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精選8篇)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1
偉大的孔子:
您好!可以和您說話我感到非常榮幸。
每天聽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起床,伴著“知之而知之,不知之而不知之”入睡。
歷史課上,有一節課是關于您的事跡,您是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同時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對您敬佩不已。當講到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我也很氣憤。
現存的書中,有一部書叫《論語》,教會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
“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句,教會了我熱情。以前,我不愛說話,家里來了客人,我不愛說也不愛笑。就好像是一個木頭人。現在,我學會了熱情。家里來了客人,我會笑著對客人打招呼,然后拿出家里的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給客人,客人們也都十分高興,爸爸媽媽也會夸我長大了。
在學習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句也教會了我許多。比如,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排在中上,不會進步我反思了多次,也沒有找到原因。學過這句話后,我找到了一直以來,我學習不好的兩個愿因:一.學習時,只會按老師說的去做,題目變一點兒就不會了。二.有一道難題,特別是老師沒講過的,只會想,想過之后,把答案往書上一記,管它對不對。如果對了一就算了,錯了就會對這道題產生誤解,所以會錯。學習過那句話后,我對我的學習方法加以改正,經過了半個多學期的努力,終于,在期末考試上,我取得了優宜的成績。
還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教會了我學習別人就應該學習對的,不可以盲目地學習;“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一句讓我懂得學過的知識就應該時常復習;“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醒也”一句讓我明白見到好的就要學習,見到不好的就要反思自己有沒有這些錯誤。
您寫的書給我的影應響很大,謝謝!
祝:開開心心!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日期: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2
尊敬的孔老先生:
您好!我是一位公元21世紀進入您孔夫子門、孜孜不倦、求知求學的莘莘學子;也是一名生長在共和國和平年代、沐浴著溫暖陽光雨露的中學生。面對先哲先賢,此時此刻,撫今思古,想起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的您,我心中怎能不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一份感慨之意呢?
您是偉大的思想家,您的思想照耀千秋萬代,永放光芒。遙想那狼煙四起、烽火紛飛的春秋戰國年代,您反復提出和為貴、以民為本、仁愛治國,可是封建統治者卻窮兵黷武、暴戾專政。但是您不必氣餒、不必泄氣,因為您的這一切在我們這個時代都已經實現了。我們的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建設和諧社會。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的領導人總是親臨一線、心系災民;我們的社會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您是偉大的教育家,您非常重視教育,培養人才。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您創辦私學,打破貴族教育,培育真才實學的三千弟子;您的許多關于教育的思想都流傳下來,并且影響深遠,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學校讀書上課,應該說也有您的一份“功勞”。如今的社會特別重視教育,特別重視人才,所以才有了今非昔比的美好生活,才有了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神舟七號成功發射;嫦娥二號成功奔月……。
您是偉大的文學家,您編纂《春秋》、修訂《五經》,禮樂經典著作堪稱不朽,至理名言流芳百世!時至今日,您的《論語》仍然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的人生,猶如一臺GPS,使人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到生活的理想與價值;如一杯香韻悠長的茶,讓人體會到人生百態,同時回味無窮。
孔老先生,您的所思所想,終于在我們幾千年后的今天發揚光大,您的所作所為,終于在我們幾千年后的社會夢想成真。展望神州大地,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處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可以告慰您老人家的是,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偉大的民族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偉大的祖國將步入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小康社會。相信您一定會為此而歡欣鼓舞,為此而歡呼雀躍。
此致
敬禮!
您的學生:黃毓萍
20xx年5月2日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3
敬愛的孔子:
您好!自從讀了那本思想深刻、內容豐富,集聚了您智慧語錄的《論語》,我心中總感覺回味無窮。它包含了通俗卻又深刻的哲理,是留給后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您是儒家的始祖,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您生活的年代雖已距今有二千多年了,但一捧起那本《論語》,您那慈祥的面容,花白的鬢發,捋著長長的胡須沉思的神態就浮現在我眼前,那每一句名言、警句都鼓舞著我,激勵著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
我重點分析了您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也就是說,把學習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把它當成一種樂趣,學習也就非常容易了,若能善待友人,與他們和睦相處,心情也就舒暢了。日常生活中,誤解是經常出現的事,我們只要遇到事多為他人著想,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環境,不就正如您所說的也是君子嗎?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最令我感慨不己的一句話。它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渾身充滿了奮發向上的力量;它像警鐘一樣,時刻提醒著我,在生活中,是不允許松懈的,遇到哪些品德高尚、言行超拔的人,就應該以他為榜樣,虛心向他學習,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此外,遇到品行低劣的人,不只是蔑視他,更應該捫心自問,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毛病,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修養。而您正因為具有這樣的品質,才能成為圣人,被后世永遠贊譽。
在您的感召下,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我要學習您那貧賤而好學的精神,親愛友人、修身養性的品質,孜孜不倦、奮發進取的信念。我要做到珍惜時間,經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自覺努力,不斷鞭策自己進步,去除身上那些浮躁、迷茫、自私、懶惰、毫無追求的壞毛病,做一個像您那樣有修養、有文化的人。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4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流年似水,時光如閃電般掠過。轉眼間,匆匆兩千五百多年,我只有拿起手中的筆同您交談。
您已伴隨著古老的中國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兩千多年,歷經滄桑,您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一公元720年長安
