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閱讀(精選5篇)
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1
又是一年清明節,想起陌野荒冢那些凌亂的芭茅草,那些冥紙燃起的裊裊煙霧,那些在雨中搖曳的墳頭白紙,每次瀕臨清明這個悲愴而多愁的日子,我多想借一場清明雨來澄清靈魂,洗掉一些欲望和貪戀,一些塵埃和雜念,然后靜靜地望著一堆讓人斷腸的黃土,觸痛記憶,寄托心境…小時候,我總是盼望著清明節快點到來,那個心情就像盼望著過年一樣。我依稀的記得清明時節是我們這些饞嘴的孩子進山掃蕩的日子,我們常常跑到學校對面的那片墳塋,去守候住在我們那里的幾家漢姓人來掛清,那個時代我們苗族很少有人為祖先掃墓,即使掛清也舍不得買糖果來祭祀,最多也是燒香焚紙,然后買5毛錢的一小串白紙掛上就是清明節了。70年代末,在我們那個鄉下,基本上都是苗族聚居,但也夾雜著十幾家漢姓人居住,我記得他們住在街上,說著我們聽不懂的漢語,我們都叫他們做“果匝”,他們叫我們“果雄”。他們的習慣和我們苗族人不同。他們在鎮上開商鋪,賣油,賣鹽,賣糖果等。清明時他們會拿一些糖果來祭祀祖先,還會用很漂亮的紅紙做小燈籠掛在墳頭。那個時候,“果匝”祭祀祖先的貢品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我們迫不及特等活人拜祭完走人,然后像伏兵一樣從一些草垛啊,大石頭背后冒出來爭搶死人的貢品,有時為搶一個糖果還在那里干仗,然后就坐在墳墓旁邊吃邊比誰搶到的東西多,吃完覺得那些燈籠和彩紙很漂亮,我們還把那些燈籠取下來,用麻告皮串聯起來帶回家,直到父母發現,狠狠揍一頓,還騙我們說,我們拿了果匝的東西,要把我們賣給果匝,嚇得我們連忙把那些燈籠重新掛到墳塋上。上小學后,我對清明節只是有一些懵懵懂懂的了解,即使在課堂里跟老師把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背的滾瓜亂熟,但確卻的來說,也不知道清明節到底是怎樣一個什么鬼東西,在心里隱約的知道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日子。因為爺爺在我出生那一年過世了,但是每年給爺爺掃墓都是父親一個人。好像一直沒有我們小孩的事。我記得每次父親去掃墓,奶奶總是給他準備一把割草的砍柴刀,一把添土用的鐵鍬,然后拿少許的紙香就去掛清了。到了我9歲那年,一提到清明節我就恐怖不安,那年大我兩歲的哥哥因突發性腦膜炎死了,那時在80年代初,重男輕女的現象頗為嚴重,特別是在鄉下,家里如果沒有男孩是被人家歧視的。本來我家孩子又少,哥哥是的男孩,哥哥被無情的病魔帶走了,當時父母痛不欲生,特別是父親,哥哥好像是他的全部,哥哥的走,父親悲痛欲絕,幾乎神志不清。從此,父親垮了,沉默寡言,常常陰森著一張瘦弱的臉,家里每天都像結一層薄薄的冰。哥哥走后,每到清明節父親再也不去掛清了,而是傻呆呆地坐在家里燃香焚紙,淚水像決堤的河流泛濫不止,我不知道他是祭祀爺爺還是祭祀我未滿11歲的哥哥,家里煙霧繚繞,陰陰森森,好像有鬼怪出沒,偶爾母親和奶奶也在小聲的低泣…我和姐姐怯怯地躲在廂房閣樓里不敢作聲,也不敢出去玩,那一晚,母親沒有心思去做飯燒菜,我們一家人都是餓著,圈里的兩只豬更是餓地嗷嗷亂叫,我和姐姐實在餓的厲害,就悄悄地吃白天我們從坡上采回的毛毛針,一想到那個悲悲戚戚,斬斷寸腸的場景,我特別特別地憎恨清明節。后來我慢慢地長大了,也離開了家鄉,父親的哀愁好像也慢慢地減少了。每次到縣城給我送伙食費,總是一臉慈祥,摸著我的頭問寒問暖,久久不舍離去,當時我覺得有一段時間不是很適應。覺得生活不是那么真實。后來我聽母親說,自從我考起縣一中,父親覺得我像個男孩子一樣能干,或許在面子上很榮光,因為當時從鄉下考上縣第一中學只有三個人,我是其中的女孩子。