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改運行階段總結大會講話稿
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在《方案》中已經做了一些具體的敘述。下面,針對學導課的主要環節,我再給出一些補充性說明。
①、進一步明確學導課三個主要環節的重要意義。
任務導學的意義。往大了說,就是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往小了說,就是要讓學生在學會的同時,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和思維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如果,我們的教學,僅僅定位在讓學生學會這樣一個層面上的話,既不符合中考試題的變化,也不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
互助合學的意義。互助合學至少應該有以下功能:澄清疑問、分享經驗教訓、攻克學習障礙、鞏固所學知識和方法、激發學習主動性、促進自我反省等。特別是,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學會傾聽和質疑,鍛煉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
師生答疑的意義。首先有三個要點需要引起老師們的注意,其一,是師生答疑,而不是教師答疑;其二,學生答疑的方式一定是既有示又有展;(“示”是指呈現、表達,“展”是指發展、伸展、展開。其中。“示”是手段,“展”是目的,由“示”及“展”是展示的追求。在教學中就要通過學生的“示”最終實現學生的“展”,其中的關鍵是要有交流、共享、爭辯、質疑等深層次的回應);其三,教師答疑的一定是有話直說,簡明扼要,其中,肯定、否定、補充、解疑是常用的方式。其次,師生答疑環節本來應該是展示交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尤其是學生有效的展示,對提升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重點針對以下三個方面做好預設。
一是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布置
可以說,學習任務設計的怎樣,是學導課成功的基礎和關鍵。
學習任務的分類:從學生參與學習的器官來看,應該有讀或看的任務(動眼)、想的任務(動腦)、說的任務(動嘴)、寫的任務(動手)等;從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來看,有基本學習任務,核心學習任務和拓展性學習任務;從學習任務的呈現方式來看,有過程性學習任務和結果性學習任務。
好的學習任務,應該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與認知規律的,應該是由淺入深的,應該是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的,應該是能夠充分暴露學生問題的,應該是有利于促進學生方法的掌握和習慣的養成,應該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如果我們布置的學習任務,僅僅停留在只需學生看看書、劃劃書,并從書上找找答案,或者照葫蘆畫瓢的話,那就使得任務導學膚淺話,就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一般說來,每節課至少應該有一個有價值的學習任務。
衡量的標準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這個學習任務的解決,對達成主要教學目標起決定作用。
第二,這個學習任務,既基于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又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保留適度挑戰。
第三,該任務有一定的探究空間、思維含量與開放度。
第四,該任務是統領課堂的主線索,是解決學科基本問題的關鍵性問題。
學習任務的布置而言,可以在課前布置,也可以在課堂上布置;可以是一次性布置,也可以是分時段布置。
就學習任務的表述而言,,一定要明確、具體、完整。
二是互助合學的效率與質量。
明確互助合學的任務是前提——知道做什么
掌握互助合學的方法是保障——知道怎么做
充分發揮展示的作用是動力——滿足表現欲
三是師生答疑的內容與方法
一定要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不是每個小組同一節課都要充分展示,而是每個小組乃至每個人都要有展示的機會。
讓學生自主學習+不讓學生充分展示=0
讓學生充分展示+不點評學生展示=0
不是每一個學習任務都要展示,而是共性問題重點展示,典型問題重點展示。
展示學習任務是展示,評價、反思、總結也是展示。
由于時間關系,配餐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周練命題的精選與回收,小組建設與作用的發揮,評價手段的使用與規范等方面的內容,《方案》中都做了具體的說明。會后,我們將會把《方案》發在校園網上,,請大家抽時間認真的讀一讀,靜下心來想一想,實踐當中做一做。
2、在“規范化、常態化、精細化”上下功夫。
所謂規范化就是事事都要按要求做,所謂常態化就是時時都要按要求做,所謂精細化就是時時、事事都要用心做。
(1)規范化是基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效課堂離不開模式與規則;人心齊,泰山移。沒有統一要求,難以形成合力;
(2)常態化是關鍵。孤樹難成林,長久才有效;沒有常態化,便沒有成熟化;沒有成熟化,難以實現精品化。
(3)精細化是努力的方向。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變;簡單的事重復做,重復的是用心做你才是贏家;課改只有做到精細化才是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