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辦公室工作會議培訓材料
寫好總結,關鍵在于合理布局結構。工作總結的結構一般包括開頭、情況、體會三個部分,有一些工作總結沒有專門的體會部分,合并在情況部分寫或者不寫。具體的結構方法有三種:縱向結構法。即按照工作進展的過程來寫,從交代背景到工作展開的步驟、方法、成效、體會一路寫下來,這種方法常用于單項工作總結。這種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按事情發展過程、前因后果講清楚就行,就能達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效果。橫向結構法。即不是按過程而是按不同內容和特點來安排層次,它們之間是并列的關系。這種方法常用于綜合性工作總結。所謂綜合性,就是一個地方或單位的數項工作同時總結,不合適用縱式結構。橫式結構通常是“中間大,兩頭小”,即開頭部分簡寫,情況部分詳寫,體會部分又較簡練。數項工作內容同時展開,在排列順序、敘述方法上要有所講究,做到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縱橫交叉結構法。即數項工作同時總結,體會不單獨作為一個部分,而分別附著于各項工作之中,這種方法也只有綜合性工作總結才會用到。也就是說,主體部分的每一個層次都是既談情況又談體會,這是縱式;而若干層次呈并列關系,又是橫式。這種結構方法的難點主要在于,每一層次的情況和體會要做到夾敘夾議,而不能機械地劃分為兩段式,否則給人以拼湊感。
寫好總結,重點在于客觀反映成效。反映成效就是工作開展到什么程度就寫到什么程度,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定量即數據,反映工作成效當然離不開數據,尤其是經濟工作方面的成效更是要依靠數據來說話,沒有數據,就會顯得空洞、籠統、缺乏說服力,但數據不能用太多太濫,否則滿篇都是數字,看上去讓人感覺枯燥、沉悶。用數據只能用主要的、最能體現工作成效的。定性分析,就是通過對照上級要求、既定目標和縱向、橫向對比,對工作成效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判斷。非經濟工作部門的總結用到的數據比較少,依據事實進行定性分析,就顯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寫作時只注重下結論不注重擺事實,或者雖然注重了擺事實但擺得不全、不準,結論很難支撐起來。工作內容與工作成效相一致。不同的工作內容,工作成效不一樣;不同的工作措施,工作成效不一樣。二者不能混淆,不能牽強附會。注意所采取的工作措施要與成效相對應、相吻合,表達上要銜接好。如:某工作總結,成效中寫到“特色建設成績喜人”,但工作措施都是常規性的,工作內容也并無新意,一點也看不出其建設的“特”在哪里。
寫好總結,目的在于科學總結經驗。回顧工作,進行必要的理性思考,總結經驗,哪些方面做得好,應該堅持和發揚;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應該糾正和避免,從中找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推動工作,使決策更加科學可行,使事業發展少走或不走彎路。全面總結亮觀點。經驗總結得準不準確、鮮不鮮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觀點提煉得怎么樣,觀點又主要體現在標題上。標題制作力戒平淡、籠統,避免表述方法上單調、陳舊。目前常見的有兩種:一是用判斷句,如“加強學習教育是做好黨建工作的前提;強化制度約束是做好黨建工作的有力舉措;加強領導組織是做好黨建工作的根本保證”。二是肯定句,“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走符合縣情的發展路子;必須狠抓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必須優化環境、強化服務”。精心提煉出理論。經驗是樸素的、實在的東西,是從實踐中悟出來的成功之道,而不是空穴來風。如某地方經濟發展很快,為什么呢?因為找準了路子、抓住了重點、用好了人才,這都是經驗。要依據客觀事實進行提煉、概括,上升為理性的東西。突出特色顯價值。同是一項工作,各個地方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其經驗也是各不相同的,關鍵是要靠我們去發現和挖掘,從中找到獨有的特色。總結經驗的目的是指導今后的工作,好的經驗往往能成為下一步工作的指導思想,所以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突出特色,體現價值。
怎樣寫工作匯報?
把握一點聯系。匯報材料與工作總結有相同之處,即都是用于反映工作情況,不過匯報材料比工作總結相對要簡單一些,所反映的是某一方面或某些活動的開展情況,取得了哪一些成效。
寫好三個部分。工作匯報一般包括這樣幾個部分:(一)由頭,即開頭點明是貫徹上級哪級文件、哪次會議精神或哪項工作部署的情況。(二)主體,即貫徹情況,包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工作體會;也有的不專門談體會,只在情況敘述中穿插性地提一提。(三)結尾,簡要談一談下一步打算。有些匯報材料也會提出意見與建議,即貫徹過程中遇到什么實際問題,請求上級予以答復、支持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