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精選7篇)
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 篇1
根據《關于開展第32個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及做好控煙重點工作的通知》(臨衛發〔20xx〕52號)要求,我局大力開展控煙工作,現將20xx年上半年控煙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完善工作部署
成立xx區農業農村局控煙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控煙工作的組織領導;設立控煙巡查員與控煙監督員。
二、加強宣傳,控煙效果良好
我局要求各科室(單位)在各自科室(單位)內通過宣傳欄等方式加強宣傳。主要圍繞戒煙方法,吸煙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身體危害,進行全面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干部職工的控煙知識。我局按照部署,積極響應,并在各科室及會議室張貼禁煙標志,開展禁煙工作。
三、加強協調,聯合控煙機制初步建立。
我局加強與宣傳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通過發放控煙手冊等手段加強大眾傳媒的宣傳,使全局干部職工及其家屬對吸煙危害健康有了一定認識。
經過努力,我局全體工作人員進一步明確了控煙的意義,為創造良好的無煙環境,培養機關辦公人員好的健康習慣,促進全體干部職工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下半年,我局將繼續作好控煙工作,努力創建文明單位、無吸煙單位。
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 篇2
按照區委辦、區政府辦《關于印發的通知》文件精神,區供銷社緊緊圍繞供銷社農村流通服務職能,加快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好農產品營銷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努力形成區供銷社系統“新供銷、新服務、新形象”的工作亮點,F將20xx年上半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農民增收工作
截止20xx年6月底,供銷社系統收購農副產品34079萬元,農業產品銷售49800萬元,供銷社幫助農民人均增收金額2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
二、農業投入工作
20xx年,區供銷社系統爭取中央、省級和市財政資金25萬元,其中,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普及縣項目和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項目50萬元。
三、農業重點項目
上半年,我區完成了全國供銷總社“新網工程”—區20000噸果蔬冷鏈配送體系建設項目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合作項目--1100生態特早茶基地建設項目全面完成。
四、農業經營服務
全區供銷系統上半年完成經營服務總額3.06億元,完成任務4.95億元的61.2%,新建、改造農產品直營店完成2個,完成任務2個的100%,新建莊稼醫院完成4個,完成任務6個的66.7%,新建社區綜合服務社完成4個,完成任務8個的50%。
五、“三農”日常工作
上半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省供銷社供銷合作網)2篇,完成目標任務200%,在市委農工辦《農村工作》、《日報》、“三農網”沒有發表文章。按時完成市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交辦事項。
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 篇3
xx鄉黨委、政府對我鄉農業和農村改革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我鄉的農業和農村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長葉茂松任組長,分管大農業的副鄉長為副組長,下設辦公室,成員包括農、林、水、蓄牧、辦公室等工作人員,20xx年上半年的具體工作如下:
一、工作方面
。ㄒ唬┰谌r土地確權方面:我鄉按照上面要求,實現承包權、所有權、經營權三權分離。
(二)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進一步加強我鄉供、給、側的結構調整,對落后的、銷售價格不高的經果林產品進行優勝劣汰,發展新的和調優新品種260多畝。
。ㄈ┰谖亦l松合、涂家、木楠、申溝村四個村加大大櫻桃的栽種和加大管護力度。
(四)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全鄉村、組的道路建設,包括生產便道和聯戶路的建設,加大產業環線—九雙環線的建設,以旅帶農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二、存在主要問題
。ㄒ唬┰诮浌止茏o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專家的指導和培訓。
(二)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是組路、生產便道、聯戶路的建設。
(三)在我鄉境內工程建設收尾工程的資金缺口解決。
三、解決辦法
鄉黨委政府積極主動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以便解決工程建設和工程資金缺口問題。
四、下半年的工作打算和主要措施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鄉黨委政府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加大經果林的發展和管護,在平時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加大我鄉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旅帶農增加村民的收入,進一步加強我鄉供、給、側的結構調整,對落后的、銷售價格不高的經果林產品進行優勝劣汰,全面完成土地確權工作,把我鄉的農村經濟發展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 篇4
1、工作完成情況
一是產業上,完成縣下達產業規;鲐毴蝿眨ㄐ竽翗I。已完成xx省統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等待驗收。
二是申報xx村中國休閑美麗鄉村,已上報到省。
三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xx個村均組建村級股份合作社,委托第三方(xx有限公司)代管,辦公地點設在財政所。目前賬務全部建立并正常運營,資產清理移交工作已通過縣市審查。
