱愛祖國語言,有崇高的愛國情,高

  度的民族責任感,有戰勝敵人的執著信念。

  七、全文總結

  提示思考:這篇小說寫了小弗朗士的變化,寫了韓麥爾先生上了悲壯的一課,還寫了鎮上的人到教室里來聽課的情形,寫這些都是為了表現什么呢?(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了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八、板書

  最后一課(短篇小說)    

  法國  都德

  宣布下課(高潮、結局)

  認真上課(發展)

  情  節:

  上學路上(開端)

  線  索:“我”的見聞感受 

  小弗朗士

  (心理描寫)

  貪  玩

  怕老師

  幼  稚

  熱愛法語

  理解、敬愛老師

  熱愛祖國

  感到

  詫異

  態度:和藹、嚴肅

  自責:教學的不足

  講課:精心設計

  生動感人

  臉色:慘白

  語言:哽咽

  行為:書寫“法

  蘭西萬歲”

  韓麥爾先生

  (語言、衣著、神態、動作)

  衣著:莊重

  語言:柔和

  嚴肅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6

  [教例簡述] 

  這是《最后一課》的每一個教時,學生已經預讀課文,了解過課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個教學環節:閱讀,思考。(15分鐘)

  思考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要求:閱讀全文。綜合全文內容,根據思考題表達見解。自讀課文15分鐘,并擬出發言要點。

  (學生活動)

  第二個教學環節:討論,朗讀。(30分鐘)

  1、學生發言,認為韓麥爾先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①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的人:

  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

  最后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說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后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贊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課文七處點至韓麥爾先生的愛國。)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3、討論,點撥。

  作者為什么樣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英雄”,而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教師點撥: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才能夠代表千千萬萬的法國人,他那熱烈深沉的愛國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評析]

  作為中小學教材,《最后一課》在我國已大半個世紀的歷史。

  它的教學內涵,實在是太豐富了。

  于是像許多名篇一樣,在設計教案時往往讓人翻來覆去,頗費躊躇。

  但此教例很有個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師扣往作品“一點兩線”(“最后一課”的激情點和兩個人物的思想發展線)這一藝術構思,開課便切入到一個主要人物身上,一線以串珠,相當成功地拎起了一連串的教學內容。

  講析的角度好。教師變逐段講析為選點突破,將選點突破設計成多角度透視。通過“韓麥爾”這個點,不僅立體地多側面地透視到人物的方方面面,還透視到課文的人物塑造藝術、結構藝術,主題表達藝術。這又是一個角度的“一線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師設計的線條明晰,引導學生從三個側面理解人物形象。對初一的孩子們來說,這叫適度。從教師把握的討論內容看,具有相當的精度,從教學內容來看,有著較大的濃度。整個教例顯得豐滿、流暢,對“韓麥爾”的討論聯結著每一個教學步驟 ,這也是“一線以串珠”。

  從此教例看來,名篇教學的最佳意境似乎應該是:在明快單純的教學視點中激蕩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7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由于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這篇文章都被選入初中課文。從教近10年,這篇課文教了無數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遺憾,記憶最深刻的是2002年教壇新秀評選上的那堂課,如何在一堂課的時間里把這篇文章完整的呈現給學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種參考資料,到最后還是一頭霧水,該把什么傳授給學生:生字、人物、環境、情節等,似乎哪一樣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樣都取一點,教案提綱如下:

  1、 導入課文。

  2、  簡介課文的寫作背景。

  3、  學習生字。

  4、  聽課文錄音,理請文章結構,并概括大意。

  5、  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并說說有什么作用。

  6、  找出小弗朗士心理變化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7、  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外貌、語言、行動的語句,并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8、  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9、  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含義。

  10、閱讀訓練,閱讀最后一部分,回答四個問題。(問題略)

  以上10個環節,從語言到句子,從環境描寫到人物描寫,一步一步規規矩矩,涵蓋了課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內容和問題都是教參中現成的,沒有自己的思維和創新。考慮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獨沒有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思考需要時間,我把一節課的時間排滿了,學生還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為了保持一節課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來很有趣簡單的一篇短篇小說在我的灌和塞下變的毫無生趣,學生聽的云里霧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課后學生的腦子里已經什么也沒有了。

  今天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和引導下,重新再接觸這篇課文,最初決定要上這一課的時候,仍然很茫然,過去失敗的經驗使我有點懼怕這篇課文,我喜歡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壞了,小弗朗士的愛國情感是被逐步喚醒的,而學生的感受也應該是這樣的,怎樣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樣逐步理解,加深,及至產生共鳴呢?我反思了過去教學環節和教案設計:時間不夠是客觀原因,以前為了趕教學進度,每篇課文的課時都摳的死死的,就怕課時拖的太多了,整個學期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或者上新課時間過多了,留下來復習的時間不夠,有了這些顧慮自然就不敢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太多的時間考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教材處理不夠大膽,我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就是這個自認為聰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讓我的課堂成了滿堂灌。面面俱到其實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識不到這點呢?再就是過度的依懶拘泥于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創新了。理清楚了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來審視和思考這篇課文:第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第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

  我把課文翻來覆去的讀了好多遍,祖國、語言、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這幾個詞語在我的腦中越來越清晰,最后變成了這幾個問題:

  1、你覺的什么是祖國?你知道哪些轟轟烈烈的愛國行為?除了這些轟轟烈烈的愛國行動之外,你認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具體的行為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2、聽完課文錄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聽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3、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眼中的小弗朗士,你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你認為自己能從他的經歷中學到什么(吸取到什么教訓)?

  4、在最后一堂課的課前,課中,課后,小弗朗士對侵略者、學習和老師等的態度有什么變化?是什么使他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5、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小弗朗士這樣一個貪玩的孩子來表現文章的主題?

  6、抓住文中的細節描寫,說說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7、拓展閱讀老舍和鄭振鐸的《最后一課》,比較三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樣災難前表現出來的共同愛國情結,認識到珍惜時間,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8、課外作業是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從上課到下課的內容。

  9、本課延伸出來的綜合實踐活動:你怎么看待現在鋪天蓋地的日本動漫?你覺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請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和社會調查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幾個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學生的時間充足了,理解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效果就自然好了。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8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情節,領會以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為代表的阿爾薩斯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2.學習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這一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3.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這一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領會以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為代表的阿爾薩斯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宋朝著名文學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言,這些體現出來的都是作者濃濃的愛國之情。不論古今中外,所以愛國志士的愛國深情都是一樣沉重的。同樣,不論年齡的長幼,他們的愛國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體現的便是法國人民的深厚的對母語的熱愛,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

  1.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紀法國小說家,生于沒落的絲綢商人家庭,15歲時由于家庭破產,被迫輟學謀生,一生創作了13部長篇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一個劇本,以短篇小說集《磨坊書札》,長篇小說《小東西》贏得聲譽。普法戰爭時入伍,參加自衛戰爭,豐富了創作題材,寫出著名短篇小說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組愛國故事,顯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課》、《柏林之圍》是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名篇。《最后一課》是作者于1873年寫的。此時普法戰爭剛剛結束兩年。

  2.普法戰爭:(寫作背景)

  最后一課是作者在普法戰爭剛剛結束二年,1873年寫的。普法矛盾由來已久,19世紀60年代兩國關系惡化。法國企圖阻礙德意志統一,稱霸歐洲。普魯士王國企圖打敗法國以便統一德意志,爭霸歐洲。篡奪可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后,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而當時普魯士首相仳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企圖占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掠奪性的戰爭。但在戰爭發生后不到兩個月,9月,法軍色當一役戰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巴黎,那破侖三世被俘。法國政府實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并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

  普法戰爭是以法國的慘敗告終的,戰后,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與洛林兩省被割讓給普魯士。《最后一課》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表現阿爾薩斯省人民淪為異族奴隸的痛苦。

  二、感知課文

  (一)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師表情朗讀課文,提示學生邊聽邊看,頭腦中出現形象,要求學生記住故事情節。

  2.請一位同學到臺前復述故事情節(不許看書,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都可以。),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看他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補充或更正。

  3.請同學說說韓麥爾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包括對他外部形象的想象。

  明確:韓麥爾老師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著隨便,上最后一節法語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系上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繡邊的小黑絲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替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干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著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成為學生最難忘的一課。

  4.再說說小弗郎士是個怎樣的學生。

  明確:小弗郎士不是個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時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可是最后的法語課他卻上得特別認真、專心,而且對老師的教導領悟得很好,說明他很聰明,在幼小的心靈中也有難得的愛國情感。

  他在小說中是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

  (二)、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知識先導:同學們都知道記敘文的六要素。小說也有三要素:情節、環境、人物。

  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

  所以,閱讀小說一般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1.情節分析,可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來進行分段。

  可從下表看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之中宣布下課

  2.上學路上主要是小弗郎士的活動。

  討論:從小弗朗士的表現,我們分析一下他的特征是什么?

  明確:(貪玩:不想上學;幼稚:普魯士兵在操練,他覺得有趣,沒有意識到侵略軍占領了阿爾薩斯。對布告欄里的壞消息不太關注;對老師只是“怕”,缺乏對老師的理解。但他還能管住自己,說明有辨別是非能力,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上課之前,小弗郎士發現了教室許多不同平常的情況,有哪些呢?

