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農業工作要點
3、搞好名牌農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立足本地資源,加大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認證申報力度,實施名牌產品的開發創新工程。把那些具有本地特色、科技含量高、深受人們歡迎的農產品培育成名牌產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教育,增強他們的創品牌意識,提高他們的生產水平。要增加科技投入,搞好技術創新,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加大名牌產品的宣傳力度。利用報刊、電視、展覽會、產品交易會和農業信息網等形式,搞好名牌產品的宣傳,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4、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始終把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產業化經營的關健環節來抓。對從事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要完善機制,搞好訂單,讓更多的農戶成為這些企業的原料生產者;對一般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要通過信息引導、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等形式,為這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幫扶,推動我縣農業的發展。
5、加大實用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力度,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一是推廣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擴大應用范圍。二是推廣好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病蟲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三是高效種植模式技術。加快農業高新技術和綜合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基地為重點,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生物防治、生態種養、節肥節水等先進技術,加快技術密集型基地建設。
6、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保證農資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充分發揮農業綜合執法的職能作用,凈化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的安全,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7、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結合我縣的實際,做好長嶺縣標準糧工程建設項目、長嶺縣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項目、長嶺縣沼氣建設項目、長嶺縣馬鈴薯基地建設項目、長嶺縣旱作節水項目、長嶺縣良種繁育項目、長嶺縣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站建設項目等申報工作,力爭使項目早日落戶長嶺。
8、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工作。培訓農民是一項提高農民素質,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一是繼續實施“陽光工程”。鞏固我縣職業技術培訓基地,加快基層職業培訓網點建設,逐步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培訓和轉移。二是大力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把測土配方施肥、綜合防治、標準化生產等技術通過送科技下鄉、短期脫產學習和電視講座等形式傳授給更多的農民,使他們成為農業新技術推廣示范的帶動者、科技推廣的傳播者、發展農村經濟的創業者。
9、加大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力度。進一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當作一項公益性、社會性和綜合性的工作來抓。要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積極動員和引導企業、基地、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戶多方參與;要建立完備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加大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的檢測力度,逐步建成遍布各鎮場、農產品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貿市場的農產品檢測點,形成一個上下貫通、左右相連、反應靈敏的檢測預警機制;要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抽查與監控,對全縣的產業基地、農貿市場、超市、個體經營攤點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質量抽檢,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10、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本著試點先行、探索經驗、逐步推開、以點帶面的總體思路,重點抓好省級試點村、推進村,帶動市、縣級試點村、推進村,在鞏固原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11、做好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工作。根據省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的部署,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開展好配套改革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