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通用12篇)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一個普通的地方——渦陽,渦陽也是“老子的故里”。在這里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很熱鬧。
在除夕時,我和媽媽去買衣服和用的、喝的,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孩子們都準備過年,都買新玩具。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都早早的起床貼春聯。貼福字時,講究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我們貼完后就開始給爺爺奶奶拜年了,奶奶坐在板凳上,面前放了一個盆,我們小孩都紛紛磕頭,每個小孩都拿了個大紅包。到了大人們磕頭了,奶奶說:“誰磕得響,誰有大紅包。”結果每個人都得了個大紅包,可是盆卻磕扁了,我心想:大人們為了得大紅包可真賣力啊!
給爺爺奶奶磕完頭后,我們一家都在一起包餃子,我們在餡里面包一枚硬幣。奶奶下了一鍋餃子說:“誰要是吃到了硬幣,誰就最平安、幸福。”我們爭先恐后地吃餃子,我吃著吃著發現有一個很硬的東西,拿出來一看是硬幣,我開心地一蹦三尺高。
過年是那么熱鬧,是那么開心與快樂。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小伙伴們,說說你們那里的風俗吧!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2
火,在朦朧的夜色里燃燒了起來,人們的歡呼聲和歌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火,是彝族人的圖騰。火把節,是彝族傳承上千年的古老節日。
彝族人為何如此地崇敬火?打火把又是為了什么?
這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個人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人叫阿體拉巴,兩個人都有拔山的力氣。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前,他讓母親用一盤鐵餅來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竟然以鐵餅為食,力氣一定很大,連忙逃走了。阿體拉巴回來后,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已經逃走了,便追了上去,還把斯惹阿比殺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后,氣得七竅生煙,派了大批蝗蟲去啃食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農歷六月二十四這天,帶領人們點燃火把,燒死了蝗蟲。從此,彝族人便把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定為“火把節”,寓意驅除害蟲、祛除瘟疫,祈求豐收和平安。
火把節的習俗很多,比如打火把、選美、斗牛、賽馬、摔跤等,熱鬧非凡。但其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打火把了。
夜幕降臨,天空剛剛露出幾顆星星,年輕的男女們就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火把,跑到屋外繞屋三圈,然后奔向自家田地繞行一周,把霉運從家里帶出,把害蟲從地里趕走。隨后,年輕人們逐漸向山寨空壩匯集,站在高處向下看,仿佛一條條“火龍”在大地上穿行。在空壩上早已燃起巨大的火堆,大家將手中的火把扔進火堆,一時間火光沖天,映紅了天空。大家手牽著手,圍著火堆,跳起了歡快的“鍋莊舞”,嘹亮的歌聲響徹云霄,整個山寨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夜深了,火堆漸漸熄滅,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山寨又恢復了往昔的寧靜,但依稀還殘留著火把的溫暖,還隱隱約約飄散著動聽的歌聲。
這就是被稱為“東方狂歡節”的彝族火把節,我的家鄉涼山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熊熊的火堆,動人的歌舞,誘人的美食,它給家鄉人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來吧,遠方的朋友,到美麗的大涼山來吧,和我們一起歡度火把節!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3
巴掌大的一張紅色宣紙,一把小剪刀將線條勾勒。剪刀在紙上游走,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剪條大鯉魚便是“年年有余”,若是再剪上幾個元寶,便是“招財進寶”了。整個過程流暢、精細,仿佛一眨眼功夫就能剪出一幅精美的作品,這是我媽媽每年過年前都要展示的精湛剪紙技法。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每年春節,我們都會用特有的天津剪紙來裝飾過節氣氛。往年我家的窗花都是由媽媽操刀,今年春節,我也要操刀上陣了,來跟媽媽學習剪福字。
“咦,這個福字的形狀怎么這么瘦長?”媽媽笑著解開了我的疑惑:“這個福字是康熙親筆,被稱為天下第一福呢。你看,左邊像不像“子”和“才”字?右邊像不像“壽”和“田”字?再加上個“福”字,就是五福合一,洪福無邊的意思。”聽了媽媽的一番解說,我不禁對這個福字刮目相看。“好,就它了!”