不知不覺,你來到了一片盛世景象的唐朝,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你悠閑地漫步在長安大街上,整齊的街道上樹木成行,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穿街走巷的小販悠長的叫賣聲,茶館里客人們的談笑聲,人們彼此間討價還價的聲音貫穿了整個街道。沒有烽火連天,沒有爾虞我詐,有的只是歡聲笑語。
看著這一片和諧的景象,您是否看到了千百年來人們搏擊風雨,為追求美好生活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二公元1278年零丁洋
您站在零丁洋邊,看文天祥回望人生:從步入仕途讀書為官到投筆從戎征戰沙場,再到下定決心甘愿為國捐軀,雖被元軍所俘,卻寧死不屈,在元軍高官厚祿勸降下,甘受囚徒之苦,在零丁洋邊寫下了不朽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感悟文天祥寧死不屈的高風亮節,精忠報國的千古忠誠,你是否看到了炎黃子孫丹心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公元20__年汶川
一座座房子、一幢幢高樓倒下了,你站在一片瓦礫廢墟之上,看著救援人員不顧一切拯救著被地震無情摧殘的生命;運輸救災物資的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泥濘軟滑的路面上開車運輸救災物資;醫護人員細心的呵護每一個傷員…………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們似乎更加堅定:抗震救災,重建美好家園!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共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你是否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的名族氣節?你是否看到中華民族團結一致,不畏艱難的名族精神?
今天,飛速發展的中國正走向世界,你是否看到了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日期: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5
尊敬的孔老先生:
這是兩千年后的學生給您寫的信。
您就是那黑夜里最璀璨的明星,那九州五岳永不熄滅的火焰,照耀著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前進的道路,引領著我們感悟那簡單而又深邃的道理:“仁”不代表“(軟)弱”。
記得初涉文科,“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便是我與你的第一次邂逅,簡短的九個字,卻使我明白了:唯有仁者,才能正確詮釋愛與恨。從此,《論語》這本古樸的線裝書便將我與您的心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我與您緣分的起點,也是我精神上不可獲缺的食糧。我視它為良師益友,伴隨我成長,從而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上辨明方向與是非。從《論語》中不難看出,您把“仁”作為最高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然而,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思想的變化,人性的本能似乎扭曲了:善良、仁愛,與滄海桑田一般,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仁”的本質被這些人丑化,有人將它與“(軟)弱”并提,把“仁者”視為“弱者”,更有勝者視其為“愚者”。正義被蔑視,冷漠似乎是生存之道。“仁”真的是軟弱的表現嗎?答曰:非也。我認為“仁者”富有責任感,更有迎難而上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是您對“仁”的升華: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絕不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而必要之時,要不惜犧牲自己,付出一切代價來成就一番事業。這一近乎嚴苛的要求將“仁”與“弱”的相異之處顯露無遺。
“弱”只是膽怯之人的借口,我認為其也可視為“不仁者”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如何做到“仁”呢?顏淵曾經請教過您。您是這樣回答:“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見您想教導我們:實踐“仁”之道,完全得靠自己。如今,“仁”這顆潔白無瑕、光彩奪目的珍珠漸漸黯淡無光,社會即將失去真摯的愛,人們將悵然若失地過著每一天。但是,即然認識到錯誤,就要痛改前非。在此,我代表所有90后向您立誓:我們將重拾“仁”之道,將“仁”的思想發揚光大,并脈脈相承。
孔老先生,感謝您,讓我明白了這簡單而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謝您讓我的生命又擁有了最恒久的動力———傳承。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日期: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6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鞭著時間的駿馬,踏著歷史的洗禮,在光陰飛逝的幾千年里,雖然我們相距著比銀河還遠的距離,但我們卻對您充滿著仰慕!您知識淵博,您不恥下問,您誨人不倦,您因材施教。《論語》是您一生的標志!《論語》我雖不能完全悟懂,但隨著我的成長還是可以感受到那樸素文字的力量,它陪我一路走來,教我如何快樂地生活,甚至改變了我以前所謂的理想觀。歲月的長河浩浩湯湯,歷史的舞臺上匆匆出現了一個您,曾一度照亮了一條夢想與智慧的道路“孔子”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論語》儒學一門耳熟能詳的思想。
在文化的大觀園里您是一朵絢麗的奇葩,您似荷花高潔但不傲慢,似曇花般美麗,卻又多一份久遠《論語》就像是天下的一座無形的寶藏,使無數的讀書人獲得心靈的慰藉;使那些孜孜不倦的學生如獲珍寶;使天下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孔先生,您知道嗎?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所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成績也一塌糊涂,看著同學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卻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
直到《論語》走進我的生活,孔先生,您的諄諄教導使我如沐春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深深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溫故而知新”后,讓我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學習的動力;當我在控制不住自己時,您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讓我自覺的整理好思緒,一頭扎進書海。當我成為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候,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當頭棒喝,讓我自覺制定了好的學習方法……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我、啟迪著我所追尋的。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張對當今社會是多么重要嗎?正因為有了你當初的寬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紐帶,您的思想也曾深深教育過我。"己所不欲,匆施于人。”教給我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就不夠好,當老師布置給我一個任務時,我總是以各種理由推托,而別的同學也不是很想做,最后總是弄得不是很愉快前幾日無聊之余,隨手翻看您的論語,剛好看到這一句,讓我羞愧萬分。我決定以后一定不會讓那一幕在上演感謝您,孔先生,是您給我的人生上了生動的一課,終身受用的一課。其實,孔先生,您教給我的何止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學會了選擇朋友,“不恥下問”讓我攻克更多難題,學習更上一層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先生,您的閃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孫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人生的課堂。
孔先生,看到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祝先生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姓名:
日期: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7
身死魂存的孔圣人:
君安!
