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語文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1
20xx國培送教下鄉小學語文第二輪專題培訓于5月10日、11日在實驗小學如期進行。兩天來,我們聆聽到了兩場接地氣的高質量講座:偃師市實驗小學石月新校長的《與幸運同行,做幸福教師》,嵩縣教研室白主任的《幸福快樂教師的成長密碼》。兩天的學習用完了我特意準備的一支新筆。翻閱著厚厚的筆記,梳理著兩天來的學習所得,收獲滿滿。
兩位基層走出的教育專家都在共同關注一個話題——做幸福教師。這個關注點觸及到了每一個老師的內心,引起了我們極大的學習興趣,更引發了我們對自己職業的深度思考。
如何做一名幸福教師?
石校長說,幸福必須具備四個元素:積極的心態;對一件事的投入與專注;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收獲;對事件意義和價值的認同。她告訴我們,教師的幸福成長要樹立八種意識:我想發展的成長意識,我能成長的潛能意識,我向哪發展的目標意識,我要更新的學習意識,我想改變的研究意識,常回頭的'反思意識,勤練筆的表達意識,敢上公開課的交流意識。一位有30年教齡的樸實的校長,她用自身一步步的成長經歷讓我們明白,要想成為一名幸福教師,必須從三方面提升自己:首先就是加強自己的閱讀積累,讀好三類書——專業書籍、文史書籍、散文雜記,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提升人文情懷,品味人生哲理,向專家型教師邁進。對于一名教師來說,讀書就是一生的備課。其次是善于反思不斷進步,教師不一定成為寫作能手,但一定要成為一個勤奮的寫作者,寫讀書筆記,寫隨筆,寫反思,寫生活。最后就是要善于把握機遇,機遇永遠屬于愿意準備的人,當我們充實了自我,擁有了實力,機遇來臨時,我們才有能力大膽地敞開胸懷迎接。
其實對于一名教師來說,職業的成就感不就是幸福感嗎?石校長的觀點,句句入心,發人深思。
白主任從教25年,一直追求做幸福教師。他成功了!他用自己幽默風趣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而真實的故事,為我們解開了幸福教師的成長密碼。幸福,就是我們心中明亮的那方,幸福就是美美地誦讀,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他讓我們認識到:每個教師都有一雙騰飛的翅膀,要想成為一名幸福的教師,首先就要從改變自己的心態做起。幸福的指數是由心態決定的,“積極的心態像太陽,走到哪里哪里亮”,優秀的教師都會調適自己的職業倦怠感,變“怨”為“愿”。改變了心態,就要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樹立人生的目標,向教育名家學習,向自己內心挖掘,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就是一個金礦,堅持挖下去,終會挖出閃閃發光的金子。在此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我們要明白,每一個困難的背后就是一個機遇,當我們用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困難,就能發現困難中蘊藏著智慧,每一次戰勝困難的過程,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過程。當你靜下心來,專注于自己的職業,全力以赴地用心付出時,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職業幸福感。
接下來白主任教給了我們一把把智慧的金鑰匙,帶領我們開啟幸福的密碼:微型優課密碼、習慣方法密碼、備考高分密碼、教學管理密碼、自我成長密碼。既有經驗的總結,又有方法的指導,更有案例的引領。尤其是他關于教師自我成長密碼的解讀——目標意識,終身學習,閱讀積累,反思隨筆。他的觀點與石校長有著相通之處。白老師的教育智慧令人贊嘆,白老師的教育情懷更令人敬仰。一天的講座,我們坐了一天,而他卻站著講了一天。最后聽到他就是我早已耳聞的“白老師語絲”的主人時,心中的敬慕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兩天的講座帶給我的思想啟迪,是深刻的。在新教育的環境下,我們都在追求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來自哪里?幸福來自于師生共讀共寫的點滴收獲中;幸福來自于鉆研教材解讀文本,上出一節理想課堂的喜悅中;幸福來自于看到自己的學生不斷變好的進步中;幸福更來自于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成長中……幸福的路很長,鮮花伴著荊棘,成就和著汗水。途中,我們會有懈怠,會有停留,甚至會有躊躇不前的糾結。其實我們缺少的正是那份執著與專注,缺少那份堅持的決心。
不由再次想起新教育的那句格言:付出就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兩位專家的成長之路更證明了這一真理。學習讓我反思,明確目標——堅持讀書,不找借口;堅持反思,不懈怠;堅持練筆,不放棄。勇敢前行,向做一名幸福教師邁進!
