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通用19篇)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谷,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么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于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后,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里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谷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變黃等著收割,讓我們參與打谷子、曬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后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并且在學校的植物園里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谷的奧秘嗎?
寫信人
20xx年10月30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2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太陽跌進遙遙山野,黑夜開始野蠻生長。您去世的噩耗不脛而走,悲痛沉重地壓在我的心上。此刻,我不禁想提筆給您寫這封信。
小時候曾在奶奶懷里,聞稻香輕飄,望稻浪滾滾,聽著關于您以平凡之力書寫研究雜交水稻的傳奇故事。
世皆不屑,堅若磐石。曾經的您,意氣風發,志存高遠,提出了培育雜交水稻這樣偉大的構想。面對國際視為對學術理論的背叛與顛覆,甚至視其為對基本遺傳學的無知的質疑,您于堅持與放棄之間選擇了堅持。即使飽受非議,你仍堅守初心,在世界流言蜚語的千磨萬擊下,您還之以堅勁,向世界展現了堅不可摧的決心。
坎坷重重,迎難而上。從茫茫“稻海”中任憑毒日啃食一寸寸肌膚,蚊蟲大軍一次次圍剿,到大雨傾盆之夜,惡人作祟,秧苗被毀,歷經千辛才取得的成果僅一夜便化為泡影;在研究地,大地劇烈震動,樓倒人亡,驚恐的呼救同地震的巨響交織奏成交響曲似陰影般籠罩著大地,你堅守在詩圣杜甫所吟詩句“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這樣漏風又漏雨的窩棚里工作。您不因烈日蚊蟲,而停止四處尋找雄性不育水稻;您不因屢試屢敗,而放棄研究;您不因地震對性命的威脅,而逃離就此作罷;您不因寒冷沒日沒夜的侵擾,而放棄培育水稻。無論前方荊棘多密,狂風多猛,暴雨多烈,即使坎坷重重,您仍堅定信念,英勇地迎難而上。
十年奮斗,終得碩果。幾十年狂風暴雨后你終于研制出超級雜交水稻,平均畝產量一次次刷新了世界記錄。最終您給了中國一個完美的交代,讓世界多了一次偉大的創舉。
山因脊而雄,屋因深而固,國因您終得溫飽。曾記得您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一是超級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請您放心!我們在,我們定會將您的光與熱傳承下來,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努力學習,大膽創新,不斷探索,向著科學邁進。一定要圓了您的夢,為中國,為世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未來的某一天,這里的稻穗會比高梁還高,穗粒會比花生還大。您的夢想終會實現。
祝您
一路走好!
龍的傳人:
20__年5月22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我是來自xx省xx市大橋中心小學xx班的,我聽到您逝世的消息,我感到萬分悲痛,聽爺爺奶奶說,他們那時候常常吃不飽飯,辛辛苦苦種下糧食,也總是收成不好。
是因為您的科研成果,讓我們的糧食獲得了大豐收,這也讓我們眾多的小朋友知道了不能浪費糧食,雖然您已逝世,但請您放心,我們既然懂得了您的辛苦,就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我們一定會打好這條走向接班人的路。
寫信人:
時間: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4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我是一名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的學生,我樂觀開朗,是個愛笑的孩子。
在開學后,我轉到了這里,看著開心農場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優千號"。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們種植、育苗的時候,它也在生長吧。不過相比于經驗豐富的農民伯伯,我和同伴們實在是業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間距不知道,就連水也用的地下水……還好有家長們幫忙,老師自己也查資料,時不時的組織我們照顧水稻。現在,稻田里不僅有水管,而且還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網″。今天是我們班收獲的日子。我想到了觀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見證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開花、結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許多的美好回憶。
您知道嗎?在觀察水稻時,我時常想起你,想起您那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你那為夢想而奮斗的精神總讓我欽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紅良種繁育場時,當助手發現了"野敗"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發來電報時,您正在遙遠的北京開會,卻連夜趕火車奔回海南島,仔細檢驗它的真偽。
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開會已經有些累了,連夜趕火車,仔細檢查會雪上加霜。而您卻為了夢想賭上健康,讓自己無怨無悔。又為了改進雜交水稻,一直奮斗了22年,將自己最好的年紀獻給了研究。這還不夠,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獻了出去,90歲高齡,您的辦公桌上依然資料成堆,別人在享受,你卻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
青島,一個美麗的城市。它擁有約50萬畝的鹽堿地,對海水稻的研究可謂是如虎添翼,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雜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會變,但是一代一代接力,總會完成您的夢想。在一萬人中,總會有偉人出現,創新、探究。您的三個月,影響著青島,影響著全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邁步向前。
青島,正翹首以盼,期待著您的到來!
