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義烏參觀學習考察報告
他們對小商品市場經過8次搬遷、11次擴建,經歷一次次嬗變,經過硬件完善、功能拓展、網絡擴張、業態提升,提升了市場檔次,創新了市場業態:從傳統的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向展示貿易、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國際貿易發展,向商品展示、信息匯集、價格形成、產業研發等方面拓展,市場交易方式由傳統的現金、現貨、現場“三現”交易為主向洽談訂單、物流配送等現代交易方式轉變。義烏市場已經成為不同于集貿市場、百貨公司、西方沃爾瑪的國際新型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展示中心,成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
義烏十分重視展示交易平臺建設。其中專設進口商品交易區,還有“非洲產業展銷中心”等境外商品展貿專區。他們加快國際商貿電子信息化改造,運用在線電子探頭等技術,在網上實現市場商品的實時實物展示,再造一個網上“國際商貿城”。
2、關于產業創新
小商品市場有賴于強大的產業支撐,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繁榮穩定的市場。他們引商轉工、貿工聯動,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工業發展路子。多年積累的商業資本利用信息和銷售網絡向制造業擴張,政府因勢利導,使義烏60%的工業企業是從商貿業轉入的,轉入資本達250億元。還涌現出襯衫、毛紡、飾品、拉鏈、工業品等十多個優勢產業。
為了避免小商品生產企業“低、小、散”問題,義烏走上了產業集聚發展的路子。集群企業分享全國、全球銷售網絡和地區專業化生產這兩種集聚效應,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雖然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但專業化程度高,企業互相配套,物資供應、信息交流、人才流動方便高效。義烏提出“抓領軍企業就是抓中小企業”的理念,各優勢行業都培育出了一批龍頭企業,其中針織行業有芬莉、浪莎、寶娜斯、夢娜等4家企業躋身全國針織銷售收入50強。
義烏構建了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虛擬研究院、義烏創意園、浙大義烏技術轉移中心和創業育成中心,使義烏成為創意產業的領跑者。
3、關于城鄉一體化創新
為了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XX年義烏制定了全國第一個縣級市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編制完成了城鄉一體化社區布局規劃,把全市800個行政村統籌規劃為290個社區,爭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鄉一體化任務,實現農村向社區、農民向市民、農業向企業轉變,實現城鄉融合,共享現代文明。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建設高端都市休閑農業度假區,開發農業休閑旅游帶,辦好紅糖節、蓮藕節等農產品展會,創辦名特優新產品展銷中心。等等。
三、義烏成功的關鍵在于有一個開朗、務實、有為的黨政領導
遵照浙江省委“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義烏市委提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勝人一籌”的前列理念,增強干部跨越發展的意識、膽魄和能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實干氛圍,并加強“服務到位、考核到位、監督到位、懲罰到位”的效能建設,增強了黨的引領能力,推動了義烏跨越式發展。
1、把發揮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和發揮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
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該管的堅決管好,該放的充分放開,讓市場在法制的軌道上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使政府真正回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本質上來。1993年義烏實行了“管辦分離”,一方面政府及時退出了市場主體角色,另一方面堅持控制土地使用權和市場攤位等事關市場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由政府控股的“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市場主辦者進行市場硬件建設、配套服務、經營開發和物業管理,興建各類專業市場和專業街區。牢牢掌握了市場建設主動權,實施市場發展總體規劃,推進市場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