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蕾課堂”總結表彰會上的發(fā)言
良好的開端,為下一個寫的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四十分鐘的寫作過程,教室里很安靜。我像是一個“多余的人”,走一步,說一句,都怕打斷他們的思路,我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看著他們寫。每個孩子都埋著頭,寫得很認真,沒有一個孩子咬筆桿子,沒有一個孩子撓頭皺眉,似乎都有許多話要說要寫。誰說不是呢,春蕾課堂帶給他們的,或許不僅僅是知識,應該有更多更重要的東西吧。
請允許我再讀一篇短文,與大家分享。
包餃子
星期二上午,我們上了一節(jié)手工藝課,包餃子。那堂課讓我懂得了平常媽媽做菜的辛苦與不易。
尤其是剁餡,包餃子。“篤——篤——篤——”老師切肉的聲音,震得我耳朵都快聾了,可見老師費了多大的勁呀。要是我,手早就麻了。剁好了肉,只見老師一手拿刀,一手扶著菜葉,快速地切著,我看得又傻眼了。雖說我也會切菜,可那速度沒法比呀,我像蝸牛爬,而老師就像孫悟空舞金箍棒,看得我眼花繚亂。
切著切著,老師的汗就像斷了線的珠子,滑下臉頰……同學看見了,趕緊拿過面巾紙,幫老師拭去汗珠……
這堂課,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做一餐飯是多么不容易。我想,以后我再也不會嫌媽媽做的飯菜了,再也不會挑食了。(沈水妮)
如果媽媽聽到這樣一段話,她一定會感動得流淚的。“春蕾課堂”這個支點,撬動的不僅僅是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不僅僅是幾次活動、幾許知識,它撬動的是孩子們內心美好的心靈世界。這樣的課堂誰不希望參與呢?
或許我的這堂不太完美,甚至有很多不足,但是在這里,我相信孩子們是快樂的,是有所收獲的。在最后總結環(huán)節(jié),有好多孩子都代表小組發(fā)了言。有的小組說,第一次體驗這樣的學習形式,很新鮮,很興奮,同時也知道了“要學會和別人合作”,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有的小組說,先小組討論,思路清晰了,寫的內容也有了,這樣的作文課沒有負擔,也不害怕了……
柯巖曾說:“空洞的說教都是教育無能的表現(xiàn)。”春蕾課堂,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鮮活的環(huán)境,孩子在這里自己探究,自己去發(fā)現(xiàn),找到了自我發(fā)展的支點,為自己撬動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更重要的是,“春蕾課堂”讓他們在暑假里“存在”得更有意義了。
“春蕾課堂”對于孩子們來說是這樣,對于我自己來說,又何嘗不是呢?準備有些辛苦,后來還作廢了;天氣有點熱,路也有點遠,但我卻很快樂。雖然只有半天時間,但我覺得自己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它是我這個暑假的一個“亮點”。我相信,這也是我人生中嶄新的一步。我也曾想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有意義的事,然而之前它一直只是個想法而已。
有的時候,看電視新聞,會看到志愿者為他人帶去溫暖的畫面。我不敢說我也是個高尚的人,但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個善良的人,有時也有這樣的想法,或是沖動。但我這個年紀,我這種內斂的性格,讓我很拘謹,自己不會主動去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是“春蕾課堂”為我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機會,給了我一個為他人做點實事的平臺,所以在此我要感謝促進會,感謝“春蕾課堂”。如果以后再有這樣的機會,我一定會毫不遲疑地參加的。
最后,我想說:春蕾課堂,是一個支點,讓孩子們撬開了一個別樣精彩的暑假生活;春蕾課堂,是一個平臺,讓我有了一個服務于他人的天地。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