把剪紙圖樣描在紅棉紙上,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和媽媽一起剪,媽媽邊剪邊給我講:剪紙出現后,它的傳承從未中斷過,后來,剪紙還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呢!剪到快一半時,我輕輕松了一口氣,誰成想剪刀一偏,紙上立刻撕了個大口子,半成品頃刻變成了殘品。
再次操起剪刀。我的手不再緊握著剪刀,動作也變得流暢起來。這時,我又發現了一個小問題:有的花紋面積太小,剪刀根本剪不開,媽媽已看出我的心思,從我手中接過作品,拿起刻刀精雕細琢,一張春節福字在刀下變得栩栩如生。媽媽邊刻邊說:“剪紙作品之所以大部分是紅色,是因為人們把對來年生活紅火的祝愿融入了其中,媽媽相信,以后你剪出的福字肯定會比媽媽剪得更好看!”
除夕夜,我看著窗上貼著的那張我與媽媽合作剪刻的“福”字,不禁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萬千。在我看來,剪紙不止是一門藝術,更是人們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將自己的美好心愿和祝福刻在紙上,一代代薪火相傳,我也一定要把這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4
“鬼”這個恐怖的字,一聽,令人瑟瑟發抖。可我們豐都人吶,不怕!還有一個民間風俗——鬼城廟會。
說到這“豐都鬼城廟會”,就要說說“鬼城”的一個傳說:
民間傳云,漢代陰長山、王方平兩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煉成仙,民間將他們倆的姓氏合在一起,稱謂“陰王”。后來又被誤傳為“陰間之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來此祭拜,祈求“陰王”消災降福。
鬼城這廟會由來已久,早從明朝開始,就已經有了存在。傳說是為了紀念閻羅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結婚紀念日。廟會的主要項目就是上山“進香”,有的是獨自上山,稱“散香客”,有的則組成幾十乃至上百的進香團。
進香形式一是“燒拜香”,二是“燒供香”。“燒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領下,邊唱邊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廟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燭贊祝一番;“燒供香”,出發時,每人需在名冊上話押表誠心,要專心虔誠奉神,不得與人爭斗。進香這個習俗,可是又有趣、又嚴肅。
廟會期間各種民間游樂活動多不勝數,四方商家更是云集于此,讓人目不暇接。晚上時,人們會到縣城對岸的名山鬼城游逛,五彩繽紛的射光照耀了整個名山,縣城都能看見閃爍的燈光,還有壯觀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峰。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琳瑯滿目,最多的就是關于“鬼”的玩意兒,很多人都“裝神弄鬼”——戴著個恐怖的面具,穿著個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幾聲,來嚇唬游客。鼓聲鑼聲在名山上響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騰的廟會游行。有龐大威武的花車,有善良可惡的鬼,有美麗溫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無常、牛頭馬面……許許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內。游行特別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飾,不同的善惡面目,使游行的每一個方陣五花八門,各個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愛的兩兄弟——黑白無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無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無常,總之,許多黑白無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處亂竄,給人一種莫名的滑稽感,還稍帶有恐怖感。這游行游他個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們看得毫不厭倦。
豐都,我親愛的家鄉,一個擁有歷史悠久“鬼”文化的小縣城,鬼城傳說四海名揚,向人們訴說著“懲惡揚善,唯善呈和”的魅力傳奇。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是河南鄭州,這里是一個有趣古老又有特色的地方,這么多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我們這兒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家鄉特色風俗,作為河南省省會城市,又是華夏文明發源地,我的家鄉非常繁華,但在繁華中也有著幾百年的古老歷史風俗,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鄭州風俗吧!
首先,鄭州在十三朝古都洛陽與七朝古都開封之間,歷史悠久,風俗很多,有些還有名,但有些就不算太廣泛了,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些不太文明的風俗吧!
