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業農村工作思路
⒊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繼續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作為深化農村改革和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要圍繞市場和龍頭企業的生產需要,以種養殖大戶、營銷大戶和土專家為帶頭人,組建各種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積極培育和壯大農村經濟人隊伍,充分發揮他們信息靈通、視野廣闊的優勢,引導農民進行種、養殖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圍繞鮮食玉米加工、燕麥加工、脫毒薯種植、瓜菜加工、大棚豬養殖、柴雞養殖、機械制造加工等產業,逐步建立起比較規范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使高素質的農村經濟人隊伍達到人以上。
⒋大力開展科技培訓活動,推動農業科技進步
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把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切實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上來。積極培育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組織,積極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場、科技園區、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科技推廣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實施“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搞好大宗農作物、畜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和擴繁推廣。
加大教育培訓農民的工作力度,要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整合資源,把撤并的學校建成職業技術學校、鄉村成人業校,積極開展農民科技培訓,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滿足農民對實用新技術的需求,全年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人數比上年增長;圍繞優勢特殊產業發展,全年農村勞動力專業技術培訓人數比上年增加;爭取每戶都有—個科技明白人,使每個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都能掌握—門實用致富技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認真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全年培訓農民工比上年增加。
⒌強化農業對外開放工作,拉動優勢產業的發展
加快農業對外開放步伐,推動貿易農業發展,充分發揮我縣農業優勢,以開放促項目,以項目帶開放,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與合作,把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合接觸同優化內部環境結合起來,廣泛吸引外部資金、技術、市場等生產要素在萬全聚焦,堅持用開放的思維謀劃農業農村工作的新思路,用開發的舉措拉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要有開放的觀念,要解放思想,強化開放就是發展的觀念,破除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思想;二是要有開放的信息,提高開放效率;三是有開放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種優勢,利用各種關系合人才,抓住一切機遇,拓寬開放渠道;四是要有開放的環境,要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地域環境,吸引投資。
⒍繼續抓好“千村經濟振興”和“文明生態村”建設在重點項目上求突破
“千村經濟振興”和“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是農村經濟工作的有效載體和工作抓手,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在鞏固成果、提高水平、穩定增收上把“千村經濟振興”和“文明生態村”活動做好、做實、做出成效。
“千村經濟振興”活動已經出列的貧困村要繼續鞏固扶貧開發成果,未出列和新列入的個貧困村,要堅持走開發式扶貧路子,重點抓好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周轉棚、周轉畜、勞務輸出等工程。專項資金要捆綁使用,投向貧困村,使扶貧工作整體推進。要堅持以經濟強村為龍頭,以“兩轉移一置換”(即農業向工業轉移、農村向城鎮轉移、農民置換成職工)為載體,確保經濟強村人均純收入增長以上,貧困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元以上,帶動整個農村經濟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