  明確:(①教室里一切安安靜靜的;②老師的態度很溫和讓他快坐好;③老師的穿戴比平時鄭重;④教室里不平常的嚴肅氣氛;⑤教室后邊坐著好多鎮上的人。)

  4.上課之中,主要分析韓麥爾老師的表現和他對小弗郎士的影響。注意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再把這一層細分幾個小層次進行研讀:

  (1)老師宣布上課,提出希望。①韓麥爾老師說話又柔和又嚴肅,心情是沉重的。②小弗郎士萬分難過。他知道了布告牌上的內容是不許法國人學習法語。他理解了教室里的異常氣氛,理解了老師的心情。

  (2)老師上法語課。韓麥爾老師叫小弗郎士背書,小弗郎士背不出來心里挺難受。韓麥爾老師從學習法語和熱愛祖國的關系上指出學不好法語的不幸,同時責備了家長,更責備了自己。又用十分形象、貼切的語言贊美了法國語言及學好法語和擺脫奴役的關系。對比喻句的理解:被侵略就喪失了自由,猶如關進監獄;記住本民族語言,不忘本民族文化,用本民族語言把人民組織起來反抗侵略者,法語就像一根團結敵占區人民的紐帶,韓麥爾老師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與語言教學結合得如此巧妙,使小弗郎士全聽懂了。

  (3)老師上習字課。韓麥爾老師精心設計了習字的字帖,使學生產生聯想: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小弗郎士很聰明,不僅理解了學習法語,掌握法文書寫的重要,還對侵略者的文化侵略——讓法國孩子學德語,產生了反感(“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韓麥爾老師對舊地的留戀之情也被小弗郎士察覺并加以理解。

  (4)老師上歷史課又給初級班上語言課。老師非常珍惜、留戀著最后一課。不僅影響了小弗郎士也影響了赫叟老頭和初級班的孩子,使小弗郎士對這感人的最后一課永遠忘不了!

  5.宣布下課。(是情節的高潮和結局,因為情節發展到高潮戛然而止。)

  著重描寫韓麥爾老師動作、表情、語言。

  他聽到教堂的鐘聲,意味著這最后一課的結束,他將離開40年來他苦心經營的學校和他熟悉的孩子、村民。他懷著留戀、遺憾和痛恨侵略者的復雜心情,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出了“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凝結了他的愛國深情,表達了法國人民必勝的信念。這也是法國人民的心聲!

  三、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于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占領以后,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后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后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后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后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后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并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借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后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后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么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后,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二)、問題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后隱隱約約散發著動人的光輝。由于敘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外在裝束、他的語言、他的行動來認識他,并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后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那么,今天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祖國的偉大語言做最后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完美形象的,這是多么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時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都是那么令人感動。這一番話,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著什么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最后,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后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3.小說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小說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逃學上學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綰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了。

  4.如何理解小說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這句話?

  注意這句話中的“又”字。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里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兩年來,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來的”。阿爾薩斯地區的百姓在這兩年里,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法國戰敗、征發人員、調集物資……一切的壞消息都是在這塊布告牌上發布

  的。這塊布告牌簡直成了一張法國社會狀況的記錄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見到有許多人圍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識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又出了什么事啦”這一句,還通過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說一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后來的最后一節法語課上的情節才顯得水到渠成。

  四、總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占領以后,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通過這最后一課,體現了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課后閱讀有關都德的資料及其作品。

  練習說明

  一、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課前后心情、態度有什么變化?什么原因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設題意圖:通過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變化情況的把握,理解小說的主體情節內容。小弗郎士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他的心態就是作者所要著力表現的主題。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小說。

  參考答案: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后,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后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于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著、影響著,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二、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請結合下面幾段文字加以思考、體會。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么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設題意圖:作者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因此,就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只能通過形象、動作、語言等外部特征來間接地描寫人物的性格心理。練習中的三個小題,就是分別從服飾、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體會人物的心理。

  在孩子的眼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后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那么,今天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祖國的偉大語言做最后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完美形象的,這是多么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時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都是那么令人感動。這一番話,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著什么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后,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后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四△課文中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么新的認識?

  本題旨在使學生學會把握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認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內涵,就抓住了小說的主旨。對于母語的作用,教師可以略加點撥解說,而對于母語的態度則必須依賴學生的自我體驗,教師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參考答案:這段話包含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著自己的語言,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著。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么,它就幾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做“母語”,意味著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如果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守住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的統治多么嚴酷,這個民族的人民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為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占領阿爾薩斯與洛林之后,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我國東三省之后,也是不遺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于同樣的目的在軍事占領之后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說對一個民族的軍事占領還不是真正的占領,只有通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真正的占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這就是韓麥爾先生所說的這句話的重要意義。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9

  教學案例分析 ——《最后一課》

  【教學設想及依據】

  1、文獻法:指導學生根據預習提示搜集作品寫作時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積累。

  2、誦讀法:要求學生聽讀、默讀,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整體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簡要的語言表述出來。

  3、探究法:在邊讀邊議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發展與變化,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社會意義。

  4、創新法: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寫作遷移。

  【教學目標 】

  知識能力目標:1、通過聽讀、默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寫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情感目標:通過對小弗郎士與韓麥爾先生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激發學生高

  度的愛國熱情,并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準備將來為祖國的建設作

  貢獻。

  發展目標: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引導學生創新寫作,激發想

  象力和發展思維的能力。

  【教學方略】

  教學內容:

  1、了解小說的背景

  2、領會本文運用語言、心理、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領會本文所表達出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

  4、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并進行創新寫作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憤的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通過聽讀,加深對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      投影儀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完成積累

  (1)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的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反映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最后一課》。題目為什么叫最后一課呢?請同學們跳讀,用課文原句回答。

  原句在第11段中。(板書:《最后一課》)

  (2)請學生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

  都德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說家,一生共創了13部長篇小說,兩部回憶錄,一部劇本和四部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于1873年寫下的。(板書作者:都德)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聽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本人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文章思路為何?

  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是本文的兩個主要人物,課文正是通過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見聞與感受以及韓麥爾先生的高度民族責任感來表現法國人民深厚愛國熱情的。(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第一部分(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第二部分(11-23):寫最后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

  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默讀——感悟思想,體驗情感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唇、不指讀,每分鐘不少于500字,并結合課后練習一,邊讀邊思考,念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最后由小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討論結果。

  小弗郎士的思想情感變化:

  a、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b、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

  c、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后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對他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聽讀和默讀,了解了侵略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災難,也使我們認清了侵略者的罪惡,從而激勵我們要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

  五、作業 布置:

  用筆勾畫出韓麥爾先生的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參看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檢查作業 ,繼續第二教學板塊)

  一、自由朗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

  要求學生結合課后練習二,分組討論、學生評析、教師小結歸納。

  小結: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著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在對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責和對阿爾薩斯人的弱點的直率批評中,他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得到細膩的表現。他的關于牢記祖國語言的精辟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二、第三個教學板塊:運用——激活思想,創新寫作

  1、激活思想

  (1)小結全文:這篇小說以小弗郎士在法國淪陷時“最后一課”中的見聞感受為線索,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提問:同學們學習了《最后一課》后,你有何感受?(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明確:失去國土的法國人民這樣熱愛他們的民族語言,這樣熱愛他們的國家!他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熱愛中華民族的語言,我們要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在寫作上,我們要學習本文通過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寫法。

  2、創新寫作,當堂完成

  要求:

  ①題目設計為《<最后一課>之后》。

  ②緊承文末一句話,圍繞愛國主義的主題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

  ③不少于300字

  3、請學生互相評議習作

  三、作業 布置:

  再寫一次《<最后一課>之后》,要求500字以上,結構完整

  【教學后記】

  本教案在教學中充分突出學生發展的主體地位,努力實現積累、運用、實踐、創新的目標,而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在預習階段,學生就利用各種途徑搜集了大量有關作者的資料,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而對都德的全面了解,使學生能在教學過程 中迸發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在導入  階段,就讓學生自己跳讀,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導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第一個教學板塊,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注重了學生的聽與說。第二個教學板塊,注重默讀并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輕易掌握了閱讀分析的方法,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而其中的“討論與交流、小結”使學生必須要說,既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第三個教學板塊中“激活思想”這一教學環節,使學生自己來判斷情感取向,并且培養了學生勇于向他人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使教材的思想性得以充分體現。“創新寫作”則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置于實踐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開啟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突出了“寫”的重要性。作業 中再寫一次同題材作文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學會反思,并從優秀作文中吸取養分,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根據本教案教學,本人發現教師處于引導地位以后,學生更能大膽表述,勇于思考,能更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0

  復習目標:

  1、 掌握文學常識。

  2、 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體現思想感情,進而深而體會本文中心。

  3、 了解本文結構。

  重點: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時間:一課時

  過程:

  一、 導入  :《最后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對于人物的語言、表情、行動、心理、服飾的描寫以及對布告牌、金龜子、鴿子等的細節刻畫,都是愛國主義的音符。這些音符組成一首悲慘的愛國主義樂曲。

  二、 自己掌握文學常識,生難字,看預習提示并了解時代背景。

  三、 學生自讀課文一遍。

  四、 熟悉本課結構

  1、 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為下文作鋪墊。描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2、 第二部分(7—23 )情節的發展,主要寫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3、 第三部分(24—29)高潮、結局,最后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結構上的一個特點:前后照應

  例:“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與后文“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另外:①關于分詞問題,前后三次,推動了情節發展。②關于戒尺問題,前后三次,突出了人物嚴厲的形象。③鎮公所的布告牌兩次,突出故事的社會背景。

  五、 理解重點句的含義,借以理解人物形象。  

  1、 小弗郎士的變化。

  ① 從貪玩、不愛學習——熱愛法語

  ② 從怕老師——理解、同情并尊敬老師   找出相應的句子

  ③ 從幼稚不懂事——熱愛祖國  

  2、 韓麥爾老師

  ① 外貌描寫:“穿……打……,戴著……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② 神態:結尾部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小弗郎士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 動作與神態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理解: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六、 朗讀全文。

  板書:

  最后一課

  1、 小弗朗士(前后對比)————略寫

  愛國主義感情

  2、 韓麥爾①外貌②語言③動作神態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1

  快速閱讀課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采用感悟的方法,教師提出要求:(1)快速閱讀,至少一遍。(2)查出不會讀的生字、生詞的讀音和含義。(3)了解課文主要軍寫了什么內容,怎么寫的,有什么深刻含義。(4)將你不懂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上,并嘗試做簡要解答。(5)記下你在閱讀過程中的點滴感想。

  第三步,互動交流。學生快速閱讀完后,通過初步了解,完成以上問題時,有些學生比較困難,因此就采用互動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發言,談閱讀的體會,感受和困惑。教師不干預學生自主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體會。對于學生的意見和自主體會,其他學生可進行補充或質疑。教師注意控制時間,這一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認識課文中的人物。

