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序論本論和結論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政治與經濟關系的基本原理,曾經作過精辟的論述。他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又說:“任何民主,和一般的政治上層建筑一樣,歸根到底是為生產服務的,并且歸根到底是由該社會中的生產關系決定的。”列寧的這些基本觀點說明,政治來源于經濟,又反作用于經濟,既是指導作用,又是服務作用,是指導與服務的統一。
采用引證法,所引用的言論要忠實于作者原意,不能斷章取義;引語要準確無誤,最好注明出處;引語要簡潔,避免大段引用、喧賓奪主;對引語要作一些闡發說明,不要引完即簡單下結論。
(3)分析法,就是把一個較為復雜龐大的事物或事理,分解切割成若干部分,然后一一加以考察的論證方法。通過對所論事物或事理的分析、透視,發掘出其中蘊含的道理和規律來,從而很好地證明論點。例如,題為《要辦好學校必須實行校長負責制》的畢業論文,對學校原來的領導體制“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所存在的弊病作了這樣的分析:
(一)文字上含義不清,可以作出多種解釋。
(二)把“領導”與“負責”分工,不符合管理原理。
(三)黨政不分,以黨代政……
(四)在校長上面加了一個管理層次,形成了書記——校長——主任——教職工四個層次。管理層次越多,工作效率越低。
通過這樣入情入理的層層分析,舊體制的弊端昭然若揭,也就從反面很好地證明了“要辦好學校必須實行校長負責制”的中心論點。
(4)推理論證,推理就是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過程。議論文與邏輯推理是分不開的。從文章的整體來看,完整的論證過程也就是歸納、演繹或類比推理的過程;從文章局部來看,在各個論證環節中,也可采用這些推理形式。學員論文運用推理論證的例子隨處可見。
立論論證的方法除了以上幾種外,還有因果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這里不一一介紹。
2.駁論
駁論是通過駁斥敵論點,證明它是錯誤的、荒謬的,從而證明自己觀點正確性的一種論證方法。駁論可分為駁論點、駁論據和駁論證三種。常用的駁論方法有直接反駁、反證法、歸謬法等。
(1)直接反駁,就是運用論據或推理,直接證明敵論點是錯誤的方法。
(2)反證法,為了證明對方的論點是錯誤的,可以先證明與其相矛盾的另一論點是正確的,這就是所謂反證法。例如,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為了駁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這一錯誤論點,就提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個正面論點,然后運用古往今來的事實,證明這一論點的正確性,從而駁倒了反面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