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記事作文(通用5篇)
清明節掃墓記事作文 篇1
源遠流長的大運河,流淌出多少動人的故事,翻開中國近代史這幅歷史畫卷,回望六十年前的那段歷史,仿佛把我們帶到那炮火硝煙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屬刀,在槍林彈雨中的英勇戰斗!今天,我校四、五年級全校師生來到筠連縣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寄托哀思。
我們從學校排隊到烈士陵園去,每個人手中都拿了菊花、小白花等,以寄托對烈士的深深懷戀。來到烈士陵園,園前的蒼天大樹就像烈士一樣,守衛著家園。主持人上臺了,他們說完開場白后,就開始舉行掃墓活動第一項:唱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隨著音樂的伴奏,大家的歌聲在園子里顯得那么響亮。第二項:少先隊代表獻花圈。只見少先隊代表舉著花圈,一步步莊嚴地走上臺。第三項:全體默哀。大家低著頭,聽著音樂,心中熱血沸騰,只聽見音樂在陵園上空回蕩。第四項:英烈館熊叔叔講話。我們聽熊叔叔講了以前筠連戰士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就像走進了故事里。第八項:重溫少年誓詞。大家跟著主持人舉起右手,握起拳頭大聲說:“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共產事業貢獻力量!”這不只是一時的宣言,還是一世的誓言。隨后瞻仰烈士墓,然后依次參觀英烈館。大家的目光一齊瞻望著烈士墓,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陵園。
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和平的日子里;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也不可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如果不是偉大的英烈,我們更不可能……所以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清明節掃墓記事作文 篇2
在清明節前幾天的上午,我們的心情非常興奮,因為我們老師說今天下午要去掃墓。我們中午就把沉重的書包背回了家,準備了一大杯子水。下午去學校的路上我們發現下雨了,就開始猜測能不能去掃墓。真是天公作美,到我們集合時間,雨過天晴。
我們起程了,前面一個鮮艷的旗幟,寫著黃色的大字:沂河實驗學校,我們走過了上坡又到了下坡,途中還遇到了“周記”盒飯,我們都哈哈大笑。不一會看到了“華東烈士陵園”幾個大字,我們都狂奔而去,進了烈士陵園,我們看到了花花草草,我們看到的草生氣勃勃,那是烈士的英靈滋潤著那碧綠的小草。我們看到的花,芬芳迷人,那是烈士們歡快的笑臉在為抗戰勝利而歡笑。我們看到的樹筆直挺拔像一個站崗的士兵,那是英靈在樹里面,那是英靈又一次煥發。到了烈士紀念塔,我們學校的劉麗娜老師宣讀掃墓流程,我們學校還敬獻花圈。我們走到烈士紀念前,有兩個“一小”的解說員,給我們介紹這上面有哪位偉大領袖的碑文,我們不由的贊嘆,這兩個小解說員的口才。我們走到了烈士紀念館,走進去一看這里有好多烈士的名字,一塊碑上有上百個烈士的名稱,在一個碑上我發現了一個叫劉巍安的烈士,這位烈士是跟我奶奶一個莊的,我們走出烈士紀念館。又到了抗日浮雕紀念館,我們一邊走一邊看,走到一幅浮雕前不由得停了下來,是日軍把我們中國無辜的老百姓推落懸崖,我們不由得攥起拳頭。走到了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們看出了日中實力懸殊,我們國家當時只有大刀、手槍,而日軍卻有機關槍、望遠鏡。最可恨的是有的日軍隊伍十分卑鄙,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竟使用毒氣彈。
我們瞻仰完先烈的光輝,使我最自豪的莫過于我們老家出了一個副司令—劉巍安。
清明節掃墓記事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五年級同學按照慣例要代表學校去校外干一件與眾不同的“大事”,我還是第一次去呢,那就是——去掃墓。還沒去過掃墓的同學還以為是要拿著掃把去墓地掃地呢,我也是第一次去參加這個活動,也有這樣的念頭。不過去了之后覺得很有意義呢!
這次去掃墓的地點是人民公園紀念碑。因為要在這兒呆較長時間,所以允許我們帶吃的來,包括零食。乘公交車到了人民公園后,我們“跋山涉水”,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在樓梯下的廣場上擠滿了其他小學的代表,專門來紀念碑緬懷革命烈士的,可以說是水泄不通啊!由于很多小學都來了,等了較長時間才輪到我們。我們來到后開始了“掃墓”活動儀式。
天,又陰又冷,風嗚咽著席卷大地,我們帶著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踏上了”紀念烈士之旅”。學校的大隊長站在石階上宣布活動開始:“掃墓活動現在開始。出隊旗,少先隊員敬隊禮。”同學們的手齊刷刷地伸到頭上,臉嚴肅地仰望上面,只見兩個護旗手跟著一個主旗手步伐雄壯有力地從一旁整齊走過來,她們風姿颯颯,真不愧是頂呱呱的好旗手!這時大隊長宣布道:“現在為革命烈士默哀。”我們聽話地低下頭來。年少無知的我心里暗暗的想:先輩們,保佑我學習進步吧!這要讓人知道肯定說我是個瘋子吧。約莫過了一分鐘左右,大隊長又發話了:“默哀完畢。請同學們向烈士獻詞。”該我們出馬的時候了,一定要好好表現啊!我神情嚴肅走上階梯,排好隊,便開始朗誦:“懷著崇敬,帶著自豪,我們來到烈士念碑前……”我懷著自豪的情感朗誦完了這些詞。同學們的心好象都連在了一起,如果沒有先輩的獻身精神,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時光,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我們隨后轉過身去,把我們帶來的一朵朵小白花放在了烈士的“腳下”,敬了一個禮,然后慢慢地走下臺去。我真為我剛剛的表現感到自豪。然后其他同學也獻上自己的心意——白花,這時,烈士們“笑”了。天空灑出了一點微光,我們的紅領巾顯得更加鮮艷耀人了!
紅領巾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染成的,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好好學習。
這次的掃墓活動,令我刻苦銘心,永生難忘!
清明節掃墓記事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作文:清明隨筆。思緒隨著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隨著清波蕩開,蕩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凄凄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于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于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里,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復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于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仿佛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一絕句。行人也不愿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于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蛟S人生總有那么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松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蕩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節掃墓記事作文 篇5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這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云,感受這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里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么樣的。老老的房子里,掛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后,瞅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背我到處走,走出這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這間只點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這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外婆講這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這時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講了什么,但這親切的帶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這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于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蔽倚乓詾檎,麻利地吃完飯后,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這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盡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后又馬上爬起來。家里的人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于是,我似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似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似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這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這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沖上前去,搖她的手,以為她能似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么去搖外婆這只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于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這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藍天,享受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么的思念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