四是三變改革,今年是x村的荷花產業、xx村的白芨產業,按縣進度推進。
五是農村低效耕地利用,全鎮上報x畝,實際審核.xx畝,目前上報完成%以上。
2、存在的問題
一是三變改革還沒有實現收益分紅;
二是農村低效地利用實際進展較慢,大部分沒有完成整地工作;
三是村級股份合作社運營制度還不夠健全。
3、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積極組織農業技術培訓;
二是申報xx村茶業專業合作社為國家級合作社,并擬定首次實現村級股份合作社分紅。
三是高質量通過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驗收考核。
四是力爭xx月底完成低效地整治工作。
五是力爭xx村成功申報中國休閑美麗鄉村。
六是積極對接爭取農業產業示范園項目。
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 篇5
20xx年,x區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聚焦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按照“爭先、創優、進位”的要求,以城鄉融合發展為抓手,以數字化改革為驅動,以持續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高品質都市田園為方向,高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重點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20xx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聚力增產保供,現代農業效益進一步提高。
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生產,全年超額完成糧食播種(4.75萬畝)與蔬菜面積(3萬畝),新建萬頭慈湖牧業牧場順利投產。啟動糧食生產功能區規劃調整優化,通過農田空間一張圖數據平臺,線上線下推進耕地“非糧化”整治(整治優化8304畝),新建高標準農田(1761畝)。結合水美鄉村進行氮磷攔截溝配套提升,該項目已推薦20xx年省級評優。全面完成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地膜回收任務(完成率均達100%)。推進慈城年糕等特色品牌建設,高質量實施微型盆景、精品果蔬、糧油制品等主導特色產業振興,加大優質品種引進,西瓜、草莓等8個農產品獲得省市級金銀獎。
深入開展政銀共建、村銀共建等活動,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落地,險種涵蓋水稻、小麥、奶牛、生豬等內容,(全年推出98個險種,保費707萬元)。
(二)聚力共同富裕,農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以鄉村空間功能提升、產業功能優化、農民增收致富為重點,集中力量打造甬郊片區、莊橋老街片區、洪塘慈江片區、慈城云湖片區和慈城姚江農業公園片區五大鄉村共富單元。該項工作列入x區十大特色改革項目。成功打造x區牛奶省級農業全產業鏈和慈城年糕市級農業全產業鏈。開展銀杏幫扶促共富行動,創新開展低收入農戶綜合合性保險,全面消除了9000元以下低收入現象。推進“三位一體”農合聯建設,加快與農科院戰略合作,扶持發展農村電商。集體經濟發展穩中有增,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均達到10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三)聚力改革創新,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
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閑置農房激活利用,(全區盤活農房2萬多平方米,吸引社會資本1.6億元,引進開發項目10個)。深入做好賦權活權文章,探索宅基地(農房)“三權分置”改革,已取得明顯成效(審批權證326宗)。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一張圖”系統基礎上,結合數字化改革,新增了監管預警、疊加財務管理、“碼”上公開、集成界面等功能,
有效激發農村發展新動能。該項目已列入第一批xx省農業農村廳數字鄉村地區特色場景。推進片區鄉村治理改革,全面推進土地流轉、資產監管、農村停車亂等“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深化片區“聯防聯控、協同治理”機制,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治理融合。創建了一批省級善治村(6個)與省級清廉清廉村居示范標桿(1個)。
(四)聚力全域美麗,美麗鄉村面貌進一步改善。
大力實施新時代美麗鄉村“13511”工程,全面完成省特色精品村(1個)、示范街道(1個)、新時代美麗鄉村精品村(5個)等創建內容;推進外漕、童家等小集鎮式中心村、梳理改造村創建,“和美北山”示范帶入選省級共同富裕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帶。制定農村人居環境管理長效體系,統籌全區涉農資金4000萬元用于村莊環境提升,村莊環境面貌持續提升,農村公廁規范化管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引入高校智囊探索走“藝術點亮鄉村”之路:與x大學潘天壽藝術學院、甬上西泠等合作研究“城鄉再造”鄉村風貌提升。大力推進水美建設,完成編制《x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等水利規劃。結合鄉村建設、農田治理及河道整治,區塊化推進水利建設,打造了一批村美、田美、河美的“三美”鄉村。
(五)聚力和諧穩定,安全生產底線進一步夯實。
深入開展涉漁涉海領域“遏重大”百日攻堅行動,扎實推進安全隱患排查、防范商漁船碰撞、掛靠漁船整治、“證業不符”漁船整治等重點工作。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構建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追溯平臺實現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全覆蓋(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強化生豬檢疫安全防控,切實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建設,提前完成變型拖拉機(56臺)報廢淘汰任務。
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局將繼續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的中心工作,直面困難和矛盾,以共同富裕為落腳點,以數字化改革為手段,以鄉村治理為引領,通過創建提升、項目提速、改革提效、合作提智推進農業農村工作邁上新臺階。重點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ㄒ唬┐罅Πl展現代農業,夯實共富鄉村基礎
