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散文閱讀(精選4篇)
關于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1
清明時節最是惹人哀愁惹人痛的時候。每年的清明節我目睹也感同身受著前來買清明花的人們的悲愁。日子不曾為他們的哀傷停留同悲,也不曾為親人的離去而凄然挽留。時間的流走,抹不掉人們對親人的思念,那思念似一杯濃醇的酒,喝一口便將那思念根植于心底泛濫。
還是那位鴛鴦失伴飛的小妹,她進來的時候,天正下著蒙蒙細雨。她沒有打傘,頭發上沾著細細的雨珠,手里拿著一小把節節根。進到店中,一聲低語語:“姐姐,包一束菊花。”一年未見,我依然從她的神情里一下子認出了她,我即刻站起來找紙巾去幫她擦拭頭上的雨珠。她感激的對我笑笑:“出門的時候沒下雨,還好雨不大。”我邊包著菊花,邊和她閑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她的話語明顯比去年多了些,還記得去年她來店里買菊花。我問一句,她嗯一聲或者干脆不答。我知道,那并非她不禮貌,而是我從她的眼里與神情中看到了深深的悲傷。因為我們有著共同認識的親朋,所以她也不介意我關切的問她的近況。她依然獨自一人和兒子相依相扶。一年來,有意于她的人,她總是婉拒,她的心里,住著她深愛著的丈夫。她常常夢見他。有一段時間她連續半個月每晚都夢到他。對她笑,和她說話,或者做一些平常的事,吃飯,釣魚,手機上打牌。她說昨晚又夢到他了,對她說好久沒吃節節根了,真想吃啊。今天一大早她就去買了一把節節根給他送去。我沒有接她的話,因為我的眼中噙滿了淚水,我的喉嚨哽咽。花包好了,我平復下自己的情緒,看著他她依然美麗清瘦的臉龐,對她說:“放下吧,一點點地去放。”她默然接過花束,眼睛看著那一朵朵菊花,用手輕輕拈了拈一片花瓣:“慢慢來吧,念到幾時算幾時。”店外,絲絲的細雨依然飄灑著。她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道聲:“謝謝”便離開。我看著她離去的背影,為她的癡情與執著感動,也從她的話語與神情中感到她的精神狀態好了許多。時間是一把無情的劍,劍指心底撕裂著痛。而在這種撕心裂肺的痛中,我們清醒地明白肩上的重任。哪怕是踽踽獨行,也要堅強的走下去。
吃午飯的時候,美女同學打來電話給他她準備一束菊花。去給她已逝多年的丈夫,我們共同的同學送去。很多年了同學已慢慢從悲痛中走出來,過上了新的生活。可她也把自己的身份,從媳婦變成了女兒。為人處事,受人稱道。想到那一抔黃土里的同學我們何其幸福。在另一個世界安好的他,也定會含笑護佑著他的妻子,女兒,親人在這世間平平安安。美女同學挑了我這里的花兒微笑著開車離開。如今的她堅強又獨立,撐起了一個大家庭。我在心里為她祈禱:一切的不好終將過去,未來一片美好。
年年話清明,哪怕與親人陰陽相隔,思念的線,卻從不曾割斷,或許它在我們的心里暗自凝成一朵永生的花,永不會枯萎,我們只是把它深藏在這個思念的季節,追憶成殤。
這個節日我們不語快樂,只言安好!
關于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古人的這一詩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這個時候,和煦的陽光不再充斥大地,陰雨綿綿反而成了氣象舞臺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塊青灰色的幕布覆蓋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邊,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那斷斷續續充滿悲傷與哀愁的懷念。
清明,本是春天的深處,春天的靈韻,春天最美好的時節,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節氣,卻被人們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顏色,簡直壓抑地讓人窒息,喘不過氣來。然而,春天的燦爛與活力生機沒有被大自然忘記,春天這一枝最絢麗的花朵也沒有因為人們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謝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隱藏在清明節氣的空氣中,春天就在那里,它是已綻開了生機與活力,等著我們板報網靠近,去用心觸摸它、感受它、體會它。
站在樓上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艷,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里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像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贊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把盛著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咦!山的那邊,春光還在閃動,啊!橋的那頭,春景還要飽滿!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喚!