"摸摸會"是在登封市的傳統民俗,"會場"在中岳嵩山九龍潭,每年農歷5月14日,人們趕來后通宵到第二天也不愿離去,若女子不孕為了求子就趁夜黑來到九龍潭向圣母求子。制作"猴加官"是豫中地區的民俗,"猴加官"是工藝品,有近三百年歷史,很有意思,可以讓小猴所拿的臉譜通過操縱戴在臉上,因為"猴加官"諧音"候加官",暗示"官上加官"的意思以表祝福。
"獨角舞"也是登封市一種獨特的民間舞,來源于大禹治水,如果有值得慶祝的事,都會跳獨腳舞,是一人站在在兩只高桿上所跳的舞。
鄭州也也有廣為人知的風俗,上元佳節(又叫元宵節)時要吃元宵,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也會耍龍燈,同時還要送花燈,一般會對出嫁或得子時送出,而且還流行猜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春節里要放鞭炮,舞獅舞龍,還有拜年,得壓歲錢,等等我們熟悉的民俗。
鄭州熱鬧古老,也有著許多中國文化風俗,希望大家能發現風俗,喜愛風俗,我愛鄭州,也愛這里的古老風俗。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6
“賣湯圓,賣湯圓,小哥的湯圓是圓又圓……”隨著這首童謠響起,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
剛起床,我就嚷嚷著吃湯圓。“我吃六個,六六大順……”看著我調皮的樣子,媽媽點了下我的鼻子說:“吃十個,十全十美!”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午飯時,家家戶戶都吃湯圓。家鄉的湯圓很特別,大米做的_,都說“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當天大家都去井口旁打水,打成面后捏湯圓。捏湯圓時會加一小撮的小麥粉,家鄉人們說小麥金燦燦的,寓意著這年豐收滿滿,象征著金燦燦的金子,吃了生活就富起來。中午,一家人團團圓圍坐在一起吃著“金湯圓”過元宵。
元宵的晚飯,大人們早已做好了餃子。大人往往會做一個裹著硬幣的餃子,誰吃到了那只“硬幣餃子”象征著他一整年都很幸運,財源滾滾來。每年元宵,我都眼巴巴地望著餃子,希望自己能吃到這只“硬幣餃子”。每次我嘴里念念有詞“這只”“那只”猶豫不決的時候,硬幣餃子早已被別人吃到碗里了。每逢這時,總引來大家的哈哈大笑。
元宵節,一個寓意滿滿的節日。“鬧”圓宵,"鬧”出一年的幸福。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過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張金人,在他們那里過年可熱鬧了,放鞭炮、吃魚糕、吃鹵肉,特別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鹵肉最好吃。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就會守在外婆的蒸籠旁,等待著外婆新鮮出爐的魚糕,還沒等外婆把魚糕擺放好,我就會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剛出籠的魚糕燙的我“嗷嗷”直叫,那鮮美的香味,讓我顧不得魚糕的燙,一口全放進嘴里,“好吃!”我不禁贊嘆到。
過年每家每戶貼對聯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紅紅的對聯上寫滿了祝福的話語,聽大人們說過去人們把桃木做成個“符”字掛在門前,每到新年的時候就更換新的,后來慢慢演變成對聯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
一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讓我和他們下去幫忙貼對聯,外公拿著梯子,我拿著剪刀和膠布,舅舅拿著對聯,我們一起下樓了。到樓下后,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著剪刀和膠布在一旁把膠布剪成一段一段,舅舅拿著對聯整理著遞給外公,上下左右對齊了,對聯貼好了“財源滾滾隨春到,喜氣羊羊伴福來”對聯上的幾個大字引人注目,外公站在對聯前一個勁的笑,仿佛看見了兔年一家人。這是,燈籠也掛上了,搞定收拾東西上樓去,一上樓,桌子上早已擺放好滿滿的魚糕、鹵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個碗里的東西都嘗個遍,吃的同時也不忘夸獎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攏了。
過年真是一個好日子,為了家人的團員,我們要更加勤奮、努力的學習,讓家人們開心,這才叫真正的過年。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8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僅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在這些傳統節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傳統習俗。一起來看看我的家鄉——太和縣的春節習俗吧。
從臘月初旬開始,家鄉的人們就開始為過春節忙碌起來了。臘八這天,家家戶戶不僅要熬臘八粥,還會興致勃勃地去買牛肉,買回牛肉后切成小塊撒鹽腌制,每天還要翻一翻。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來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可以說,家制牛肉這道菜是我們春節桌上的一道必備菜,色鮮味美,老少皆宜。誰家要是少了這家制牛肉,就會覺得少了很多年味。
