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教師禮儀的重要性(精選3篇)
簡述教師禮儀的重要性 篇1
摘要:教育是一項特殊的事業,不僅要承擔知識傳遞的任務,更要承擔公德傳承的職素。加強教師課堂禮儀修養能夠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一是能給學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對學生的言行舉止、人生態度等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研究加強教師課堂禮儀修養的途徑、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一線培養更多具有課堂禮儀修養的教師。
關鍵詞:教師禮儀課堂教學
愛崗敬業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第一要求,作為教師,完成教學計劃、不偷工減料、不消極怠工,這些都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是,堅守自己的教學崗位和完成教學任務是不同的,教師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應該使學生做一個社會需要的人,對國家對民族有貢獻的人,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人。為人師表,要幫助學生將自己的所學化為自己的力量,要做到教書和育人二者并重,教師課堂教學禮儀非常重要。
一、全方位培養學生
我們教育培養的人才應是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不能只及其一,不及全局。在對受教育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受教育者的理想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國防觀念、民族團結觀念。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注意古為今用和洋為中用,在選材組合的時候要注意繼承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和歷史,還要注意要汲取人類共同的文明遺產的成果。
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學實踐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之間的基礎不同,理解能力、認真態度、努力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如何,學生都是有求知欲的,學生都是渴望知識的。所以教師課堂教學禮儀不僅要堅守自己的教學崗位,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要注重教學手段,要循循善誘,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容易形成良性的'互動。被動的學和主動的學,效果是大不一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一個學科,對一個專業充滿興趣的時候,他會發奮圖強,會有無限的渴求,會由點及面,觸類旁通。相反,如果一位教師沒有做到這一點,學生的學習感覺到的就是無聊,枯燥甚至痛苦,所以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一名合格老師的基本功。
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呢?離開了教學方法,知識是難以傳遞下去的。不同學科,不同受教育對象,對教學方法的要求和選擇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論,從教師課堂教學禮儀來講下面三點非常重要。
1.因人而異
教育以學生為本,學生能夠理解老師所講授的問題,接受老師所傳遞的知識最重要,所以作為教師不能面對各不相同的學生,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法去應付學生,方法要因人而異,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了,所以他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因課而異
不同學科不同知識有不同的理解和表達方式,比如信息技術課,主要是以人機互動為主,需要用到電腦,更多的是現場的演示和操作,而有些東西就是要講的,比如語文、物理、歷史、數學,雖然也是要演示,但離開了講就不行。作為教師要有主次之分,抓住了關鍵點,知識也就傳授到位了。
3.課堂互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完成所預定教學任務,而且還要和學生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有多種多樣的形式,現場教學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互動,課下可以和學生座談和交流,也可以私人接觸交談,還可以用網絡互發E-mail交流。而課堂提問是課堂互動非常重要的一點,從課堂教學禮儀的角度來說,首先,提問的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不能為問而問,需要問的就要問,不需要問的沒有必要問。問題要有思維啟發性,并且通過思考是可以解決的。按照教育心理學理論中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所問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著”,而不僅僅是簡單地重復一些知識,問題最好是能夠起到讓學生觸類旁通的作用,能夠給學生以真正的啟迪。
其次,問題應該是以主流受教育對象為準。學生有知識和層次的差異,有悟性的好壞的區別,所以提出的問題應該是主流,大多數學生知識、閱歷面所能夠回答和思考的。最后,要尊重學生,不能夠以提問成為體罰學生,戲弄學生,諷刺挖苦學生,讓學生尷尬的手段。不能夠看著學生不順眼,就故意去問一個問題。所以問題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也要把學生放在受尊重的位置,提問是為了幫助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不是為問而問。
簡述教師禮儀的重要性 篇2
古往今來,人們認為“教師是文明禮儀的化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最喜歡的教師,總是那些熱情友好、文明禮貌、學識淵博,循循善誘的育人楷模。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在注重外在的衣著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德行的修煉,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言行舉止文雅。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莊重文雅,語言可親,進退有禮,儀容可觀,執事謹敬,不僅受人尊敬,而且有助于進德修業,也蘊涵著一種對自己、對他人高度負責的精神。舉止輕浮、高傲莫測,裝腔作勢,放肆說笑,喜怒無常,或愁眉苦臉,或大發雷霆等,都應從教師的言談舉止中徹底清除。
其次教師要注重教學禮儀。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度過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與學生互動時要使用文明語言。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使用文明語言,不僅有助于思維、情緒的完善表達,還能使學生產生美感、親切感,從而增師生之間的感情。
