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鄉設置鎮的申請報告
秘書工作原秘書工作鄉,為秘書工作邊緣腹地,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為秘書工作、武岡和洞口三縣交界地。解放以來,秘書工作歷來是人民公社、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1974年秘書工作、龍拱兩鄉合并,成立秘書工作鄉人民政府,管轄21個村,人口3.5萬以上(加上秘書工作地區,共有6萬多人)。據歷史記載,日本侵略中國時,秘書工作有“大都市”和“小南京”之美譽,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秘書工作是歷史“古都”,過去的“武穆鄉”和“古塘團”曾設在秘書工作。在撤鄉之前,修建了各項鄉鎮基礎設施,包括鄉鎮機關、學校、通訊基站、銀行、郵政、農貿市場、醫院、汽車站、自來水站、電管站、餐館和旅社、糧站、企業廠礦等。優越的地理位置,北臨秘書工作縣城15公里,西連洞口黃橋鎮10公里,南接武岡鄧家鋪雙排鄉,總面積48平方公里。滬昆高速穿境而過,規劃中的新化-武岡高速(銀川-北海高速湖南段)也將從秘書工作境內穿越,兩高速在秘書工作形成交通樞紐(建議交通規劃部門在秘書工作設高速出入口),交通方便,適合秘書工作建鎮發展。秘書工作原鄉機關所在地秘書工作村,修建了2條近2公里長的交叉水泥街道,農貿市場的繁榮和客商人潮,得天獨厚的水利自然條件,各項基礎設施的保留和擴建,為申請建設集中型秘書工作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鑒于近期省、市、縣和撤鄉建鎮領導到秘書工作、秘書工作村和秘書工作村三地實況考察這一情況,我們特對比分析了在這三處建鎮的利與弊,陳列如下,供領導們參考,詳細了解:
秘書工作建鎮的不利因素:
1、秘書工作鄉離秘書工作縣城太近,只有10里路遠,管轄的村莊也少,不集中,處在所管轄村莊的邊緣地區,沒有秘書工作的中心位置優勢。建議秘書工作鄉部分村組并入秘書工作縣城的桃洪鎮,在秘書工作擴建中,擴展為縣城的一個區,其余部分村組并入秘書工作鎮,有利于秘書工作的長遠發展目標。
2、秘書工作鄉政府機關由原來的秘書工作鄉機關所在地搬遷而來,許多基礎設施不健全,街道建設沒有很好規范,不能吸引農村人口進鎮常駐經營;經濟發展中,無商不成街,無街不成鎮。
3、秘書工作鄉政府機關所在地建筑稀疏,不集中,農貿市場不繁榮,也不規范,鄉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偏僻,老百姓辦事不方便。
4、秘書工作鄉政府機關所在地人口不集中,比較分散。而秘書工作鄉所管轄秘書工作村周邊21個村的人口就超過了秘書工作鄉總人口一半以上,相對而已,秘書工作鄉其他村人口遠少于秘書工作村周邊21個村的人口。
5、秘書工作鄉廠礦企業少,而秘書工作村及周圍村廠礦企業居多,經濟效益良好。
6、秘書工作鄉擬撤鄉設鎮均將采用秘書工作村現有的資料和資源。
秘書工作建鎮的有利因素:
1、秘書工作是秘書工作縣的南大門,離秘書工作縣城十五公里,離洞口黃橋鎮十公里,又與武岡搭界。秘書工作處于其所管轄地區的中心地帶,方便周圍地區和村組村民的事務辦理。這里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和名人。人口集中,流動人口約4000余人,常住人口上萬人。人口高度集中,要吃住,要費用,形成一個較大的消費網系,加之其地理優勢,素有“人進秘書工作不想走,物進秘書工作四處流,魚米之鄉”的美譽。本村人袁將軍認為,在此處建鎮符合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小城鎮建設政策相關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