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散文朗誦文章(精選3篇)
幼兒散文朗誦文章 篇1
潮 聲
劉湛秋
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甚至遠方的航標燈,仿佛也罩上了墨綠得像海水的眼鏡。
沒有風聲,也沒有雨點,甚至在頭頂,看不見一片烏云的流動。是那樣沉靜而又寂寞的海濱之夜啊!但這時,潮水仍在響,仍在有節奏地拍打著。像在黎明的山谷,蘇醒的小鳥發出清脆的啼鳴;像在天邊的沙漠中,聽到遠方一聲清泉的淙淙;像在下著雨的深夜,母親聽到她游子歸來的足音。
那是大海的呼吸;那是生命,是生命的不倦的呼喚!
于是,我覺得,黑夜的海濱并不寂寞,也不寒冷……
幼兒散文朗誦文章 篇2
鄉村的黃昏
佚名
鄉村的黃昏落日像喝多了酒的紅臉醉漢,跌倒在鄉村的山那邊,把水和天映得一半兒通紅,一半兒金黃。
鄉村的黃昏是秀美、恬靜的。路邊的花呀、草呀,都在徐徐晚風的撫摸下,安靜地睡了。夜來香卻精神十足地梳妝打扮,準備迎接“黃昏音樂會”:她們用絢麗的晚霞做胭脂,涂紅嬌美的臉蛋;用金色的陽光做長裙,套上柔韌的腰肢;向小河哥哥要一朵浪花,插上自己五彩的秀發……河邊的垂柳散開高高的發髻,取下艷美的蝴蝶結,俯下身去,讓長發垂進潺潺的流水,靜靜地梳洗著。頑皮的小河也不再跳躍,安分地淌著。河里的睡蓮閉起了眼瞼,彎彎的長睫毛上還掛著水珠兒,河里的小魚和小蝦們都回家去了,想必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召喚他們吃晚飯吧!
鄉村的黃昏又是忙碌、熱鬧的。
“日落西山鳥歸林”。形形式式的鳥兒都急急忙忙地往屋里趕,鳥爸爸要把找到的食物帶回家,鳥媽媽要回去做飯,只有一些貪玩的小鳥還在不緊不慢地往家趕。
河邊的洗衣婦提著小桶三三兩兩地回來了,邊走邊談論著村里的新鮮事。放牛的牧童橫坐在牛背上歸來了,口袋里塞滿了酸極甜極的野果。到地里做活的壯勞力也都回家了,個個扛著農具,汗流浹背。不一會兒,各家各戶的煙囪都冒出了縷縷炊煙,廚房里響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吃過晚飯,一些老頭兒就叼著煙斗蹲在一起談古論今,講三國,談劉備……
這時,一彎新月已隱隱約約掛在夜空。
幼兒散文朗誦文章 篇3
大家好!
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的諺語,它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放眼自然界,螞蟻有許多天敵,蟻卵和幼蟲都會讓天敵們垂涎三尺。誠然,一只螞蟻的防御能力我們是都不敢恭維的,但他們的王國卻并未因此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反為許多蟲獸所畏懼。
重視團結,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們也聽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每當我們做物理實驗的時候。這句話得到了深深的印證,因為每次實驗如果沒有幾個人的團結協作,做起來將會很慢,或者根本完不成。或許有人會說我一個人就夠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那樣的天才,不是所有人都有那樣的能力。我也相信能夠真正獨自完成一件事的人不多。也許你的成績不錯,是個有才能的人,但我相信脫離了集體,不與別人團結協作,你的人生之路將會更加坎坷。
團結很簡單,地球上的動物都知道,團結很難,我們需要充分意識到它的價值,并恰當的予以運用。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