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履新講話(通用5篇)
校長履新講話 篇1
今天是我來學院的履新見面會,說心里話,我的心情既萬分激動又有些忐忑不安,激動的是,走進這片校園,我充分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勃勃生機和廣大同仁的滿腔熱情;不安的是,我惟恐在今后的日子里辜負了組織的重托和全校師生員工的期望。我深知,從此時此刻開始,責任,已經沉甸甸地壓在了我的雙肩上,并將激勵我和同志們一起走過未來的每一刻時光。
說實話,初來乍到,相對于在座長期服務在學院的同仁們來說,我還是個學生,因此,對學院未來的建設與發展,我想我需要作更多的調查和研究,需要和領導班子成員一起作更多的溝通和探討,需要走進師生員工中間聽取更多的意見和建議,所以在今天的見面會上,我不敢紙上談兵,更不能閉門造車,我今天想說的是自己的一些內心話,也就是四個感謝、四個珍惜、四個堅持。
四個感謝:我們的學校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競爭中取得寶貴的發展成果,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首先需要感謝省委、省政府和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等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湘潭地方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指導;需要感謝湘電集團和有關兄弟單位的鼎力支持和無私幫助;需要感謝學院歷任領導、廣大教職員工、離退休老同志的勵精圖治和辛勤耕耘;正因為有了各級領導、兄弟單位和廣大師生,我們的學校才有了昨天的輝煌、今天的聲譽和明天的希望,而這一切,更為我這位加入這個溫暖大家庭的新成員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出了嶄新的挑戰。從今天開始,能有機會和領導班子成員和全校師生一起見證學校的發展,創造學校的未來,是我的榮幸,更是我的夢想,因此,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省委組織部對我的信任、支持和厚愛,這份信任和厚愛將深刻地影響、激勵和鞭策我的后半生。
四個珍惜:一是珍惜人生的緣分。世界之大,廣闊無邊,我能和同志們相遇在電氣職院,能在這里一起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緣分,珍惜這種緣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凝心聚力,才能集思廣益,才能和同志們一起自覺、主動、用心地去創業、創造和創新。二是珍惜組織的信任。組織把我委派到這里,讓我和領導班子一起,帶領全校教職員工共同奮斗,這是一種莫大的信任,因此,作為班子的主要成員之一,我一定謙虛謹慎、勤于思考,腳踏實地、樂于奉獻,銳意進取、敢于創新,廉潔自律、嚴于監督,全心全意、殫精竭力,和班子成員一起,把學校經營好、建設好、發展好。三是珍惜發展的成果。學校的發展成果來之不易,它飽含了無數前輩和同仁的苦難、智慧和汗水,這些成果不僅造就了學校的歷史,更會影響學校的未來。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好好向學校的歷史學,向創業的前輩學,向敬業的同仁學,向有經驗的同行學,把學校的傳統弘揚得更好,把學校的成果培植得更好,把學校的形象打造得更好。四是珍惜難得的機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經過多年的改革與發展,現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被社會廣泛認知、接受和選擇的學生成材和社會選才的之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高職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抓住了這樣的機遇,就抓住了學校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和同志們一道,把握發展機遇,立足市場需求,分析學校特征,深入研究對策,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張揚特色、深化內涵、打造品牌、提升品質、鞏固地位、擴大影響,通過抓住機遇促進發展,通過加快發展創造機遇。
四個堅持:高校是一個家庭,更是一個組織,家庭有家庭的氛圍,組織有組織的原則。今后,在這個家庭與組織中,我將全力奉行四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嚴格按照《高等院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相關規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按照組織原則開展工作,不越位、不缺位。二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大事有研究,小事有溝通,不獨斷專行,不一意孤行,不暗箱操作,全力維護領導班子的精誠團結和集體決策的絕對權威。三是堅持依靠廣大教職員工。教職員工是學校的脊梁,是學校的希望,也是領導班子最堅實的依靠。今后,在學校的重大問題、重大決策、重大改革上,我將多聽民聲,多求民意,多思民情,多集民智,尊重和依靠教職工辦校、辦學、辦事,把教職工的積極性保護好,主動性發揮好,創造性利用好。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就是維護好全校師生的根本利益,守護好全校師生的榮譽尊嚴,保護好全校師生的成長空間,為師生辦好事多辦實事,為師生創造條件創造機會,說到底,就是要盡全力解決好師生的后顧之憂。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電氣職院從今天開始就是我的家了,俗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作為這個家庭的新成員,我懇請各位領導對學校一如既往地關心與愛護,懇請班子的各位同仁毫無保留地指點與幫助,懇請全校教職員工不遺余力地支持與配合。上下同心,其力斷金,只要大家一心向家,一心為家,我們就能家道興旺,繁榮富強!
謝謝大家!