  第四步,引導閱讀,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結合閱讀后的交流發言,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具體內容討論歸納出故事情節,小弗蘭士的心理變化過程及其所表現出來的人物形象特點。

  1、“最后一課”上的是一堂什么課?這堂課的特殊含義是什么?有什么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法語課,愛國課。愛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感情更強烈。)

  2、教師講述:同學們都知道記敘文有六要素,小說有三要素:情節、環境、人物。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因此閱讀小說時,可以先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

  (1)這篇文章,可按地點、時間的變化理清情節(教師板書)

  開端                  發展                   高潮(結局)

  上學路上            上課之前、上課之中         宣布下課

  (2)抓住情節的各個階段,從小弗蘭士的具體表現來分析他的心理變化過程,了解其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開端:貪玩、幼稚、怕老師

  發慌:感到詫異、理解學習的重要、懂得怎樣愛國

  高潮和結局:理解尊敬老師

  (3)歸納小弗蘭士的形象及意義:

  a.小弗蘭士在小說中是一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他的心理變化過程即是他的愛國情感由潛在到成熟的升華過程。

  b.小弗蘭士在文章中的作用:本文以小弗蘭士,即“我”的所見所聞所所感為線索,他又是小說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溶化了文章的主題。

  第五步,合作探究。分析韓邁爾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2

  最后一課

  教學目的

  一、學習通過環境、氣氛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機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為學生理解的情節(如:為什么不許教法語,韓麥爾先生為什么要穿上禮服……)。

  二、教學中要著重抓住:

  1.對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指導,要求讀得有感情,進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號、破折號以及某些感嘆號所表示的意思。

  4 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三、結合作文《記一堂生動的課》,要求學習本文寫法,緊扣"生動"一詞,寫出課堂的環境氣氛,老師的外貌、動作、語言以及同學們聽課時的情景。

  四、教時安排,三教時。

  五、預習:

  1.分29節,根據上學途中、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布散學,分成四段。

  2.能正確地讀課文,用幾句話簡要地講出全文大意。

  3.查字典,為帶點字注拼音:思量 捂耳朵 詫異 哽住 祈禱

  4 把預習中弄不清楚的地方寫在小紙條上,課前交給老師。(提出的問題在講讀中有機地插入討論、解決。)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檢查預習情況,掌握全文脈絡,了解全文大意。

  三、學習(1一10)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結合課文注解①、④、③)。

  都德,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要學生簡要地講述全文大意,井提出分段意見,然后由教師歸納,本文寫了阿爾薩斯某一小鎮上接到不準再教法語的通知后,當地人民深感亡國的痛苦,在小學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語課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節)上學路上;第二段(7-10節)上課之前。第三段(11-23節)上課經過;第四段(24-29)宣布散學。

  教師提請學生注意:分段方法比較靈活,不必拘泥,只要言之有理。(參前)

  三、讀講課文

  1.指名讀(1-6節)要求學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見所聞和活動。

  提問:"我"為什么想"別上學了"?有幾個原因?

  學生答后教師歸納提出:"況且"是連詞,用來進一步說明情況。這里表示一共有兩個原因,小弗朗士這天遲到了,怕老師罵,特別是怕檢查功課,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學,再說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連……也"句式強調最起碼的條件也達不到,"一個字"是起碼的條件。

  提問: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答案:(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婉轉地唱歌;普魯士兵正在操練,有趣多了。)

  教師歸納指出:暖和晴朗的天氣人人喜歡,畫眉是鳥類中唱得最好聽的,兩個"那么"一個"婉轉"強調了環境的美好,看土兵操練,更是小孩子最喜歡看的。這樣的環境當然比關在教室里學那種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還是"能管住自己",還是到學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遲到了要挨罵,明知老師要檢查功課,還是"急忙向學校跑去",從這些看來,小弗朗士對學習、對紀律還是比較重視的。

  提問: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學生答后歸納:(1)看見許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邊跑邊猜測,沒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躍,經過一番斗爭還是"不停步"。(2)聽到華希特跟他開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小結:

  (1)這一段寫了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告訴我們小弗朗士有貪玩的一面,他沒有學好功課,但還能重視紀律,管住自己,急忙趕到學校。

  (2)文章寫到普魯土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消息,這就巧妙地向我們暗示了時代背景。

  (3)許多人圍觀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卻并未直接寫出,這不僅使行文一氣貫串,避免了東拉西扯,又使讀者產生了懸念,有力地吸引讀者急于讀下去。

  齊讀(1-6節),并作指導:

  (1)"那么……那么……婉轉操練多管住跑"要讀重音,這兩節要讀出嘆賞、興奮、感興趣的語氣。

  (2)第四節中的破折號表示追憶中斷,語氣轉換,讀時要略作停頓,井讀出破折號前后不同的語氣。

  (3)在心里思量的話要輕聲讀,喊的話該在句子末尾略為拖長。

  2.讀講(7-10節):

  指名讀課文,讀前提請同學注意:到了學校,小弗朗士發現有哪些情況不同往常?

  讀后正音,提問:學校氣氛與往常有哪些不同?

  學生答后,教師啟發學生共同歸納:小弗郎士到校發現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是"安安靜靜"的;(2)平時對學生要打要罵十分嚴格的老師,今天"很溫和";(3)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禮服;(4)后排還坐著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臾老頭兒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課本。

  小結:這一段通過對比寫了教室里不平常的嚴肅氣氛。這氣氛使小弗郎士吃驚,也引起了讀者一連串的疑問,引人入勝,使小說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同時,它也告訴讀者,人們對這最后一課多么重視,為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這種寫法能夠緊緊地把讀者吸引往,值得學習。

  四、作業 :

  1.抄寫詞語:捂 詫異 哽 祈禱

  喧鬧 郝叟 踱

  2.說說下列各組詞義有什么不同:

  平靜 攤開 操練 視察

  肅靜 推開 鍛煉 觀察

  安靜

  3.認真讀課文,為11-23節分層次,并找出各層大意。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第11-23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復習:

  1.從到校時的情景看,你覺得小弗朗士是怎樣一個人?

  2.教室里那天有哪些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答案見上一教時教案)

  二、引入新課:究竟發生了什么不平常的事?

  1.指名讀第11節。

  提問:韓麥爾先生的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后",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

  答案:前一個"最后"表現了他沉痛及憤慨的心情,后一個"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

  提問: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是"又柔和又嚴肅又……又"聯系并列著的兩件事,對誰柔和?為什么嚴肅?

  答案:韓麥爾先生對孩子們充滿了愛,所以態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個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嚴肅"。

  指導朗讀:以沉痛憤慨的語氣,柔和而又嚴肅地讀韓麥爾先生的話,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語……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2.引入學習第12-16節(聽了這樣一個消息,小弗朗士思想上有了哪些變化?)指導朗讀第12節要把"萬分難過"的心情讀出來,(不僅難過,還有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壞家伙……這么一回事,"

  讓學生輕聲自由讀第12-16節,體會當時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

  討論后小結:小弗郎土當時的心情變化是憤激→難過→懊悔→對祖國的語言、歷史的熱愛→對老師的深切同情和愛戴。

  提問:-第15節為什么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呢?

  討論后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卻要被無辜地趕走,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但又豈只是敬愛呢?里面還摻雜著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

  指出:

  (1)第13、15節都是名詞性的偏正詞組(獨語句)。它們比一般陳述句具有更為強烈的感情。(舉例:"你這個壞蛋!"與"你是個壞蛋!多么靈巧的手啊!"與"這雙手很靈巧!"比較。)

  (2)小弗郎士原來是個頑皮、不懂事的孩子,但當他聽到要永久失去學習祖國語文的權利時,他的感情起了極大的變化,他感到了亡國的痛苦,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心在他思想上強烈地表現出來了。現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一切都跟"祖國"兩字分不開,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么可愛了。對課本、"戒尺、懲罰"的感情都變了。

  這一切都因愛國主義激情而起了變化。

  有感情地齊讀第11-16節。

  3.提問引入下一段:輪到小弗郎士背書時,他只講了幾個字就弄糊涂了。這時韓麥爾先生怎么說?

  指名讀第18、19節。

  討論:

  (1)為什么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欺人最大的不幸?

  討論后歸納:明天永遠沒有完,一直拖,拖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說,不會寫,卻已經永久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這句話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單引號里的省略號表示了什么意思?

  討論后歸納: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節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討論后歸納: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負責。

  4 串講第20節:"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這是一種又需要提又順便帶過的寫法。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是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的高度評價和贊頌,這是他熱愛祖國語言,強烈的愛國心情的表現;不一定意味著法國語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提問:"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國當了奴隸,如何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為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斗爭,所以說這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討論: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討論后歸納:小弗郎士受到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道了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自覺要求學好語文,聽得特別細心,所以會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嘗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呢!

  小結:這一層里韓麥爾先生責備了人們以及自己以前忽視孩子學習的過錯,并說明學好祖國語言的意義。

  5.單講第21節:韓麥爾先生的教育,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大家決心要認真學好和牢記"法蘭西"和"阿爾薩斯",他們把這看成是祖國的象征,因此把字帖也比成了小國旗,習字的時候也特別專心了。

  提問: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

  教師歸納:抓住聲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來寫:

  ①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②大家平常最感興趣的"金甲蟲飛進來"也"誰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現在"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提問:這里還寫了聽到鴿子叫聲后的聯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它表達了什么感情?

  教師歸納:表達了小弗郎士對敵人無所不致的暴行的極端憤慨和諷刺。

  提問:第22節又寫出了什么呢?(學生默讀課文)

  討論中歸納:通過先生的神態和小弗郎士的設身處地想象、寫出了先生眼看要跟40年的教學生活永遠別離的難舍難分的心情。

  提問:初級班學拼音,連郝叟老頭兒也在跟著一起讀,要認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國語言課,感情是那么的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語氣。)小弗朗士又想笑、又難過。他笑了沒有?為什么不笑?

