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體育---營養配餐》教案及反思
第五類為純能量食物:包括動物油、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將以上五大類食物按一定比例搭配,即主食、副食(肉、禽、蛋、乳)、蔬菜、水果及油、鹽、糖的搭配體現在一個國家人民一天三餐中,就形成了一個國家的膳食結構。
五、小結:
本節課的學習已結束,請大家暢談一下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吧!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對營養膳食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隱含了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細心體會,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刻刻要用數學,希望大家能更加努力地學數學、用數學。
課后反思:
本節課是新課程增加的內容,老教材中沒有出現過這類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營養配餐的過程,進行有關營養成分的簡單計算。通過營養配餐的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學習數學知識和培養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應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這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給合生活實踐判斷,自己的午餐是否有營養,結合營養成分表判斷小明午餐是否合理,并設計出一份合理的午餐幾個活動環節,從活動過程來看,學生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能主動運用所學過的百分數等知識,來判斷配餐的合理性,并能根據實際進行合理的配餐,效果較好,上完本節課后學生還能根據所學的知識,重新回頭判斷自己的午餐是合理搭配,有營養,并能夠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給自己設計營養餐。
我結合課本中主題圖呈現出我國運動員積極備戰2008年奧運會的圖片,緊緊圍繞“運動員的飲食搭配”這一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入了營養配餐的活動,并給學生提供一些營養成分的小資料,再通過讓學生幫自己設計菜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并且讓學生課前收集營養成分和營養配餐的資料,在課堂上展開交流,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小組討論、匯報都興致勃勃,參與熱情很高。配菜時注意營養搭配,學生在生活中并不太熟悉,學完了知識后,學生由衷地發出了感嘆“原來食品搭配也有那么多的數學知識呀!”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想像的空間和期盼,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中,有些細節處理不當如: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在于學生設計的食譜與小明設計的食譜都出現相同的問題,各種營養成分不能滿足12歲兒童成長的需,沒能及時抓住時機利用學生的資源,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使這份食譜有營養份量又合適,提高學生學生主動性。而對于一些配餐方面缺乏創新的指導,例如無肉類,如何補充脂肪、蛋白質等, 如何又營養份量又合適品種又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