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歷史文化的調查報告
2、對河下小景點保護的建議
很多河下古鎮小景點都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如古枚里遺址,御碼頭,兩淮批驗鹽引所等都出現亂刻,亂貼,亂畫和雜草地面無人打掃的現象,游客站不下來觀賞。筆者建議:在每個小景點旁設一個小公用電話亭,安排一個低保戶去就業,在電話亭內再賣些報刊雜志和介紹楚州及河下古鎮方面的書籍,小景點衛生由他負責,繼利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又小景點的衛生又有人打掃和看護。
3、加大河下宗教場所建設、擴大人氣
河下歷代宗教場所多,解放前有大小寺廟55座。場所多,人氣旺,這幾年雖恢復了聞思寺,慈濟奄遷到中街,回民清真寺的修復。 但河下小學的道教古天興觀,又稱三官殿,還沒有修建,如能在茶巷中段東再建個耶穌教堂等。都能增加游客和人氣。
4、創建人力車旅游公司
河下古鎮,街道老,道路狹,汽車無法進出。游客自己走,有些人體力也吃不消。筆者建議成立河下人力車旅游公司,購買或造些有河下旅游標志的人力車和人力三輪車(仿古式)。在河下竹巷街東邊(中山門.吳承恩牌坊)處,河下牌坊處,程公橋處,河下羅家橋西巷兩淮批驗鹽引所(河下國醫館對面)處,河下大橋東處等設點,每處放5~~10`輛車(也可用電話來回調度,每處也可設幾名導游人員那更好)。繼解決了游客行路難問題,也增加河下的地方收入。
5、倡導河下古鎮游客常觀光處居民家中多種花養鳥
河下古鎮有著二千多年歷史,歷史上河下大小私人園林有106處。多種花養鳥繼陶醉河下人的情志,改善了居住環境,又增加了古鎮的風景。如河下湖嘴大街張鳳山先生家,就種植了百種花草盆景。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對沿街.沿景的居民戶,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指導他們種花養鳥,對有貢獻特殊戶,應給予獎勵。
6、建議在茶巷建一所戲院和幾家說書茶館
戲院和說書茶館都是古人休閑地方,現楚州城區老年人休閑地方也特別少,文化生活枯燥,古淮戲,說書.評彈都無發揮之處。如果在河下古鎮中心建一所戲院(晚上也能放放老電影),幾個茶館。即可增加河下人氣,也能為地方經濟作出一點小貢獻。
7、建議沿街和景點居民要多為游客服務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對河下居民多宣傳教育,倡導我愛我家,我為河下添光彩;游客多,河下才能有發展等宣傳。多建些為旅游服務店鋪.服務業。如河下特色傳統小吃,工藝品,字畫,古董等。如筆者的門診招牌是“中國淮安山陽(民間)醫學河下國醫館”。很多游客一看便知,“山陽醫學”發展地是河下,有不少游客還進門聊聊“山陽醫學”概況。又如筆者在百度網站貼吧中創辦“河下古鎮貼吧”。每天有百多名全國網友游覽貼子。如上海一學者在為河下古鎮規劃設計時,還不斷的上網詢問河下古今情況等等。
8、加快恢復河下“狀元樓”等河下重點景點
這幾年由于楚州區委和區政府重視和不斷的投入,河下景點恢復了不少。隨著宣傳不斷傳播,河下古鎮在全國知名度越來越廣,旅游人數不斷增加。為了留住游客,讓游客有處可觀,有處可賞。建議區有關部門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盡快恢復“狀元樓”、“古天興觀(三官殿),”“二帝閣”“程公橋”“左寶貴祠堂”“汪家大院(汪筱川宅)”等。筆者在回民中了解到,外地很多回民愿意對“左寶貴祠堂”恢復進行贊助。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