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讀書的快樂演講稿(通用3篇)
享受讀書的快樂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劉曉明,是實驗小學5年級4班的一名學生,今天參加這次“我讀書我快樂”的主題演講比賽,我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自豪。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讀書我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善于發現,就能體味到很多的樂趣,如我們最喜歡的跳繩、游泳、打乒乓球、看電影。既娛樂了我們的身心,又強健了我們的體魄,其實除了這些以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個的樂趣,它只能用心去感悟,才能使人感到愉悅,那就是——讀書。
有一次,我吃過晚飯又去圖書館看書,我一進去就被一本有趣的謎語書吸引了,我忍不住拿在手里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兄弟七八個,圍著柱子坐,聽說要分家,衣服都扯破(打一食物),這是什么食物,我從沒聽說過,我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也沒想出答案。哎,回家問爸爸吧,我放下書,準備再去翻閱其他的書籍。突然,我看見旁邊一位顧客一邊談話,一邊剝著酸甜可口的橘子,于是,我若有所思地說:“橘子,一定是橘子。”我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對爸爸說:“爸爸,我給你講個謎語,是我剛才在書店的謎語書上學到的。”爸爸笑瞇瞇地說:“別賣關子,快說。”我把謎面給爸爸說了,爸爸笑呵呵地說:“這個簡單的很,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吃。”“不對,今天都沒吃。”爸爸愣了一下,說:“明明剛才吃晚飯,媽媽在菜里面放了嘛。”橘子怎么會放在菜里面?難道是我猜錯了?我又把謎面在心里讀了一遍,是呀,橘子沒有中間的小圓柱,那是什么呢?“孩子,讀書不要只讀字面,還需要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其中的含義才行。”最后在爸爸的提示下,我才真正的找到了謎底——大蒜。
是呀,讀書是一種樂趣,它能開發我們的智力,能夠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了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讓我們在書的世界里快樂地飛翔吧!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享受讀書的快樂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首先感謝xx區教育局對xx小學的信任,將xx區中小學第三屆讀書節開幕式落戶我校召開。讓xx小學的孩子在自己的操場親身感受讀書節的隆重與品質。春陽暖照,天公作美,雅安的天災,阻擋不了北國的春風又綠,今天我們以自己的方式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造燭求明,讀書求理。當我們讀書,求到科學真理,當我們的知識,可以預測天災的到來,也許人禍就可以避免。讀書,便是通往這一道大門的鑰匙。今天的讀書節,也便有了一層別樣的色彩和意義。在此,代表xx小學,祝讀書節圓滿成功!
按照《xx區中小學第三屆讀書節活動方案》精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推進和展開。
(一)、營造書香校園
通過我校傳統的各年級不同的閱讀、積累和展示、我校習作教育特色課堂下的美文賞析、作文比賽、好書誦讀等方式,也因為這些方式,遼寧省“信息化與學校發展”現場會鳳落梧桐五月下旬在我校舉行。以特色營造書香校園,以特色感受書香文化,以特色共享書香資源。
(二)、營造書香家庭。
我校是城區內學生最多的一所學校,1200雙孩子的小手拉起家庭成員的大手,便成為一種普及。我們倡議讓父母把對孩子未來期待的遠景目光,拉近到親子閱讀的近景上來。以書為媒,以讀溝通,以寫分享。讓父母在共同閱讀的時間隧道里,目睹孩子的成長,收獲自己的幸福,就如馬局長剛才方案中提到的“既能聽到花開葉綻的聲音,又能看到果落根榮的滿足。”我們通過了解家庭藏書量,“親子共讀”,家庭交流會,學生的讀書筆記,輔之以博客或qq個人空間的閱讀積累,綜合評比出書香家庭,期待形成蔚然之勢,讓百姓千家,沐浴在書香之下。
(三)、營造書香
1、開展“中國夢·教育夢·我的夢”讀書征文比賽。本學期開學的首月,我校就結合《中國教育報》“我的教育夢”征文活動,開展xx小學自己的征文活動。截止到3月29日,我校收到教師征文58篇、學生征文596篇、家長征文33篇。現在各位來賓手里拿到的由我們徐x局長作序的本次征文選編集《有夢不覺天涯遠》。雖然我們的文章組稿時間有點短,難免會有紕漏,但仍然可以看得到孩子的天真稚氣,教師的歲月足跡,家長的熱情與積極——五年三班趙子陌的家長趙《三寸天堂》五年二班李佳憶家長賈琨琪寫的《中國夢之家鄉夢》,讓我們看到對夢想的執著與追逐……
2、開展好書推介活動。今天,我們與圖書館協議建立流動圖書站,得到了叢x館長的大力支持,第一批500冊圖書已經流進校園。“濯足長流,舉足復入,已非前水”我們既要聽到知識更新的聲音,也要努力更新我們的書籍,在好書推介活動中,縮短我們淘盡黃沙始見金的距離。
3.開展“中國夢”師生書畫攝影展活動。我們以校園文化墻的形式更新和展出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師生書畫、攝影作品展,豐富中國夢系列活動中“中國夢·教育夢·之旅”的內涵與品質。