祝您身心健康,夢想成真!
寫信人
20xx年10月30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5
袁爺爺:
您好,我來自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橋中心小學三年級303班的一名小學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每看到這句話,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們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您憑自己一己之力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我真敬佩您爺爺,您的形象總是定格在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古銅色的臉上一道道皺紋,最終實現了心愿,實現了對水稻的熱愛,袁爺爺曾說過,科學研究是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這個是關鍵。袁爺爺說的這句話真的感動了,想到我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毛病,我一定會改。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以爺爺為榜樣,努力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寫信人:
時間: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6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您好。我吃飯的時候就想起你辛辛苦苦地付出,所以我頂著肚子吃了下去。媽媽從小教育我們不要浪費,這可是袁隆平爺爺辛辛苦苦種下的,所以我每次吃飯都會把飯吃得干干凈凈。
袁隆平爺爺,當我走過稻田就記起了您,您是那么開心,那么偉大,那么可愛。袁隆平爺爺好像一個小孩子,是您讓我們吃得上飯的。那時候人們都在吃樹皮,是您放棄了當飛行員當游泳員,而是要去給我們研究雜交水稻。讓我們吃得上好吃的大米,沒有你就沒有我們的今天。謝謝您,袁隆平爺爺,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您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謝謝您,袁隆平爺爺。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7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谷,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么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于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后,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里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谷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變黃等著收割,讓我們參與打谷子、曬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后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并且在學校的植物園里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谷的奧秘嗎?
寫信人:
時間: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8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國防科大附小五年五班的小學生葛雨晗,我特別崇拜您!我看了關于您的紀錄片,那一次,您栽種在田里的700多株珍貴的不育材料秧苗,不知被誰拔除和毀壞。我從屏幕上您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了您當時的絕望、痛苦與焦急。當時,您悲痛地哭叫著,眉頭緊鎖,似乎有豆大的淚珠從您臉上落下,里面還夾雜著雨水。如果換作是我的話,我會哭一晚上后直接放棄培育雜交水稻這樣一份辛苦又耗時的工作。
這對您來說應該是滅頂之災,而您想起了自己戰勝饑餓的誓言,于是擦干眼淚,重新回到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旁邊,頑強地堅持了下來,最終使新型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產量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如果您那次沒有堅持,就可能有無數的中國同胞無情地被饑餓這個惡魔掠走。我一直明白堅持的重要性,但現在對我來說,堅持變得愈發重要了。正是因為您那可貴的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如此崇拜您。
除此之外。我還想問您幾個問題。發現秧苗被全部拔光時,您是怎么克服心痛,堅持到底的?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用力拍桌子,您是怎樣應對困難的?您對獲得的獎狀滿足嗎?得到新獎項后,您會怎么想?如果您生氣了,您會如何發泄怒氣?如果我成績不好,我該如何向媽媽交代?您是怎么變勇敢的,能告訴我嗎?
我一直想請您解答我這些“小問號”,期待能收到您的回信。
祝:
新年快樂!
20xx年1月1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9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炎炎夏日悄然而至,水稻已經翠綠。然而,還沒到稻子收成的時節,您怎么離我們遠去了呢?
您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您本來可以衣食無憂,卻全身心地投入于研究雜交水稻之中。在一次又一次攻克困難的堡壘中,您經驗,如同尺子一路直到底,從追夢到握住夢,再到實現夢,這一路一定很難吧?我小時對您不是很了解,總認為您是神圣而遙不可及的。下午,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您的故事,我才知道,原來您是那樣的樸實無華,您的愿望也是如此簡單:讓所有人遠離饑荒。
袁隆平爺爺,您的心胸是那樣寬闊,比海還寬,比山還高。您如同候鳥,東奔西跑,救濟人民。在您的幫助下,不少人填飽了肚子,就算您已是雪鬢霜發,也不肯停歇,反而將時間抓得更牢,更緊。平日里,您疲憊的身影不正像結滿果實的老樹嗎?我多么希望那棵老樹依舊能抽出新的枝條,吐露嫩芽。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相信所有的人都能“飲水思源”,永遠記得您,感恩您。
祝您:在天堂里依舊能聞稻花香!
