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農村書屋主題征文(通用6篇)
我心中的農村書屋主題征文 篇1
假期里,我有幸走進了村子里的農家書屋,徜徉在書海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思索著我的人生。
我的努力,也許有人會譏諷,我的執著,也許不會有讀懂。在別人眼里我也許是小丑,在自己心中我就是國王。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后,也許有著不一樣的出身背景。或許有時我會大聲抱怨我出身的卑微,身份的低賤,但一直埋頭苦讀的人會明白,其實成功背后不需要高貴的出身,權貴勢大的社會背景,成功屬于每一個人,無論是富家子弟還是農村山娃。在這條路上,“有人總是抱怨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我深知,作為農村孩子的我,除了刻苦讀書,沒有別的出路。
不要輕言放棄,否則不僅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的是我背后烈日之下,汗流成河卻依然笑意十足的.父母,自己穿著滿身補丁的衣服,卻要我每逢新學期都要穿新衣裳的他們;自己連礦泉水都舍不得喝,即叮囑我一定要買牛奶補營養的他們;起早貪黑,把希望全都寄托給我的他們――那些給我溫暖,給我愛的人。
逆境總是有的,人生總要進擊,愿我不要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做永遠的生活強者。董仲舒三年不窺園,他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屋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的學習,三年的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的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古人都可以如此專心研讀,我有什么理由在逆境面前低頭。
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但他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以地一再羞辱隱忍不發。在種種困難下,陳平除了堅持還是堅持,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這啟迪我成功貴在堅持。
歷史上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于戰勝了看來不可能的事而取得的。因此,條件不好的我只有刻苦努力的讀書學習,在此過程中擁有強大的力量來鑄造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我心中的農村書屋主題征文 篇2
一縷微風吹過我的臉龐的時,我便知道我翹首以盼的暑假已悄然地來到了我的身邊,我又可以去光顧我最喜歡的農家書屋。
書屋里干凈整潔,放著一排排書架,上面的書都一本本分類類。我拿了一本《貴族狗尋根記》翻看,里面沒有一絲污垢,也沒有折痕,干干凈凈的,就像沒看過一樣,我不禁贊嘆他們的品格。
我給這里取名“黃金屋”,給它取這個名字,第一點是因為黃金名貴,第二點是因為黃金不是隨便而來的,它是經過人們發現,采集而來的。我要不斷的發現書中的“黃金”,讓我的世界金光閃閃。
這個農家書屋雖然很小,但它里面很安靜,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大家都在書海中遨游,沒有一絲吵鬧聲。
這里的書各式各樣,有《中華上下五千年》、《寶葫蘆的秘密》、《一千零一夜》····真是琳瑯滿目,看得我眼花繚亂。在這里讀書,即使是普通木凳,也好似擁有了全世界。
這里的服務員態度好,各個面帶微笑,老板不擺架子,為大家耐心的講解了書中的奧秘,借書的人有的`在書中旅行,把自己帶入書中;有的似乎在無聲的默讀好詞,好句,好段:有的小朋友在拼有字有圖的拼圖·····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我會不斷的汲取書中的營養,讓我百戰不殆,我會不斷努力向前,突破自我。
書像一頓美食,使人們吃完后依然留戀它:書像水,沒有它就沒有現在的科技和人類:書像一首歌,時而快,時而緩,讓我沉侵在書的音樂中。
書屋像一位激勵人們的使者,不斷的鼓勵著我,使我克服了一個個難關,讓我不斷地走向美好的為來。
感謝你,書屋。是你開闊了眼界,是你讓我越戰越勇,是你指引我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未來。謝謝你,書屋!我美好的明天!