那段時間我是最幸福的,我感到又回到了哥哥在時的那個其樂融融的家庭,家里又有笑聲了,即使到了清明節,父親的痛苦也放下了很多,他帶著我和姐姐一起給爺爺掃墓,他再也不提哥哥的事,他只是給我們講爺爺生前的故事…可是,好景總是不長,在我18歲花季那年,我正在教室里上課,堂哥風風火火送來一個消息,說父親不行了。當我趕到父親的病床前,父親已經不能說話了,他僵硬躺在病床上,眼睛直木木地睜開,任憑我怎樣叫喚,父親都無法回應我,只是目光慢慢地移向我,僅僅盯住我有一分多鐘,臉上露出一絲隱忍的微笑,此時我明白父親看到的那份欣慰,更明白父親是在交代我什么,我緊緊抓住父親骨瘦如柴的手,把臉輕輕地和父親的臉貼在一起,半靠在父親的身上,感覺父親的呼吸越來愈弱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我聲淚俱下地告訴父親,我一定會照顧好母親的,父親在我的哭聲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眼角滾下了兩滴渾濁的淚,那一剎那我大喊,大叫,竭盡全力的咆哮不知什么時候暈了過去,一切,所有的一切父親都聽不見了。父親走時只有54歲,從此,我知道,屬于我的清明節來了。父親走后,我成了半個孤兒,在我的生命里,我把清明節當作一個重要的節日,什么節可以不過,唯獨清明節不能不過,清明時節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春光明媚,不管我身在哪里或者是怎樣的忙,我都會馬不停蹄地趕到父親的墳前,撥凈一些亂草,擺上一些白酒,燒三柱香,磕三個響頭,然后慢慢地告訴他母親的生活狀況,講我的生活經歷,不管父親是否聽的見,我都在絮絮叨叨著…22年了,今天我又來到父親的墳前,大雨下個不停,山嵐云霧繚繞,父親的墳地籠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煙雨里。老公和姐夫也趕來了,我跪在父親的墳墓前,一種愁緒自然而然地渲染,心痛如絞的感覺撞擊我心里最柔軟的角落,平時在怎么堅強的我都無法控制自己,其實每過一個清明節我的心就痛一次,那種針扎似的感覺常常讓我悲情悠悠,哀思渺渺。老公看著此時的我痛苦不堪便安慰我說,22年了,父親的木屋和身體已經變成黃土,父親的靈魂吸天地精華升天了,這堆黃土長出的小草小花在裝飾父親的家…我聽著聽著,我總感覺父親一直是頭頂著山脈,腳踏著山梁,在故鄉土地上睡去的,就如我每年清明時節這些走累了的文字,低過花香,低過四月的青草,塵歸塵,土歸土時忘不了的故鄉。清明的雨還在下著,有誰能夠阻止這些悲情的流淌和著我的淚,清清冷冷粘在睫毛上,就像一叢一叢失語的花朵,一段一段靈魂的記憶,清明雨上,滴雨成殤,我一次次,深深地,深深地呼喚我的父親……
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2
今天是4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去上墳。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給姥姥上墳。
到了山上,看到有許多人都拿著鮮花和貢品,但沒看見有人燒紙。我很奇怪,上墳為什么不燒紙呢?就問媽媽:“叔叔、阿姨為什么不燒紙,卻放那么多鮮花呢?”媽媽笑著摸著我的小腦袋說:“現在是防火期,燒紙會引起森林火災,鮮花獻給死去的親人,同樣能代表我們的心情,這是文明祭掃。”
我晃著腦袋想了想,原來是這樣啊!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它不僅表達了我們對死去人的哀思,還預防了森林火災的發生,這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啊!