。一是聚焦農產品穩產保供主責。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加快本地蔬菜品種結構調優,推進畜牧漁業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米袋子”“菜籃子”有效供給。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二是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主線。加快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高標準推進國家級農業園區和農業強鎮創建,深入實施“兩進兩回”、主體培育、品牌振興、資本賦能等專項行動,做強優勢產業,擦亮“慈
城年糕”的金字招牌,扎實推進“雙強”行動,打造全區現代化糧食產業園,謀劃一批高標準農田維修項目,探索嘗試高標準農田設施保險。三是聚焦綠色精品主題。以農業科技合作項目為載體,加強與農科院關于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戰略合作,加快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升級打造。深化“肥藥兩制”改革,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全面全程加強農業投入品數字化精準管控,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推行農牧對接、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和生態種養模式。
(二)建立健全增收幫扶機制,展現共富鄉村優勢。
一是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行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服務經濟、融合經濟,培育壯大鄉愁產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支持農村能人帶動農民創業。力爭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二是實施低收入群體精準幫扶行動。持續抓實村企結對工作,完善低收入農戶綜合性保險,深化低收入農戶數字化擴面工作,確保低收入農戶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確保沒有9000元以下的農戶。三是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提升行動。實施村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五年行動,以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為重點,探索開展村級物業改造提升、產權交易增效提質等方式,建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庫,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盤活村級集體存量資源,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三)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增強共富鄉村動力。
一是推進數字鄉村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核心業務數字化,數字賦能提升“肥藥兩制”、漁船精密智控、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低收入農戶幫扶、智慧水利等業務系統。其中農村集體資產“一張圖”管理系統,爭取列入省數字化改革揭榜掛帥項目。二是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重點推進數字農業園區、數字農業工廠(數字牧場、數字漁場)建設,計劃對3個種養殖基地進行數字化提升。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村工程,依托抖音電商直播基地、(前洋)直播中心,將直播產業引入鄉村,大力培育農業直播新業態。三是推進鄉村服務數字化建設。推廣應用“浙(甬)農碼”,打造鄉村數字化移動端統一服務窗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垃圾分類、公共廁所等領域美麗鄉村智慧治理示范建設。依托省平臺推進“跟著節氣游鄉村”等場景應用,加快全區農家樂(民宿)數字化轉型升級。
(四)突出抓好農村集成改革,激發共富鄉村活力。
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結合“兩非”整治,鼓勵通過整村流轉等方式實現規;⒓s化生產,探索承包地經營權在公開市場的流轉機制。探索集體資產有效實現形式,盤活農村“沉睡”資源。二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施閑置農房激活計劃,以自然資源部門的地籍信息為基礎,謀劃建立閑置農房數據庫,探索閑置
農房開發利用機制,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深化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資源有償退出機制,引導符合條件的村社逐步實施股權靜態管理,為實現股權權能的流轉、抵質押、有償退出等創造條件。三是深化“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探索與市供銷社在為農服務上的深度合作,建立起以區農業農村局牽頭,甬豐農資公司和慈湖農業開發公司共同參與的農合聯實體化運作機制,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
。ㄎ澹┤蛲七M美麗鄉村建設,重塑共富鄉村面貌。
一是“項目化”推進美麗鄉村創建。推進藝術振興鄉村試點擴面,開展“藝術賦能鄉村”試點,高水平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線。計劃完成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9個,創建特色精品村1個,推進梳理式村莊改造10個。二是“品質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深化“環境論英雄”理念,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公廁、污水、道路等一體化運維機制。三是“多元化”打造未來鄉村建設。突出鄉愁鄉韻,因村施策,通過梳理式改造、藝術賦能等方式,以“三化”(人本化、數字化、生態化)、“九場景”(未來鄰里、文化、健康、低碳、產業、風貌、交通、智慧、治理)為核心,打造都市鄉村、田園城市的標桿樣板。計劃推進慈江、外漕2個未來鄉村建設。
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 篇6