我心中的農村書屋主題征文 篇3
我曾經是個很愛看書的人,從餐桌到床頭,都不乏書的身影。有些書反復翻閱,以至于書角卷起,仍是意猶未盡,那是最充實的年少時光。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書漸漸淡出了我的生活,閑暇時分,更多地被電腦游戲充斥。也還是有些所謂的閱讀時間,然而多是博客、帖子之類的快餐式文學。網絡世界令人變得浮躁,面對電子屏上刺眼的文字,似乎再也找不到那種廢寢忘食,沉浸其中的感覺了。
高中時代,又一度以一種功利的眼光去擇書,只挑選“對學習有幫助的”,力求成為一個“優秀”的文科生,以便拾人牙慧般地賣弄幾句,還沾沾自喜于這樣的小聰明。高考過后幾年,回憶那時讀過的書,竟然基本都想不起大致的內容是什么,反而是那些被束之高閣的'年少時的書籍,還能依稀記起某些精彩的段落和細節,為此有過瞬間的愕然與迷惑,卻也很快被網絡世界的快節奏消遣沖淡了……
好書,從來就沒有一個刻板的標準:有的可使人汲取知識,好比現在我手邊的一本《種好蜜梨不難》,它聽起來有一絲乏味,誠然,我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門種植技術,但沒有一種知識是多余的不是嗎?在這樣一個享受蜜梨的時節,去了解它的本源就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再者,書的作者也費了些巧思,看書名便可知一二,他嘗試用一種詼諧的語言來闡述有些晦澀的理論知識,這便使一本普通的工具書豐滿靈動了起來;有些書能讓人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一如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你一定要‘離開’才能開展你自己。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這般細膩而不造作、娓娓道來的溫情,最能觸及讀者內心柔軟的地方;有些書能使人覓得一份心靈的安適,林清玄的文字似乎就有這樣一股力量,“由于流逝的歲月,似我非我;未來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個今朝,盡其在我的珍惜每一個因緣,并且深化、轉化、凈化自己的生命。”恬淡的語句猶如一縷清風襲來,林清玄的文章中常融入佛學,但他不是一個冰冷說教的傳教士,而更似一個平易近人的“解釋者”,摒棄了一切故弄玄虛,用關懷與希望滋潤著你內心的麻木與干涸……所以我想,隨心去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即可,無需太強迫自己,但也不妨嘗試閱讀一些不同類型的書,不經意間可能會帶來驚喜。拿起書打開的瞬間,就是一段緣分的開啟。
書如人世常態,好書是有靈魂有生命的,通過紙背,看得到作者的性情,讀一本好書,如結交一位良師益友;覓得一本喜愛的書,如發現了另一個自己,閱讀的過程更似找尋自己,了解自己的過程。
感謝農家書屋,讓我重續了與書的緣分,乃至重新認識了書的意義。亦祝福這些在書屋里聚精會神的少年,我知道其中有不少是家境貧寒,父母沒有能力購置電子產品的孩子,但長大后他們會明白,這反而使得他們的童年,比時刻手捧iPad的同齡人更加富有和絢爛。
我心中的農村書屋主題征文 篇4
一踏進充滿知識的新華書“農家書屋”傳遞正能量店,我就會隱隱感受到知識的“香氣”。
進入二樓,我看著琳瑯滿目的書籍,不禁走到天文類的書架前,拿起了一本名叫《天文氣象早知道》的書,,小跑到墻角,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第一篇看完后,我感嘆道:“啊!太陽如此之大,人要好幾年才能走完一圈;109個地球排成一排,才有太陽的直徑那么長;而33萬個地球的質量才能與太陽相提并論。你說,著太陽是不是很大?
李世民,電視劇《隋唐英雄》中的男一號,有余少群扮演。他的迷人的帥和聲音迷著我,從而讓我以為李世民殺兄軾弟是迫不得已的,但是,自從我看了古典名著《隋唐演義》后才知道,李世民是為了爭奪皇位而殺兄軾弟的,我恨得咬牙切齒:這李世民竟然為了皇位不擇手段,真是個不仁不義的小人!但一想到大唐盛世,我又不禁佩服起李世民是個治國有方的好皇帝呀!
有人問我:太陽有壽命嗎?還能存在多少年?如果沒有了太陽,我們該怎么生存呢?