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3
1)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史達祖《壽樓春•尋春服感念》
2)羽書萬里飛來處。——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3)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張镃《寒食》
4)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5)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6)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7)落花夜雨辭寒食。——吳文英《菩薩蠻•落花夜雨辭寒食》
8)催趁戲旗游鼓,素瀾雪濺。——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9)連錢嚼金勒,鑿落寫銀罌。——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0)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邵謁《長安寒食》
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4
稍等一會兒再把這鲯鰍開腸剖肚,這樣可以讓鮮血留在魚肉里,他想。我可以遲一會兒再干,眼下且把槳扎起來,在水里拖著,增加阻力。眼下還是讓魚安靜些的好,在日落時分別去過分驚動它。對所有的魚來說,太陽落下去的時分都是難熬的。
不要以別人的標準作為自己的目標,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適合你。不要將最貼心的人視若當然,請珍惜他們,如同對待你的生命。不要因為沉湎過去,或憧憬未來而使時間從指縫中溜走;過好今天把握當下,你便精彩了生命的每一天。
感謝生活感謝大自然的賜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囂污染和擁擠,泊進了這一汪月色,際遇了這處明麗如夢的風景。陶醉在月華天籟中,我甚至忘記了我是什么時候是怎樣進入這月色的,也沒有想到要走出這月色,走出這個恬靜和悅的夢境。
我將滑稽畫冊給他看。他不覺一一裝出畫上的面式來,引得父親也大笑了。回去的時候,他非常高興,以至于忘記了戴他的破帽。我送他出門,他又裝了一次兔臉給我看,當做答禮。他名叫安東尼阿·拉勃柯,年紀是八歲零八個月。
中國軍人,是一個了不起的群體,是一個值得我們用心來謳歌和贊美的群體。他們不僅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還代表著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所具有的全部的優良品德和大智大勇,他們才是中華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他們才是保衛祖國安全統一維護社會穩定發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有力的保障,他們才是共和國真正的脊梁。
它那一岔岔支立著的犄角,顯得那么倔強剛硬;它那褐色的光閃閃的眼睛里,既有善良,也有憎惡,既有勇敢,也有智慧;它那細長的脖子,挺立著,象征著不屈,它那波浪形的腰,披著淡黃色的冬毛,真叫漂亮,四條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它全身的力量。啊,它太美了。
她從老師的手中接過繩子,兩手抓住繩頭,量了一下繩子的長短,發現繩子太長了,就用手挽了一圈,然后她就抬起手把繩子甩到了背后,手舉過肩頭,用力把繩子向前甩,雙膝微彎,腳尖踮起,然后就跳了起來,這樣反反復復地跳。同學們數著一個兩個三個四個,這樣數著數著竟然跳了個。
帶著一切的疑問,我做了一個夢,夢中煙花告訴我,它有短暫的生命他從不后悔,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也是如此。因為在它以在向往以久的舞臺,抹上了輝煌的一筆,也是生命中的最后一筆。人的生命就如煙花,只要在自己生命中留下自己認為最美的一件事,那么就不枉費一生。
記得聽過一首詩:有的人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別人更好的活!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名字比尸首爛的更早,他活著是為了別人更好活的人,人們將永遠記住他!我愿做一個幫別人更好活的人用我的行動來報答人民。想到這,心頭驟然感到輕松。烈士,一個多么莊嚴的字眼,我們要用無限崇敬的心來讀他!
