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黨員申報材料2
(二)同伴互助,帶動共同進步
一個人的優秀是容易的,而一個團隊的優秀則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我擔任低數組教研組長的這些日子里,在平時與同事相處時,我總是以“與人為善”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真誠相處。把黨組織的溫暖通過自己傳輸給每位同事;幾年來,我始終抱著“學無先后,賢者為先”的思想,虛心學習、尊重老師,與領導、老師團結協作。除了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外我還利用同伴互助這一形式帶動大家共同進步. 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組織教師學習:
1、建立楊小教師讀書中心工作室。本學期我校創建了讀書中心工作室,我組李蘭老師、牟紅艷老師、田華老師、郭磬蓮老師積極參與,第一批申報加入了讀書中心工作室。教研組也把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有關的課改文章作為本學期業務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周二下午的業務學習,《新課標》、教師教學用書是我們必讀的書目,通過學習我們都深深感受到不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不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很難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教育形勢的嚴峻,也使每位教師更大地產生使命感、緊迫感和危機感。《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教學設計》、《教師博覽》、《素質教育博覽》《湖北教育》我們更是人手一冊。這些教育刊物為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法,提高理論修養起了重要的作用。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為全組教師的共識。本學期我校低數組教師人均撰寫反思8篇以上,多位教師的反思、讀書心得發表于《三峽日報》《宜昌日報》和校本教研網。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同伴的經驗交流,對今后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十分有用。
2、建立教師個人博客。近年來網絡以其強大的交流能力和信息采集量為大家認可,而剛剛興起的博客更是不可多得的交流平臺。我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要求青年教師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博客,以博交流、以博會友。40歲以上老師電腦操作不熟練的也要建立“紙質”博客(即教學反思本)來記下自己的教學足跡。
3、學科活動。教師的個人素養提升必定帶動學生的成長,學科活動為學生成長過程中質的飛躍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本學期我們分年級開展了數學計算競賽。一年級開展“我最棒”口算競賽(20以內進退位加減口算);二年級“爭當小小神算手”(表內乘除法口算)三年級“比比算算我最行”(筆算競賽),評出優秀學生紅榜公布,既有效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4、集體備課。一個人的眼界與精力是有限的,許多人的思想加在一起卻能產生無窮的精神力量。我們將這個“1+1=n”的理論利用到集體備課中,讓大家的教學思想在集體備課中碰撞,在交流中提升。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堅持開展“備教輔改研”系列活動,優化集體備課的形式,讓組內教師充分交流教育教學思想。我們將專業引領與同伴互助融入到集體備課中,梳理了“自研教材——中心主講——問題質疑————修改施教——主題反思”的科學流程,彌補了個人教育智慧、知識上的盲點,引發了參與者的思維碰撞,明顯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效果。作為教研組長的我,義不容辭地擔當了示范引路人。首先我自主研讀了一至三年級的教材、教師教學用書,將各年級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牢記于心,教研活動時與組內教師交流想法,建議和補充各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各單元間的知識銜接點,并提出相關練習重難點的有效突破措施,贏得了組內教師的理解與依賴。接著我主備了一節《我們贏了(認識時間)》示范課,在組內進行中心主講,再一次組織全組教師交流討論。組內教師根據我的預設目標、重點難點提出相關問題,并積極交流自己的教學設想與建議。碰撞生發智慧,隨后對我主備的教學設計進行集體修改并付諸課堂實踐。在這一過程中,組內教師廣泛參與聽課研討,圍繞主題針對癥結進行交流反思,求得了最優化的重難點突破途徑,達到了令全組教師欣喜振奮的教學效果。隨后,各組員分單元擔任中心主講人,依據我們梳理的這一科學流程展開了各單元或重點練習的集體備課,大面積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種既有個體積極參與,又有群體通力合作的備課方式,有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覽眾長,有效地提升了我組教師的整體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