我信心滿滿地對他說:“這一切都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太陽大約有一百億年的壽命,已經在宇宙中存在了大約46億年的時間,正處于精力旺盛的中年時期。就算50多億年后,太陽毀滅了,人類也許早已找到了可以代替太陽光的能源,搬到了火星或其他星球上去了住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耳邊傳來陣陣歌聲“我在這兒等著你回來,唉,等著你回來……”,原來是我的好友韋思成。他朝我招了招手,還吹了一陣口哨。“hi,傅峻毅!”韋思成摟著我的脖子問道“你知道天文單位是什么嗎?我正和王烈龍在爭論呢。他說一天文單位等于一點五億千米,你說對嗎?”我腦子一轉,“翻”開了腦子中的.“記憶手冊”自信的對他說:“一天文單位的確相當于一點五億千米,但是一點五億千米是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因為有一段時間太陽與地球相距最遠,又有一段時間距離最近,所以,取連個數字的平均數得出了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但這個數字太大了,所以天文學家就把這個數稱為‘一天文單位’”。他仔細的聽著我的敘述,聽完之后一臉佩服的點了點頭,并對我說:“噢,謝謝你,我現在終于是搞清楚了。你真棒,能懂得這么多。”我也體會到了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幫助別人解答疑問是多么自豪的事情。
“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將知識傳遞給他人,就是將正能量傳遞給他人,促使我們大家共同進步,對未來充滿希望。
我心中的農村書屋主題征文 篇5
我是個愛看書的人,無論是怎樣的書,閱讀它們時總能給我一種非凡的快樂。每每暑假之際,東正街那里的一處小書屋便成了我的“第二個家”。在那兒,我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
這個書屋并不大,卻很整潔、明亮,有一種溫馨的感覺。木質的書架、鐵皮的櫥窗、幾張桌子、幾把椅子、窗戶上隨風歌唱的風鈴……通過透明的櫥窗,可以看到整齊擺放著的各類書籍——有兒童文學、小說、名著、百科全書、農業……應有盡有。
書屋里的.人不算很多,但也不少,卻十分安靜。各種各樣的人擺著各種各樣的姿勢看著書——小孩子趴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兩個女孩背靠背、男孩斜靠在書架旁、老爺爺帶著老花鏡坐在小椅上……偶爾有小孩子爭論書里的故事,卻不顯得突兀,反作文網而另生一種童趣。
在悠閑的午后,我經常和幾位有相同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到這所書屋,手捧一本書,伴著慢慢傾斜的陽光,一起沉淪。不管是軟軟的小沙發還是發舊的木質地板都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好像在慢慢的時光長河中唯有這個溫暖的一隅是靜止的。坐在椅子上,周圍環繞著層層疊疊的書籍,隨手取下一本,便能靜靜地讀下去。在這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慢的,慢到似乎可以天荒地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會帶領我們攻克學習中的難關,引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穿梭。我的書屋,感謝你賜予我無限知識,讓我領略到知識的無窮無盡;讓我在許多問題前不至于束手無策;讓我享受到擁有知識的快樂;讓我……
感謝你,我的書屋,我夢開始的地方!
我心中的農村書屋主題征文 篇6
夏日炎炎,可心靜自然涼。暑假,我又有一個休閑的好去處——那就是我們村子的書屋。聽大人們說,這兒原來是一座廢舊的古厝,長期無人居住,雜草叢生,一片荒涼。大人們都不準小孩子到這邊玩耍,說這里陰氣重,這兒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了神秘的色彩。后來,開展最美鄉村建設,盤活村里閑置的房屋,經過村兩委及部分村民的共同努力,將這兒進行修葺、布置、充實成現在的書屋。
清晨,我哼著小曲,疾步向書屋方向走去,遠遠望去,書屋的大門上張貼著鮮紅的對聯——“政策惠農民生好,文化下鄉幸福多”。走進室內,寬敞明亮,干凈整潔,文墨飄香,幾條長桌整齊地擺放在中央,幾排書櫥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書刊、光盤等,有農科類、生活類、文學類……屋內早已座無虛席。瞧,那意氣風發的年輕小伙子雙手正捧著《互聯網時代》在細細地研究著,還在一個小本本上抄錄著什么;前面的小女孩雙手捧著一本《水滸傳》,津津有味地看著;窗前的那位戴老花鏡的爺爺,用手指著報紙上的內容在一行一行地默讀著……幾位農家婦女也聚在一起,有的一邊看著《毛衣編織》,一邊仿照書上的'說法編織著;有的在看菜譜食譜類書,想著今天該給家人做什么好吃的;有的抱著寶寶,看著育兒指導呢……咦,那不是鄰居林大伯嗎?他怎么來了呢?難道不再迷戀打麻將了?我好奇地湊向林大伯:“大伯,你也來看書啊!”“是啊。”林大伯接上了話,“看書好哇,可以長本領,開闊眼界。現在政府把書屋建到了我們家門口,給我們老百姓送來了知識,其實送來的是幸福啊!哈哈哈……”
看著這歡樂的情景,我想書屋承載著全村人的夢想:伯伯、叔叔們借助圖書解決了生活中的困惑,為科技種田帶來了福音;阿姨們借助圖書解決育兒難題,為教育下一代帶來了便利;孩子們借助圖書驅除了假日的單調,開啟了知識的大門……腦海中不禁想起了書屋門口的那副對聯——政策惠農民生好,文化下鄉幸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