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教育教學工作會議講話稿
第二,敢查,就能看到真相。
下半年,我們連出六招:一是調整了鄉鎮中學班子,出臺了班子成員任課和行政成員走課的規定;二是對全區各學校教學資源的管理情況摸了底;三是調查了各學校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情況;四是開展了對對高中階段學校的調研;五是對全區教職工上崗的情況進行了清查;六是將全區所有學校的財務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審計。3個月的時間,我們幾乎對教育的人、財、物、事的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地真相追查。有些結論我們發布了,有些還沒有發布,有些情況我們與相關學校直接反饋了,有些情況還沒到反饋的時候。教育局人事股、教研室、基教股、儀電站、審計室、計財股、督導室等股室人員都參與了本輪教育真相調查與研究,見證了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原因,讓教育的當事人、參與人弄明了真相,這為我們下一步改革行動打下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第三,敢抓,就能產生效果。
我到教育局啃的第一塊硬骨頭就是高中招生。從5月份一直持續到9月份,抓超計劃招生,抓降低分數線錄取,抓擴大自費招生范圍和規模。很多領導、同事、好心人勸我,適可而止,結果今年的形勢很好,省里、市里的政策與我的脾氣一樣硬氣,截止目前,仍然有 人沒有取得高中學籍。我覺得這是高中質量的結構性問題,也是保障高中教育質量的第一道屏障。教育局機關干部、各中學校長、高中學校的相關人員整個暑期都沒有休息,打了一場硬仗,清退了 名違規招錄的高一新生,整頓了招生秩序,打擊了招生販子,扭轉了普職分流的局面。為來年乃至今后的普通高中辦學思想、格局、觀念定了基調,也為我區高中階段教育的結構調整預留了改革的空間。
在XX年教育系統干部作風整頓會上,把今年的中考、會考科目的成績、名次、教者進行了首次全面公開,隨后,在華安局長的主持下,約談了后10名的教學副校長和學科教師。一位分管業務的副局長與教師面對面展開批評,這讓很多校長、副校長坐不住了,想到外面玩,也不安心了。所以,今年下半年,各校校長、班子成員幾乎都呆在學校,跑通宿的少了,抓教學的行為頻繁了,辦法也多了。據我了解,全區各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都有了空前的好轉,只是今天還沒有受到表彰,暫時處在耕耘期,大概明年、后年就能收獲了。我認為,楊易區長提出的“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五年翻身仗”,不是大話,也不是空話,是我們指日可待的目標。
現在,我們的外部環境更好了,今年,楊區長兩度調研我區教育工作情況,區委召開專題常委會,作出了:新教師招聘由教育局牽頭組織,每年增加本級教育投入1000萬,新建一所城區小學,增加教師待遇等一系列重大決定。區人大主任楊君親自帶領市、區人大代表,專題考察江南城區教育,正在為我區的教育發展鼓與呼,教育熱了。這說明教育環境是越來越好,教育氛圍是越來越濃了,這一切都為我們在教育這片熱土上播種收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工作有壓力,更要有動力
如何在教育質量這樣嚴峻的現實情況下,如何在充滿輿論壓力的工作背景下,去甩掉落后的帽子,完成“翻身”的使命,在華安局長講的基礎上我還強調五點。
1、抓調研,搞好診斷。
教育局機關各職能股室要轉變職能,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從宏觀到局部,解剖麻雀,要把務虛的管理職能變成務實的調查研究,要把各種檢查變成一份份有事實、有數據的調研報告和切中實際的一條條建議。要緊緊圍繞教學人員、教學運轉經費、教學設施設備、教學過程管理等關鍵因素,為我區各級各類教育,各級各類學校建好一本臺帳。分管副局長和各股室負責人要達到以“教學質量”為落腳點,根據本股室的職責分工,每年搞1-2次調研,把全區教育各方面的面貌、各學校的面貌原汁原味的拍個像,做到隨時翻出來,隨時能說出它們的體貌特征。
2、抓制度,建設根本。
首先是教育局要有制度,十幾個股室,各負責什么工作,責權利如何匹配,一年有哪些具體工作,每項工作有什么目標任務,有哪些政策依據,操作辦法如何,怎樣落實的措施,過程如何管理等都要有文字依據,保證工作實施的公平、公開。
二是各學校要有針對性的制度,一項一項工作怎樣陽光面對,敞敞亮亮;從遠景規劃到近期目標,明明白白;從職責內涵到具體工作,清清楚楚;從宏觀建設到事務管理,精精細細。
三是重點抓局級領導和股室聯系學校制度。既要強調責任意識,也要強化管理職能,更要突出服務和支撐功能。以后各學校的年終排名要把聯系點的局級領導的名字附在校長后面。很多學校埋怨學生、埋怨客觀條件,其實很多東西都與教育局有著一定的關聯。今后教育人、財、物的配置,教育局都要力求形成公正、公開機制。只有公平、公正、公開了,從上到下的責任鏈條才能串聯起來,才能客觀的進行評比、評價和問責。今后的評價要從評學生、評老師、評校長開始,一直評到局級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