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特點的相關介紹(通用3篇)
清明節氣特點的相關介紹 篇1
清明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時間點在農歷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歷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演變為民間節日的節氣,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因清明時節民間多有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紀念和娛樂活動,這天還被稱為掃墓節、踏青節、柳節等。
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節氣是上古干支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廿四個特定節令之一,這一時節,吐故納新、生氣始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段。
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天人合一”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經歷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關于清明節的由來,據傳最早始于帝王“墓祭”之禮,民間效仿之,并傳承至今。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氣特點的相關介紹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指的是江南的氣候特色,這時常常時陰時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令人煩惱和不能忽視的倒是雨水過多導致的濕漬和寡照的危害。而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對開始旺盛生長的作物和春播來說,水分常常供不應求,此時的雨水顯得十分寶貴,這些地區要在蓄水保墑的同時,適時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脅。
我國北方,氣溫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風,是一年中沙塵天氣多的時段。北方許多地區4月份的平均氣溫都已經達到10℃~15℃。我國的東北北部、西北部分地區雖說還沒有進入春季,但從1971~20__年的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呼和浩特3月的平均極端氣溫就已經達到了15.7℃、西寧18.9℃、齊齊哈爾13.5℃,對處于4月上中旬的清明期來說,這些地區有時氣溫明顯攀升不足為奇。山林田野草木萌發,恰逢春游、掃墓、植樹時節,預防森林火災十分重要。長江中下游降雨明顯增加,除東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區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氣偏強,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小于10℃的低溫陰雨天氣,日照不足,會給早稻、棉花等喜溫作物的生長帶來嚴重影響。華南因地理位置偏南,臨近海洋,當受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鋒面影響時,開始出現較大的降水,稱為華南前汛期。
需要注意的是,當雨帶中遇到熱力對流旺盛發展時,會有雷暴等強對流天氣出現,形成較大的暴雨,所以準備出行的朋友要特別注意。
清明節氣特點的相關介紹 篇3
1、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此后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2、掃墓為何需要奉香給山神土地?
掃墓時,除了將帶來的香燭冥鏹、鮮花果品、紙錢、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祭祀禮品多寡隨意),擺放在墓前外,還要燃點香燭,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護神。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獻花,然后燃燒冥鏹,奠酒(即將酒灑在地上,這代表向先人敬酒),禮畢,可以聚餐飲酒,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3、掃墓時為何不得嘻笑怒罵?
因為墓地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嘩、嘻笑怒罵,污言*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只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
4、為何要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國,祭祖并不只是紀念祖先,而是明顯得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的意思。特別提醒朋友們: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他墳墓拍進鏡頭。否則,你的運勢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因此給親人掃墓時要專心致志,不要東張西望,尤其不要在墓地照相。
5、清明節什么情況“燒包袱”?
“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一種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云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也做主牌用。
6、墳墓上有植物長出能修整嗎?
必須修整!掃墓時如果發現墓碑破損,或墳墓上有植物長出,應立即修補和清理出土的植物,尤其不能讓植物長成樹木,否則,將對生者造成嚴重損害!
7、能對他人墳墓品頭論足嗎?
路過他人墳墓應給予尊重,并謹慎腳下,切勿隨便踩踏他人墓地或墓地里的花草,或對他人墳墓品頭論足,否則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8、掃墓是要給親人墓地和墓碑灑甘露水超度嗎?
對于信佛的朋友來說,是掃墓時將甘露丸泡化的甘露水灑在親人的墳墓或墓碑上,同時可持誦《心經》或《大悲咒》或《地藏經》,回向功德給自己祭奠的亡屬,祈愿它們離苦得樂早日投生善道或西方極樂,跟隨阿彌陀佛修行,發菩提心,擇取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