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講話稿應處理好三個關系
領導講話稿的起草是“命題作文”,難度較大,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準確領會領導意圖,認真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才能寫出讓領導認可的講話稿。
一,正確處理“理論指導”和“工作安排”的關系,使講話虛實有度、言之有物。
作為黨委的領導,如果講話中沒有實際的工作安排,光談理論指導,重“虛”輕“實”,就會造成講話不切實際、空洞無物,工作安排不明確,致使工作推進困難。而如果講話中不作理論指導,只作具體工作安排,重“實”輕“虛”,就會造成工作安排過細,黨委職責未盡,講話內容和政府領導重復,而做具體工作的同志思想未通、思路不清,無法開展工作。可見,領導講話稿不僅要“虛”“實”結合,而且要做到“虛”“實”有度、言之有物。
一是理論指導要把握精髓、言簡意賅,忌高談闊論、言之無物。如:某縣決定開展一項創優達標工作,但該縣基礎較差,要達到標準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部分干部持否定、懷疑態度。在動員大會上,黨委領導要通過講話統一干部思想。講話從中央精神到上級要求,從國際到國內,長篇大論,而工作安排則寥寥數語帶過,草草收場。結果參會的同志聽得頭昏腦漲、“一頭霧水”,開展工作時卻無從下手。本想“以理服人”,結果卻是“理不服人”,令人生厭。“文以載道”,黨委領導的講話要像一面旗幟,昭示真理、凝聚人心;要像一把鑰匙,解疑釋惑、啟迪人心;要像一劑良藥,讓人警醒、催人奮進,應把握精髓、言簡意賅,不能以文解文、空談理論、連篇累牘。
二是工作安排要思路清晰、抓住關鍵,忌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如果工作安排沒能抓住重點,那講話稿就成了“流水賬”,主要工作完了還有重要工作,重要工作后面還有重點工作……一項工作安排用十多頁的稿子還沒能寫清楚,對工作的指導性也就體現不出來。
二,正確處理“場合變化”和“領導風格”的關系,使講話切合時宜、個性鮮明。
每個領導的講話都有自己的風格,有的氣勢磅礴,有的平實婉轉;有的善理論闡述,有的喜事例說明。領導風格的體現,是一篇講話稿被領導認可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只注重“領導風格”的體現,而沒能很好地結合講話場合的變化,就會影響講話的效果,嚴重的可能“貽笑大方”。
一是要正確把握場合,找準講話切入點。俗語說:“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撰寫講話稿也要審時度勢。如某革命老區向上級爭取一個工業項目,在論證評審會上,縣委領導不從項目獲利收益講起,而是另辟蹊徑,把如何改變老區人民貧困生活作為講話的切入點,風格迥異、效果良好,打動了評審領導,使該項目順利通過了評審。
二是要大膽創新,力求立意新穎。一篇好的講話稿要提出一些新思想,給人以啟迪;要有幾句“提神”、“醒腦”的話,抓住聽眾,鼓舞人心。如:在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多數講話稿都是從完成任務、加快發展、努力爭先等方面來講,而某地黨委領導根據當地財政負債大的實際,提出“還賬也是政績”的新思路,得到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