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家校合作實施方案(精選3篇)
2024家校合作實施方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給家長和孩子一個共同展示的舞臺,促進本班孩子健康成長。
二、活動時間
1、20xx—20xx學年,20xx年10月、11月、12月每兩周一次,20xx年3月、4月、5月,每兩周一次。
2、利用兩周中的某周二或周三最后一節音樂課時間。(為保證音樂課授課時間,可對調語文、數學、班會等課。)
三、活動內容(任選一種)
1、為孩子們講個有意義的故事。
2、交流家庭教育經驗小學“家校共育”活動方案小學“家校共育”活動方案。
3、交流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的感受。
4、和孩子一起表演一個節目。
5、介紹自家孩子參加某次活動或比賽的過程及感受。
四、活動形式
每次活動安排三名家長來校參加,由班主任老師主持。每名家長和孩子交流的時間在5至8分鐘為宜,展示活動也可自行制作PPT,或展示活動圖片,或播放相關短視頻(1至4分鐘)。
五、活動獎勵
參與活動家長每人和孩子都發紀念品一份,多半為學習用品
六、活動宣傳
相關照片和資料發到群里共享。
七、報名時間
可通過班級群或單聊聯系兩位老師均可小學“家校共育”活動方案主題班會。第一次活動時間初定為10月13日下午最后一節課,已聯系好本學年學校家長委員會委員汪爸爸和上學年委員王媽媽,還有一位家長可以報名參加。
八、報名前最好考慮好活動內容和形式,與老師交流后再確定。如果對活動內容和形式有什么更好的建議請盡快與老師交流。
2024家校合作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長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工作目標:
1、使家長按計劃學完相關家教課程
2、使家長家教理論水平得到提高
三、組織機構:
1、校長:李忠穎
2、領導成員:唐志國、類成芝、董秀琴
3、教員:①、各班班主任。②、學校優秀教師。③、教子有方的有經驗的家長。
四、具體要求與措施:
家長學校實施方案5篇活動方案(一)加強組織領導,做到四個落實。
1、組織落實:健全組織機構,建立家長委員會,請家長委員會組長,校外輔導員擔任家長學校領導。
2、時間落實:“家長學校”上課學習時間,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全年完成4次課的學習,每次上課2個課時,一般每學期安排1-2次,分次不少于2小時。低、中、高年級開班,每次授課可集中進行,也可分班進行,每次課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與家長見面交換意見,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協調。
3、教員落實:家長學校聘請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教員,聘請家長教育方面的有關專家,作家長學校顧問,并作理論報告。
4、教學內容落實:根據《牽手兩代家長課程》內容按低、中、高不同時期的每個階段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做到有計劃,有序列地進行,使教學內容序列化,系統化。
(二)健全制度,規范管理。
1、學校建立健全各項工作職責,使每個工作人員明確自己的義務。
2、建立制度,實現制度管理。
①④、建立意見反饋制度:學校制定征求家長意見表,定期發給家長,然后回收反饋,并建立家訪制度。
3、建立評選表彰制度、制定《優秀家長評選條件》每學期評選次優秀家長,比率約為10%,由學校張榜表彰。
4、建立家教檔案管理制度,有關家長學校的各種文件、信件,有關講話稿、會議記錄,教員的備課資料,各項制度,記載等都嚴格分類加以整理保管存檔。
(三)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業務水平。
1、定期組織校務會成員召開會議,研究并解決家庭教育有關問題。
2、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家庭教育理論,提高業務水平。
3、每學期舉辦教研活動2次以上。
4、組織教師進行家庭教育的實驗課題研究,并認真總結經驗撰寫論文。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充分利用電教和網絡教育手段,組織家長點擊學校教育教學網站。幫助家長深入細致地了解學校。
2、聘請家教獲得成功,具有豐富經驗的家長到校為家長學員們傳經送寶進行經驗介紹。
3、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組織家長共同參與學校或班級的有關活動。
4、開展咨詢服務。對家長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較好的解決或號召大家共同研討提高教育水平。
5、在家長中廣泛征集家長教育經驗論文,并評獎擇優積極向報刊推薦。
五、活動安排:
開始階段:成立領導機構制訂實施方案。成立家長學校、掛牌開學。20xx----20xx學年下學期
實施階段:每期開展2次學習活動20xx年1月-20xx年8月
總結階段:總結接受驗收20xx----20xx上學期
2024家校合作實施方案 篇3
生命課堂可以理解為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追求以人的發展為本的一種教育理念,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動。
尊重————————生命課堂的保障
情感————————生命課堂的紐帶
超越————————生命課堂的張力
站在教師的角度探索生命課堂,我以為,一方面需要教師用生命去備課(精心做好上課的各種準備,包括教學內容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用生命去教學,也就是“生命在場”;第三方面是用心關注、呵護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
一、用生命備課 ,從細節做起
用生命備課,不是拼著性命去備課,真正意義上的“紅燭”和“春蠶”是不存在的,只有真正愛惜自己的生命,才能更好得服務于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個細節,用心、認真得吃透每一篇課文,將自己融入到內容中去,挖掘出更深刻的道理和啟迪,并將其用一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傳輸到學生這里。語文教學,不是表面的文字教學,方法教學,更多的,它是一種情感教學。一篇語文課文就是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就是人生海洋中的顆顆珍珠,不停尋找,不斷擦拭,才能讓其閃光點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這就需要老師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為什么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老師手中,所挖掘出的亮點和側重點也就有所不同。只有不斷提高自己對文字的感悟能力,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更多的問題,同時,將這份精神大餐獻給學生。
