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的由來與傳說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也就是圣誕節。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圣誕節的由來與傳說,希望大家的圣誕節過得充實而愉快!
“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圣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圣誕卡,這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圣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里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
后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 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恒。”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作為圣誕節可能開始于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于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圣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圣誕節,但又因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圣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圣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