  歸納:從"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沒有笑,因為感到"難過"。小弗郎士在這一課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從一個不懂事的貪玩的孩子轉變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了。

  6 小結:21-23節寫了人們在最后一課上專心學習的情況,從11-23節是《最后一課》的中心部分,著重寫了韓麥爾先生以自己對祖國無限熱愛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課,以及小弗郎士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思想上起了極大轉變,專心上好最后一課的情景。

  三、作業 :

  1.反復朗讀全文,結合"思考練習五"體會本文用詞的確切。

  2 聯系"思考練習題二",有感情地朗讀第11-16節。

  3.說出句子的深刻含義。(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4 比較下面幾句話在說法上有什么不同?

  (1)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傷心呢?

  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使他傷心。

  (2)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可是我說不上一個字來。

  (3)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

  個個人專心,教室里安靜。

  (答案(1)的疑問形式比一般陳述語氣強;(2)用"連……也"強調了"一個字";(3)用"那么"表示強調。)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一、讀講24-29節。

  二、討論主題和寫作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復習:哪些語句表現了教師認真教與學生認真學?小弗郎士過去不愛學習,為什么現在這樣認真?

  答案:1.認真教學表現在:①教師"從來沒有這樣耐心地講解過恨不得一下子塞進……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②小弗郎士"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個個那么專心……也算是法國字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發抖了。"2.小弗郎士感到了亡國的痛苦,激發了愛國心,懂得了學好祖國語言是熱愛祖國的表現之一,而現在這是最后一次了。他后悔過去沒有好好學,就全神貫注十分珍惜這一堂課,恨不得一下子都學進去,所以變得這么認真。"塞"字充分體現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

  二、讀講第24-29節

  范讀后指出:鐘聲和號聲說明了放學的時間到了,它無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課的結束。

  提問"忽然"一詞用在這里又說明了什么呢?

  答案:這說明了大家學得十分專心,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又,"這么"跟上文的"那么"一樣,也是起強調作用。)

  討論:聽到了鐘聲、號聲,為什么韓麥爾先生的臉色慘白?

  討論后歸納:鐘聲和號聲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從此將和自己的祖國告別了。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說明了內心痛苦已極。也正因為這樣,當他想跟學生和鎮上的人再講些什么的時候,只開了個頭,卻怎么也說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問:"我--我--"這里的兩個破折號表示什么意思?該怎么讀?

  答案:這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說不下去。該以悲憤痛苦的感情讀得略微拖長而又哽住。

  指示學生練習讀第25、26節。

  提問:韓麥爾先生在這最后分手的時候有不少話要講,卻又激動得說不出來,他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含有什么意思?

  歸納答案:這兩個字含有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激勵人們要永遠不忘記法蘭西祖國。這是韓麥爾先生愛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串講第29節。指出:他寫完字痛苦地"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既不轉身,也不回頭,他沒有勇氣說出"散學了"三個字,因為這就是宣布跟祖國語言的永別,他也沒有勇氣再看一下孩子們和其他一些聽課的鎮上人。眼前的這個刺激和打擊太大了,他悲痛已極,只能無力地做了個手勢,示意這最后一課的結束。先生的心碎了!

  小結:1.通過這最后一課,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有了更進一層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2.這是最后一課的結束,也是整篇小說的結束。在這一段里,小說情節發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學生自由練習輕聲朗讀,要求讀出感情來。然后請一名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作表情朗讀。

  三、討論主題:通過最后一課的生動描述,反映了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后所表現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大意)

  結合學生實例,指出: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文,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不是也有個別嘴里喊著愛國,心里也想愛國,卻并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嗎?學了這篇小說,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為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四、總結寫作特點:(如果學生已有較好的基礎,只需要作簡要的歸納、提示或補充。)

  1.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這樣就有利于對小弗郎士心理活動進行描述,寫出思想感情上的極大變化,突出主題,使文章顯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稱,對所寫人物必須有深刻的了解。

  2 通過對韓麥爾先生的服裝、語言、動作、表情的細致描述,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寫出了他對祖國無比深厚的愛和對祖國淪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1)服裝:表現了對這一課的珍重和特別嚴肅的態度。

  (2)語言:表現了對祖國、對祖國語言、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祖國兒童的深厚的愛("柔和"、"溫和")和無限的希望。

  (3)動作、表情:表現了內心的十分激動以及沉痛、依戀、悲憤的心情(主要在第8、22、24-29節)。

  3.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了人物的思想轉變,暗示了時代背景。

  路上的景物描寫:(1)顯示了小弗郎士當時無憂無慮的心情,盡管普魯士兵已經占領了阿爾薩斯,布告牌前經常出現壞消息,他還是與我無關,無動于衷,顯得無知、貪玩,這就與后來的懊悔、悲痛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轉變;(2)點明了故事發生在普魯士占領區,小弗郎士的思想轉變是在這樣的特定環境里發生的。

  教室里不平常的嚴肅氣氛,寫字課上專心學習的認真情景,也同樣渲染了沉痛而嚴肅的氣氛,襯托了人物的愛國思想。

  五、作業 :

  1.說說下列句子中省略號和破折號表示的意思。

  (1)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

  (2)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3)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4)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5)"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答案:

  (3)(4)兩題的破折號都是注釋的記號,其余三句中的用法見以上備課。

  2.設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課,在回家途中再聽到和看到剛才的景物時的感受(包括操練和布告牌),寫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話。

  3.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4.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答案:

  (1)把"就"移到"上氣"的前面。(2)"外"改成"后","鍛煉"改成"操練"(3)"小黑絲帽"改成"三角帽"。。"(4)"小弗郎士他"都改成"我","韓麥爾先生"改成"他"。(5)全句改成"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

  (附注:如果學生語文基礎不牢實,分段就放在總結課文時進行。)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3

  《最后一課》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

  2.抓住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

  1.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3.環境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情感目標

  1.通過對小弗郎士與韓麥爾先生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激發學生高度的 愛國熱情,并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準備將來為祖國的建設作貢獻。

  【重點難點】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3.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

  【教學設想】

  1.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能夠梳理清楚小說的情節結構。側重品味小說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的思想內涵。

  2.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當中國加入世貿、足球圓夢、申奧成功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么?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可你們是否知道,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板書課題)

  2.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后,都德應征入伍,后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最后一課》等。

  3.背景: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占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并以淪陷后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4.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

  ①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②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③小說要素:

  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

  環境--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

  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地、景,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二、整體感知

  1.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占領以后,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最后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形有怎樣的不同?

  氣氛:平時――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今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平時――課前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今天――課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教師:平時――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平時

  “我”遲到,會遭到韓麥爾先生的責罵。

  今天――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今天遲到,老師卻很

  溫和地叫“我”“快坐好”

  這一部分通過對比渲染了教室不平常的嚴肅、悲憤氣氛。說明最后一課引起學生、老師以及鎮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他們對最后一課的無限珍惜。吸引讀者,引人入勝,為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

  3.本人主要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這是本文的兩個主要人物,課文正是通過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見聞與感受以及韓麥爾先生的高度民族責任感來表現法國人民深厚愛國熱情的。

  4.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①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1-4、14、17)

  ②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1、10、24)

  ③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3、12、21)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感情的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后,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后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于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著、影響著,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

  5.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衣著、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

  ①韓麥爾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語課時,穿上節日盛裝,是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②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這句話的含義是: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③“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是因為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從此將和祖國語言告別。小弗郎士從韓麥爾先生慘白的臉色感受到他對祖國的熱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使小弗郎士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韓麥爾的舉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現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

  5.小說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安排情節。

  《最后一課》的情節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上學路上、最后一課、宣布下課。其他分法“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和“宣布下課”四部分;又如分為“上課前”和“上課時”兩部分。

  第一部分(1~6)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上學路上)

  第二部分(7~23)寫韓麥爾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轉變。(上課)

  第一層(7~10)寫上課前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

  第二層(11~16)寫韓麥爾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課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上

  人對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第三層(第17~23段),寫“最后一課”的動人情景。

  第三部分(24~29)寫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無比悲痛的表現。

  6.環境描寫

  ①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②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③ 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

  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④ 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三、課堂小結

  1.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

  2.運用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方法,他選擇了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小學校里的一堂課來表現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與洛林兩省被割讓給普魯士這一痛心的歷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

  【課后反思】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4

  1. 學習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最后一課》

  2. 了解小說的文體特點

  二. 學習重點:

  1. 熟記這兩篇課文的文學常識。

  2. 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多角度有序描寫的方法。

  3. 學習《最后一課》中運用語言、心理、動作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4. 理清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主題。

  第五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 介紹作家作品

  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寫作此集正是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眼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絲安慰。

  2. 詞語正音釋義

  確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           纏(chán)絡

  覓(mì)食   竹篩(shāi )      淵(yuān)博           鼎(dǐng)沸

  倜儻(tì tǎng)    書塾(shú)  桑葚(shèn)斑蝥(máo)

  臃(yōng)腫           攢(cuán)        斂(liǎn)     秕(bǐ)谷    油蛉(líng) 人跡罕(hǎn)至    叵(pǒ)   

  拗(ǎo)      竇(dòu)          厥(jué)       錫箔(xībó)

  確鑿:確實。

  高枕而臥:墊高了枕頭安心睡覺,形容不加警惕。

  鑒賞:鑒別、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方正:正派。

  質樸:樸實,不矯飾。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鼎,古代一種銅鑄的鍋,一般是三足兩耳,沸,水開。鼎沸,本意是鍋里的水開了,發出的響聲。

  倜儻:灑脫,不拘束。

  纏絡:纏繞聯結。

  多音字:

  攢  3. 重點與難點:

  (1)從題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我們在閱讀散文時,要透過表面現象挖掘出文章內容之間內在的聯系,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表面上看“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是毫不相干的兩個地方,實際上作者是將這毫不相干的兩個地方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百草園”是兒童的樂園;那里的生活豐富多彩,無拘無束。三味書屋雖看似枯燥、呆板、壓抑,但小伙伴們在一起也可感受另一番樂趣。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了少年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樂觀的心理。