語文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2
12月2號到4號我參加了國培計劃小學語文送教下鄉項目培訓,承辦單位是河南師范大學。幾天的培訓,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認識上的提高,從內心更加喜愛上了語文閱讀,我會以更專業的視角對照自己,圍繞本體性教學組織教學。
2號上午先由我市黃水路小學2名教師上了同一節課《青蛙與蜻蜓》,然后,新鄉市第一實驗小學的崔彥豪老師也為我們上了這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風格,尤其,我作為農村的教師,真是令我眼界大開,他們設計課上匠心獨運,各有千秋,不僅讓學生受益不淺,也激起我一次次的心涌澎湃。崔老師教學生識字認字,方法獨特,從字的起源本意著手,結合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層層推進,在趣味和互動交談中,使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同時,我從崔老師身上,明白了——老師要上好一節好課,得有充分的準備,必須切實抓好教研,認真設計,才會有精彩課堂。接著,崔老師又為我們做了講座《指向語用教學的“語境”與“文體”》,從詳細的案例中,告訴老師們: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語文本體性教學內容”的“運用”。我的深刻體會是,以后教學中要用心挖掘具體語境中文本獨有的語用價值,不單單讓學生指導作者寫了什么,還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寫的,采取了什么方式,會用在自己的實踐中。
3號一天是新區小學的李國勝校長給我們做了講座。他主講了《閱讀教學案例研討》和《群文閱讀新途徑》。他講座依然是掀起一波波的高潮來,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一些精煉語言深深吸引著我們,他的講課內容豐富有趣,他從的文章解讀形式也給我們做了示范,很切合當下閱讀教學,為我們指出了很多的新途徑。他言道:文學作品創作離不開作者、文本、讀者,所以,我們老師要關注作者,細讀文本,多元解讀,分析讀者,做好知識增值、能力和情意增值。然后,李校長分述了“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披文入境”,細讀文本,多元解讀等。他結合案例,例如新美南吉《去年的樹》和梅子涵對文本的解讀,細致分析了優秀文本的內涵和解讀分析的方法。李校長說:“我們到底應該教給孩子們寫什么?”應該根據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找出最有價值的教學內容,教最需要的內容,學會取舍。他在“群文閱讀新途徑”的講課中特別強調,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學語文就是要多讀書!聽課現場沸騰一片,掌聲不斷。我們邊聽邊記著筆記,吸納著他的觀點,學習著、思索著。
4號是平原教授為我們上了課。她緊緊結合“文本與語文教師的素養”,講了張愛玲、丁玲、蕭紅三位女性作家的創作歷程和揭示的語文閱讀元素,讓我們如癡如醉地在故事中、優美的課件圖片中,領略了大作家們是如何以自己獨特的細膩的感受來創作的,還在娓娓動聽的故事中啟發了我們學員,要把自己精神內在的東西用文字記錄出來,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傾心服務于我們的下一代。平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是,樸素、優美,底蘊豐厚。
溫儒敏說:“培養讀書的興趣與習慣,這是為學生的一生打底子,是建樹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老師要肩負起這個責任來!我在培訓后,一定還要細細思考,認真領會,爭取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結合所培訓內容,也讓自己的課有改變,給學生們一把真正用好語文的鑰匙。
語文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3
20xx年12月22日至24日,我有幸在新密市市直三中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送教下鄉初中數學培訓。本次培訓,讓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也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指引方向。經過這次的培訓,我感觸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雖然早就聽說“同課異構”,但真正參與其中,這是第一次。22日,來自新鄉新飛大道中學和新密市的兩位優秀老師以不同的教學風格為我們展示了《線段、直線、射線和角》,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陶老師對學生的親和力,這也是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最欠缺的。陶老師還很善于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素材,用激光燈引導學生發現射線的特點,讓學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射線,相信同學們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對射線的內容一定會記憶猶新。
23日,王秀玲老師和李鳳玲老師分別展示了《百分比的認識》這節課。王老師展示的是一節新知講授課,結合生活實例認識百分比,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而李老師則利用學生已有的百分比知識經驗,邊復習,邊在復習中發現新知,從而對百分比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兩節不一樣的課,讓我學到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充分把握學情,然后根據學情設計教學內容的深度,使每一節課堂都成為高效課堂。
新鄉市楊崗中學的暢東燕老師在《空間觀念培養漫談》報告中,結合大量優秀的課例,讓我們對“空間觀念”有了全新的感知。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身上那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數學思想。從她分享的課例中,我感覺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手段很單一,每次遇到教學重點和難點無法突破時就無從下手,現在明白了還是欠缺多樣的教學手段,還需要多學習優秀老師的優秀教學經驗。
讓我感悟最深的是24日上午,由鄭州市港區教研室的馬明坤老師對數學課標的深度解讀。在報告中,馬老師同樣給我們分享了很多來自一線優秀老師的精彩課例,讓我深深覺得:我們在平時的教研中,對新課標的學習是多么的膚淺,經常是遇到較難把握的疑難點了,才去翻一翻課程標準,看看要教到哪種程度。往往片面地認識了課標,就草草結束了新課的講解,這也直接導致了課堂達不到高效,隨后只有通過反復讓學生練習以期達到預期效果。往往把自己弄得很疲憊,還不知道反思問題的根本。特別是馬老師在如何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方面給了多種多樣指導性意見,讓我對估算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平時教估算時,我們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在教研是提出并分析過,但每次都沒有確定的結論,自己都是憑著已有的經驗和感覺進行估算教學,心里總是沒有底。現在才明白了根本原因:對新課村學習的不透徹。今后我還要經常讀、經常細讀、經常研讀新課標,讓自己的課堂真正成為高效的課堂。
總之,我感覺本次送教活動是最接地氣的,比以往任何一次培訓效果都好,對我們基層一線教師來說真的是一個難得又難忘的經歷。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