走下樓去,踩著斑斑駁駁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到處都是春之精靈留下的足跡。走到河邊,春意正燦爛洋溢著:一排排的垂柳搖擺著嫩綠的柳條,似碧綠的長發,伸向水面;清澈而純凈的一湖春水像一卷長長的錄像帶,把春之希望,春之燦爛的一刻攝錄下來,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這樣的春天活動,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著春天生命的花朵。
清明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后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通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么深刻的道理。仿佛一下子,此時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
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又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每個人的心靈……
關于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3
又是一年清明時。每到清明,人們總會對逝去的親人寄托思念,我也一樣。為此,我第一次提筆給您寫信,雖然,我知道您永遠不會收到,但我還是將我對您的思念表達于紙上。
您去世得早,但盡管您的背影在我的記憶里漸漸模糊,我還是永遠不忘您為我所做的一切:患著病為我早起買早餐;看自己喜歡的節目時卻將遙控器給我;吃飯時總是不忘給我夾菜……還有許多許多為我好的時刻,我將它們永久地保存在我的“時光冊”里。對您想說的話像衣架上的衣服,我一件件取下“試穿”都沒有合我心意的,一件都沒有,以至于知道您走的那一刻我都沒來得及說。但其實,那句話只需要三個字就能概括——我愛您。
就在您去世的半年前,是一個寒假。那天,我就在您家住,天氣冷得很,屋頂上已是結了一根根冰棱,我早早地醒來,卻發現您不見了,只有奶奶正坐在客廳里編織帽子,我問奶奶:“爺爺呢?”“他呀,自然是去給你買早飯了。誰讓你是我們的乖孫子呢?”奶奶回答道。您回來時,我看到您手上的東西可不止早點,還有糖,一種我最愛的“菜糖”,有可樂、青菜等造型,味道也各不相同,還會送塑料小刀或小叉子。“吶,你最愛的糖,我看到路邊有賣就買了。”那時的我還小,沒說聲謝謝就拿走糖和早點。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恨自己。那些小刀叉我都收集了起來,而您,卻再也看不見了。
如今,我已快要上初中了,但是,您卻無法知道了。千言萬語,也都道不盡我對您的思念。望著您的墓碑,不禁感慨人生為什么會有這生與死的界限!不,也許,您只是到了另一個世界。
愿您在另一個世界天天快樂!
關于清明節的散文閱讀 篇4
又是一年清明節,想起陌野荒冢那些凌亂的芭茅草,那些冥紙燃起的裊裊煙霧,那些在雨中搖曳的墳頭白紙,每次瀕臨清明這個悲愴而多愁的日子,我多想借一場清明雨來澄清靈魂,洗掉一些欲望和貪戀,一些塵埃和雜念,然后靜靜地望著一堆讓人斷腸的黃土,觸痛記憶,寄托心境…小時候,我總是盼望著清明節快點到來,那個心情就像盼望著過年一樣。我依稀的記得清明時節是我們這些饞嘴的孩子進山掃蕩的日子,我們常常跑到學校對面的那片墳塋,去守候住在我們那里的幾家漢姓人來掛清,那個時代我們苗族很少有人為祖先掃墓,即使掛清也舍不得買糖果來祭祀,最多也是燒香焚紙,然后買5毛錢的一小串白紙掛上就是清明節了。70年代末,在我們那個鄉下,基本上都是苗族聚居,但也夾雜著十幾家漢姓人居住,我記得他們住在街上,說著我們聽不懂的漢語,我們都叫他們做“果匝”,他們叫我們“果雄”。他們的習慣和我們苗族人不同。他們在鎮上開商鋪,賣油,賣鹽,賣糖果等。清明時他們會拿一些糖果來祭祀祖先,還會用很漂亮的紅紙做小燈籠掛在墳頭。那個時候,“果匝”祭祀祖先的貢品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我們迫不及特等活人拜祭完走人,然后像伏兵一樣從一些草垛啊,大石頭背后冒出來爭搶死人的貢品,有時為搶一個糖果還在那里干仗,然后就坐在墳墓旁邊吃邊比誰搶到的東西多,吃完覺得那些燈籠和彩紙很漂亮,我們還把那些燈籠取下來,用麻告皮串聯起來帶回家,直到父母發現,狠狠揍一頓,還騙我們說,我們拿了果匝的東西,要把我們賣給果匝,嚇得我們連忙把那些燈籠重新掛到墳塋上。