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京參觀學習考察報告:沒有終點的旅行
遙想兩千年前,綠草如茵的河畔,孔子的弟子們圍坐在孔子身邊,有的蹲著,有的坐著。老師撥動琴弦,弟子們跟著唱起歌來,歌聲融進溫暖的春天里。在這歌聲中,弟子們開始談論著自己的志向,孔子時而投去贊許的眼光,時而微微點點頭,時而側耳傾聽,時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多么令人神往的“原生態”課堂,在這涌動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現在石鼓路小學的學生讓我感受到了置身于這樣美妙的“原生態”課堂的暢快!課堂上學生如沐春風而樂此不疲,學習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讓我一直思而不得的“原生態”課堂,就是這樣意外的呈現在我的眼前的。此行的收獲,是這么沉甸甸的。
南師大,被譽為“東方最美的校園”。我漫步其中,不僅感受了這所具有1XX年歷史的學校的厚重和底蘊,更感受到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孫精辰(XX年碩士研究生)的薩克斯管獨奏演唱會,奚江(XX年碩士研究生)手風琴獨奏音樂會,某某學生的個人畫展,某某人的書法作品展……這個東方最美的校園,完全成了學生展示個人風采的大課堂。同一個城市里的南大校園里,在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禮堂里,學生社團正在演出話劇《蔣公的面子》。學生自導,自排,自演,將昔日的歷史酣暢淋漓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他們的成果中,我又一次感受了原生態課堂的魅力!
五天的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沖擊是很大的。反思自己的工作,雖然做了不少事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借這次學習所激發的激情,我想今后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系統地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經典著作。
近年來,接觸了不少流行的名詞,如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先學后教、學本課堂、問題導學等,也看了不少報刊雜志,但總的來說是比較零碎的,不成體系的,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如何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等等,對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也僅限于聽說過而已,沒有深入地學習。所以,今后打算系統地、深入地學習相關的理論著作,開啟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將學到的理論落實到實踐之中。
學習理論的目的,終究要用在實踐上,否則,不管什么理論,都沒有用武之地。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讓我們在實踐的層面裹足不前,比如不管怎么教,只要能把學生教會就行;比如,先學后教,學生能學會嗎,學生學不會,教師再教豈不更麻煩;比如,小組合作,學生紀律差怎么辦……所以,要想把課堂改革進行下去,首先得改革自己,要敢于把過去的自己摔得粉碎,重新再來,在堅持不懈的實踐中塑造一個新的自我。
希望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夠構建自己理想的課堂,以自己的智慧帶領學生一起實現生命的成長。
最后,我想說的是,感謝教體局的領導,感謝名師辦的老師們,是你們創造了這么多的機會,讓孤陋寡聞的我們見識到了仰望中的大家:魏書生、張志勇、李志剛、王文英……我們仰之彌高的大家,帶著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鮮活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產生了“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境界;感謝你們,是你們創造了這么多機會,讓我們走出萊陽,來到了廣闊的中國教育大地上,汲取著豐富的營養,使我們這些普通人也擁有了“萊陽教育,我的責任”的豪邁壯志。
在南京大學的校園里,我看到了下面這段話: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飛向火光的飛蛾/甘愿做烈火的俘虜/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誰能說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
教育的理想,時常令我歡欣鼓舞,一次次的外出學習,寧靜的夜晚翻開一部部的經典,我在路上,我義無反顧,建設理想的原生態的課堂,我的旅行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