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思路
(3)切實加強學校內涵建設,進一步彰顯辦學特色。一是始終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先。要切實加大學校、政府、社會、家庭等社會資源的整合力度,加強德育課題研究,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二是深化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繼續深入貫徹“三項規定”,實施學科滲透教育,在區級、學校層面上積極推進各類主題校園文化活動,切實加強學校體育、衛生、美育工作,積極創設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要依托區內豐富的人文、山水和科技資源,以創建各級各類示范、特色學校為抓手,深入實施新課程改革,充分發揮科研引領作用,積極開展“科技校園”、“生態校園”、“書香校園”、“人文校園”等文化建設,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校園品牌,展現鮮明的教育文化特色,強化文化育人功能。三是加強學校管理,優化育人環境。營造文明規范的校園氛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歸宿。要按照“科學、全面、人文”的原則,以“學生成長、教師成才、學校發展”為導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使學校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的依法治校的管理軌道,逐步形成科學與人文相包相融、協調統一的制度文化。要在每一所學校的規劃、論證、建設過程中,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要從辦學理念、學校歷史、辦學特色、校園標識等方面綜合考慮,力求形成有鮮明特色、統一和諧的校園形象,讓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出學校文化的特有底蘊。
(4)更加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才強教機制。一是要重點實施“名校長建設工程”。以促進校長隊伍的專業化發展為重點,統籌規劃,積極推進校長隊伍建設。組織好中小學校長任職培訓、提高培訓和高級研修培訓,開展校長交流活動,引導校長自我管理、自主發展,促使校長成長與學校發展同步。二是要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在全區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師資隊伍素質提高的首要任務來抓。強化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和優良傳統教育,樹立師德標兵,營造以德從教、以德治學的良好校園氛圍。堅持“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的原則,繼續抓好各類師資培訓。建立健全師德師風教育培訓、考核評價、激勵與監督制度,進一步規范教師行為,努力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三是要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注重發揮教科研人員的人才優勢、研究優勢、信息優勢, 加大科研興校和校本教研推廣力度,指導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組織開展優秀論文、優質課評選、教師基本功比賽、公開課、觀摩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加強各級重點課題的研究,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四是要創新評價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逐步完善學校、教師年度考核辦法,發揮教師評價的激勵機制,使教師考核辦法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學校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師資流動機制。
(5)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打造平安和諧教育。緊緊圍繞“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要求,認真抓好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等環節,緊密結合全年各項工作目標,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努力形成符合科學發展的新觀念、謀求科學發展的新思路、勇于改革創新的新風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行政務校務公開,完善行政許可制度,規范教育審批行為,切實維護學校、師生合法權益。進一步規范機關行政行為、學校辦學行為和教師教育行為,直面社會和群眾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著力化解矛盾。重點抓好平安學校建設,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開展“安全知識進校園”宣傳活動,加大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整治工作力度,完善落實《高新區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嚴格實行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制。著力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意識、工作效能和工作透明度,努力探索機關工作科學化管理的有效途徑。認真做好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的辦理答復工作,加強與系統內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的溝通交流,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