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精選3篇)
學校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1
今天,在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學經驗,我感到非常榮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工作的時間并不長,還有很多地方要向各位前輩學習,所以下面我所講的內容僅僅是自己參加工作以來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但稱不上經驗,在這里與各位老師們交流和探討一下。
一、給學生留好 “第一印象”。
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必要的。幾節課上下來,必須要給學生要留下比較鮮明的初步感覺,這是一個治學嚴謹、知識淵博、嚴愛有加的老師,他不但對學生要求嚴格,而且對自己要求也嚴格,在今后相處日子里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抱著一種端正的心態去工作、去學習,任何人、任何時候不能糊弄和懈怠。如果你給了學生這樣一個印象,我想以前多么散漫的學生,也應該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就算是沒有改善和提高,心靈上也會形成一個“觸動”,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后的教學樹立良好的開端。
二、仔細備課。
雖然給學生留好 “第一印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真正能讓學生認可自己的教學水平,最重要的還是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如果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學生不認可,以前建立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會隨之喪失。而要上好一堂課,充分的備課是前提。備課過程中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同時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備課時只單獨研究教材的內容是不夠的,在一本教材當中有些內容講解的可能過于復雜,而有些問題又講的過于籠統,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備課時要廣泛查閱相關參考資料,合理取舍講課的內容,采用各種參考資料中好的方面,學生易于理解的方面。比如,在熱學課程的上課過程中,在講到理想氣體壓強公式的推導時,教材當中的推導過于繁瑣,用到的數學統計知識較多,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問題,我采用了《普通物理》中比較簡單的一種方法進行解釋,盡管此種方法推導不太嚴密,但學生基本都能理解。
三、在備好課的基礎上,組織好課堂教學。
1. 做好新課的導入。
上課怎樣開好頭,要反復推敲。新課導入要求短小精干,突出本堂課要講解的主要內容,切忌拖泥帶水,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不可逆過程”內容時,我采用設置懸念的方式引入新課,先舉出一些自然現象如“覆水難收、落葉永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有一定的方向性,這些現象能不能反方向進行,如果可以,那么過程是自發進行的還是有條件進行的呢?這樣精心創設懸念,以激起學生求知的迫切需要,讓他們去思索,去探索。帶著問題進入新課中,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學習知識。
2. 要善于提出恰當的問題。
任何思考都是從問題開始,在課堂上適當的設置一些科學巧妙、靈活多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的問題,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3. 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
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只要課時內容和教學進度允許,我總是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在學生的討論、師生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把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從而掌握得更牢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另外多讓學生參與進來,也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表現欲,上課的熱情比較高漲。
4. 善于活躍課堂氣氛。
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在物理學中,有些理論知識是比較單調和枯燥的,有些學生就會不認真聽講,但是在物理學中,每一規律的發現都是科學的血汗和結晶,其中也包含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所以在這時我會向學生簡要介紹與該知識點相關的科學家的生平事跡,以他們堅忍不拔的鉆研精神,來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精神,這樣對調節課堂氣氛,調節學生心理,培養學好物理的興趣,起到積極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總之,教學工作千頭萬緒,實施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做好教學工作關鍵就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以一顆熱愛教育,搞好教育的心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
學校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2
希望通過集中學習與交流,各單位能進一步增強迎評促建的責任心和緊迫感,全面落實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40項重點任務,為明年順利通過評估打下堅實的基礎。隨后,他提出四點要求:
一是要認真貫徹落實新時達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提高育人水平;
二是要對標合格評估新指標體系,以問題為導向加速推進合格評估工作;
三是要以合格評估為契機,全面推進學校轉型發展;
四是要繼續解放思想,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最后,他希望全校師生員工都能擼起袖子干、下定決心拼、咬緊牙關上,積極主動作為,扎扎實實做好各項評建工作。
距離評估工作只有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各個學院的老師們克服了高溫酷暑,做了大量細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學校的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下一步我們所面臨的形勢與工作任務已非常明確,希望大家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使命意識,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作風,加快推進各項迎評促建工作,確保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最后,他提出三點要求: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做好迎評促建工作責任感、緊迫感;二是對照標準,查擺問題,切實抓好自評自建工作;三是切實抓好開學前的幾項工作。
學校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徐局長及各位教育同仁:
首先,代表xx中學及xx中學教育集團對“xx中學教育集團主題學術活動暨協進中學第26屆教育教學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這既是協進中學的學術盛會,也是xx中學教育集團的智慧大餐。在此,我表明三個觀點和立場,供大家分享和借鑒。
1、天下教育人是一家人
教師的尊嚴源于教育的尊嚴,沒有教育的整體地位的提升就沒有教師個人的地位提升。名校通過輻射辦學去幫扶其他學校,就是對“共謀發展”的教育責任的踐諾和擔當。借此立場去解構一下“協進”這個校名。,樹什么德?對于教育人而言要“致良知”,把教育視為“良心活”而非謀生手段,所以教育之“德”就是對教育的敬畏之心和虔誠之情。“協進”,和誰協同共進?那就是天下教育人是一家人,學校之間或教師之間不是零和的競爭關系,而是發展共同體,理應開放互助,切忌門戶屏蔽和相互輕視。為此,xx中學真誠而竭力和協進中學合作,溝通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讓學子享有優質教育。
2、植根于教師專業生活現場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課堂是教師專業生活的主陣地,教師專業發展要以“課堂”為中心輻射開來形成校本研修的“同心圓”結構。借用俗語“高手在民間”,我提出“專家就在身邊”,身邊的每一位教育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這不是一種謙虛的姿態,而是學習的智慧。這需要教師“在研究中教學”,以專業的視角和共研的取向去觀察和審讀同行和同事的教育言行,在批判和揚棄之中促進自身發展,從而形成“學術共同體”。教師以致力于生命發展的教育情懷引領和激發自己的教育追求,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就會在學生生命的解放與發展中提升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創造和品味教育的幸福,成為幸福的教育人。
3、教育的本質和使命是育人
教育是養人的事業而非鑄人的行業,它以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為手段去履行促進人類的生存與生活的使命。因此,人是教育的起點與終點,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圍繞人的生命的舒展與自由而展開,凡是脫離了“人的解放與幸福”軌道的言行都是“偽教育”,或者說“吃人”的教育。高考也不例外,高考就是以考試內容和考查方式的不斷變革來引導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選拔方式的優化,也就是說高考的方向就是育人和選人的方向。沒有最好的考試和選拔方式,只有不斷優化的考試和選拔方式,這就要求我們端正對高考的認識和評價,不要妖魔化高考,不要把高考與應試教育等同起來,要把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建立在綜合素養的提升基礎之上,這樣優異的高考就成為素質教育的附屬品和自然產物。
最后,再次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同仁研有所獲,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