4、通過參觀展覽,走進“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黨史教育、鄉情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通過春游實踐觀家鄉風景看家鄉變化;通過“游學之旅、研學之旅”走出國門,比較世界。以民族的心靈,國際的視野,行萬里路,圓中國夢。
5、開展“文化名人進校園”活動。今天我們就邀請了我市本土作家、大連文化名人素素老師、著名書法家于先生親臨我們的活動,也期待通過素x老師和于老先生的手牽更多的文化名人,走進我們xx小學,走進我們的孩子當中,讓我們的學生有機會面對面聆聽文化使者的聲音,分享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創造更多機會讓有夢想的人插上文化的翅膀。實現我校習作教育的一個初衷:聚,一群好人,做,一件好事,在校園,為孩子、為文化近景做點事。
最后,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還有我區中小學的各位同仁來到xx小學。天涯有愛不覺遠,人生有夢不覺寒。面對中國夢,我知道我們很渺小,但我們的夢很大,那份虔誠與執著,讓我想起倉英嘉措的一首詩——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簡,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謝謝大家!
享受讀書的快樂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讀書,打好人生底色》。
1820xx年2月12日,一個男孩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鄉村一個窮苦農民的家里。因為家里窮,他沒有機會上學。他一生中進學校上學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母親能閱讀,但從來沒有學過寫,而他的父親也僅能寫他自己的名字。
可是,他卻被書籍強烈地吸引著。他7歲開始上學,每星期只去學校2~3天。從那時起,他開始了自己的啟蒙教育。他把燃燒過的木頭當成"鉛筆",在粗糙的木板上練習寫字母。夜晚,他向母親大聲朗誦《圣經》,還反復閱讀《伊索寓言》。
十幾歲時,他從50里范圍內的所有鄰居那里尋找并借回很多書,包括《本杰明弗蘭克林自傳》、《華盛頓的一生》和《天路歷程》。他抓住一切機會認真閱讀。當其他小伙伴在山上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他卻手捧書本在一棵樹下閱讀。吃完飯后,他又很快拿起書本。
9歲時,他深愛的媽媽不幸去世。他和姐姐用讀母親最喜歡的《圣經》章節的方式來安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當他父親再婚時,繼母帶了幾樣家具和三本書到她的新家:《韋氏大字典》、《魯濱遜漂流記》和《天方夜談》。他把這些書讀了一遍又一遍。他漸漸成為了一位精通寫作的人,以至于他的鄰居們愿意出錢請他寫信和簡單的遺囑。
21歲時,他決定外出。最后在一個住有100多個新移民,位于西部邊境的小村莊安頓下來。這個小村莊有6位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其中包括兩位知識淵博的內科醫生,他們允許他隨時借閱他們的書籍。
在此后的7年,他做過兩份工作,都是允許他可以長時間讀書而不受打擾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商場店員,第二份工作是郵遞員。他在接待顧客之余,廣泛閱讀了哲學、科技、宗教、文學、法律和政治學方面的書籍。事實上,通過閱讀,他自己授予了自己一個優等的大學畢業文憑。
1837年,28歲的他雖然連小學一年級都沒畢業,卻已經是伊利諾依州的執業律師了。
1861年,他通過參加競選,成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他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亞伯拉罕林肯
聽了這一個故事,你們一定會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吧。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因勤奮讀書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他們的故事影響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辦法仍是讀書。
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讀書,就有可能。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說,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文字、書籍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而如果你能夠利用,卻不去利用這個最偉大的發明,那真是最大的愚昧,枉到人世一遭。
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首先意味著書籍"。沒有供師生閱讀,充實師生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豐富的書籍,或者雖有豐富的書籍而缺乏熱愛讀書的師生的學校,不能算是一所真正的學校,可以說只是一間"制造、生產勞動力的工廠"。
你們喜歡讀書嗎?那么開始讀書吧,收獲吧,品味吧,進取吧!讓我們盡情地在書中沐浴,在書中享受。書是黃金,珍貴無比;書是陽光,能量無限。捧起書本吧!可以廢寢,可以忘食。讀書中,我收獲著;讀書中,我成長著。我愛讀書,我愛收獲。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