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掃主題方案總結(通用3篇)
清明節祭掃主題方案總結 篇1
【目的意義】
通過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的形式,結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成人宣誓儀式活動。目的使學生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的基礎上加深對“成人”含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以及對國家和民族所負有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學生為建設祖國,保衛先烈們打下的江山而努力學習、掌握本領的動力;使學生認識到18歲已“成人”,作為一名社會主義“四有”公民,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肩上的擔子重、責任大,以及作為明天社會主義革命事業的捍衛者和建設者應具備較高的道德文明和科學文化素質。
【活動時間】
4月5日清明節下午。
【活動地點】
紀念碑或烈士紀念墓地。
【參加人員】
一個班級(或全校)16歲一18歲全體同學。校長、校團委書記、班主任、校記者站記者、家長代表。
【活動準備】
掃墓工具,錄音機及磁帶,白花若干及兩束鮮花,團旗1面,手持揚聲器2把,演講稿,宣誓誓詞,故事稿,講話稿,合唱歌曲。
【活動程序】
列隊來到紀念碑(或墓地)前,面向紀念碑。
男女主持人走到隊伍前致獻詞:
男: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們站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
女:天空為今天垂淚,松濤為今天嗚咽。
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女: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男: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以先進的科學和燦爛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巔。
女:而近百年黑暗與屈辱的歷史,又將她推向深淵。
男:為了改變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與奮斗中含恨而去。女: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烈士們的鮮血才點亮了中國的天。男:今天,我們在這里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女: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來告慰英魂。
合:先烈們,你們安息吧!
(奏哀樂,全體默哀3分鐘。)
男:松濤陣陣,那仿佛是先烈們發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們,如果你們在天有靈,就請你們看一看你們的鮮血澆灌出的美麗的鮮花吧!
(合唱《五月的鮮花》,同時學生代表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束。)
女:歷史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憶卻永遠清晰。
男:有形的紀念碑可能會垮掉,但人們心里的紀念碑卻永遠屹立。女: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怎能忘記!
(同學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跡。)
男:前輩流血犧牲,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氣,欣賞這美麗的鮮花嗎?
女: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
男:如果說昨天我們還是不懂事的孩子,但今天我們要意識到我們肩上也擔負了沉重的擔子,因為,我們已18歲了。(學生演講《國家?民族?責任》)女:18歲,像鮮花一般美好,像黃金一般珍貴。
男:18歲不單單是人生旅途的一個站點,更是一個轉折點。
女:18歲我們的肩上將挑起:
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擔。
女:18歲我們的雙手將托起:
男:21世紀希望的太陽。
女:歷史將革命的接力棒傳給了找們這一代人,
男:今天,我們以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名義承諾。——合:請聽我們的宣誓:18歲成人儀式誓詞:在此正式成人之際,我以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名義面對國旗莊嚴宣誓:捍衛神圣憲法,維護法律尊嚴,履行公民義務,承擔社會道義,國家昌盛為先,人民利益至上,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無愧祖國培育,勤勉自勵,奮發有為,不負長輩厚望,以我壯志激情,創造嶄新未來,以我火紅青春,建設錦繡中華。(宣讀18歲成人儀式誓詞。由校團委書記領誓,全體同學宣誓。)
女:雖然我們已經成人,但我們的肩膀還是有些稚嫩。
男:我們還應像蜜蜂一樣,在知識中汲取力量。
女:我們能有今天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精心的培養。
男:下面請校長講話。
(校長就18歲成人意識和成人儀式談談健康成長的幾大要素和對學生的要求)
女: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未來的希望,當然,也是家長的希望。下面我們請家長委員會代表講話。
(家長代表談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希望。)
男:先輩們,你們祈盼的幼鳥翼已日漸豐滿,
女:我們將把重擔挑上逐漸成熟的肩,
男: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建設,
女:21世紀在向我們召喚,合:我們將用勤勞和智慧去開創明大,男: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去摘取科學王冠上的明珠。
女:我們要加強自己的公民意識,努力成為老一輩革命家所期望的“四有”新人。
男:讓我們記住這莊嚴的時刻,
女:讓我們記住這鄭重的承諾,
合:我們要讓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全體同學齊呼“以我熱血青春,創造祖國美好明天”。)
女:請聽共青團之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烈士紀念碑前活動結束。
回校后,班主任老師總結。
校記者站記者分別采訪參加這次活動的老師及學生,并及時報道。
清明節祭掃主題方案總結 篇2
活動背景:
即將到來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時光。清明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被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列入法定國假日,這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視。然而,青少年學生對這個節日的民俗意義和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至于清明節的來歷、風俗、文化內涵等他們也知之甚少。針對他們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對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實踐而召開了這次主題班會。
教育目標:
1、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通講故事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通過活動能認清自己的不足,學會好好學習、熱愛生活、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過程:
熊文潔: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危震: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熊文潔: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以先進的科學和燦爛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巔。
危震:而近百年黑暗與屈辱的歷史,又將她推向深淵。
熊文潔:為了改變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與奮斗中含恨而去。危震: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烈士們的鮮血才點亮了中國的天。熊文潔:今天,我們在這里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危震: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來告慰英魂。合: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熊文潔:松濤陣陣,那仿佛是先烈們發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們,如果你們在天有靈,就請你們看一看你們的鮮血澆灌出的美麗的鮮花吧!
