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學期教學工作會議講話稿
四、深化作業評價改革,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高效課堂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這些年,我們通過規范教學行為,創新教學方式,讓大部分學生能在課內完成課堂作業,既提高了課堂作業的質量,又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教師引導學生購買課外資料,增加考試次數,布置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等等現象還是普遍存在。深化作業評價改革依然是個艱巨的任務。
首先,要優化課堂作業的設計。每堂課都要以課堂作業本為主,精心選擇、設計課堂作業,并且要保證大部分學生的課堂作業能課內完成。要堅決杜絕除配套的作業本之外的任何課外資料進課堂。學校要不定期抽查學生的書包,對發現的違規行為要嚴肅批評。
其次,要大膽嘗試家庭作業形式的改革,倡導無書面家庭作業。特別是城區學校,可以用做家務、作調查、做手工、當義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代替機械重復的家庭作業,還學生快樂幸福的童年。
再次,學校要深化考試改革,積極嘗試面試評價、實驗評價、活動評價、綜合評價、多次評價、多元評價、學分評價、等級評價等不同的評價方式。條件成熟的學校可以申請免試學校、免試班級、免試學生。
五、深化小班化教學改革,提升農村山區學校教學質量
小班化教學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特別是我市一些農村山區學校,已經事實上進入小班化的狀態。新學期,我們要重點研究農村山區學校的小班化教學。凡是班級學生數不足30人的學校,都要積極開展小班化教學的研究。
一是成立小班化教學聯盟。由教研室牽頭,組織班級學生數少于30人的學校,組成小班化教學研究團隊,加入省“小班化教學研究聯盟”,外出考察學習,定期開展活動,共同研討小班化教學的模式與方法。
二是轉變小班化管理模式。在小班化學校嘗試班主任負責制,把教師辦公室與學生教室、圖書室、活動室等整合在一起,由一個教師負責一個班級,6年帶一個班,增強教師的責任心。
三是轉變小班化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小班化學生數少的有利條件,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其內在的潛能,激發其主動探究的欲望。徹底改變農村山區學校教學質量低下的現狀。
各位校長,今年是高效課堂建設深化年,我們在規范和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高效課堂”的研究與實踐,總結推廣“高效課堂”的經驗,進一步形成具有義烏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和管理模式,大面積提高全市各小學的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率,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我市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