校長履新講話 篇2
各位領導,在座的熟悉的或即將熟悉的老師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組織部門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我深知來咱們學校的份量,因為它的背后是局黨組的信任,是全體師生的期望,是幾千名學生家長的重托,使我感到責任重大。在此,向大家說幾句話,與大家共勉,作為與大家溝通的基礎,也作為今天的見面禮。
第一句話是勤奮敬業,不辱使命。激情成就夢想,熱情鑄就事業,真情造就發展,沒有激情做不成大事,永葆熱情才能真正辦好教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需要我們付出一腔真誠和一片真情,我想很多時候人憑著責任心和使命感在做事的,這是我們對付各種困難的法寶。
第二句話是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就是這個道理。我虛心向在座的領導和各位老師學習,以補其短。
第三句話是最求細節,做好每一件事。做教育,需要宏闊高遠的視野,更需要精耕細作的勤懇,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行為,我將不懈學習,建構和豐富的知識體系,為培養獨特人格和卓越才能的學生任重而道遠。
最后,初來乍到,希望各位領導給予指導和建議,希望老師們給予鼓勵和支持,我堅信:在龔校長及各位領導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泌陽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祝愿大家身體健康、闔家歡樂、萬事如意!謝謝!
校長履新講話 篇3
剛才,組織上宣布了中央的決定,讓我接任清華大學校長。潘立剛副部長、袁貴仁部長、姜志剛部長都作了重要講話,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謝各級領導、全校師生員工和老領導老同志的信任與支持!我深知清華校長這副擔子責任重大,雖然個人的學識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為,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師生員工一起,為清華大學新百年的發展而不懈奮斗。
清華大學是一所有理想、有擔當的學校。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清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前赴后繼,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績。百年校慶以后,在學校黨委和陳吉寧校長的帶領下,清華人更加自覺地把學校發展放在國家現代化的大舞臺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大背景中,緊扣時代脈搏,銳意改革創新,書寫了清華新百年精彩的開篇之作。陳吉寧校長政治堅定,思想敏銳,視野開闊,創新意識強,工作魄力大。他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主動謀劃和推進學校綜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發展道路,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寧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并真誠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崗位上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32年前,我懷著人生夢想來到清華,從此就一直浸潤在這個美麗而充滿生機的園子里。對我來說,清華是一種溫暖的感覺,老師們的關愛教誨、同學間的深厚情誼和難忘的青春歲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華還是一種向上的力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激勵我去戰勝困難、超越自己,并在“雙肩挑”的鍛煉中全面成長;清華更是一個人生的舞臺,讓我拓展視野、發揮所長,自由創造、收獲希望。畢業后,經過多年院系工作和學校領導崗位的歷練,我切身感受到清華師生對于事業的滿腔熱愛和執著追求,深刻認識到時代和社會賦予清華的責任和使命。清華培養和塑造了我,我愿為清華的發展恪盡職守、竭盡全力,這是我發自內心、終身無悔的選擇!
大學是傳承文明、播種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夢想、創造未來的地方。千百年來,人們不停地追問和追逐著自己的大學理想。在全球化的時代和復雜多變的世界中,大學最需要安靜下來,以開放的心態審視自身的定位,在繼承中弘揚文化傳統,在變革中堅守核心價值,努力促進人類的知識增長與文明發展,不斷創新自身的發展模式,不負先賢,不負時代。
大學意味著從容。從容是學者應有的態度,也是大學應有的氣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長周期性決定了大學要更加關注長遠目標,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營造安靜寧和的環境。為學要潛心沉思、篤實淡定,耐得住“衣帶漸寬”。從容是洗盡喧囂后的返璞歸真,從容是源自心靈深處的平和與豁達。
大學意味著執著。執著是對遠大理想的堅持,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執著,要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氣,“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尋理想更要執著,要堅持大學獨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學的精神高地,守護人類的精神家園。執著有賴于強大的內心世界,執著更體現在“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行動上。
大學意味著超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斷超越自己是大學發展的內生動力。超越已知,才能創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我們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跨越學科的界限、學校的圍墻、時空的距離,在合作中謀求共贏,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個目標,超越更是一個過程。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所有清華人共同的夢想。自清華1985年首次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以來,已經整整30年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是大學發展的不竭動力。面向未來,我們要認真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把握大勢、抓住機遇,以堅定不移的決心推進綜合改革,使改革成為我們每一位清華人主動自覺的行為,努力在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中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示范引領。
水木清華,人文日新。從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師生員工、廣大校友齊心協力,共同肩負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共同建設和守望全體清華人的精神家園,共同創造清華新百年的輝煌!
校長履新講話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首先感謝全校教職員工的支持和厚愛,我又站在這里,說句實在的話,是大家把我又留在了長山峪中心校長的崗位。對局領導對我的信任,對大家對我的厚愛,我表示深深的敬意!向大家鞠個躬,真誠的說一聲:“謝謝大家!”