臘八粥沒喝幾天,轉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小年”,這一天的重頭戲就是“祭灶”。在這一天,人們從天一亮就開始對家里進行大掃除。他們不僅要把房間打掃干凈,更重要的是把廚房里的鍋碗瓢盆全部拿出來清洗干凈,然后把廚房里的東西擺放整齊。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許有物品損壞的現象發生,因為這里面包含著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小年”這天,家人們也會盡可能的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家都很重視過“小年”,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節就真的快到了。
剛過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頭,出入超市,為過大年做準備了。大人們會買很多雞鴨魚肉,買充滿喜慶氣氛的必備品:春聯、紅燈籠、窗花、花草等。小孩子會買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種玩意兒——風箏、電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著,盼望著,熱鬧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門上都貼上紅紅的春聯,窗上貼著喜慶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顏開。晚上,每戶人家都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這天最有趣的要屬吃餃子了。大人們會把一枚硬幣提前包在餃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個包有硬幣的餃子。小孩兒吃到了,預示著學習進步、茁壯成長;大人們吃到了,預示著工作順利,事業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預示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所以每個人都帶著一種期待的心情去吃餃子,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晚飯后,一家人會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享受著精彩的節目帶給大家的熱鬧與歡樂。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會拜年,人人相互祝福。這一天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因為他們會收到很多大大的紅包。
太和的春節在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中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家家都會吃湯圓,觀花燈。濕地公園的花燈花樣繁多,樣式新穎,惹得游人徹夜觀望。
太和的春節在正月十六這天結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進學校,大家都在快樂與祥和中向前奔跑著,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與拼搏中創造著。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9
每當提起長春這兩個字,我的心中就會思緒萬千,長春是我美麗的家鄉,也是我成長的搖籃。長春四季分明、景色宜人,真可以稱得上是我最美的“家”。我的“家”是一座電影城;我的“家”是一座汽車城;我的“家”還是一座天然的游樂場,我要讓更多的人一起走進我美麗的“家”,感受我們長春獨特的美!
長春電影制片廠,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拍攝基地,這里拍攝的大多數電影都是戰爭和革命題材的,著名的《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影片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參觀一下我們長春的電影制片廠,就會知道電影的拍攝過程,還會看見許多以前拍攝電影的設備,只要看見那些場景,大家就一定會想起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抗戰英雄們堅持抗戰,終于迎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今天。長影拍攝了這么多有影響力的影片,電影城這個稱號對于長春而言,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
長春汽車廠,相信大家一點也不會陌生,眾所周知的紅旗、解放、一汽大眾……你們知道新中國第一輛轎車是在哪生產的嗎?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你,新中國第一輛轎車是在我們長春“誕生”的,長春汽車廠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所以汽車城的稱號也是我們長春值得驕傲的美稱!
我們在長春長大的孩子,真是最幸福的。每到冬天,漫天的雪花飛舞,鵝毛般的大雪,把整個城市銀裝素裹。有時候看見白色的雪花,真以為是冬爺爺給我們送來的白砂糖,伸出舌頭,讓雪花落在嘴里,涼涼的感覺。細細品嘗,才知道這只是我想象的“白砂糖”,心里還覺得有一點兒甜呢!約上小伙伴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坐雪橇,你能想象得到我們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玩到大汗淋漓的場景嗎?小伙伴們,這里是不是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天然的游樂場呢?