作為教師,我們要用禮儀觀念滋潤心靈,用禮儀準則規范言行,加強禮儀上的學習,只有不斷進取,才能使自己在這方面有所進步和提高。
教師禮儀的內容及特征
何謂教師禮儀?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等方面的行為規范。是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它是教師的師德修養、文化素質、風度氣質、行為操守的外在表現。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承載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注重禮儀。金教授說:“教師禮儀指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如何表現教師應有的氣質與風度”。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范之一,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著發式無形中都成為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
一、教師禮儀包括的內容
教師禮儀不僅包括著裝方面,而且包括言談舉止等方面。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我認為格的教師禮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平等相處、尊重學生;
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三、舉止大方,儀表端莊;
四、說話和氣,語言文明。
作為即將走向教師崗位的我們必須遵守這些規范,這既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也是對自己和他人尊重的體現。
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臺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于你有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于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著講課時,應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于昂著頭。需要在講臺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1)表達要準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老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導致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余的話,給學生干凈利索的感覺。
(4)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與學生談話: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準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3)分清場合,人情人理。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在與學生進行談話時,不要言過其實,故意夸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二、教師禮儀的相關特征
(一)教師禮儀的示范性
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神圣的,尤其是對于喜歡和崇拜的老師,學生不僅會認真地學習該老師教給的所有內容,還會模仿老師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因此老師的知識、眼界、品格及一言一行等,都對學生有重大的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自身形象能直接影響學生形象的塑造。學生通過對教師形象的觀察和模仿,能形成對自己形象的定位。在年齡越小的學生意識中,教師越是值得尊敬和學習的人。即使到了高年級,學生視野開闊了,與教師的關系也變得復雜了,但教師仍然是學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物,教師形象仍然是許多學生模仿的榜樣,仍然對學生的形象設計起著不容忽視的引導規范作用
(二)教師禮儀的平等性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禮儀課程主講者金正昆教授這樣解釋禮儀:“禮”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古人講“禮儀者敬人也”,實際上是一種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我們通常說“禮多人不怪”,如果你重視別人,別人可能就重視你。禮儀的“儀”字顧名思義,儀者儀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表現形式。在人際交往中,尊重是前提,平等是基礎。即使是師生之間也是如此。
(三)教師禮儀的審美性
禮儀文化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教師禮儀的審美性主要是指教師職業的文明禮儀對學生以及他人的感覺、領悟方面的影響。教師禮儀的審美性主要表現在教師端莊的儀容、儀表會讓學生賞心悅目。教師的儀容、儀表好比是一名演員,走上講臺,一個亮相,就能給學生其特殊的影響。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其內在的學識修養和外在的衣飾打扮和諧地統一起來,讓人于樸實大方中見高雅的情趣,于整潔得體中見豐富的涵養,教師就會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師優雅的風度也體現了教師禮儀的審美性,風度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是學生認識教師、評價教師的最重要的因素。美的風度令人陶醉,令人向往
教師的禮儀特點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概括,主要有四點:師資、師表、師德、師心
一、師資
教師教書是第一位的,教書要棒,也是最先提倡的。那怎樣才能教好書,我想不外這么幾點:
要有專業的知識儲備。我們都是學某一專業畢業,這方面的知識是不缺乏的。但就憑我們上大學學的東西還不能勝任我們的教學工作。所以要鉆研業務,要精通本專業的知識,課堂上要盡量講得精彩,要內容豐富,并且要與時俱進。要教學生以真知,不能誤人子弟。這是我們做教師的最起碼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
要有一技之長。就是在你所教的本學科中,也應該有你最拿手的地方。比如我們語文,不見得你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講得精彩絕倫,而你在作文方面,或者閱讀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規律性的講解,也同樣會給學生以最好的教誨,贏得學生最大的尊重和愛戴。做教師最怕的就是樣樣通,樣樣松。業精于勤,魅力無限。
知識要盡量廣博。說這個有點奢侈,因為我們很難得有更多的別的領域的知識,但作為教師多讀點書,總是好的。教理科的教師有點文學細胞,那也是很有魅力的;同樣,教文科的教師懂得點別的什么體育啊音樂啊舞蹈啊方面的知識也不失為一件樂事。也能夠吸引學生,受到學生的崇拜。
二、師表
師表,簡單地解釋就是作為教師你所表現出來的,有儀表,語言,行為等。重點就是:
