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母親節的征文
母親節征文1:
母親養花,從不講究,先說花盆,從大到小,形態各異,材質不一,可樂瓶里插的是吊蘭,大水缸里栽的是無花果,洗臉盆里種的是蘆薈,陶罐里養的是茉莉……無不是廢物利用。花的品種,更是豐富,有四季蘭、月季、太陽花、菊花等一二十個品種。
母親不識字,養花全憑實際經驗。但說到養花,居然頭頭是道。我也獲得了不少知識,如:一年要換一次土壤,最好用細泥、細沙、腐葉土等混合,這樣既透氣又利于養分的供給和吸收;要時常翻動土壤,以防結塊;洗米的水、剩下的菜湯等是很好的養花飼料;在陽臺養花,保持泥土的疏松和保水性非常重要,要用手去感受土壤干濕再給確定是否給花澆水,澆花要用隔夜水,要給花的枝葉噴些水霧;枝葉要時常修剪,及時剪掉一些枯葉枯枝。要摘掉一些發育不好的花蕾,使得保留下來的花蕾能生長得更好。諸如此類。常常是別人手中養不活的花,經過母親的細心栽培又恢復了生機,問她的秘訣,她說:花和孩子一樣,也需要疼愛。原來,母親是用愛孩子的心來養花,難怪滿園春色,葉綠花紅。
有一次,母親到我們小家來看我們,看到了我們種的繡球花非常喜歡。母親說,她原來也種了一盆繡球花不知什么原因就枯萎了。母親說她還為此嘆息了好多天。我對母親說,如果您老喜歡這盆花,就拿去吧。母親欣喜地說,那我真的拿走了。說著母親抱起那盆繡球花就要走。看到母親抱起那盆花就要走,可把我們嚇壞了。要知道母親已是八十歲的老人了,本來走路就不利落,雖然我與母親同住在一棟樓里,但母親要抱著那盆花上樓下樓是很危險的。由此可見母親對養花的喜好。
古人云:“樂花者壽”,養花豐富了母親的晚年生活,艷麗多姿的花形花色,飄溢芬芳的花香,以及種草栽花本身的情調,對母親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母親的花園成了一道風景,風景里,幸福的母親像花兒一樣。
母親節征文2:
又是一年母親節來臨。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每個人都想起自己的母親,我也不例外。在給母親送上祝福的同時,心里總是愧愧的,覺得欠了些什么,每當想起她那又黑又紫的布滿皺紋的臉,以及因勞累成積而有些瘦小的身軀,我的心就發酸。
我的母親雖然稱不上是一個知識女性,但是一位善良賢惠,知書達理的母親,同時,又是一位普通而有平凡的母親。八十年的歲月磨礪和無私的奉獻使她變得更加蒼老。為了我們能夠順利成長,希望我們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母親用自已的一生為我們操持著。所以我說,世界上最大的愛莫過于母愛,它是偉大的神圣的,在人們心中是美好的。
我的母親出生于鄉下,雖然是在鄉下,可在家中卻是老小,所以平時做的事情沒有哥姐們多。可是當她嫁給我父親為妻后,卻什么都要做。我的父親在當時的鄂城縣委機關工作,常年累月難得回家,家里家務事全部留給了我的母親。而且當時父親的工資并不高,一個月只十幾元,可要養活我們一大家子人——奶奶、媽媽還有我們姊妹六個。我出生的那年又正趕上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僅僅靠父親的十幾元的工資怎樣能夠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呢?為了能夠讓父親的安心在外工作,也為了承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更為了剛出生的我不被餓肚子,母親將當時人民公社每月分發的僅有的一點油和面粉省下來留給剛出生的我。就開始和村里人到集體合作社的萊地里拾青菜葉充饑。在那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集體合作社的萊地里青菜葉也不是那么容易拾的,被人發現了不但要被收走,當成反面典型,還要克扣分配的油和粉面。當時到集體合作社拾棄丟的青菜葉的人很多,母親不得不比別人起得更早,就算是刮風下雨,也是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