危震:歷史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憶卻永遠清晰。
熊文潔:有形的紀念碑可能會垮掉,但人們心里的紀念碑卻永遠屹立。危震: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怎能忘記!
熊文潔:前輩流血犧牲,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氣,欣賞這美麗的鮮花嗎?
危震: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熊文潔: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僅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為了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我們舉辦了這次班會。
(一)、了解清明節
林珂:清明節習俗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于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祭掃烈士墓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二)、學會去愛
1、講英雄故事(熊老師)
2、片段:解放戰爭
熊文潔:為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劉章鵬、李倩、熊文潔讀習作《小夜鶯,我想對你說》。
危震: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道路是先輩用鮮血鋪成的。是他們為我們民族的解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東方紅,太陽升”,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掀開了我們祖國嶄新的歷史篇章!他們把生存的權利留給了后代,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長城。認識到劉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才是大我,是大愛。
清明節祭掃主題方案總結 篇3
由于近一段時間,非常煩悶,在清明節假期,非常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和幾位同事商量著這幾天去哪玩,剛好有一好友從太原發出了邀請,所以就把山西太原做為這次旅游的目標。目標定好之后就制定了行程安排,按照計劃第一天先到太原的晉祠博物館去看一下,把太原當做一個中轉站,我自認為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清明節早上,五點半在學校門口集合后,我們一行7人、兩輛車就出發了,一路上全是高速,而且不收過路費,甚是愜意。老孫開車不經意間就達到了160碼,我趕緊通知他降速,被電子眼拍到可不是什么好事兒,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安全問題。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跋涉中午11點多一點就到了太原市小店收費站,出站后朋友已經在那里等候了,呵呵,有朋友就是好,我們不僅不用操心吃喝住的問題,而且出行還有了免費的導游。
吃過午飯,就直奔第一目標——晉祠公園。我的車在停車場還沒有停穩呢就有好幾個導游圍了過來,為了能更清楚的了解晉祠的歷史這一次我沒有吝嗇,從幾個導游中選了一個看似比較實誠的中年人做我們的導游。我們迫不及待的跟著導游進入了景區,導游可能是想再接一單生意,所以走的飛快,想好好拍幾張照片的時間都不給我們,晉祠博物館的門前不收費的景區也沒來得及細看。不過這個導游的嘴倒是沒停著一直在講有關晉祠的歷史及文化,不一會就到了晉祠博物館的售票處,匆匆的買過票后走進晉祠,第一個感覺就是古老和蒼勁。外面公園里滿目的鮮花是現代的燦爛,而晉祠里的蒼松勁柏就是古代的滄桑。佇立古樹之下,心都能沉靜下來。圣母殿前的周柏不知是何年所植(據說已有3200多年的歷史了),已經傾側,僵臥于殿前,卻僵而不死,老而彌堅,在它旁邊支撐的它的那棵柏樹是它的兒子也有一千多歲了。其他古樹更是蒼蒼翠翠,給晉祠帶來許多陰涼。其中有一棵槐樹據說是隋唐年間的古樹。
晉祠本來是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不過自從北宋仁宗時期修建了祭祀姬虞母親的圣母殿以后,晉祠的格局就變成了圍繞圣母殿來設置。圣母殿看起來十分古樸甚至略有殘舊之感,據說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筑之一,這恰恰是我所愛,因為那代表了時間的印跡和歷史的味道。中國木料建筑的保護難度,一直高于西方的石料建筑,而在國內,北方木建筑又比南方似乎要保存得更好一些,這是不是跟北方的天氣較南方干燥有關呢?可能吧。圣母殿里有幾十尊宋代侍女雕塑,是晉祠三絕之一,不過為了保護文物,殿內已經不允許游人進入,導游說其中有一尊雕像是最絕的,是一半臉兒哭、一半臉兒笑,還說梅蘭芳曾經在殿里住了一個月就是為了學習這一表情,可惜我只能在殿門口往里看上一看,根本看不到那半邊臉。那些古代的雕像,正在幽暗的殿內和光同塵,時光悠悠。晉祠雖然殘舊,但色彩卻依然斑斕,特別是大殿的屋頂,是比較少有的翠綠色,配上橙色的殿壁,煞是華美。殿側林立著古碑,第一座就是明成化年間的皇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