當我們將教育置于生命中用心備課時,才會發現,原來所有知識并不只是固化在書頁間的文字符號,而是鮮活的生活。本來,所有的一切文學作品就是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現在,我們將課堂生活化,新鮮化,活靈活現化,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充滿青春的律動。知識是經驗的固化,但教學不能只給學生固化的經驗,而是要將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參與中學習。那么,老師的備課必然會將知識與生活連接起來,尤其是與學生的生活連接起來,于是,知識就復活了。能夠將知識還原到生活中,給學生鮮活的知識,讓學生感到知識并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符號,而是來自于生活又能服務于生活,這應是生命化課堂的具體體現。
真的用心備課,會發現社會、家庭、環境等處處都是教學的資源。身邊的故事,班級里的小故事,學生的表現,都可以變成教學的資源,為我們的生命課堂再次敲響生命的鳴鐘。
無論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還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說明生活中處處都是教學資源,也說明所有知識來自于生活,又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還能服務于生活,這就是生命化課堂的具體體現。
二、真實感受生命所在
從空間上來說,教室是課堂,校園也是課堂,家庭、社會、大自然都是課堂,因為學生的學習不只發生在教室里,也發生在教室之外的其他地方。但站在教育大背景下來看課堂,它就不僅僅是一個場所,更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空間的過程,是生命相互潤澤的過程。而這一切,只有生命在場才能發生。
“在場”就是存在。或許有人說,我人在教室里,怎么能說我不在場?我們不妨這樣來分析──上課的時候,學生都安靜的坐在教室里聽講或者練習,他們是存在的。但每個坐在教室里的學生,未必都在用心聽課。我們都知道,學生上課時有心猿意馬、心不在焉的現象太正常不過了,那么,這時雖然他人是“在場”的,但只是作為自然人的身體(物)在場,而其靈魂(神)是不在課堂現場的,即生命不在場。由此我理解,生命在場,一方面應該是老師的生命在場,不是機械的完成知識的傳輸任務,而是用心授課,讓生命完全投入課堂中和學生進行交流碰撞。包括老師對知識的敬畏和遇見新知識的那份驚喜,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未知世界的渴求與期盼,都始終洋溢在老師的臉上,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打動學生,由此激發學生對知識產生向往的熱情。另一方面是學生的生命在場,不是簡單的接受知識、完成作業,不是簡單的會做題考高分,而是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和老師對話和同學交流,讓潛能得到發展。這種“在場”,可以使學生愿意主動將學習延伸到家庭、社會中去,主動求知探索,發現更多的知識,增長能力,讓天賦得到最大發揮。由此可見,課堂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一個動態的生命場,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過程,是一個生命不斷成長的過程,它需要師生的生命在場,而老師在其中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營造好這個動態的生命場,并由教師的生命在場引發、促動學生的生命在場,這必然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用尊重換取尊重
無論成年還是幼年,成熟還是幼稚,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老師關注或者呵護的前提應該是尊重孩子的生命成長規律,尊重生命的內在本質特征,也就能理解孩子,在此基礎上的關注和呵護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和引領作用,才會有對兒童的善意與憐憫、同情與接納。反過來,這份尊重,又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兒童的心靈,由此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也關愛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
師者,良師、諍友、父母也。
每個人心里都藏著一個小小的孩子。每個小小的孩子心里都有一個大大的夢想。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幫他們實現這個夢想,那么,請你,保護好這個夢想,不要破壞它,不要驚動它。我們平時教育孩子要尊重理解別人,真正的,給予孩子尊重,他們會感受到被尊重的喜悅和自豪。更好得利于教學,這難道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嗎?
而面對著那一個個有著獨特個性和特長的學生,我們需要呵護他們的求知熱情,也要激發培養興趣愛好。不要苛求每棵小樹苗 一般高,一般壯。他們有各自的追求,也許喜歡與蝴蝶為友,也許善于和清風為伴。放飛每個孩子自由的靈魂,讓他們像風箏一樣, 高高地飛。線,在你的手中,放心,他們不會偏離愛的航線。
尊重學生,尊重有獨特個性的學生,也在日常的課堂中尊重每個學生。比如,提問學生之后,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是不是直視學生的眼睛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并予以鼓勵?在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能不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學生愿意接受你的批評并自覺改正?
我們所追求的生命化課堂,不是一節課的呈現,而是每一節課貫穿起來所形成的立體的課堂;它不會在一節課里有多大的成效,而是努力發生在師生整個成長過程中──從教學的準備,到課堂,到課后,它會因生命的投入而鮮活,因生命的相互潤澤而成長,因生命的自由而綻放出燦爛之花……
簡言之,我希望能讓課堂努力上出生命的味道……