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年貨日記寫作(精選3篇)
購年貨日記寫作 篇1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快過年了,我們一家要去購年貨。大清早,我們就出發(fā)了。
來到超市,聽到廣播里大聲放著喜氣洋洋,恭喜恭喜過大年的歌曲,看到很多人都在忙碌的購物。媽媽說:“咱們先買些吃的東西吧。”于是,我們來到了副食品區(qū)。我們買了桶醋,買了包糖,還買了兩千克花生、兩千克瓜子。一桶醋14元,一包糖15元,我一算,醋跟糖一共29元;花生兩千克32元,瓜子兩千克36元,我一算,花生和瓜子一共68元。我算了算,在副食品區(qū),我們一共花了97元。
我們又來到服裝區(qū),打算買幾件衣服和鞋子。我看見一雙紅色的靴子,特別喜歡。原價是180元/雙,打五折。我問媽媽:“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怎么算?”媽媽說:“打五折,就是原來價錢的一半。”我一算,那這雙靴子就是90元了,真劃算。爸爸高興的說:“算的對。”我終于明白打折是什么意思,怎么算了,心里美滋滋的。賣完鞋子,媽媽打算給我買條褲子。試了幾件,有一件是腰有點太寬,有一件是褲腿有點長,都不合適。后來,終于找到一件紅黑相間的條紋褲,140號碼的,穿上正好合適,原價是100元,打8折。我試著算了算,打五折是原來的一半,打八折,應該就是把原價分成10分,占其中8分吧,應該是80元。我小聲對媽媽說:“是不是80元呀!”媽媽聽了,睜大眼睛,驚訝的說:“對呀,這你都會算了!看來我們女兒明白了打折怎么算了!”我也高興地跳了起來。
年貨購買好了,我們拎著大包小包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自己學會了購買年貨,也學會了打折怎么算,心里甜甜的。
購年貨日記寫作 篇2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奶奶家去探望奶奶。剛進門,奶奶就拿著民豐超市的廣告紙急匆匆地跑過來說:“嘿,你看看,有沒有要買的,奶奶給你錢!”我接過廣告紙,草草地看了看回答:“奶奶,有好多打折的年貨咧!”“打折好啊,給你100元,喜歡的就買。”奶奶毫不猶豫地把100元遞給我。我提上購物袋,興高采烈地出門了。
到了超市,推著購物車,我東張西望,想著買什么好。沒過一會兒,購物車里塞滿了我精心挑選地6種零食:美國葵花子0.87kg、香蕉片0.78kg、山楂片0.68kg、話梅0.48kg、咸干花生1.06kg。掰著手指算了算原來的總價是14.40+16.54+9.00+11.60+12.60+21.20共85.31元。看著這些美味的零食,我的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算賬時,收銀臺的姐姐說因為有優(yōu)惠,共便宜了10.41元,現(xiàn)共74.9元。姐姐又給我一張深藍色的卡,我不解地問;“姐姐,這是什么?”她回答:“這是刮獎卡,消費滿68元的顧客就可以領(lǐng)取,要求在卡上,最高獎金有15000元!”我小心翼翼地刮開刮獎區(qū),與要求對一下,獲得了2元,這樣我只用了72.9元。
我蹦蹦跳跳地回到奶奶家,把零食依依從購物袋里取出來,把剩下的27.1元換給了奶奶,又說:“奶奶,本來是要花85.31元,優(yōu)惠后之用74.90元,刮獎又‘賺’2元,只用了72.9元。”奶奶聽了后了開了花,眉開顏笑地說;“媛媛(我的小名)真會算,將來一定是個會過好日子的人!”
購年貨日記寫作 篇3
晚上,我和媽媽吃完晚飯就去外面逛街。我看見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街道上人山人海,都在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街道兩邊一盞盞路燈燈火輝煌.光彩奪目,一家家商店上掛著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五星紅旗在商店門口隨風舞動。
在這個節(jié)日里孩子們快樂的玩耍,有滑冰的.有放風箏的.還有照大頭貼的;大人們有的在放孔明燈,還有的在逛街;老人們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吹笛子,有的在彈琵琶,還有的在吹葫蘆絲,他們在給祖國演奏美妙的樂曲。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節(jié)日,我相信祖國媽媽一定很開心!
我驕傲我是一個中國人!我驕傲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我為繁榮富強的祖國感到驕傲!為歷史悠久的祖國驕傲!祝福祖國媽媽節(jié)日快樂!
春節(jié)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jié)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二十九,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jié)前掃塵搞衛(wèi)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jié)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jié)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lián)。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jié)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jié)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