(一)儀表:主要說穿著打扮要美。美體現在大方得體美觀實用。美體現在表里如一。教師穿著有八條要注意:不能臟,不能破,不能亂,不能雜(色彩,款式,面料等),不能露,不能透,不能短,不能緊。其次是要適當地打扮一下,我們不必濃妝艷抹,但素面朝天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打扮漂亮了學生喜歡自己心情也愉快,其實是一件快樂的事。當然,如果實在沒時間打扮自己,也不屑于打扮,那就帶上你的微笑吧,其實最好的化妝品就是笑容,一張笑臉比什么樣的口紅都重要。
(二)語言:語言要美。語言美,聲音美(語調不要太高或者太低,語速不要太快或者太慢,發音要標準,并且爭取好聽),談吐美(要有表情和動作,交際效果公式:交流的總效果=7%的有聲語言+38%音調+55%的面部表情),境界美(不說低級庸俗的話)。要說普通話,文明話,現代話,直白話。對學生說話注意六點:不能講粗話,不能訓斥,不能侮辱,不能諷刺,不能妄言(信口開河地妄自議論政治),不能亂言(說一些誤導學生的話)
三、師德
教師首先要有德行,主要體現在你的行為上,要愛國,要守法,要敬業,要廉潔。要嚴于律己,要有學習的意識,要有自知之明,要規范自己的行為。不能以權謀私。
四、師心:
就是愛心,以學生為主體,愛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學生的上進心,呵護學生的感恩心。要循循善誘,要誨人不倦,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優點發揚之光大之,要學會贊美。并且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有感恩之心的同時也應該心存感激。例如一個學生總是把作業翻到我要檢查的那一頁,給我很多的方便,我感激萬分,就在班級大加贊賞。還有上課時有學生幫我解決問題,我很感激,就真誠地表示感謝。
教師禮儀作為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為教師在履行教育職能過程中使自身的行為符合教育對象的培養要求提供了依據,教師不僅要“知書”而且要“達禮”,知行合一,才是人民教師有的道德。在我看來,首先,學校要提高準教師學習的教師禮儀的重視程度,對師范生進行專業的教育。不可像我的生物老師一樣隨隨便便,邋邋遢遢,要求進行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反省,尊重學生同時尊重自己,強化職業道德教師禮儀,是禮儀在教育行業履行職能工作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是教師必須遵行的行為規范。而教師,則應是儀表端莊,舉止大方,非常注重禮儀,時刻保持良好形象的一群人。作為一名學生們可以看到,生物老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他的行為與教師禮儀相違背。一位穿著得體,舉止文明的老師會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反之則會使學生產生反感與厭惡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是我們學生心中的榜樣。教師的穿著打扮,一言一行,都會對我們產生直接影響。一名優秀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應當同時注重自己的內部素質與外部形象。
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形象和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教師應是端莊得體,干練精明,樸素大方,溫文爾雅。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應當同時注重自己的內部素質與外部形象。一些日常的禮儀小細節,直接體現了教師文明程度與文化素養。而且教師禮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一名遵循禮儀規范,有良好的教師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老師,才符合教師職業的需要,才能贏得更多學生的尊敬和愛如果以后我立志從事教師行業,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學科專業素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簡述教師禮儀的重要性 篇3
我國是文明古國,富有優良的文明禮貌傳統,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培養了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禮儀。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禮儀看作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把文明禮貌程度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發達的標志之一;對個人而言,則是衡量道德水準和有無教養的尺度。一個人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本身的氣質修養,贏得尊重,將是本身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礎。
什么是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用來對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成功,講禮儀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禮儀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
社交禮儀是在社會交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日常禮節。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要想讓別人尊重本身,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掌握規范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系。
社交禮儀的重要性:
人們在創造優美物質環境的同時還應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生活的意義在于不斷創造和進取。同時,還應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表現、欣賞和發展本身,從中享受無盡的樂趣。一個人能否對現實社會或周圍環境有良好的、積極的適應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標準。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們認識到應該積極適應社會,自覺參與社會活動,改造、變革社會環境,促使社會發展進步,同時改造、發展和實現自我。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幾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謂的幾大分支,又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從單位的角度來說,可以塑造單位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美譽度,并最終達到提升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于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件。
所以,學習禮儀,懂得禮儀,不僅是時代潮流,更是提升競爭力的現實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