20xx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農民增收為核心,按照基地開發抓特色、產品開發抓龍頭、市場開發抓協會、依靠科技上檔次的發展思路,通過建基地育龍頭,重質量樹品牌,抓服務創環境,夯實了產業基礎,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化進程。20xx年全市農業產業化產值達到47億元,比上年增長34%。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5家,年銷售收入實現15億元,利稅總額1.2億元,出口創匯1578萬美元。有2家企業進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 企業行列,4家企業進入xx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行列。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園區、育龍頭,打造農業產業化的強勢主體
20xx年,我們以園區建設為重點,努力打造龍頭企業的對接平臺。我們重點規劃了鐵西、城南、慶云、八寶、中固等五個工業園區,在每個園區內都專門規劃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區。其中鐵西工業園區占地15.6平方公里,是遼北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輻射帶動作用最強的工業園區。中固工業園區是去年新規劃建設的,規劃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園區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于20xx年8月14日正式開始動工,經過70多天的艱苦工作,園區各項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資金1100萬元,鋪設下水管線5500延長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裝路燈114盞,架設電力和通訊線路3000米,修復景觀大堤1500米,新砌石籠壩4道,栽植綠化風景樹1.6萬株,實現了園區美化、亮化、綠化。當年就引進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即開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開原市亞輝禽業有限公司等兩個超億元項目,實現了當年規劃,當年建設,當年投入生產的目標。我們在抓好園區建設的同時,還突出抓好了龍頭的引進和培育,按照“誰有能力誰牽頭,誰能牽頭扶持誰”的原則,對重點龍頭企業予以傾斜,使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和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農業企業迅速成長、不斷壯大。20xx年我市共新上投資額超20xx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項目1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6個,總投資35億元,當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4.2億元。其中大連金信集團投資建設的燃料乙醇項目總投資21億元,是遼北投資額最大的農業產業化項目。龍頭企業規模的壯大,進一步拉長了我市的農業產業化鏈條,目前我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勝利牧業為龍頭的肉雞鏈條,以凱祥鴨業、亞輝禽業為龍頭的鴨鵝鏈條、以雨潤為龍頭的生豬鏈條,以東羽乳業、明光乳業為龍頭的奶制品加工鏈條等10大農業產業化鏈條。
二、建基地、興產業,構筑農業產業化的“第一車間”
我們按照“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場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思路,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優質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狠抓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著力構筑農業產業化的“第一車間”。優先扶持了綠色水稻、良種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煙葉、水果、生豬、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點產業。形成了以慶云、八寶為主的綠色稻米基地,以馬家寨為主的良種繁育基地,以靠山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為主的優質水果基地,以慶云、三家子、業民、老城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樹、李家臺為主的煙葉基地等6大農業產業化種植基地,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30.7%。在規;氐穆摵蠋酉,我市農業正逐步實現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20xx年,我市綠色水稻面積達到12萬畝,蔬菜面積達到24萬畝,優質水果面積達到18萬畝,苗木花卉面積達到6萬畝,煙葉面積達到2萬畝。肉牛飼養量達到41萬頭,豬飼養量達到111萬頭,禽飼養量達到2910萬只。村外畜牧小區達到80個,養殖專業鄉鎮15個,養殖專業村48個,養殖專業戶5000多戶。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慶云綠色水稻、八寶蔬菜、三家子草莓、業民大蔥、老城大蒜、松山水果、業民生豬、威遠肉雞、八棵樹肉牛等一批特色產業專業鄉鎮。
三、拓市場、活流通,架起農業產業化的堅實橋梁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建市場,農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我們重點是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發市場。我們重點對老城蔬菜批發市場、鐵西種子銷售市場、水果批發市場、八樹樹黃牛市場、古城堡黃牛市場等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管理,完善設施,提高了市場的交易能力。二是開拓外埠市場。我們先后組織我市的嬴德、鶴采、圣亞等龍頭企業參加平壤國際農產品展覽會、沈陽第二屆國際農產品展銷會等各類展會,進一步提高了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拓寬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目前,雨潤的豬肉制品、嬴德的雞肉制品、鶴采的綠色無公害大米、圣亞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優勢農產品在沈陽、長春、四平、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東、浙江、江蘇等沿海發達地區市場均占有一席之地。三是積極培育中介組織。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和農民自發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狠抓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購銷實體、種植能手和專業大戶。