20xx年x月x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0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雖然您已離開,但我相信您的成就和為人民著想的偉大品格會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
您,從一所中等農校的教師,逐漸成長為了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的培育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這個過程,我們都深深地知道那是您付出了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心血與艱辛啊!當您頭頂烈日,腳踏大地,冒著酷暑在稻苗中尋找雄性不育體,培植雜交水稻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世界人民不再被水稻產量低的問題而困擾,是為了人們吃得飽飯啊!袁爺爺,您一生培植了很多水稻,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在您面前,五湖四海,誰不感您德,不頌您行,不為您蒼然而涕?
袁爺爺,還記得您曾經做過的一個夢嗎?您夢見“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掃把那么粗,您和您的助手在稻穗下乘涼,開心地笑著。您為了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飽飯、稻種提高產量,辛苦操勞了一生啊!您的這種大愛,感天動地!
袁爺爺,您淡泊名利,從不申請專利,無私地為全人類奉獻著;您多才多藝,用英語全程授課,擅長拉小提琴,還博覽群書;您生活儉樸,據說您買過最貴的襯衫才一百多元。您用畢生的精力為全世界服務。我有理由相信,您的事跡和英名必定被人類銘記,孩子不會忘記您,祖國不會忘記您,浩浩歷史長河中必會留下屬于您的一朵絢麗的`浪花!
袁爺爺,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但我覺得您一定能看到!袁爺爺,您英魂不泯,永遠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祝在遙遠的地方幸福、快樂!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1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是您解決了中國無數人口的吃飯問題,是您讓中國每一個人吃飽飯,是您當初放棄了輕松的工作選擇研究水稻。
您是這么的偉大,您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之前在書上有看到過各種之父可是對雜交水稻之父最親切,因為我們都會天天和大米見面。在之前,人們可能還在啃樹皮的時候,袁爺爺開始研究水稻,每天都去研究水稻。那時所有人都希望吃到糧食。到現在為止,您已經發明了海水稻、超級稻、雜交水稻,您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就是為了中國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有一次,你有87歲高齡,夏天時卻摔了一跤。可您卻說沒事兒,接著研究。
我心里默默地豎起了大拇指。
寫信人:
時間: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2
親愛的袁爺爺:
我從爸爸口中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我是何等的悲傷。山河因而變色,草木為之含悲。您去了星辰,化作了那顆編號8117的“袁隆平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閃爍著您的夢想,激勵著我們前行。
像高粱一樣高的水稻掛著花生米大小的稻粒在微風中輕輕搖擺,飄進了您的夢了。為了您的“禾下乘涼夢”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關心著試驗田里的稻子長得好不好。“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曾經常說的話,您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田間地頭留下您的身影,攻艱路上留下了您的汗水,祖國大地上留下了您的足跡。
吃水不忘挖井人,做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應該有堅定的精神,更應該有擔當的意識。讓我們接過您手中的接力棒頑強拼搏。終有一天我們會親眼見證“河下乘涼夢”的實現。那時,大片大片的麥田會在微風中泛著金燦燦的光,密密匝匝的金色麥穗會仰著高昂的頭,伴著淡淡的麥香飄到您那顆遙遠的星辰。我想那時“袁隆平星”一定會更亮。
一路走好
一個遙望您的紅領巾
20xx年x月x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3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湖南省長沙晚報小記者,名叫鄧子涵。我就讀于中南小學1803班,今年八歲。您的精神讓我們深深的打動,老師帶領我們去了您的博物館,我看見了1968年的5月16日,您四年的心血給毀了,心里不是滋味,而且現在還未破案。
您種的地春天是綠綠的,到了秋天是金黃金黃的,別小瞧您種的田,它救了四到五億人口。不是您我國就沒那么強大!直到在感動中國課外書上讀到您的故事我才知道,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我們中國耕地面積僅占7%,人口卻占了世界的22%。而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
袁爺爺,您給人民創造了奇跡。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充滿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民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我祝您禾下乘夢早日實現!同時祝您快樂安康!