  (2)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角度,有條理地描寫景物。

  “碧綠”“紫紅”是從色彩角度來描寫景物,“高大”“肥胖”能讓人想起皂莢樹、黃蜂的形體;“長吟”“低唱”“彈琴”“竄”是從動態寫景,而“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都是靜態的景物;“黃蜂”“蟋蟀”“叫天子”“蜈蚣”“斑蝥”是動物,“皂莢樹”“桑葚”“何首烏藤”“木蓮藤”“覆盆子”都是植物;這樣具體與概括相襯,動植物交雜,動態與靜態互補,內容豐富。作者又將這些多彩多姿的景物有條不紊地加以描繪。先由低處寫到高處,再由動物寫到植物,由視覺寫到聽覺,這樣既抓住了景物的特點又使文章條理清楚。閱讀文章時還要注意作者對冬天百草園的描寫,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寫了“雪地捕鳥”一事,用了九個動詞生動有層次地寫了捕鳥的全過程,表現出冬天的百草園同樣充滿情趣。

  (3)課文的第9自然段,是個過渡段,在全文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文中三個“也許”寫出童年的魯迅的一種猜測心理,表明當時對家人送他進三味書屋的不理解,也流露他當時對三味書屋有所畏懼。兩個“ade”則風趣地表達了他對百草園的喜愛和留戀的感情。

  第六課《最后一課》

  1. 正音釋義:

  哽(gěng)   賺(zhuàn)錢          踱(duó)步  懲罰(chéng  fá)

  祈禱(qí dǎo)     詫(chà)異         鑰匙(yào shi)       郝叟(hǎo  sǒu)

  挾(xié)著   強(qiǎng)迫          字帖(tiè)

  祈禱:信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詫異:驚奇。

  2. 文常:

  《最后一課》的作者是法國作家都德,他是法國19世紀下半期著名的小說家。《最后一課》是他的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情感。

  3. 重點、難點:

  (1)《最后一課》表現人物性格有哪些方法?

  小說中人物的性格是在情節發展中通過語言、動作、外貌和心理活動逐步展示出來的。小說通過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既交待了時代背景又表達了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文章寫韓麥爾先生語言的地方還有很多,都貫穿了愛國主義這根紅線。此外文章還寫了韓麥爾先生的外貌,著重寫了他的衣著“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對最后一節法語課的重視和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最后一課》怎樣描寫小弗郎士的?

  《最后一課》多次對小弗郎士的心理進行描寫,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變化:想逃學——約束自己——痛恨侵略者剝奪學法語的權利——懊悔沒能好好學法語——專心聽講。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前后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尊重老師,這種感情的變化來自韓麥爾先生的教育和影響,也來自小鎮上的人們對小弗郎士無聲的教育。透過小弗郎士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國人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 重點語句的理解

  閱讀下列幾段描寫韓麥爾先生的文字,回答問題。

  (1)韓麥爾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這是什么描寫?為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課時也穿戴呢?)

  解答:這是對人物的服飾描寫(也叫衣著的描寫,都屬于外貌描寫中的一部分)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后一課時,穿上節日盛裝,是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什么?鑰匙比喻什么?怎樣理解全句的含義?)

  解答:這是對人物語言的描寫,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掌握祖國語言的重要性。“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統治和封鎖。

  “鑰匙”比喻法語。

  全句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這么高大。”

  (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臉色慘白起來?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解答:鐘聲、號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了,時間到了,從此將和法語告別。“慘白”是內心痛苦的表情,是對失去祖國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國而痛苦的心情。“覺得……高大”是對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怎樣理解韓麥爾先生舉止和表情?)

  解答:先生的舉止(動作描寫)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表情(神態描寫)表明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現實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

  5. 破折號的作用

  破折號的作用一是破,二是折。所謂破,就是解釋或補充說明。所謂折,就是語意轉換遞進,跳躍或轉折,說話意思中斷,引申出有聲音延長,副標題的前后等。

  例句:

  (1)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解釋說明)

  (2)窗外又傳來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解釋說明)

  (3)“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聲音延長,話未說完)

  (4)“散學了,——你們走吧。”(話題轉換)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5分鐘)

  一. 選擇題:

  1. 選出加點字拼音正確的一組(    )

  a. 倜儻(dǎng)      懲罰(chéng)          確鑿(záo)  菜畦(qí)

  b. 踱步(duó)         犀利(xī)         氣氛(fèn)        秕谷(bǐ)

  c. 桑葚(rèn)          皺邊(zhòu)盔甲(kuī)     捕鳥(bǔ)

  d. 褪色(tuì)          蟬蛻(tuì)   繡像(xiù)        腦髓(suǐ)

  2. 根據拼音,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字,將詞語補充完整。

  長(yín) (yōu)愁          海(ōu)    

  (zhuàn)錢 操(liàn)  懊(huǐ)     

  (wǎn)轉    皂    (jiá)

  3. 用橫線劃出句子中的錯別字并在后面的括號中改正。

  我一縱身垮過板蹬就坐下。我的心稍為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道,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票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縐邊的領結。(    )

  4. 根據拼音寫出漢字,并解釋整個詞語。

  (jiàn)賞 人跡    (hǎn)至

  (chà)    (yì) (sù)儒

  5. 選出與例句所用的修辭方法不相同的一項(    )

  例:遠看大斗笠像蘑菇,是那么美。

  a. 悄立在朋友般親切的三十五樓下,不由得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b. 我有了學習語言的鑰匙。

  c.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d.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國旗在飄揚。

  6. 選出加點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    )

  a. 自從小心翼翼地佩帶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偶然。

  b. 我和領隊的那個小小的女老師正說得津津有味,我上鋪的女孩卻忽然哭了起來。

  c. 我就要和朝夕相處了六年的同學分別了。

  d. 教室里安靜極了,只有小剛在人聲鼎沸地說話。

  7. 選出問號使用錯誤的一項(    )

  a. “現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

  b. 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c. 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

  d.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

  8. 《最后一課》開頭有一段環境描寫,寫了天氣、畫眉、草地以及普魯士士兵的活動,還有布告牌,它的作用是(    )

  a. 烘托小弗郎士天真活潑的性格,表明他貪玩。

  b. 揭露侵略者的野蠻行徑。

  c. 為下文小弗郎士沒好好學習,曠課做鋪墊。

  d. 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沉悶的社會環境形成對比,暗示國土已被侵略,為下文做鋪墊。

  9. “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課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

  a. 說明郝叟老頭認識到沒文化的危害,不顧年老體弱,要從頭學起。

  b. 表明鎮上的人們在國土淪亡之際,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韓麥爾先生愛國熱情的崇敬。

  c. 表明鎮上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亡國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

  d. 是為了給小弗郎士做個榜樣,教育他要好好學習。

  10. 關于作家作品聯系有錯誤的一項是(    )

  a.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朝花夕拾》

  b. 《最后一課》——都德——德國

  c. 《我的老師》——魏巍——當代作家

  d. 《十三歲的際遇》——田曉菲——當代女作家

  二. 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 百草園、三味書屋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場所,魯迅用“從……到……”的標題把他們聯系在一起,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快樂生活的心理。(    )

  2. 作者在文章中所寫的關于美女蛇的傳說、雪后捕鳥和尋蟬蛻都是為了突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

  3.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矩而不用,說明三味書屋的老先生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態度,也反映出他對學生教育方面的開明思想。(    )

  4. “我用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句話中“狡猾”是“調皮、機靈”的意思,作者在這里活用貶義詞,表現出一個學生對老師的理解和愛戴。(    )

  三. 閱讀并回答問題:

  (一)

  a. 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鑰匙。”

  b.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1. 這兩段文字從哪幾個方面寫韓麥爾先生(    )

  ① 外貌    ② 動作   ③ 語言   ④ 心理   ⑤ 神態

  2. 填出文中畫線部分的句子。韓麥爾先生把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喻作      ,把       喻作“鑰匙”。

  3. b段的描寫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對      的信念,又表現了他對國土被侵占       的心情。

  4. 《最后一課》的主題是(    )

  ① 揭露侵略者的罪行。

  ② 表現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③ 表現小弗郎士感情變化。

  ④ 表現韓麥爾先生熱愛祖國、教書育人的崇高品格。

  5. 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憤激動作的句子           ,描寫韓麥爾先生木然動作的句子   

  。

  6. 這個語段集中對韓麥爾先生的         、         、         進行了描寫。

  7. 這段集中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     。

  (二)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① 不必說(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    )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    )的黃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②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③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④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⑤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⑥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 括號里依次應填寫的詞語是(    )

  a. 碧綠    深藍    乖巧    敏捷

  b. 深藍    紫紅    臃腫    靈活

  c. 紫紅    碧綠    肥大    輕快

  d. 碧綠    紫紅    肥胖    輕捷

  2. 第②句中“單是”的作用是(    )

  a. 表示僅僅泥墻根一帶有無限的趣味,其他的地方都沒有。

  b. 突出泥墻根一帶有無限趣味,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c. 符合兒童心理,他們只對泥墻根一帶感興趣,因為那里有吃了可以成仙的何首烏。

  d. 說明泥墻根一帶最安全,是玩耍的好地方。

  3. 本段文字主要運用的表達方式有         和         。

  4. 本段文字中敘述了四件趣事,請依次進行概括是哪四件。

  ①       ②       

  ③       ④       

  5. 本段描寫中,作者視野開闊,涉及廣泛。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段景物描寫的順序是由整體到局部,整體寫得概括,局部寫得詳細。

  b. 整體是由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由動物寫到植物。

  c. 第一個“不必說”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說”由高到低寫物。

  d.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長句是在說“單是”之前所寫的景物是作者所不感興趣的,“單是”之后所寫到的景物才是作者所喜歡的。

  【試題答案】

  一. 1. d

  2. 吟;憂;鷗;賺;練;悔;宛;莢

  3. 垮——跨;蹬——凳;道——到;票——漂;縐——皺

  4. 鑒;罕;詫、異;宿

  鑒賞:鑒別、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詫異:驚奇。

  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

  5. a    6. d    7. c    8. d    9. c    10. b

  二. 1. √    2. √   3. √    4. √

  三.