村從事農業工作總結 篇7
我局認真研究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精心規劃,嚴格實施,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標工作任務,現將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任務完成情況
20xx年縣下我局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目標任務為兩項:一是新增林果產業基地面積3萬畝;二是種植“四旁樹”200萬株。今年完成了新增干果產業基地面積3萬畝,涉及黃龍鄉、鄉、北城鄉、白廟鎮、鎮等鄉鎮。完成種植“四旁樹”200萬株。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搞好我縣20xx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局黨組、領導班子多次研究,此項工作的責任領導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天炳和責任股室造林綠化股,根據《縣干果產業發展規劃》(20xx-20__年)和《縣現代農業獎勵扶持辦法》(岳委辦〔20xx〕xx7號)文件精神。明確了在北部山區重點發展林業干果的工作思路。為確保今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順利開展,實行了領導分片負責,職工包鄉指導,細化目標,明確職責,包鄉人員主要是負責指導和督促該鄉鎮的核桃、花(藤)椒栽植、綠化工程造林及森林管護等工作。
(二)狠抓產業基地發展
在農業農村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局實行了“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積極引導林業業主參與創建林業產業基地。在實施過程中,依托造林試點補貼、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現代林業產業基地、新增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等項目,大力發展我縣林業干果產業。截止目前,已建成林業產業基地22個,完成林業產業造林11.79萬畝萬畝,其中在黃龍、興隆、花園、白廟等鄉鎮建優質核桃基地7萬畝,在等鄉鎮建優質花椒基地4.79萬畝,F在引進的主要優質核桃品種有:清香、云新等,優質花椒品種有:九葉青、藤椒等。今年結合退耕后續產業、造林試點補貼、低產低效林改造、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引進壯大了匯森林業科技有限公司、云南豐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林典林業科技有限公司,培育了縣尹欣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縣綠源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林業企業。
(三)大搞義務植樹,增加綠化總量
今年三月,縣“四大家”領導帶領縣級機關干部在石埡鎮玉屏湖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縣級機關義務植樹基地200畝,縣綠委辦制定了20xx年縣義務植樹方案,并作出規劃,引導全縣人民大搞義務植樹,在山頭地塊,田坎土邊,水旁、路旁及房前屋后,共栽植柏樹、香椿、桂花、核桃、花椒等各類苗木xx5萬株。
(四)切實鞏固造林成果
1、認真抓好補植補造工作。20xx年9月我縣遭遇了特大暴雨災害,林業苗木嚴重受損,為全面鞏固造林成果,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我局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各工程造林鄉鎮進行補植補栽,栽植各類苗木55萬株,確保了苗木保存率達到85﹪以上。
2、認真開展退耕還林、造林試點補貼、產業基地建設等林業工程年度檢查驗收。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提供真實準確的政策補助兌現依據,我局認真組織,周密安排,堅持開展年度檢查驗收工作。一是認真實行鄉鎮自查申報驗收制度。今年8月份指導工程鄉鎮認真開展新造林自查工作,主要做到“六查”:一查小班位置、面積、樹種是否與設計相符,二查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是否達標,三查管護是否到位,四查是否有毀林復耕現象,五查檔案資料是否齊全。鄉鎮自查后及時上報自查結果,提出縣級檢查驗收申請,縣林業局退耕辦牽頭組織人員進行縣級檢查驗收。9月底至10月初,由分管領導牽頭,組織相關股室技術人員參加,實行分工負責制,集中20天的時間,對工程建設質量、政策兌現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檢查,嚴格實行“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保證縣級自查驗收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政策兌現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對在縣級檢查驗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責任單位制訂了整改方案,限期進行整改,督促整改到位,并對鄉鎮自查工作弄虛作假的行為進行了嚴肅處理。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林業產業基地發展速度滯后;二是全社會辦林業的氛圍不夠濃;三是部分地塊的新造林工作實施難度大,四是相關林業政策的補助標準較低,后期管護資金不足。鑒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盡力克服,確!鞍l展現代林業,打造綠色”目標的實現。
四、明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縣將進一步推進林業產業發展工作,新增核桃基地1.0萬畝,新增花椒基地0.5萬畝。進行“四旁”植樹100萬株,促進我縣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