此致
敬禮!
20xx年x月x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4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是您解決了中國無數人口的吃飯問題,是您讓中國每一個人吃飽飯,是您當初放棄了輕松的工作選擇研究水稻。
您是這么的偉大,您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之前在書上有看到過各種之父可是對雜交水稻之父最親切,因為我們都會天天和大米見面。在之前,人們可能還在啃樹皮的時候,袁爺爺開始研究水稻,每天都去研究水稻。那時所有人都希望吃到糧食。到現在為止,您已經發明了海水稻、超級稻、雜交水稻,您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就是為了中國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有一次,你有87歲高齡,夏天時卻摔了一跤。可您卻說沒事兒,接著研究。
我心里默默地豎起了大拇指。
20xx年xx月xx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5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第一次寫信給像您這樣,對中國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所以我會有一些緊張,現在心一直怦怦跳個不停,拿筆的手還微微有些顫抖。如果我有什么地方沒有寫好的,希望您能對我指出,謝謝!
在我們班教室正對的柱子上就貼著您的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您的故事。您是中國的“雜家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人口—糧食”極度不平衡的問題,被農民伯伯親切的稱為“米神”。我知道您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經歷了一些風吹雨打的。您為了培育出雜交水稻竟然花了6年的時間去找一種名叫不育系的野生水稻,您每天到各種地方去尋找這種水稻,風餐露宿,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您成功的培育除了世界上第一株雜交水稻,使水稻的畝產量大量提高。您的這種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我在班上是個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小女孩,不像班上、副班長那么打眼,但是自從讀了您的故事以后,才知道原來您也是普通的農夫,但經過不懈的努力,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種植專家。我也要和您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一株小草到一朵在人們眼中耀眼的紅花,從一只雛鷹到一只在藍天中自由翱翔的鷹。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許多傷心的事,但是只要想起袁隆平爺爺您,我又有了信心!如果我要成為天鵝,就要付出比常人多七、八倍的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我也一定會努力到底!
20xx年xx月xx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6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我真不敢相信,20xx年5月22日13:07,您就這樣匆匆離開了我們,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袁隆平爺爺,我是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二實驗小學的一名學生,得知您離開的消息,我難過極了。您的離開不僅是中國的損失,更是世界的損失。因為您,我們現在才能吃上飽飯;因為您,我們這個世界近年來才不會發生饑荒,您是中國的英雄,更是世界的英雄,我向您致敬!
袁隆平爺爺,老師今天給我們講述了您的許多偉大的事跡。老師說,幾千年前,中國一直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科學家雖然也數不勝數,但過去由于科技所限,中國人卻一直是半饑餓或饑餓的狀態,因為那時的水稻穗短,粒小,產量特別低,所以一旦天旱雨澇,經常發生饑荒,所以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35歲,除了經常發生戰爭的原因外,更多是因為饑餓而死。但是,是您改變了農業生產的現狀,您研究的雜交水稻能到今天能夠達到畝產998公斤,這是一個全新的產量,讓讓中國不再發生饑荒,世界不再發生饑荒,您實現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夢想!現在,您發明的雜交水稻已經在全國普及了,甚至走向世界,所以您被稱為“當代神農”、“雜交水稻之父”、“農圣”、“農神”、“稻神”等稱號,是您解決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吃飯問題,您使中國人不僅能吃上飯,還能吃飽飯,您是中國的農圣,也是世界的農圣!
袁隆平爺爺,您為了研究雜交水稻,七十多年如一日,和所有的農民一樣站在實驗田里,和所有的科學家一樣站在實驗室里,像所有的探險家一樣走遍中國各地。您站在實驗田里,不是為了當農民,而是為人民;您站在實驗室里,不是為了當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而是為人民;您走遍中國各地,不是想當一位探險家,而是為人民。袁隆平爺爺,您就像天神一樣,把金燦燦的水稻,把白花花的大米帶到了人間,您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明星!
