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名勝古跡考察報告
9月12日,我們參觀了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是陜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XX年對外開放。以展示的珍貴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揚的雁塔晨鐘、秀麗的園林景觀而聞名!∥靼膊┪镌阂灾拼ㄖ⑷珖攸c文物保護單位小雁塔為中心,整體按文物鑒賞、旅游觀光、綜合服務三大功能區設計,形成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公園為一體的歷史文化休閑場所。
9月13日,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秦始皇陵兵馬俑史書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筑時間長達38年。兵馬俑,泥塑的世界,在這里,可感受到那個久遠王朝的歷史氣息,其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等,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凝結成了一點,于是有了這兩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仔細觀察,它們按品字型布局,根據發掘的先后,分別命名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仔細地注視著這方俑坑,兩千多年的滄桑,依然保存了當年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個性,8000多件陶俑,一萬多件古兵器在這里先后被發現和挖掘。看著這些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俑人,基本上都在1.9米左右,高大魁梧,我不得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是他們凝固了歷史,鮮活了生命,把深厚的文化和精湛的藝術宏偉壯麗地再現于千年之后,通過古典寫實主義的手法,創造了泥塑藝術的輝煌篇章,填補了中國藝術領域的空白。
在西安逗留了五天,每天的行程都滿滿的,參觀古都名勝古跡的同時,也品嘗了當地的美食,領略到這里的風土人情。白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西安的名勝古跡,晚上同學三五成群各自活動。記憶最深的就是夜晚的大雁塔,每晚都有音樂噴泉,十分美麗!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還有西安最熱鬧的回民街,回民街作為飲食集中的街區而出名,這里現在雖然被當作了針對外地游客的旅游點,但其實當地居民一直把這里當做吃小吃、逛街休閑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飯納涼消磨時間的市民的更多。其實整個“回坊”地區都是飯館林立,各種各樣的清真食肆與攤點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其中不乏當地人最認可的老字號小店!盎胤弧钡貐^除了北院門、大學習巷、西羊市外,還包括大皮院、東羊市、北廣濟街、橋梓口等一大片區域,老西安把這一帶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尋最平民最真實的西安生活。不過后幾個地方要從回民街向深處走得遠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對很少。
這座城市給我的感覺既古老又現代,充滿活力與文明的美麗城市!
第三站:洛陽 目的:參觀龍門石窟
9月14日,告別西安我們踏上開往河南洛陽的火車,似乎同學們對西安的印象都很好,甚至有點不舍離去!旅途還在繼續,向下一個目的地進發!
西安到洛陽坐火車只需5個小時,14號傍晚就到洛陽了。在火車站附近找了旅館安頓下來,第二天就去龍門石窟!
9月15日,我們坐車到了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于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的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愿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筑、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