千年之后,沒想到還能與你對話,不知您是否能聽懂我的話,但愿您能受教育的機會。認真聽閉。
您生活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化高峰時期,那時百家爭鳴,處在道德境界的您和老子簡介主張出現分歧,正因如此,您的一生十分辛苦。
您一生提倡人的思想,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這個時尚的二十一世紀中都有熱播唱過這樣的歌。《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秦明,在止于至善。”就是我們要親民,也就是您仁者愛人的意思。人指的是別人,無論他和你有無關系,都有混響關愛,不正是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嗎?這“仁”比耶穌的觀點早了五百年,所以還有人說孔子是耶穌的祖師爺,應該把圣誕節改為九月二十八日——孔子的誕辰。我不禁贊嘆您了。
不過,要讓我說,還是您在教育上的功績最斐然了。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情況,使貧民有教育的機會。現在講素質教育,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能用一種方法教學,不能千篇一律。那時沒有應試,您通過素質教育,改變了死板的教育方式,還有許多教育思想對今天都很有借鑒意義。像現在應聘者寫論文,作家寫小說,動輒蘇霍姆林斯基說霍某某總統說,啟示有孔圣人說就已經足夠了。
在您去世后,您的弟子整理了您生前的語言,編訂成了傳承千秋萬代的《論語》。這樣,您的儒家思想不斷發揚,成為后來歷朝歷代的指導思想。但也因為這本書,讓您死后不得安寧。人們遇事總是習慣性的“子曰、子曰”,談天說地中也不失文雅之氣,誰有點事就把您拽出來,要不然就燒香,要不然就上板磚,不過這不正體現了人們對您的崇敬與愛慕嗎?
我文采不佳,智慧還不能與您相提并論,此信只能略表我的敬意,愿此信能盡快送送到!
祝“健康平安”!
寫信人:
日期:
給孔子的一封信高中書信作文 篇8
敬愛的先生:
您好!
請允許我以“先生”這滿懷敬意的稱呼與您打招呼!您知道嗎?雖然我只是一個未滿十三歲的少年,但我卻是您忠實的學生。從七、八歲開始,我便開始翻閱《論語》,那是您與您的弟子們留下的最可寶貴的財富啊!
初讀《論語》,看到您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實話,單是這些“之”、“乎”就讓我暈頭轉向了。對您的話語,只覺晦澀、拗口,其中深意全然未解。只是這些句子可以熟記于心,懵懂中只覺得您很深奧——真的讀不懂您!
再讀《論語》,應該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是因為一次征文活動,我再次“近距離”地接觸您!這時的我,理解力有了不小的提高,看到您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箴言名句時,我的腦海中翩然出現了長襟飄飄、面容和善的您。我知道能這樣嚴于律己和潛心育人的人,一定是應該讓人尊重的——那時起,我在心里始稱您為“先生”!
三讀《論語》,確切想來是去年的事情了,那是因為我們的語文課本中選錄了您的《論語十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語句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因為這時的我,是真的可以讀懂了您,雖然只是讀懂了您的很少的一點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尊敬的先生,做人如您,令我心生敬仰!
敬愛的先生,請再次允許我如此稱呼您!讀您的書,細細品味,便也讀懂了您的人!了解了您所生活的時代,了解了當時封建社會的本質,我才理解了您周游列國的含義,也理解了您的政治主張:“仁”和“禮”!也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您的主張過于溫和,但我卻能想象的出來,在當時嚴格的封建禮教之下,您的“平等”的思想,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而最令我欽佩的,是您身上那些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品德。我仿佛能看到青衣長髯的您,被眾弟子圍坐于中心,您正緩緩而正色道:“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又仿佛聽到您那擲地有聲的話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是啊,做學問當如您:縝密、深刻;做事亦當如您:寬容、大度;做人更當如您:有傲氣、更有傲骨!
敬愛的先生,雖然您離我們很遙遠,但您的諄諄教誨,卻穿越時空,不時在我的耳畔回響。是啊,優秀的文化是需要傳承的,美好的品德是需要弘揚的!我愿做您的學生,聆聽您的話語……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