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學習考察報告
(三)要采取綜合措施,促進農民持續大幅度增收。這幾年我區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和內地相比,我們的差距十分明顯。考察的五個省中除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我區外,其他省都要高于我區,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區高出近XX元。我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繼續擴大,農民增收難是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相比之下,我區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夠多,抓農民增收的力度還不夠到位,促進增收的措施針對性還不夠強,借鑒五省的經驗,必須強化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我區加快發展“四大”基地,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要繼續圍繞提高綜合效益,立足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個重點,促進農民形成穩定的增收來源。我區農民收入和內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農產業收入和勞務收入差距大,必須下更大努力把農村非農產業和勞務經濟做大,開辟農業和農村外部增收空間。二是要把貧困地區農民增收作為一個突出重點來抓。我區農民增收難一定程度上表現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難,要學習貴州省開發式扶貧的經驗,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關鍵,層層抓落實,扎實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發展貧困地區勞務經濟,從多渠道增加貧困農民收入。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增收的組織措施。要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把農民增收目標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為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一條指標落實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發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動村莊整治。內地五省的經驗表明,不論經濟發達的村莊,還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只要尊重農民意愿,找準辦法,都可以通過搞好村莊整治,較快地改變農村臟亂差的面貌。我區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少規劃,亂堆亂放亂建,人和畜禽混雜,人居環境差等,當前解決這些問題要實行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要把整治農村環境衛生和加強農村水電路等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莊整治的著力點,通過清理垃圾和衛生死角,清除亂搭亂建,推進農戶改圈、改廁、改水、改房和村莊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盡快改變農村面貌。對已經有基礎的小康示范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農村社區服務,提高村莊現代化水平。農村集體經濟有實力,農民收入較高的村莊,要適度超前制定整治規劃,把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整治的重點要放在舊村改造上。同時,要結合實際,合理調整當地村莊布局,推動一些偏遠村組就近合并,實行小村變大村,實行集中統一規劃建設。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脫離實際,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一是要切實強化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五個省通過成立強有力領導機構,全力推動各項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區學習。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只有強化組織領導,才能加強各部門行業之間相互協調配合,進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要大力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輿論氛圍。要繼續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宣傳報道的一個突出重點,通過宣傳報道,正確引導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要組織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農村牧區開展新農村建設宣傳,進一步激發蘊藏在群眾中的新農村建設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及時總結和宣傳各地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經驗,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三是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農村改革,進一步消除影響農村發展體的體制機制障礙,繼續加大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力度,強化財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對農村的支持,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局面,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和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