袁隆平爺爺,這兩天我看見許多視頻里的老人含淚向您告別,學生捧著鮮花,對您說著:“一路走好!”還有很多年輕人不遠千里來到長沙,只為看您最后一眼,只為送您最后一程……您是人們心中的大山,一座永遠的大山,一座永遠的豐碑,也是人們心中最好的“農民”爺爺。
袁隆平爺爺,我想天堂一定是鬧饑荒了,于是神仙們就把您召回到了天堂。袁爺爺,您累了,也該休息休息了,我相信,您在天堂也會化作最亮的一顆星星,永遠注視著中國,注視著人類!袁爺爺,我們會在您的注視下成長,長大后,我們就成了您,為國家,為人類,做更大的貢獻!袁爺爺,您在天堂安息吧!
葫蘆島的一名小學生:
20xx年5月24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7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
袁隆平爺爺,您是我最敬佩的人!
每當我讀粒粒皆辛苦的時候,我都會想到您這個偉大的人。因為是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為全世界人民著想。袁隆平爺爺,是您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您在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__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__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20__年被選中,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__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__年取得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終身成就獎。而且在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發現,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袁爺爺,您被人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您真太辛苦了,別人睡覺,您在田里研究水稻。別人休息,您還在研究水稻。別人吃飯的時候,您仍然研究水稻,可惜就在不久之前,您去了天堂,在那里,您終于可以休息了。袁爺爺,是您放棄了一切去研究水稻,您所做的所有都是為了人民不餓,肚子能吃飽飯。
袁爺爺,您一生最失望的事就是沒有去西藏和青海了吧。您曾說您是九零后還要干到百零后,可現在不能了。袁爺爺,我想對您說,袁爺爺,愿您在天堂每天開心,袁爺爺一路走好。
20xx年x月x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8
袁隆平爺爺勛鑒:
20__年5月22日13時07分,您安詳地與大家告別了。有人說,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過午飯,再和大家告別。我認為,您是不想看到我們一邊餓著肚子一邊難過。因為這是您的初心——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還記得小學教科書里記載的關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個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什么是雜交水稻,后來是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講,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產物,全國上下現在每頓飯能吃飽吃好,是有著袁隆平爺爺的汗水在里面的,聽罷,深感您的偉大,難怪,米飯如此香甜。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在學校的走廊里看過您的大幅畫像。您身著白襯衫,深蹲在稻田里,雙手輕柔地捧著金黃飽滿的稻穗,面帶微笑又稍顯一絲莊重。后來我知道,您在考大學時就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可見,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您就有了這么深遠的目光,有了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這注定了您終將成為“國士”,終將成為“大師”。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讀過您寫給母親的那封信,深受感動。您在信中寫了很多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在我幼年時種下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說,您的理想是讓人們遠離饑餓,那么母親就是助您實現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爺爺,不要覺得有所虧欠,我想您的母親一定能夠理解您是在“舍小家,為大家”,明白您是為了“中國人民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這個目標在奮斗,明白您是為了全世界的人類造福。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看過一段關于您的視頻,深受震撼。您說到了您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產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您和您的團隊努力下,水稻畝產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這對實現我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的雜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員們的不斷努力下,已經在40多個國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個國家大面積推廣。20__年9月29日,89歲的您獲得“共和國勛章”這一至高無上榮譽,進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級稻告別,回去后第一件事,還是下田。“年紀大沒關系,我還沒有癡呆,還可以干下去。”您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袁隆平爺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會好好牢記,并“以光盤為榮”。袁隆平爺爺,您的堅定理想、不辭辛苦、心有大愛、淡泊名利,我們會認真學習,積極向您看齊。袁隆平爺爺,我們會謹記您的勉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不辜負時代擔當!
袁隆平爺爺,您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滿溢”,那里到處可以“禾下乘涼”,愿您安息!
寫信人
20xx年10月30日
2023關于寫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9
袁隆平爺爺:
謝謝您在中國大饑荒的時候、大家啃樹皮的時候。您放棄了做飛行員和游泳運動的機會,選擇了研究水稻。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不用向別的國家借糧食。
您是雜交水稻之父,您已經研究出了海水稻、超級稻,其中超級稻一畝田的產量就達到1000多千克了,我們中國的水稻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從前我覺得糧食來得很容易,只需要用錢就可以了,當我知道您91歲高齡,還下田看水稻,我就覺得糧食來得太不容易了。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您的故事,并給我們看了您去世前的視頻,袁隆平爺爺,您辛苦了!
寫信人: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