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學總結暨表彰大會講話稿:做一個有夢的人
過去的幾年,我一直夢想著去邊遠地區支教,因為我覺得這個職業光榮而神圣,覺得邊遠貧困山區孩子亟需、也極渴望知識。
今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提及一個話題,那就是夢,中國夢。大家一個個夢才能匯聚成宏大的中國夢。我不知道大家的夢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或許我已經找到現在我的夢了——不僅僅是單純的支教,而是一種快樂的夢,是成為一名志愿者,是賦予人生的夢以“親切的磨礪”以及奉獻、愛與感恩的教育。當然,透過這個夢我也明白了,夢想也需要孕育,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它需要一些助推的動力,需要咱們抓住機遇,[第一范文 ]需要細心的耕耘。
很顯然,若當初上一屆青協會長在學工處同xx處長商量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時,老師不推介我,我也不把我住機會,那此時我便很難把握自己的夢,也很難有機會同大家一起交流。當然,如果那個時候我很無知,不知道運作德育實踐項目,沒有學過寫作、攝影、編導、書法等等技能,我想我也不能有把握機遇的鑰匙。
很顯然,如果我組織參加的全國殘疾人日公益活動不是圓滿結束而是混亂不堪,不是得到認可而是滿是批評,那么我也不會成為會長,不會那么有信心,也不會同大家交流。或許只有我知道,在這個活動前我的幸苦,提前聯系會長及舉辦單位了解情況,明確協會要擔起的任務。同時,由于剛入協會,還要提前熟悉參加活動的成員,制定詳細的計劃——這就是夢,需要再成功之前付出許多努力,甚至是汗水與委屈,但是只要去感知,去認真規劃,去學習,你筑就的夢一定是最美好,最絢爛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們十一名志愿者冒著大雨給肢殘的整理家務和洗澡。那是我第一次進入殘疾人家庭。那個家看不到一件像樣的家具。橫在屋中央的是一張長條茶幾,右側是一臺破敗的彩色電視,冰冷的鐵床上隨意擺放著一床薄破的棉被。給他洗澡的時候,四五個志愿者費了很大勁,大冬天還出了一身汗!袄蠈嵳f,我想洗把澡都不容易。都半個月沒洗澡了,真感謝你們。”變得清爽干凈了,肖一平十分開心,不停地對我們表達謝意。但是看到他嚴重萎縮的雙腿,身上磕磕碰碰的傷痕,出了祝愿,就是想日后給予他更多的幫助。
今年年初,在全省的學雷鋒頒獎典禮中我又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堅持十八年助學路、資助一千四百名學生的八十多歲的老人、用生命守護江豚的以及護鳥營的九〇后的學子。
八十余歲的老人說:“只要頭腦清醒,只要眼睛能看見,只要腳能走得了路,我就一直干下去”。
護鳥營的九〇后的學子也曾說:“慢慢了解它,然后你就會愛上它,愛上它你就會甘之如飴地去做一些事情”。
說了那么多,我想這就是夢想及夢想者最堅定的誓言。這些誓言并不僅僅適用于老人們以及護鳥營學生們,更是適用于每一個有夢的我們。
心中有夢,心懷愛心;多一份擔當,當一份責任。抓住機遇,去追尋,去學習,去探索。不讓機遇與自己失之交臂,用愉悅的心情去描繪生活的藍圖、耕耘夢想的天地,去感受助人的快樂,成長的快樂,人生終究會賦予我們“親切的獎勵”、奉獻、愛與感恩的教育,終究會讓有夢者收獲豐碩的果實。
最后,愿大家心中有夢,夢想成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