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農機化工作總結及2006年工作重點
。從2006年起我們就把爭取項目做為重點工作來抓,跑部進廳積極爭取,相繼爭取到三個較大的農機化投資項目,其中保護性耕作項目,從2007年開始列入到農業部項目示范區,該項目投資90萬元,分三年完成。一期在一肯中鄉、八肯中鄉的9個村實施,核心示范區20347畝,經過兩年的努力工作,經自治區專家組檢查評審,獲全區第一名。并在技術模式上填補了自治區該項目的空白。項目監測的規范化、程序化,得到了專家的充分肯定。今年秋季又在大明、忙農兩個鎮的8個村實施了保護性耕作續建工程,三種技術模式也已落實地塊,現正在組織機械進行秋季作業。我們還抓住國家重視農業,加大農業投入力度的有利時機,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到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該項目國家和地方投入200萬元。在汐子、城關、大明三個鎮的15個村實施,建設優質玉米糧田4萬畝。
通過項目建設,可帶動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大戶和農民自籌投入資金670萬元,增加大中型拖拉機83臺,玉米聯合收割機15臺,適用新型農業機械358臺,使項目區的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大幅度提高,配套比明顯增加,項目區的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5、加強農機執法,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加強農機市場管理,與工商、技術監督部門聯合開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活動,凈化了市場規范了農機市場秩序,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道路交通法的實施明確了農機部門對拖拉機實施安全管理的執法主體,承擔著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神圣職責,我們首先加強了安全生產教育,以年檢審為手段,把安全生產宣傳到每一個農業機械使用者,提高駕駛操作人員的自律意識,安全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確保安全使用操作。二是開展了以打擊“黑車非駕”為內容的農機安全生產整治活動,共清理黑車780臺,糾正違章800多人次,全年沒發生農機安全生產事故。三是加強農機監理隊伍建設,學法懂法,依法行政,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轉變工作作風,做到文明執法,禮貌待人,樹立了良好的執法形象,全年沒發生執法違紀案件和群眾投訴案件。
二00六年農機化工作要點
2007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作好2007年的農機化工作對完成“十一五”農機化規劃發展目標十分重要。為此,我們要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攬農機化工作,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綜合效率,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大農機科技創新和適用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開發、推廣力度,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機械化水平;以市場為導向,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進程,為促進農牧業增產增收、農民增收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
一、主要工作目標
1、機耕90萬畝,其中深耕深松60萬畝;
2、機械播種75萬畝,其中精少量播種50萬畝;
3、機械深施化肥60萬畝;
4、機械收獲8萬畝;
5、秸桿(根茬)機械粉碎還田15萬畝;
6、保護性耕作示范區建設8萬畝;
7、飼草及農作物秸桿機械加工轉化35萬噸;
8、農機教育及適用技術培訓1500人次;
9、農用拖拉機入戶率達到85%;
10、農用拖拉機年檢率達到85%;
二、主要工作
(一)、抓住機遇,推進農機裝備上檔升級。抓住國家重視“三農”,“兩減免三補貼”政策的實施,積極爭取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和優糧工程現代化農機裝備推進項目。支持引導農民及農機服務組織增加投入,加快農機裝備的更新換代和結構優化,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供高效優質的農機化服務奠定堅實的技術支撐。
(二)、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線,加大農機適用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工作。
一是圍繞玉米生產,推進全程機械化技術。以聯合整地,精少量播種為突破口,推進玉米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技術;
二是圍繞設施農業,積極推進棚內耕種、植保、節水灌溉、卷簾等機械化技術;
三是圍繞畜牧業生產,推進牧草種植,收貯及農作物秸稈機械加工轉化技術;
四是圍繞經濟作物生產,引進推廣特色農業機械化技術。
(三)、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以市場為導向,用政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