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五四講話稿(精選3篇)
校長五四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對于二中來說,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我校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方面的卓越成績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贊賞和肯定,喜獲了省五四青年團委光榮稱號,并在此為我校舉行授牌儀式,作為一名二中人,我們?yōu)榇烁械津湴粒械阶院?
今天,蒞臨我校參與授牌儀式的領導有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的領導,在此,請允許我謹代表學校黨支部、行政、工會向他們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感謝,感謝他們對我校的正確領導,親切的關心和熱情的支持!另外還要感謝每一位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全體教職員工,感謝那些熱愛二中、勤奮好學、勇攀高峰的莘莘學子們,是你們的求真務實、拼搏進取促進了二中的發(fā)展,是你們的心血和汗水鑄就了二中的輝煌。
過去的幾年,充滿了跋涉的艱辛和奮斗的坎坷,但更滿載著勝利的喜悅和拼搏的豪情。我們始終秉承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辦學理念,薈萃了縣內的教壇精英,根據(jù)中央8號文件精神,按照縣教育局20xx年14號文件的具體要求與布置,為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充分發(fā)揮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的作用,堅持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示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構建學生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的精神世界,從而初步打開了我校思想道德建設的局面,構建了一個和諧的校園。
我認為,這次五四青年團委榮譽的獲得,是對我校走特色之路,施素質教育,立成人成材之道教育理念一種肯定,同時也展示同學們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風貌,展示二中人敢與高的攀,敢與強的比、敢與好的賽的三敢精神;也更是對我們未來工作的一種鞭策和一種強勁的動力!
同學們,老師們!回顧過去,我們驕傲自豪;展望未來,漫漫其修遠。
校長五四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團員同志,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五月的春風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飄香,和著春潮,伴著夏韻,在花海燦爛奪目的季節(jié)里,我們迎來了“五四”運動九十一周年,共青團建團八十九周年。值此“五四”青年節(jié)來臨之際,我謹代表學校團委向全校共青團員、同學們以及青年教師致以節(jié)日的問候!向新加入中國共青團的團員們致以熱烈的祝賀。
大家都喜歡聽李宇春的《少年中國》。我們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富強,我們就必須更加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們這一代青年人身上。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希望,未來的發(fā)展就有希望。
小學時代,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它也許是你人生的一處驛站,不過請記住,即使它象一顆流星,我們也要努力讓它成為一次輝煌的閃現(xiàn),不懼艱難困險,敢于拼搏,志比云天。
校長五四講話稿 篇3
老師、同學們:
今年是“五四”運動八十六周年,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大會,并以“青春放歌”的形式,紀念這一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內憂外患頻緊,中華民族災難深重。5月9日,竊國大盜袁世凱公然接受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二十一條”,喪權辱國,民憤沸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1月至6月,協(xié)約國在巴黎舉行和會。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出席和會的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zhàn)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等3點正當要求,但均遭無理拒絕。在英、美、法、意、日等帝國主義列強伸出瓜分中國的魔爪的時候,軍閥政府派出的代表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來,群情激奮。5月3日晚,愛國學生在北京大學法科禮堂集會,聽了進步記者邵飄萍關于巴黎和會上中國失敗的經(jīng)過和原因的報告,悲憤交加,失聲痛哭。5月4日下午,北大等13所學校3000多位學生,沖破重重阻力,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頭可斷,青島不可失”、“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會后,游行隊伍沖向趙家樓,火燒賣國賊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軍閥政府懾于愛國運動的威力,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內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也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愛國運動取得初步勝利。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紀念“五四”運動八十五周年的大會,緬懷先輩的豐功偉績,就是要把“五四”的精神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并發(fā)揚光大。
一、“五四”青年為救國,挺身反帝反封建;當代青年要為強國,投身建設和學習。
面對民族危亡,“五四”青年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心明眼亮,挺身抗爭,不是坐而論道,而是把愛國的熱情、愛國的責任積極地身體力行,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當代青年投身建設和學習,為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早日到來,率先感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等口號,這些口號響徹了神州大地而成為時代主旋律。當代青年一如既往地顧大局、識大體,以信心和理智對待改革,以耐心和智慧為改革奉獻,從而保持了改革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好局面。所有這些,都是“五四”愛國精神在新時期的新表現(xiàn)。
青年人處在學習求知的重要人生階段,致力于祖國建設是愛國,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同樣是愛國。由于人類知識不斷更新、增長,各行各業(yè)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層出不窮,給人們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代青年應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學習、學習、再學習”的號召,大興學習之風,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以他們的知識和智慧推動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迎接知識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
二、在各種社會思潮中,“五四”青年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當代青年要認準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的先進分子從巴黎和會所給予的實際教訓中和空泛的民主主義的噩夢里清醒過來,開始看出帝國主義列強聯(lián)合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開始懷疑和否定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道路,轉而向往社會主義。隨著馬克思主義的迅速傳播,在國內出現(xiàn)了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潮。眾多的先進青年在運動中經(jīng)過分析、比較,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確信馬克思主義是觀察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最好武器,確信中國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這一正確選擇,直接影響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進程。
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最徹底的體現(xiàn)了“五四”精神的科學理論。它們在中華大地上產(chǎn)生了最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實踐它們,堅持它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偉大的“五四”精神就能得到光大和發(f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