我們共同地努力,建設美好家園,一定會有更多的朋友來我“家”做客,這里景色美、環境美、人更美!我愛美麗的長春!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10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上,只見馬上人山人海,整條馬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千萬”條金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繁多,這么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氣活現的!。兩只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里傳來的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通信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臺。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聲,只見屏幕里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著話筒,唱著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__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閑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后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11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有許多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與流傳久遠的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如:過年時吃年夜飯、給孩子們壓歲錢、貼對聯、拜年等。每一個節日的背后都有一個傳說、一個故事、一種風俗。我要介紹給大家的是我們家鄉過年的風俗。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會拿出擺東西的盤子,把各種好吃的零食擺放到盤子里,擺得非常整齊。還會拿出水果盤,擺上各種水果。擺上蘋果,表示新年平平安安;擺上火龍果,表示新年紅紅火火;擺上橘子,表示新年黃金萬兩……媽媽還會拿出四個杯子,杯子里是放紅棗泡的水,說是鴻運當頭。
最后,媽媽打開大門,開始燒香并對著門拜三下,嘴里還念叨著些什么,應該是說一些新年的愿望和祝福。
初一的早上,全家人早早起床后各自穿上了新衣裳,互相拜年祝福。一家之主的媽媽連忙煮湯圓,并且在每個碗里放一些糖,煮好后都恭恭敬敬地坐在桌前吃,我覺得很有儀式感。圓圓的湯圓甜甜的,也預示著新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吃完湯圓,我們全家就出門去長輩家拜年啦,拜年可不能空手去,必須得提著禮品,比如牛奶,禮包,酒等。
拜年回來后,媽媽又開始忙著準備中餐啦。
中午時分,能干的媽媽端出了一盤又一盤的美味菜肴,一般都要做十個菜,代表十全十美。當然,桌子上必然會有一條魚,表示年年有余。接著,全家人開始舉杯慶祝,一起吃快樂地吃起了團圓飯!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朋友們,你們那里過春節是什么風俗呢?趕快來分享吧!
我家鄉的民風民俗600字作文 篇12
每年的正月初九,在佛山樂安,都會舉行一場熱鬧的花燈會。
正月初八的晚上,家家戶戶都在門掛上了各色各樣的燈籠,照亮整條大街。人們在家里備上清果、花燭、齋碗,拜蒼天,求天公祈福,盼望新年有好運氣。
正月初九這天,花燈會是熱鬧非凡的。今年初九,我與爸爸媽媽去賞花燈會。
街道兩邊大大小小的商鋪,都掛著各色各樣的花燈,十分絢麗,猶如一條彩虹。看久了,便會融入這彩虹里去。它們忽而隨著風朝你撲來,忽而退去……路中橫著座橋,帶有“牽線搭橋”之意。不少人都在上面許愿。
樂安為什么要舉辦花燈會啊?媽媽說,從前,有一對夫妻多年無子無女,非常傷心。一天,他們來到了樂安的一座橋邊,買了一個“觀音送子蓮花燈”。第二年,他們便生了一個男丁。這事啊,一傳十,十傳百。到了后來,樂安花燈會吸引了周圍方圓數十里的人們,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里祈求生子生女。頓時,我發覺身旁閃著光的花燈,不禁喜氣洋洋,還有了靈氣……
街上,許多青年夫婦都提著“觀音送子蓮花燈”,求新年生個漂亮寶寶。蓮花燈是一朵白中泛著紅的蓮花座上,盤坐著一位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老人們都買鯉魚燈在家里掛著,是對新年的美好愿望;小孩子們會買一些好看的花燈來玩,就是貪圖個高興。
我也買了一個漂亮的花燈,走在街上,看到人人喜笑顏開,個個提著燈籠,整條大街都充滿了喜慶……多么美好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