此時,我深感榮幸,更感到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到壓力很大。長山峪中心校地理位置突出,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就,贏得了全鎮人民的普遍關注和尊重。特別是近三年來,全體教師上下齊心,精細管理,嚴謹治學,敬業育人,取得了豐碩成果,教育教學成績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連續兩年蟬聯全縣小學冠軍;翻建改建6所校園校舍,外聯工作物折款70余萬元。辦學水平和辦學品位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高,家長更滿意了,領導更肯定了,得到了社會普遍贊譽。
這次校長考核競聘,教體局領導和大家又給我這樣一個機會,這樣一個平臺,再次和同志們一起,為長山峪教育事業發展做事情,續寫長山峪中心校發展的新篇章,這是我的榮幸。在過去的五年教導主任,七年副校長,四年校長的工作生涯中,我有很多缺點和不足,我深知自己的政治素養、文化底蘊、工作水平、管理能力、服務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你們的要求,我沒有答應;你們的建議,我沒有采納;你們的希望,我沒有實現。但大家從工作出發,從情感出發,原諒了我,我深感內疚。我的性格大家知道,我的為人大家知道。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幫助我克服困難,指導我提升管理水平,監督我的工作作風。
新崗位、新職責、新目標、新要求,有大家的支持,我有信心承擔責任,履行職責,不辜負領導的重托,不辜負廣大教師的期待。我將團結和帶領班子成員,緊緊依靠全體教師,恪盡職守,為學生、老師和學校發展竭忠盡智。我將努力勤奮學習,兼收并蓄,傳承創新;我將努力敬業工作,求真務實,不辱使命,精心做事、真心待人,以平常心對待自己;我將努力做到轉變工作作風,團隊至上,合力謀事;我將努力做到以師為本,靜心自律,身先垂范。我將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求實的作風和創新的精神,不遺余力地為教師服務,為辦長山峪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校長履新講話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離開北大四年兩個月后,在這個從1978年初就一直學習工作的燕園,重新站在這個熟悉的講臺上,面對曾經一起學習工作數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對曾經熟悉的北京大學,一時間,真不知道說些什么。剛才,中組部領導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謝黨中央國務院的信任,也感謝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長這副擔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決心,同朱善璐書記與全校師生員工一道,把北大建設好、發展好。
北大從來不只是一所學校,她是人們心中的圖騰,寄托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未名湖從來不只是一潭湖水,它蕩漾著學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靜園也從來不只是一席草坪,它承載著學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執著!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過的園林景觀,也都被賦予了太多的夢想與期望。的確,世界上恐怕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如北大這樣,與一個民族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連、休戚與共。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策源地、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著名學者大師的搖籃,輝煌的歷史,使北京大學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園。
過去四年多,我走過了兩所學校,親身經歷和感受了中國大學的奮力與崛起。重慶大學的質樸與親情,浙江大學的務實與求新,都讓我由衷欽佩,收獲良多。但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對北京大學滿懷敬意,希望北大能夠繼續引領中國高等教育走向輝煌。過去四年多,在幾任領導的帶領下,在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園的日新月異;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們都會由衷地談起學校的發展和變化:優秀學者聚集北大,學術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綜合改革持續推進,建章立制成果顯著,這些發展和進步為學校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要特別感謝王恩哥校長。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們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為校長,他低調務實,勤勉敬業,為北大的發展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此,我對恩哥校長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并祝福他在新的重要崗位上工作順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一個大家庭,老師、學生、工作人員和校友都是這個大家庭重要的成員,親情和規矩把我們緊密聯系在一起。師生如父子,老師總是想把他的一切傳授給學生,希望他們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學習生活,使他們心心相印,質樸純真;同事如親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與追求,使我們親密無間、肝膽相照。作為一個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規矩的。大學的規矩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教師還要遵循師德和職業規范,學生則要遵守校紀校規。第二,大學是傳播和創新知識的場所,教學和學術研究都是高度個性化的創造性勞動,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創造的思想火花。學生也只有在錯誤和失敗中,才能成長和堅強。因此,大學有責任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校長院長,沒有高低貴賤,不論學派親疏,大家都心平氣和,平等地爭論學術,探討學校發展。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族興衰,德行為要;大學發展,也必須堅持自己的精神傳統和核心價值。我們不能為世俗而拋棄學術的獨立與尊嚴,也不能為名利而嘩眾取寵、放任自流。我認為,大學的文化應當是簡單的、純潔的,不允許有爾虞我詐、奉承迎合,也不應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大學必須守護真理的純潔,不允許任何不良風氣玷污青年人的靈魂;大學有責任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我們只有把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大學的使命。
記得在1998年,我剛剛擔任北大化學學院院長時,曾為化學學院通訊寫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講到一句話:“我與我們中的一些人一樣,可能只是作為北大化學學院過渡時期的過客,但我們應當為我們曾做出的點滴貢獻、任何犧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的明天更加美好”。在一個學校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是過客,但要努力作出無愧于歷史的貢獻。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復說一句,愿北京大學的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