  (一)

  1. ③②⑤    2. 打開監獄大門的;監獄大門;法語    3. 法國必勝;悲憤    4. ②

  5. 他轉身朝著黑板……寫了兩個大字;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6. 語言、動作、神態

  7. 愛國主義精神

  (二)

  1. d    2. b

  3. 記敘;描寫

  4. ① 找蜈蚣   ② 按斑蝥   ③ 拔何首烏   ④ 摘覆盆子

  5. d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5

  《最后一課》學案

  倉前中學  鐘建華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認識課文字詞,了解課文主題。

  表情朗讀,感受人物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2.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師搜集相關資料。

  課堂教學采用質疑、討論、問答等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法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從而更加熱愛                   自己的祖國,熱愛祖國語言,發奮學習。

  重點難點:通過問答討論,感受人物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感受課文表現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突破:抓住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來理解課文的主題。

  教學過程 :

  1. 導入  新課:  請朗讀下面的詩歌,然后試著給這首詩取個名字: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戀/靜靜的是課堂/不平靜的是心中的波瀾/戰爭的音訊令人厭倦/多少雙眼睛把和平企盼/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童年在瞬間長成成年/最后一課/是一頓難忘的最后晚餐

  2. 背景介紹

  1870年7月,歐洲爆發了普法戰爭。法王拿破侖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定了屈辱的停戰協議,賠款50億法郎,并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最后一課》就是以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而創作的。

  3.     初讀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然后談談閱讀后的初步感受。

  4.     感受小弗郎士

  (一)(1)讀一讀:找出幾個描寫小弗郎士的語句,劃一劃,有感情地讀一讀。

  (2)寫一寫:品味已劃出的語句,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3)談一談:把自己的感受在學習小組、班級里交流討論。

  (二) 了解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理解其愛國主義感情。

  讀了課文后,你發現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你了解這些變化的原因嗎?

  5.     體驗與反思

  我們可以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什么有益的東西?你怎樣表現對我們祖國的熱愛?

  6.課后作業 

  1.找幾句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句,讀一讀,寫一寫感受,談一談看法。

  2.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提示: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到教室聽課時會有什么感受?當他看到小弗郎士遲到時會想些什么?當他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么?)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6

  最后一課測試題

  一、為下列紅色的字選擇正確讀音,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1、踱來踱去 adù     bduó      (  )

  2、懲罰   achénɡ  bchěnɡ     (  ) 

  3、挾著   axié    bjiā           (  )

  4、字帖   atiē    btiè           (  )

  5、祈禱   aqí        bqǐ              (  )

  6、強迫   aqiánɡ   bqiǎnɡ        (  ) 

  7、郝叟   ahǎo     bhè             (  ) 

  二、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1、喧嘩 喧鬧  吵鬧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得到。 

  2、觀察 檢查  視察 

  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________或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3、嚴肅 肅靜  嚴厲 

  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___________的氣氛。 

  4、驚奇 驚異  詫異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_,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 

  5、后悔 懊悔  懊惱 

  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___________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 

  6、責備責怪 譴責 

  “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_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嗎?” 

  7、肅靜 安安靜靜  安靜  平靜  靜悄悄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_的。 

  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___!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

  他們跟我們一樣___________。

  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_________的教室。 

  我的心稍微_______________了一點兒。 

  三、分析下列句中破折號的用法

  1、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向我們做了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列各段文字,按要求答題

  1、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棗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這段話采用了哪種修辭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段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也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這一段有幾處細節描寫。請分析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 

  ⑴ 寫掛在鐵桿上的字帖,烘托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飛進來的金甲蟲沒有影響孩子們專心畫“杠子”,這反映了孩子們怎樣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小弗朗士對鴿子叫聲所引起的聯想,有什么深刻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⑴ 解釋“哽”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小弗朗士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著墻壁,話也不說。”怎樣理解韓麥爾先生的舉止和表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給下列動詞分類。(只填序號) 

  (1)擴大(2)消失 (3)害怕 (4)要求 (5)命令 (6)責備 (7)發展 (8)出現 (9)請求 (10)下去 (11)討論 (12)剝削 (13)渴望 (14)擔心(15)擁護 (16)禁止 (17)是 (18)懊悔(19)有 (20)應該 

  1、表示動作、行為: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發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存在、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心理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使令:__________________ 

  6、表示能愿:________________ 

  7、表示趨問: ________________

  8、表示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劃出下列句中的動詞:

  1、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b  2、a  3、a  4、b  5、a  6、b  7、a

  二、1、喧鬧  2、視察 3、嚴肅  4、詫異  5、懊悔  6、責備  7、安安靜靜 安靜 肅靜 靜悄悄 平靜

  三、1、解釋說明 2、遞進 3、解釋說明 

  四、1、比喻 “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因此,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2、⑴ 烘托了教室里的愛國氣氛。⑵ 刻畫出孩子們對祖國語言的熱愛。⑶ 小弗朗士的聯想是他嘲笑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他們學德語的愚蠢。

  3、⑴ 聲氣阻塞。⑵ 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使小弗朗士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朗士感到他不僅是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⑶ 韓麥爾的舉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感到極大痛苦。

  五、1、(6)(11)(12)(15) 2、(1)(2)(7)3、(8)(19)

  4、(3)(13)(14)(18)5、(4)(5)(9)(16)6、(20)7、(10)8、(17) 

  六、1、是 傳 出來   2、聽到想 笑 難過

《最后一課》課本劇 篇17

  任課老師:格致中學 高潤華

  班級:初一(1)班

  (預備鈴后,師、生齊背:《宿五松下荀媼家》、《渡荊門送別》。)

  (上課鈴響)

  師:我們前一階段呢,讀了幾篇外國的短篇小說──我們讀了小林多喜二的《母親》,我們又讀了契訶夫的《凡卡》。

  現大在家的把課文打開來,今天要學習法國的短篇小說──都德寫的《最后一課》,(板書:最后一課)我們昨天聽了一遍錄音,今天我們早讀又讀了一遍。現在我們看看題目,為什么說這是《最后一課》呢?為什么小說里的主人公,法國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語了呢?──而是最后的一課呢?

  現在我簡單地把當時的背景介紹一下。(掛中學地理教學掛圖《法國》)《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反映1870到1871年間的普法戰爭情況。(板書:1870—1871普法戰爭)我們看看注解,關于“普魯士──”看看注解(4)。哪個同學把注解(4)讀一下看?(學生舉手)好,。

  生(1):“(普魯士)當時德意志境內一個軍事專制的國家。它在普法戰爭(1870—1871)中戰勝了法國,最后統一了德意志。”(教師指地圖上的法國、德國)

  師:好,那么我們知道普魯士,也就是德國的前身。在普法戰爭中,起先呢,法國的皇帝拿破侖三世,他要稱霸歐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魯士挑戰,結果呢,普魯士軍隊已經有了準備了,所以他去打的時侯,非但沒有把人家打敗,相反呢,人家把他打敗了。結果就把阿爾薩斯,還有洛林東部兩個地方作為割地,割給了普魯士。這兩個地方的學校,也就在普魯士的統治下,只準教德語、學德語了。所以小說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學校里再學自己的法國語言了!小說里的老師韓麥爾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爾薩斯這個地方的學校里,教自己的法國語言了!因而這篇文章的題目呢叫做《最后一課》。

  現在,我們同學已經知道這是一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的人物、情節,是比較集中的。那么按照地點來分,大概分幾段?怎么分法呢?(學生舉手)說。

  生(2):分為兩個部分。

  師:分為兩個部分。

  生(2):第一個部分:小弗郎士在校外。

  師:嗯,在校外。

  生(2):第二個部分:小弗郎士來到學校。

  師:那么你說說,第一個部分是從哪里到哪里?

  生(2):第一節,“那天早晨上學”到“靜一點,靜一點……”。

  師:到“靜一點,靜一點……”。坐下。(學生舉手)說

  生(3):第一節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師:“……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對不對?──這個時候還在路上吶。(板書:一、路上)小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然后呢寫到什么?在教室。(板書:二、教室)這是很集中的──兩個地方。在教室里呢,就上這最后一課。

  那么,現在,我們再看看這最后一課,大致寫哪些內容呢?一跑進去的時侯,小弗郎士感到教室里的氣氛是不平常的──教室里的氣氛不平常,到哪里啊?(學生舉手)說。

  生(4):到“書上橫放著他……”

  師:響一點嘛。

  生(4):到“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師:“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對吧?──做個記號。說明教室里的氣氛。(邊講邊板書:1.教室里的氣氛)──教室里的氣氛。接著,老師宣布了這是最后一課!小弗郎士呢就想得很多。這個到哪里呢?──到哪里?(學生舉手)好,。

  生(5):“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師:對的。145頁“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對不對?所以,老師宣布這是最后一課了。(板書:2.老師宣布“最后一課”)做做記號呀!好,接下去,上課了。首先他們上的什么內容的課呢?語法課。那么到哪里?(學生舉手)說。

  生(6):“一下子塞進……”

  師:響一點。

  生(6):“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師:“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對吧?對的。上語法。(板書:3.上語法)同學們看看,上語法以后還上什么呢?──上什么呢?(學生舉手)好,說。

  生(7):上習字。

  師:上習字課,──習字課到什么地方?

  生(7):到“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師:嗯,好,坐下。“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板書:4.上習字)好,我們再看看,上了習字課以后,還上什么呢?──這里寫了,看看還上什么?(學生舉手)說。

  生(8):上歷史。

  師:上歷史。還有呢?

  生(8):拼音。

  師:上拼音。──上歷史、拼音。(板書:5.上歷史、拼音)好,最后一部分是什么?──這堂課上完了,老師宣布什么?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板書:6.老師宣布散學)

  通過聽錄音,又讀了一遍以后,我們對它內容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同學們,當自己的國土已經被割給別的國家,而在自己的國土上學習的同學、教書的老師,再也不能教和學自己的語言了,他們的心情是很悲痛的,他們對自己的祖國就更加熱愛了。所以,這篇文章呢,通過兩個人──大家一起說,老師叫什么名字?

  生(集體):韓麥爾。

  師:學生叫什么名字啊?