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5
1、清明時節雨飄蕩,鮮花在手心憂傷。祭祀先人不能忘,文明傳統記心上。墳前緬懷淚沾裳,歸來沉默細思量。前人恩德自難忘,孝順今人最應當。珍惜相守幸福長,與睦相處永安康。
2、清明節是緬懷故人日子,是充滿悲傷之日,這一天連老天爺都與我們這些失去至親人們一同哀傷,一起落下思親之淚!
3、清明到來,我們緬懷是逝去青春,展望是美好未來,埋葬是惱人煩憂,送來是順心生活。深深祝福我朋友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4、清明將至,心又開始隱隱作痛,這種痛不曾消失過。只是在無人時候,更顯得真切。
5、生活是這樣美好,趁清明時節,把不開心,拋掉;把不喜歡,甩掉;把不美好,刪掉。這個清明節,希望你高昂起頭,繼續你幸福下一站,記得快樂到永遠。
6、細細微雨是我淚,黑蝶翩翩捎我信,送上我問候與愛心,祭拜天堂親人。清明時節祈禱祝愿,天上人間共安好。
7、清明節來踏青,賞花觀景好心情;植樹成林好遮蔭,美化環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雞蛋,破殼重生好前景;清明節里放風箏,趕走晦氣來好運!
8、清明時節雨紛紛,懷念先人正時分,文明風俗吹遍遍,海葬樹葬為千秋
9、又是一年清明到,清明時節踏青好,生活勞累工作忙,莫忘休閑身心放,明媚春光別辜負,戶外散心氣順暢,輕聲問候已送上,愿友平安更健康。清明節快樂!
10、清明到來,心頭幾多感慨;親人離去,萬千悲傷凝聚;細雨綿綿,悼念之情無限;酹酒敬香,心底彌漫惆悵;跪拜叩首,幾番濃重哀愁。
11、清明時節桃花艷,灼灼其華美姿顏。泉水歡暢山迢迢,暖陽相照草連天。云霞燦爛歌翩翩,杜鵑盛放最爛漫。愿你走進大自然,欣賞美景福綿綿。
12、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節既是祭祀掃墓日子,又是踏青好時節。
13、走進清明懷抱,領略春光美好。笑看桃花妖嬈,靜聽溪水歡笑。遠望青山綿遠,沐浴陽光燦爛。品味季節變換,歌唱生活圓滿。
14、天也友情雨茫茫,人間真情淚汪汪。墓冢添土壓紙錢,淚流胸前濕衣裳。難忘故人音容面,未能報答兒遺憾。只愿天地都吉祥,兒孫祭祖美德傳。
15、清明節小長假,煩惱事拋一邊,讓幸福駐心間,踏踏青郊郊游,讓開心常相伴,朋友間多相聚,讓歡樂繞身旁,發短信送問候,讓祝福響耳邊,祝愿你身體棒,吉祥伴好運隨。
16、楊柳依依情無限,心中思念倍增添。清明掃墓到墓前,千言萬語訴不完。當年情景依稀現,陰陽兩隔人難見。一束鮮花親人獻,滿腹哀思淚漣漣。惟愿天國路不遠,保佑親人永平安!
17、清明至,雨兒飄,踏青節里花兒俏;青青草,碧連天,百花爭艷迎仲夏;忙播種,也嬉鬧,且看碩果豐收到;探鶯花,春醉倒,愿你幸福樂逍遙。清明節快樂!
18、媽媽走了已經十四個年頭了,但我還是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我只知道,她出差未歸。
19、清明是心頭一縷煙,煙中飄蕩無盡思念;清明是心頭一只船,船上滿載濃濃牽掛;清明是心頭一杯酒,酒中盛滿了沉重哀傷。清明節到了,愿逝者安息。
20、清明節,思親念友,心結左右,人生在世,思量許久,遵循規律,放開心胸,容得憂愁,多開笑口,感情固守,多些問候,溫暖親朋,寬心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