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敬老模范區申報材料
二、保障到位,服務入心,建立健全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平臺
(一)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一是全面落實離退休職工待遇。XX年,全區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1702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4646人,共支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0159萬元,確保了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穩步提高。二是全力做好老年人醫療保障工作。堅持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向老年人傾斜的原則,不斷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到目前為止,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退休人員達5051人,占參保總數的34%;農村老年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達100%。同時,全面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
(二)建立健全養老救助體系。一是完善“五保”供養制度,加強敬老院建設,逐步推進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提高集中供養率。目前,全區農村五保戶2718人,集中供養1298人,集中供養率達47.7%;按月足額兌現了五保供養金。二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全區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老年人全部納入城鎮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累計月人均補助水平達141元,農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80元以下的老人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累計月人均補差達57元;三是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對城鄉百歲老人、農村五保、城鄉貧困老人、特困群眾在指定的醫療機構就醫時,實行“兩免八減”政策,即免收掛號費、門診費,減收門診藥費、手術費、住院診療費、護理費等費用,并將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人員全部納入了農村醫療救助范圍,實行全額救助,現已救助五保對象1572人次,發放資金35.4萬元。
(三)建立健全了養老服務體系。一是積極探索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會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按照簽訂、兌現、檢查、調整、推廣的“五步工作法”,推行家庭協議養老,全區90%以上的農村老人都與子女簽訂了《家庭贍養協議書》、《家庭敬老保證書》,兌現率超過95%。二是探索建立社會化服務平臺。發揮社區服務的依托作用,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站、社區保障救助站、社區衛生服務站、愛心慈善超市、星光老年之家等平臺為轄區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建立較為完善的服務網絡,目前,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共建立了愛心慈善超市42個,道德銀行10個,星光老年之家25個,為居家的老人提供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教育、咨詢、住養等服務。打造了**社區、和平西路社區、犀牛社區、朝陽社區、天宮路社區居家養老“示范點”,在**社區建立了“一鍵通”求救求助呼叫系統,實現了“零距離、全天候、現代化”服務。三是建立老年健康服務網絡。建立起了區、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共設老年門診23個,老年人病床150張。有效緩解了老年人就醫難問題。四是建立“愛心敲門”結隊幫扶服務制度,成立志愿者隊伍36個,志愿者600余人,積極開展敬老、愛老、助老活動。今年來,敬老志愿者隊伍已開展慰老活動100余次,慰問老人1000多名,送去慰問金、衣物和生活用品,折合人民幣15萬多元,辦實事360余件。五是建立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網絡。全區共成立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4所,確保了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