  生(集體):小弗郎士。

  師:小弗郎士。──通過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這兩個人物集中反映了法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思想。

  噢,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我們先看第一段,每個同學自己讀一遍,讀出聲音來。

  (學生各自低聲朗讀。)

  一面讀,一面劃劃看,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動?(學生繼續低聲朗讀,約二分鐘后,陸續舉手,示意讀畢)好──好──好,大部分同學都讀好了。

  現在,我們一起讀一下,讀的時侯同學們注意:到底在這里──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動和心理活動?你感到這孩子是怎樣一個孩子?想想看。“那天早晨上學……”預備──讀。

  (師、生齊讀第一至第六小節:“那天早晨上學,……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好,現在我們思考一下,我們讀了一遍以后,大家想一想,開始出現的這個小弗郎士,你覺得怎么樣?想想看,這個孩子是怎么樣的一個孩子?(學生舉手),你說。

  生(9):非常貪玩。

  師:嗯,非常貪玩的孩子,好。是不是還有補充?(學生舉手)好,你說說看。

  生(10):不愛學習。

  師:嗯,不愛學習的孩子。嗯,還有嗎?(學生舉手)好,說。

  生(11):經常不去上學。

  師:噢,經常不去上學的孩子。嗯,還有嗎?(學生舉手)好,說。

  生(12):自己能管得住自己的孩子。

  師:噢,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孩子。還有沒有?剛剛四個同學都講了自己的看法。那么,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看,你們這些看法一定是從課文中間來的嘍。是哦?剛剛有同學說,小弗郎士是一個很貪玩的孩子──從哪些地方反映出來,這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呢?(學生舉手)說。

  生(13):“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還有嗎?說明他很貪玩。還有嗎?想想看。(學生舉手)。

  生(14):“這些景像,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

  師:噢,“這些景像,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噯,說明他貪玩。那么,剛剛[指生(11)]說,經常不去上學,你們同不同意啊?反映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學生舉手)說。

  生(15):“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地去玩玩吧。”還有,鐵匠華希特說:“用不著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學校總是挺早的!”(學生輕笑聲,并有議論)

  師:嗯,你們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們來發表看法。(學生舉手)說。到底是不是經常不去上學的?

  生(16):上學經常遲到。

  師:噢,上學經常遲到。[指生(15)]你講得不夠確切,上學是上學的,但是經常遲到。對不對?同不們看看,這一節,他去的時間是早,還是遲到了?你們從哪里看得出來?(學生舉手)說。

  生(17):去得很晚。

  師:去得很晚。對了。這天上學,他去得很晚的。(板書:上學:很晚)鐵匠華希特就給他開玩笑:你“總是挺早的!”這是反話,說明他是一直很晚去的對吧?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有的同學說,他平時不用功,不愛學習。剛剛[指生(10)講得很好。什么地方看出他不用功呢?──我們的小弗郎士是不用功的。(學生舉手)說。

  生(18):“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師:“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韓麥爾先生今天要問什么啊?

  生(部分):分詞。

  師:問分詞,對了。他功課沒準備好。分詞,是法文里動詞的一種變化形式。注解里有。(邊講邊板書:分詞: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是哦?他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好,同學們再看看,貪玩、不用功,這是他的一個方面。不過,另一方面,現在自己的國土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占領了,我們的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找找看,書上是怎么寫的?──自己的國土,自己的家鄉,已經被普魯士兵占領了,我們的主人公小弗郎士是怎樣想的?(學生舉手)說。

  生(19):“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

  師:“有趣多了”。噢,(學生舉手)你說。

  生(20):“我走過鎮公所的時侯,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

  師:噢。(學生舉手)還有補充,把書拿在手里。

  生(21):“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師:找出來的句子是說明什么呢?小弗郎士是怎么樣一個學生呢?普魯士兵在操練,他還認為這很有趣。對不對?布告牌上有壞消息,他在想:“又出了什么事啦!”他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已經被人家占領了。你想,這個孩子怎么樣?糊涂吧?很糊涂啊!對不對?所以,我們評評看,就是說,一開始的時侯,小弗郎士出現在我們面前呢是一個貪玩、不用功,而且是一個糊涂的孩子。是不是?見那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他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邊講邊板書:普魯士兵操練:有趣)而且還認為是有趣多了。因此,一開始的時侯,在上學的路上,他所聽到的、他所看到的、他所想到的,集中地告訴我們:小弗郎士呢是個不用功的、貪玩的,而且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好,我們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看,開始一出現小弗郎士,通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說明他是一個不懂事的、貪玩的、不用功的孩子?(稍停)想一想:一開始怎樣描寫他是一個不懂事的、貪玩的,而且是不用功的孩子?用第三人稱說一說看。(學生舉手)說。

  生(22):他上學去得很晚,功課沒有準備好,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感到很有趣,這就說明他是一個不懂事的、學習不用功的、很貪玩的孩子。

  師:嗯,好的。誰再來說?(學生舉手)說。

  生(23):這個小弗郎士那天上學去得很晚。他功課也沒準備好,分詞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起先,他不準備上學了。他聽到畫眉鳥在叫,他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他想這一切比分詞要有趣多了。布告牌上貼出的是什么壞消息,他也不去看,只是心里在想: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就充分說明了小弗郎士是一個貪玩、糊涂、不用功的小孩。

  師:嗯,好的。現在我們看看這樣一個貪玩的、不用功的、不懂事的孩子,但是他畢竟還能管住自己,這一點還是好的。他沒有逃學,今天,還是去的,而且去的時候呢,還是上氣不接下氣地趕著去的,急忙地跑去的。你們看:一到了教室里呀,氣氛和往常不一樣!哪個同學來讀讀看?(學生舉手)好,。

  生(24):(朗讀第七小節)“平常日子,……‘靜一點,靜一點……’”。

  師:嗯,坐下。哪個同學接下去再念?(學生舉手)好,。

  生(25):(朗讀第八節)“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

  師:嗯,好的。哪個同學再接下去讀?(學生舉手)。

  生(26):(朗讀第九小節)“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么。……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師:嗯,坐下。哪個同學再接下去讀?(學生舉手)。

  生(27):(朗讀第十小節)“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

  師:再讀這一句。

  生:(27)(繼續朗讀第十小節)“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書上橫放他那副大眼鏡。”

  師:嗯,好。坐下。同學們看看,整個教室的氣氛──書里有哪幾句話?把它劃下來。整個教室的氣氛,是怎么樣的氣氛啦?(學生舉手)好,說。

  生(28):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師:對了,都劃下來。今天教室的氣氛,是不平常的,是嚴肅的。那么我們看看,小弗郎士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結論呢?現在我們自己出聲地讀一下,有哪幾個方面得出結論今天是不平常、是嚴肅的氣氛,歸納起來。讀出聲音來,出聲讀。

  (學生各自朗讀,二分鐘左右后,陸續舉手,示意讀畢。)

  好的。好──好──好,沒有讀完的繼續讀。(學生陸續舉手,示意讀畢)好,好的。好──好。我們要學會概括。為什么說是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我們齊聲再讀一遍。想想看:怎么把它分成幾個方面──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平常日子,……”準備了!預備──讀。

  (師、生齊讀:“平常日子,……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師:好,同學們看看:為什么說今天的教室里,氣氛是不平常的?(邊講邊板書:不平常的、嚴肅)而且是嚴肅的?──氣氛啊是不平常的、嚴肅的,你從哪幾方面知道呢?(學生舉手)。

  生(29):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樣,一切安安靜靜的。同學們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而且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都很憂愁。

  師:嗯,坐下。回答的時侯,××同學[指生(29)]應該開頭說,我認為從兩個方面──注意這點!一個方面,教室里很安靜;還有一個方面,后排坐著好些鎮上的人。──還有什么?看看,為什么說是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呢?(學生舉手)好,說。

  生(30):一切偏安安靜靜;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后面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嚴肅,個個看來都很憂愁。

  師:嗯,那你覺得是幾個方面呢?

  生(30):三個方面。

  師:三個方面。講話要明確。有沒有同學還有補充的?──有嗎?沒有了,都同意三方面。那么,我們來看看第一個方面:從教室里安安靜靜來講,是不平常的。同學們想想看,本來教室里情況怎樣?

  生(有些):不安靜。

  師:不安靜。那么安靜的反義詞是什么?噯。(學生舉手)說。

  生(31):喧鬧。

  師:喧鬧,對。同學們把它劃下來。本來這教室里呢,“總有一陣喧鬧”。劃下來。吵鬧聲音很響──哪些聲音使教室喧鬧呢?課文講得很形象。噯,看看,哪些聲音呢?(學生舉手) 說。

  生(32):“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師:嗯,好。這說明教室很喧鬧。開課桌啦,關課桌啦,還有什么呢?大家都在講話,老師拿著鐵戒尺敲著桌子:“靜一點,靜一點……”,而今天與平時不一樣,他用了一個轉折副詞,劃劃看。如果說一向安靜,他就不要用這個副詞了。──究竟用了個什么副詞呢?(學生舉手)說。

  生(33):偏。

  師:偏。對了。所以說是不平常了,今天的教室里偏安安靜靜的,這說明不平常。[板書:(1)安安靜靜]如果這教室里天天安安靜靜,那就沒有什么不平常了。現在,在我們的教室里,上課時很安靜的,我們就不會用偏安安靜靜。對吧?正因為這個教室過去一向喧鬧,而今天偏安安靜靜的,小弗郎士感覺得哎──今天不平常了!本來,“我”就可以借一陣喧鬧這個機會一溜溜進去了,今天可不行了!因此,覺得不平常了。所以說,“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對不對?