上小學后,我對清明節只是有一些懵懵懂懂的了解,即使在課堂里跟老師把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背的滾瓜亂熟,但確卻的來說,也不知道清明節到底是怎樣一個什么鬼東西,在心里隱約的知道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日子。因為爺爺在我出生那一年過世了,但是每年給爺爺掃墓都是父親一個人。好像一直沒有我們小孩的事。我記得每次父親去掃墓,奶奶總是給他準備一把割草的砍柴刀,一把添土用的鐵鍬,然后拿少許的紙香就去掛清了。到了我9歲那年,一提到清明節我就恐怖不安,那年大我兩歲的哥哥因突發性腦膜炎死了,那時在80年代初,重男輕女的現象頗為嚴重,特別是在鄉下,家里如果沒有男孩是被人家歧視的。本來我家孩子又少,哥哥是的男孩,哥哥被無情的病魔帶走了,當時父母痛不欲生,特別是父親,哥哥好像是他的全部,哥哥的走,父親悲痛欲絕,幾乎神志不清。從此,父親垮了,沉默寡言,常常陰森著一張瘦弱的臉,家里每天都像結一層薄薄的冰。哥哥走后,每到清明節父親再也不去掛清了,而是傻呆呆地坐在家里燃香焚紙,淚水像決堤的河流泛濫不止,我不知道他是祭祀爺爺還是祭祀我未滿11歲的哥哥,家里煙霧繚繞,陰陰森森,好像有鬼怪出沒,偶爾母親和奶奶也在小聲的低泣…我和姐姐怯怯地躲在廂房閣樓里不敢作聲,也不敢出去玩,那一晚,母親沒有心思去做飯燒菜,我們一家人都是餓著,圈里的兩只豬更是餓地嗷嗷亂叫,我和姐姐實在餓的厲害,就悄悄地吃白天我們從坡上采回的毛毛針,一想到那個悲悲戚戚,斬斷寸腸的場景,我特別特別地憎恨清明節。后來我慢慢地長大了,也離開了家鄉,父親的哀愁好像也慢慢地減少了。每次到縣城給我送伙食費,總是一臉慈祥,摸著我的頭問寒問暖,久久不舍離去,當時我覺得有一段時間不是很適應。覺得生活不是那么真實。后來我聽母親說,自從我考起縣一中,父親覺得我像個男孩子一樣能干,或許在面子上很榮光,因為當時從鄉下考上縣第一中學只有三個人,我是其中的女孩子。那段時間我是最幸福的,我感到又回到了哥哥在時的那個其樂融融的家庭,家里又有笑聲了,即使到了清明節,父親的痛苦也放下了很多,他帶著我和姐姐一起給爺爺掃墓,他再也不提哥哥的事,他只是給我們講爺爺生前的故事…可是,好景總是不長,在我18歲花季那年,我正在教室里上課,堂哥風風火火送來一個消息,說父親不行了。當我趕到父親的病床前,父親已經不能說話了,他僵硬躺在病床上,眼睛直木木地睜開,任憑我怎樣叫喚,父親都無法回應我,只是目光慢慢地移向我,僅僅盯住我有一分多鐘,臉上露出一絲隱忍的微笑,此時我明白父親看到的那份欣慰,更明白父親是在交代我什么,我緊緊抓住父親骨瘦如柴的手,把臉輕輕地和父親的臉貼在一起,半靠在父親的身上,感覺父親的呼吸越來愈弱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我聲淚俱下地告訴父親,我一定會照顧好母親的,父親在我的哭聲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眼角滾下了兩滴渾濁的淚,那一剎那我大喊,大叫,竭盡全力的咆哮不知什么時候暈了過去,一切,所有的一切父親都聽不見了。父親走時只有54歲,從此,我知道,屬于我的清明節來了。父親走后,我成了半個孤兒,在我的生命里,我把清明節當作一個重要的節日,什么節可以不過,唯獨清明節不能不過,清明時節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春光明媚,不管我身在哪里或者是怎樣的忙,我都會馬不停蹄地趕到父親的墳前,撥凈一些亂草,擺上一些白酒,燒三柱香,磕三個響頭,然后慢慢地告訴他母親的生活狀況,講我的生活經歷,不管父親是否聽的見,我都在絮絮叨叨著…22年了,今天我又來到父親的墳前,大雨下個不停,山嵐云霧繚繞,父親的墳地籠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煙雨里。老公和姐夫也趕來了,我跪在父親的墳墓前,一種愁緒自然而然地渲染,心痛如絞的感覺撞擊我心里最柔軟的角落,平時在怎么堅強的我都無法控制自己,其實每過一個清明節我的心就痛一次,那種針扎似的感覺常常讓我悲情悠悠,哀思渺渺。老公看著此時的我痛苦不堪便安慰我說,22年了,父親的木屋和身體已經變成黃土,父親的靈魂吸天地精華升天了,這堆黃土長出的小草小花在裝飾父親的家…我聽著聽著,我總感覺父親一直是頭頂著山脈,腳踏著山梁,在故鄉土地上睡去的,就如我每年清明時節這些走累了的文字,低過花香,低過四月的青草,塵歸塵,土歸土時忘不了的故鄉。清明的雨還在下著,有誰能夠阻止這些悲情的流淌和著我的淚,清清冷冷粘在睫毛上,就像一叢一叢失語的花朵,一段一段靈魂的記憶,清明雨上,滴雨成殤,我一次次,深深地,深深地呼喚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