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儀 懂孝道 創和諧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那么,如何理解父母呢?
(1)說感恩的話。當父母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務要說“您辛苦了”,當父母為自己輔導功課,做飯或做其他的事要說“謝謝”,當家里來了客人或路上遇到長輩要說“您好”平時做到不與長輩頂嘴。遇事要設身處地,多替父母想想,經過換位思考,溝通和父母之間的感情。
(2)做孝敬的事。吃飯吃菜要禮讓,先長輩后自己;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幫忙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洗碗,為長輩倒水、洗腳、捶背;走訪外地長輩,幫助長輩實現愿望;自覺勤奮學習,不強求長輩為自己做事情;等等。
(3)推廣孝道美德。各位青少年在家中實踐孝道美德的同時,要積極廣泛的宣傳美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從孝敬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至少走訪慰問一次村中老人,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務聊聊天等,并能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4)主動向父母匯報自己的情況和想法。
(5)當父母傷心失望時,面對挫折,甚至身出絕境時,孩子應發奮努力,讓自己成為父母未來的希望,給父母行將燃盡的油燈內添油。
(6)當父母因辦錯事而深深自責時,孩子不應一味埋怨,而應充分體諒父母,并進行善意和中肯的規勸。
(7)當父母愁悶時,孩子應講一些笑話,逗父母開心,為家庭增添歡樂氣氛。或是默默地替父母做一些家務活,象雕牌洗衣粉廣告中的小女孩那樣,理解媽媽下崗的憂愁,主動幫媽媽洗衣服。
(8)當父母吵架時,孩子應保持中立,并利用父母對自己的呵護之心,用親情去感化他們。
(9)當父母高興時,自己應引以為榮,因為父母的高興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10)在特殊日子里,如父母生日、三八節、重陽節以及其它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更應給予父母更多的關愛和體貼。
三、實施途徑
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徑在學校。同時要密切聯系家庭,讓家長積極配合,采取多種方法,使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為學生乃至所有公民在家庭生活中首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體途徑如下:
1、明孝道意義:開學初,將要在班中大力宣傳開展孝道教育活動的目的、意義,充分營造教育氛圍,調動全班學生開展此項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訂孝敬常規:由組織全體同學,根據教育內容,選擇、討論、制定我班孝道言行常規,每人三條,由老師班委會篩選出10條孝敬長輩的言行常規印發給全體學生,使學生的孝敬言行有規范,并通過學生帶給家長,以便為教師、家長教育評價學生提供更為具體、規范化的內容和標準。
3、知孝敬內容:開學初,印發《孝敬長輩言行常規》,《學生在家孝敬情況評定表》等資料給學生,各班組織學生學習,同時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方案》中的的教育內容,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與聽話的區別,怎樣孝敬長輩,孝敬評定的內容、方法等。
4、讀孝敬故事:各班組織學生閱讀摘錄傳統的、現代的孝敬故事,班將各個學生搜集的資料裝訂成冊,組織學生輪流讀摘錄本。在此基礎上我班將利用好圖書室圖書和網絡的優勢,讓學生閱讀國外的敬老故事、了解敬老名人、搜集著名的詩歌、圖片等。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程小冊子一邊同學之間互相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