  第二個方面:[板書:(2)]為什么不平常呢?──從老師穿的衣服來講,是不平常的。老師穿了什么衣服?大家考慮考慮看。(學生舉手)說。

  生(34):老師“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

  師:嗯,好。今天老師穿上了禮服了──綠色的禮服。大家把這句劃下來,而且打了領結了──什么領結呢?皺邊的領結打起來了。還有呢?還戴著帽子──是什么帽子?是繡邊的小黑帽子,多漂亮啊!不要忘掉這是1870年!這套禮服是老師天天上課都穿的嗎?如果天天穿來那也就沒什么不平常了。這怎么來理解呢?(學生舉手)好,說。

  生(35):這套衣帽……

  師:把書拿在手上。

  生(35):“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師:嗯,對了。只在督學來的時候或發獎的時候,老師才穿戴這套衣帽的。而今天怎么──老師穿這套禮服了?[在板書“(2)”后面,板書:老師穿禮服]老師穿綠色的禮服了,打著皺邊的領結了,而且戴上了繡邊的小黑絲帽子了。所以說,這個不平常了。

  第三個方面:同學們剛剛講到,什么不平常呢?平時教室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沒有人坐。今天什么人來了?(學生舉手)。

  生(36):“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

  師:嗯,好。[板書:(3)]同學們劃劃看。本來一向是空著的,而今天坐著人了。看看:一個空著,一個坐著,不一樣。而從坐的人來講,也很肅靜,中間有郝叟老頭,有從前的鎮長,有從前的郵遞員,而且他們臉上的表情個個怎么樣?──用的什么詞?(學生舉手)說。

  生(37):“個個看來都很憂愁。”──憂愁。

  師:對了,憂愁。好。所以第三方面,從聽課的人來講,[在板書“(3)”后面,板書:聽課的人]臉上表情怎樣?憂愁。[板書“(3)聽課的人”后面,板書:臉上憂愁]聽課的人,臉上憂愁。這也是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啊。因此,小弗郎士感到今天是不一樣,他從一進教室,一直到最后看到聽課的人愁容滿面啊,最使他吃驚了。對不對?

  好,現在同學們想想看,怎么把這些話都組織進去,用自己的話概括地來講:為什么說今天的教室里是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準備一下看,準備一分鐘。──為什么說,今天教室里的氣氛是不平常的、嚴肅的?注意:講話要完整,要簡明扼要。準備好了的就舉手。

  (學生各自閱讀、思考;接著陸續舉手,示意準備完畢。教師巡視、指導。)

  好,第一個請講。膽子大一點。

  生(38):因為平時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是很喧鬧,今天卻安安靜靜的。老師穿上了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里才穿的禮服。而后面一向空著的座位上,都坐滿了鎮上的人,他們臉上也都很憂愁。所以,有著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師:什么不平常、嚴肅的氣氛?

  生(38):教室里有著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師:嗯,好的。她[指生(38)]今天也勇敢地舉手了,而且答出了。好。哪個同學再說說看?說得更好一些。(學生舉手)說。

  生(39):在平時上課之前,教室里總是吵吵嚷嚷的,開課桌的聲音,關課桌的聲音,大家把手按著自己的耳朵大聲地背書的聲音,還有那老師鐵的大戒尺在桌子上敲打的聲音,他嘴里發出的“靜一點,靜一點”的聲音。可今天卻是安安靜靜的。老師平時只是穿戴著一般的衣帽,可今天卻穿上了在督學來視察的時候、發獎的日子才穿的禮服。平時教室后面幾排的座位,是一向空著的,可今天卻坐著許多鎮上的人,這些來聽課的人,他們的臉上個個都非常憂愁。──所以說,今天的教室里充滿著一種很不平常的氣氛,而且是很嚴肅的氣氛。

  師:嗯,好的。(學生舉手)還有同學想講,說。

  生(40):在過去,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開課桌、關課桌的聲音,大聲背書的聲音,還有韓麥爾先生的大鐵戒尺在桌子上敲打的聲音,他命令“靜一點,靜一點”的聲音,總是要吵嚷一陣。而今天的教室,為什么偏偏特別安靜──安安靜靜的。我從打開的窗子偷偷地望進去,同學都不聲不響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師在踱來踱去。我想偷偷地溜進教室,現在不行了,只好心慌意亂地鼓起勇氣走進去。奇怪的是老師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是很溫和地對我說:快坐好,我們馬上要開始上課了。──

  師:好,講得很好。繼續講下去;大家聽好他講的。

  生(40):我很快地坐到我的位子上。心跳得好一點了,我立刻發現:我們的老師今天為什么穿了他平時不穿的綠色禮服,平時不打的領結,平時不戴的小黑絲帽子?──

  師:嗯,好的。為什么今天的教室特別安安靜靜?為什么韓麥爾先生今天穿戴了平時不穿戴的衣帽?──繼續說。

  生(40):使我最驚奇的是:為什么教室后邊一向空著的幾排位置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為什么──而且為什么這些來聽課的人,在他們每一個人的臉上,看上去這樣憂愁?──

  師:好。嗯,好的。為什么教室后面坐市面著這些鎮上聽課的人,而且他們每一個人的臉色如此憂愁?──最后,怎么樣?──要總結了。

  生(40):所以──所以,今天整個教室里的氣氛很不平常、很嚴肅,使我很詫異。

  師:嗯,好的。[指生(40)]講得好的。他講得比較完整,比較簡明。

  故事的情節發展到這里,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小弗郎士覺得今天這堂課不同尋常。──為什么說整個教室今天浸沉在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里?聽老師說說看:本來啊,在開始上課的時侯,教室里總有一陣子喧鬧聲──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或者同學們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韓麥爾先生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說:“靜一點,靜一點”啦,但是今天教室卻安安靜靜?這是怎么啦?[指板書“(1)安安靜靜”]小弗郎士感到今天可不平常啊。當他走進教室,看一看老師,哎呀,老師今天穿上了平時不大穿的綠色禮服,[指板書“(2)老師穿禮服”]結著皺邊的領結,戴著繡邊的小黑絲帽子。這又是怎么的啦?小弗郎士也感到今天可不平常啊。他再回頭一看哪,這一下使他更加吃驚了,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座位上,卻坐了好些鎮上的人。他們是些什么人呢?有郝叟老頭,有從前的鎮長,還有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別的人。他們是來干什么的呢?而且他們臉上個個都非常憂愁。[指板書(3)聽課的人,臉上憂愁]這更是怎么的啦?──這三個方面,使小弗郎士感到今天在整個教室里,充滿著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噢,故事的情節還要發展下去。──怎樣發展下去的?我們還要繼續學習。今天回家以后的任務是:把課文全看完;然后把小弗郎士的人物提綱編出來。行不行啊?[生(集體):行。](下課鈴響)行的。好。我們過去已經學過,也編過《母親》的提綱,《凡卡》的提綱。今天編小弗郎士的人物提綱。編寫人物提綱,要根據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語言、行動、外貌來編。把它寫在本子上。

  現在下課。

  板書設計 :

  最后一課

  1870──1871普法戰爭

  一 路上

  二 教室

  1.教室的氣氛

  2.老師宣布“最后一課”

  3.上語法

  4.上習字

  5.上歷史、拼音

  6.老師宣布散學

  上學:很晚

  分詞: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普魯士兵操練:有趣

  不平常 嚴肅

  (1) 安安靜靜

  (2) 老師穿禮服

  (3) 聽課的人,臉上憂愁

  (《多媒體教學支持系統·九年義務教育語文第一冊》人教社)

《最后一課》課本劇(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最后一課(精選15篇)

    授課學時:2課時知識目標:1、積累詞語,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了解小說的三要素及小說的結構特征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心理、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3、理解并體會文中一些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1、...

  • 《最后一課》綜合能力測試題(精選17篇)

    一、下列詞語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赫叟(hǎo sǒu) 詫異(chà) 哽住(gěng)b.祈禱(qí) 懊悔(ào) 挾(jiá)c.懲罰(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d.紫藤(téng) 鑰匙(yào shi) 賺(zhuàn)二、下列...

  • 《最后一課》能力訓練(通用13篇)

    練一練1.給加粗字注音。郝叟( ) 哽( ) 祈禱( )詫異( ) 懲罰( ) 踱來踱去( )2.選詞填空。(1)“想起這些,我多么________(痛心、懊悔、悔恨)!...

  •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最后一課教學重點: 1、 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

  • 語文《最后一課》閱讀答案(精選15篇)

    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率,下面小編精心為同學們整理了《最后一課》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能有所幫助。《最后一課》①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

  • 精選最后一課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領會小說所表現的強烈愛國主義感情。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3、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教學重點】1、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2、分析小說中細節描寫及其作用。...

  •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二《最后一課》側重展示課(通用15篇)

    側重展示:《最后一課》教學設計【設計思想】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初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要求主要有:1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 精選最后一課教案范文(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根據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來初步掌握小說的內容;2、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3、培養學生熱愛母語、熱愛祖國的感情。【教學重點】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課時安排】兩課時。...

  • 《最后一課》片斷教學(通用13篇)

    教學內容:《最后一課》下課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的理解。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他對祖國的熱愛。...

  • 《最后一課》七下(精選14篇)

    《最后一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2.抓住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1.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 《最后一課》案例分析(精選12篇)

    教學案例分析 ——《最后一課》【教學設想及依據】 1、文獻法:指導學生根據預習提示搜集作品寫作時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積累。 2、誦讀法:要求學生聽讀、默讀,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整體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簡要的語言表述...

  • 寒假前最后一課教案模板(精選2篇)

    活動目標:1、通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通過安全疏散通道。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3、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 《最后一課》導學案(通用15篇)

    【導學目標】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通過分析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理解人物形象。體會法蘭西人民的愛國感情。二、相關資料:關于課文中的描寫1、心理描寫出色的心理描寫。這篇小說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是成功的。...

  • 初中最后一課教學反思(精選2篇)

    阿爾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后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占領后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 《最后一課》學習要點(精選15篇)

    《最后一課》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阿爾封斯·都德的短篇代表作,寫于1873年,普法戰爭剛結束兩年。1870年7月19日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統一,鞏固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擺脫內政危機而發動的...

  • 雜文收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黄又大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在线观看 |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 一女多男np黑人挺进视频 | 三级成网站 |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 一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 亚洲三区四区 | 日本性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九九九九 | 亚洲AV日韩AV无码蜜臀AV | 啪啪喷水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人人人澡人人肉久久精品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在线 | 日本在线播放一二三区 | 绝顶潮喷绝叫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全黄一级播放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时间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欧美性精品220 |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高清 | 999成人网 | 熟女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首页 | 欧美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人成 |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越南 | 人妻偷人VA精品国产旡码 | 日韩福利视频 | 美女黄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 中文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