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精選7篇)
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 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在推動世界文化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她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而這是我們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們生活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以傳統節日、傳統風俗、傳統建筑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國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再過不久,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實不只是冬至的餃子,還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龍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維吾爾族優美的舞姿、壯族動聽的山歌,這些無數種傳統文化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今天充滿魅力的中華民族。我們是華夏兒女,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嶄新的一代,長城讓我們更加堅強,黃河在我們身體里流淌,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未來屬于我們,世界屬于我們,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奮斗不息!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最火爆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們的喜愛。主持人出口成章,選手們博聞強記,嘉賓滿腹經綸,這些都令人敬佩不已。節目散發著歷史的幽香,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也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它是民族之根,它在悠悠歲月中熏陶孕育了千千萬萬優秀兒女。
那么,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應該要明白的是學習古詩詞、文言文不僅僅是考試的需要,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文化的傳承。隨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等涌入國門,如果我們一味地追隨西方的新潮文化,就會使我們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面臨斷代失傳的危險。吸收西方文化固無不可,但更重要的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讓我們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涵養當下生活。做一個勤學知禮、立志奮發、愛國有根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誦讀經典詩文 傳承中華文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從牙牙學語時爸爸媽媽就教我們背誦唐詩宋詞。到了小學我們學的古詩就更多了。春來了,我們“忙趁東風放紙鳶”。夏夜里,我們“聽取蛙聲一片”。中秋節,我們說“明月幾時有”。過年時,我們吟“爆竹聲中一歲除”。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懂得了珍惜;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知道了努力;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悟出了哲理;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學會了做人。我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誦讀經典詩文能夠使我們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他還說,一個小孩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兒童時代是一個人記憶力開發的最佳時段,如果訓練及時和得法,就可以5倍到10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兒童的吸收能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時期,猶如海綿一樣,甚至可以全盤吸收,全部堆存在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一定會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誦讀經典的目的在于啟迪同學們心智,培養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因此,我們還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 “幼不學,老何為”的教誨中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勤學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中明白生命的價值我們要能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升華自己的思想。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一所書聲瑯瑯的學校,必定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一個書香充盈的家庭,必定是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喜愛讀書的孩子,必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讓我們一起捧起書本,誦讀經典,使得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的主題是《學習傳統文化 提升個人修養》.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擁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該立足于我們的實際,切實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提高我們自身的文化修養.
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即修身養性!怎樣才算修身養性呢?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知識化為動力,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心里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以后應該怎么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為了我們能夠更好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從而更好的營造文明和諧向上的校園風氣,在此特向同學們發出以下倡議:
1、要懂得尊敬師長、知書達禮。俗話說:百事孝為先,百善孝為先。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今天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更應該得到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范。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所以同學們要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于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2、從儀態上,穿著要符合自己的年齡,大方得體;與人交談時要正視對方,保持微笑,語氣和藹;
3、增加個人興趣愛好,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多看書,多實踐。
4、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判斷能力,做個有責任、有文化、有素養的學生。
同學們,從你我做起,學習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提升個人修養,努力成為新一代出色的青年。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 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三國三班的 ,我們班是由38名同學組成的小家庭,在班主任xx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青春為飛向夢想的翅膀,以執著為實現夢想的鑰匙,而我們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在人生道路上綻放光彩。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在推動世界文化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她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而這是我們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們生活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以傳統節日、傳統風俗、傳統建筑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國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再過不久,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實不只是冬至的餃子,還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龍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維吾爾族優美的舞姿、壯族動聽的山歌,這些無數種傳統文化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今天充滿魅力的中華民族。我們是華夏兒女,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嶄新的一代,長城讓我們更加堅強,黃河在我們身體里流淌,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未來屬于我們,世界屬于我們,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奮斗不息!
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誦讀經典文化 弘揚民族傳統。
同學們,你們讀過《三字經》嗎?讀過《弟子規》嗎?讀過《千字文》嗎?讀過《唐詩三百首》嗎?看來同學們還是讀了不少經典文化書籍。像剛才我們說的這些書籍,我們稱它們為中華經典文化書籍。除了以上這些書籍,還有很多優秀的中華經典文化書籍,比如:、《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增廣賢文》、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等等。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承載著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記錄了我們民族的感情和精神,見證了民族的災難和復興,它以獨特的教育功能,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我相信已經有很多同學閱讀背誦的一些經典,比如《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弟子規》、《唐詩三百首》等等。現在我想考考大家,我讀一句大家讀一句,行不行?。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事實證明歷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強勁的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極為優秀、美好的特質,越是在現代化的時代,越顯示了它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中國文化以孔孟思想為代表,孔孟思想是最好的人學,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規律,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在中華的傳統文化里,除了有做人做事道理的孔孟作品以外,還有像《孫子兵法》《三十六計》《資治通鑒》《戰國策》《史記》《呂氏春秋》等等奇謀妙術的典籍,可以說在中華傳統文化里面,我們都能學到有用的文化知識。
同學們,我們中國人向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學習什么嗎?(我們中國向他們學習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那你們知道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向我們中國學習什么嗎?(中華的傳統文化)。現在在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都開設有專門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孔子學院等,每年派遣到中國來留學的學生數以千計。從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美國的西點軍校將《孫子兵法》列為教學參考書。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孫子兵法》配備到人手一冊。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世界各國都在學習我們傳統文化,大家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努力學習我們的祖先留傳下來的中華的傳統文化?
從20xx年開始,我們學校領導就已經決定,在全校推行“誦讀經典”的教育,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學校校園圍墻上到處都寫上了中華傳統文化名言名句,還配有生動的圖畫,我們的老師也在引導同學們誦讀各種經典文化書籍。
在日后的教學中我們學校還會引導大家開展各種經典誦讀活動,讓大家能夠在中國文化的海洋里自在遨游。最后,我想引用一幅流傳了很久的對聯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我愿意與同學貌勉。
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長弘揚傳統文化的國旗下講話 篇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班的 ,我們班是由38名同學組成的小家庭,在班主任xx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青春為飛向夢想的翅膀,以執著為實現夢想的鑰匙,而我們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在人生道路上綻放光彩。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在推動世界文化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她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而這是我們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們生活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以傳統節日、傳統風俗、傳統建筑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國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再過不久,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實不只是冬至的餃子,還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龍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維吾爾族優美的舞姿、壯族動聽的山歌,這些無數種傳統文化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今天充滿魅力的中華民族。我們是華夏兒女,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嶄新的一代,長城讓我們更加堅強,黃河在我們身體里流淌,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未來屬于我們,世界屬于我們,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奮斗不息!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