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清明節傳統文化作文800字(精選3篇)
高中清明節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篇1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我家鄉的清明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清明節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當然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去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我們的美好未來。我們用這種方式寄托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習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更好地為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故有“清明前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種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會有好收成。人們也會紛紛栽下了一株株小樹苗,美化自己的家園,使神州大地變得更加郁郁蔥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春天把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萬物復蘇,萬紫千紅。我們趁著這美好時光,帶著相機,去山上,田野踏青,尋找春天的足跡。
清明時節,風箏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飛,翩翩起舞,綻放于藍天,如魚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們手里拿著風箏,一個個歡呼雀躍,放飛了童心,放飛了快樂,放飛了希望。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我們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今天,我們做了清明果。第一步找艾草。我和媽媽來到菜地,遠遠望去一片碧綠,什么是蔬菜什么是野草什么是艾草都分不清了。我不禁犯了苦惱,撓了撓后腦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唐代有名的詩人杜牧。杜牧是在今陜西西安人。每到清明我們都要去掃墓。今年我家全部人都從外地趕回來掃墓。
對于我家鄉的人們來說,清明節是個僅次于春節的大節。家鄉的清明節有很多講究,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道回老家祭祖掃墓,深切地感受到家鄉清明節的與眾不同又節味十足。
時間似飛箭,一去不復返。現在回頭想想,爺爺逝世距今已有四年了。今天,當我跪在爺爺碑前燒紙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或許正如胡歌所作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我獨自走在寂寞的長街,回憶一幕幕重演當聽到這句歌詞時,我不...
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仿佛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xx月5日,第一個成為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到來了。呵呵,老天似乎很賞臉,清明節一改以往“雨紛紛”,變得晴朗,而路上行人呢,不再是“欲斷魂”,都懷著喜悅去踏青,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祭奠。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高中清明節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篇2
又到了一年僅有的一次清明節,每及此節,我和爸爸總會從自己家騎車趕到老家去給我爺爺上香,想到今日又能去看爺爺,心中不免有幾分喜悅,可又不免惆悵傷感起來。去墳場的半路,漸漸下起了小雨,連著心里那份傷感更不是滋味了。
爺爺在我六歲那年就去世了,可我總忘不了他對我的好,爺爺雖然看起來很嚴肅,但對我還是很好的,三個孫子孫女中,爺爺最疼我了,有好吃的總忘不了我,有好東西總招呼我爸爸去拿給我,小時候總喜歡把我架在他脖子上,至今還有一張相片紀念那一時刻,那時的爺爺和我兩人臉上都洋溢的歡樂。可就在我五歲那年爺爺得了一個很重的病,奶奶,媽媽和嬸嬸輪流給爺爺守夜,總怕爺爺一不小心就會離我們而去,也是格外小心,不敢睡去,當爺爺難過的時候或想晚上起來,她們總會扶他起來,可兩個弱女子的力氣也不夠大。爸爸媽媽,還有叔叔嬸嬸畢竟還有工作,當他們不在的時候,就只有奶奶一人在照顧爺爺了,一個七旬老人要照顧比他重許多的人,可不是很吃力嗎?可不僅僅是這些,當爺爺半夜氣喘得緊的時候,奶奶就知道不他不行了,不過這時候奶奶不會急著去找醫生,他知道找醫生就來不及了,她的老伴得靠她去救,此時奶奶就會抱著比她身體重很多的爺爺在院子里跑起來,天知道那有多累,每當爺爺氣順了奶奶才停。當我們不在的時候,都不知道奶奶這樣過多少回。
終究爺爺還是撐不過那個春天,去了。全家上下彌漫著一股悲傷,莊重的氣氛。送爺爺走的那天,淅淅瀝瀝的下著下小雨。我們一行人披麻戴孝,那是我雖然小,可是當我得知爺爺走的時候,也悲傷異常,渾渾噩噩的,送行的或者會有不是真心哭的,可是我記得那時的爸爸真真切切的哭了,真可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爸爸與爺爺的父子情深可沒有半點虛假。爺爺,還是,進了火葬場。
回憶結束,早已到了墳場,我熟悉的來到爺爺墳前,為他燒紙,就算爸爸這般剛毅之人也還是不覺紅了眼眶。
回家的路上,照舊還是下著細雨,四月的雨冰冷刺骨……
高中清明節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我們祖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節日來臨,我們總會在學校的組織下,通過各種形式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您知道嗎?作為七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可是與清明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和重要的聯系呢!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用書畫記錄了北宋開封的繁華昌盛,也因此使開封享譽世界,并走進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節在每年的公歷4月5日前后,它不僅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還是我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呢。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轉暖,萬物萌發,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關于清明節,還有一個令人感動的傳說,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介子推的臣子,為了救助落難的晉文公,舍身割下自己的肉給流亡時饑餓難耐的晉文公吃,被晉文公尊為救命恩人。后來晉文公為了報答恩人,請隱居山上的介子推出來做大官,介子推堅辭不出,晉文公無奈放火燒山逼迫他出來做官,介子推寧肯抱著大樹被燒死在里面也不肯出山。晉文公十分難過,就把那一天定為清明節,并頒布命令,清明節這天人們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涼食,以此來紀念忠貞愛國、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之一。
去年清明節前,我有幸與清明文化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學校推薦我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清明文化大型專題節目的錄制,讓美美地過了一把上鏡癮。節目拍攝過程中,我對清明文化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和認識。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烈士陵園錄制現場,在紀念碑下,緬懷那些為我們創造了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烈士,實地學習他們的英勇事跡,烈士們的無畏和犧牲精神永遠令我們尊重并激勵和指引我們的學習和成長。我想這也是清明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吧。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應該緬懷逝去的親人、朋友和那些為我們幸福生活無私奉獻的人們,使這個重要傳統節日永遠傳承延續下去,成為祖國傳統文化不可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